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恋纳氯看σ曰鹦獭U庋焕矗暄盼拿骶突旧舷Я耍徊辛粝隆暗吕鬯苟偈指濉薄ⅰ鞍屠枋指濉薄ⅰ奥淼吕锸指濉薄ⅰ案衤蘩镆指濉彼闹衷嘉募S捎谡庑┰嘉募际怯孟笮挝淖中闯傻模蹦昴芄欢潦墩庑┪淖值纳掠直簧焙Γ灾两裎奕四芄唤舛琳庑┰嘉南祝孤暄盼拿鞒闪耸澜缫淮竺瞻浮O衷谌嗣橇私饴暄盼拿鳎镜氖且恍┮帕粝吕吹慕ㄖ偷钡赜〉诎踩说目谕反怠�
  从现在发现的玛雅纪年碑上看,玛雅的文明史应该起源于公元前3113年,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竟和中国的文明史差不多。但根据《玛雅人编年史》看,玛雅的文明史一直可以上溯到1万多年以前。
  玛雅文明留给后人的最大谜团是关于他们的天文历算。玛雅人有十分优秀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准确地知道地球年是365.242129天(现在的准确计算是365.242198天),按照这个历算精度完全可以沿用6400万年而不用更换。人们实在搞不清楚,这个原始民族如何能有这样高深的历算知识?
  还不止这些,玛雅历法中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对金星格外注意,他们能准确地算出一个金星年是584天,如果按照他们的方法去推算金星的运转周期,1000年仅有1天的误差,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天文学成就。看一下玛雅人计算月亮、太阳、金星的奇怪公式:
  (月亮)20×13×2×73=260×2×73=37960
  (太阳)8×13×5×73=104×5×73=37960
  (金星)5×13×8×73=65×8×73=37960
  你会怀疑这些公式是用电脑推算出来的。不要忘记,这些成果出现于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那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像中国、印度等也才刚刚结束落后的原始状态,文字才刚出现在地球上不久。他们的知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玛雅文明给后人留下的另外一个疑点是精美绝伦的金字塔建筑。目前,人们在古印第安人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许多金字塔建筑,并且在加勒比海也发现了海底金字塔,它们与埃及的金字塔遥相呼应,给人类留下了千古不破之谜。过去,人们从埃及金字塔保护法老尸体的事实推测,所谓的金字塔仅仅是作为帝王陵墓而建筑出来的。然而,考古学家却从玛雅金字塔里挖掘出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有精致的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碎片和其他不锈钢及合成金属制成的机械、工具等,这些东西的出土使人们给“金字塔是陵墓”的推测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从这些物品所代表的文明程度来看,它们并不亚于我们现代的文明。
  埃及金字塔就像耸立在地球上的巨大问号,默默地等待后人来解答。几千年过去了,人们只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问号:
  吉萨金字塔的高度乘以10亿,大致相当于地球到太阳间的距离;穿过这座金字塔的地球子午线正好把大陆和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这座金字塔的底面积除以两倍的塔高,刚好等于著名的圆周率3.14159;整座金字塔坐落在地球各大陆重力的中心。你能说所有的这些都是出于巧合吗?
  关于建筑金字塔的技术问题同样是一个无头的谜案。整座金字塔由26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重达12吨。现代人怎么也想象不出来古埃及人是用什么办法把这12吨重的石块滚来滚去的。据估计,建造大金字塔时埃及的居民应该有5000万人,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劳动力。可是,据专家们估计,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全世界的总人口才有2000多万人,当时的埃及是从哪里调集来如此多本来就不存在的劳动力呢?
  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建筑金字塔时的技术问题。要搬动这些重12吨的石块,光有木头滚子是不够的,因为在金字塔的四周围根本没有可供开采的石料,必须从很远的地方运输。即使我们承认古埃及人是用木滚子来搬动这些石块的,如果勤劳的工人们每天完成搬动、砌好10块石头这样了不起的工作量,那么他们把260万块石料砌成雄伟的金字塔,也大约需要25万天,即664年。可是要知道,金字塔只是一个法老的陵墓,他是无论如何也活不到664岁的。所以可以肯定,在建造这些金字塔时曾经使用了我们目前并不知道的起重设备和技术,这些设备和技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1998年7月,金字塔里又传来惊人消息,一支埃及考古队在清理当时建筑金字塔工人的工棚时曾发现,当时不少工人受到过很好的医疗待遇,其中一位工人曾做过脑瘤的切除手术。大家知道,脑外科手术即使是现在也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而这位工人在脑手术后竟然又活了十几年,真是了不起的奇迹。
  1900年,一些渔民从水下60多米处一艘公元前1世纪沉没的古希腊船中打捞上一些奇怪的金属片,这些金属片如今陈列在雅典国立博物馆内。从外表上看,这是些铜质机械零件,考古学家瓦勒里奥斯·斯泰斯在1959年将这些碎片组合起来,发现它竟然是一个十分精密、复杂的齿轮装置,它有3个轴,40个齿轮,其中有一个主齿轮竟然有230个齿牙和9个大小有序的刻度。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个计算月亮和星辰位置的仪器。这些东西看上去做得十分地道,工艺水平很高,谁会相信在2000多年以前希腊人已经在使用精密的机械装置了?(见图九)
  (图九)  

  最近几十年来,人们在世界各大洋的大陆架上发现了许多沉没到海洋里去的文明遗址。然而正如大家知道的,大陆曾经发生过多次巨大的变迁,最近一次也离我们有1万多年了,大约发生在人类记载的大洪水时期。就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大陆文明遗址、城市沉入海洋的事件,那么,这些沉睡海底的文明究竟是哪家的文明呢?不可否认,它们展现出来的建筑技术实在无法用我们今天的历史学来解释,因为它们太古老了。
  在秘鲁海岸边水下200多米深处,人们发现了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筑物。1968年以来,人们在米尼岛一带水下发现了巨大的水下石头建筑群,有街道、码头、倒塌的城墙、门洞……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模样与秘鲁史前遗址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巨石墙十分相似。这些海底建筑结构严密,气势雄伟,没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和建筑技术是根本无法建造出来的。
  1974年,苏联的一艘“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摄了八张海底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腐败的海草外,还有一座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台阶……它们沉没的时间也是在大约1万多年以前的某个时期。
  本世纪中叶,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洲地带的海域西面,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宇塔,它的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其塔尖距海面100米。据研究,这座金字塔比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古老。
  不用说,神话记载的历史肯定早于文字记载的历史,而我们注意到像金字塔一些的实物证据的时候,也是因为它们在内容上反映出来的文明程度与我们现在的历史研究不相符合。因此我们推断,在文字记载的历史出现以前,人类社会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文明史,当时的文明程度很可能并不亚于我们今天的文明程度,这从大量史前实物资料中可以得到证明。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以上这些人类文字史以前的文明遗迹,不难看出,它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知识水平与智力水平的脱节。所有的史前文明遗迹,都包含着极高的知识水平,像玛雅人留下的历算、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古老的中医等,无一不是知识的凝聚物。但是另外一方面,从考古学来看,当时整个社会的智力水平都十分低下,大多数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
  第二,应用技术与理论研究的脱节。从现在发现的史前文明看,大多数是一些实物,虽然这些实物中体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像搬动建筑金字塔石块的起重问题、玛雅金字塔坛庙的设计问题、埃及木仍伊的防腐问题、中医的中草药治病问题、针灸及经络问题等等,但相对的理论研究却至今没有发现,没有一种文字和传说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天文学理论、几何学理论、机械制造理论和中医中药理论,按当时的社会发展,这些理论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史前文明存在严重的应用技术与理论研究脱节的现象。
  史前文明的这两个特点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我们关于史前文明来历的假设有相当的合理性。在人类的初期,大脑的智力还没有完全的开发,不可能接受高深的理论。因此,人类最初文明的教育者,他们主要传授给人类一些实用的技术、知识,以帮助人类渡过早期的困难时期。
  然而,人类的第一次文明却被一场意外的灾变给打断了,那就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洪水。现在的文明是在大洪水以后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第一次文明的蛛丝马迹 

 
     我们相信在文字出现以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高度发达的文明,除了以上这些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以外,我们还可以从大量的现象上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列子·汤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奇事,说当时有一位大大有名的人,名字叫偃师,有一次,偃师去拜会西周穆王,身边跟着一位长得十分英俊的男人。偃师对周穆王介绍说:“这就是我造出来的一个能歌善舞的人,他的舞姿十分优美,他的歌喉十分动听。”周穆王大喜,就让他歌舞助兴。果然,此人舞技高超,舞姿优美,博得满堂喝彩。但舞着舞着就出了毛病,这位俊俏的舞男开始向周穆王的姬妾们大丢媚眼,暗送秋波。穆王大怒,喝令卫士们将偃师推出斩首。但师急忙辩解说:“请大王息怒,这个人不是个真人,他只是我造出来的一个机器人,是假的。”周穆王左看看,右瞧瞧,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个假人。偃师为了保命,上前一把撕掉舞男的头,果然,里面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确是个机器人,里面五脏俱全,再次结合起来,依然能歌能舞,取下心则不动不语。至此,周穆王才相信是真的。
  《论衡》中有一则记载说到了鲁班。关于鲁班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能工巧匠,创造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东西。据说,鲁班很孝顺,因为他常不在家,家中老母难免孤独。为了给老母解闷,鲁班竭其心智,发明了一套本头马车,上面有一个木头人负责驾驶。说来奇怪,这木头人真的可以驾驶马车四处走,像活人一样。有了这辆神奇的马车,鲁班就放心不少,每当他去上班时,就让母亲坐上车四处游玩。然而,有一天,鲁班下班以后没有见母亲回来,左等右等始终不见母亲的影子,此时鲁班才觉大事不好,把母亲给弄丢了。所以史书记载“鲁班巧,亡其母”。
  《三国志》的故事也是大家熟悉的,因为《三国演义》乃是中国一大名著,没有读过的人恐怕不多,没有听说过的几乎没有。《三国演义》中曾说到诸葛亮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这种牛或马都是木头做的,里面有机关,能爬山涉水,不饮不食。可惜,自从三国以后,再没有一个人知道“木牛流马”的制造过程,这种东西实际上是失传了。
  以上所举的三个例子,都记载于中国的史籍当中,你说这些记载可信吗?我想有些人会感到十分为难,如果说它是假的吧,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而且关键是古人为什么要骗人呢?如果说它是真的吧,又不太可能,毕竟上述的记载是在讲述着某种机器人,稍有一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论在西周,还是战国,还是三国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本没有达到可以制造机器人的程度。于是,我们今天多数人会采取以下的方法:把它想象成古人卓越的幻想能力,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能完全说服自己吗?
  在此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讨论。当我们看历史的时候,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先有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古人比今天的人绝对落后,今天的科学文化肯定比昨天更先进。“进步”这个词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用时间来衡量。那么这个观点正确吗?
  先不说别的,只拿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来说,以上的观点就未必正确。我们现在在学术上总是说,由于古人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故而对自然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因此发展起原始的宗教崇拜。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再回头看一看,实际上古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很可能比我们今天的人要先进,今人“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观点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进入80年代以后,环境保护思想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对我们以往态度的批判。
  可能有人会说,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与古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两回事,我们比他们更先进、更高级。我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论,甚至被自己发明的理论搞得晕头转向,当我们搞一些语言上的小把戏时,就觉得自己在进步,可惜宇宙或自然根本不会被这些小把戏改变,也不会去理会这些儿童游戏。从本质上说,我们今天的保护自然思想与古代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根本没有区别,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有一套完整的道家理论为其指导,保护自然是出于自愿,而今天我们却是出于环境的压力,完全是被动的。你说谁先进谁落后呢?
  还有我们以上所举的针灸的例子,古人因为落后而发明了针灸,我们因为先进而解释不了落后的东西,难道我们可以在教课书里这样写到:由于我们过分先进,所以目前只能证明针灸是实用的,但却不知其所以然,科学的发达使我们已经不可能理解针灸的理论了。像类似先进的科学不能解释落后文化成果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坚持今天比过去高明,一味认为原始人一定落后的观点恐怕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
  但是,科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渐进的,是逐渐积累而成的,就以我们这一代物质文明来说,西周时不可能出现机器人那应该是肯定的,甚至在三国时也不太可能出现类似的机械装置,也是确定无疑的。那么,以上这些人的制造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与我们这一代文明对不上号的发明创造正等待后人去解答,我们随便举一些例子,为了对读者负责,也为了严肃起见,我们首先从那些肯定无疑的事实人手:
  现代的人类文化史研究证明,中国的石器时代大约结束于距今天4000多年以前,从那以后,中国的历史开始进入金属时代。这是一个科学的定论。但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个结论根本不能算是最后的结论。
  此前,我们曾举过半坡文化遗址中发现青铜片的例子。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这类事情决不仅仅发生了一次。本世纪70年代,中国的考古工作者从陕西临渲姜家寨原始石器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两件青铜器,做工极为精美,显示了很高的制造工艺。然而,由于姜家寨遗址属于原始石器时代,它距离我们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这个时间段正好和推测的金属时期相差2000多年。怎么办呢?当然是不予公布!但坚持真理的人毕竟还存在,考古学家唐兰在后来的论文中还是把它公布于众。
  许多人都感觉到史前文明历史的存在,但总也找不到切实的证据。实际上,证据不是不存在,而是因为种种人为的因素被藏了起来,学者们是怕“误人子弟”,但什么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呢?
  从以上例子中,许多人都感觉到:恐怕现代研究者关于史前文明程度的推论并不是正确,石器时期很可能存在一种现代科学证明不了的文明。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当考古队员轻轻拭去剑上泥土的时候,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人人们眼帘。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大家知道,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