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斯大林格勒-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描述当时的场面:“实施大规模集团作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战争已从最初开阔的平原进入伏尔加河、起伏的山岗、拥挤的沟壑和灌木丛中,进入斯大林格勒工业区,在崎岖不平的地段展开,这里的钢筋混凝土与建筑物林立。”此前,德军主要通过同时使用空中力量、装甲师以及步兵发动猛烈进攻,在开阔地带进行的机动作战中,德军的战术能力很少能被敌人超越。然而,在斯大林格勒,在他们认为迥然不同的战斗中,德军指挥官也在尽量寻求使用自己熟悉的战法。德国空军从空中进行轰炸,一队队装甲部队向前突进,步兵紧随其后,德军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战法实现小规模的歼灭战。然而,街道上瓦砾堆积如山,拥挤不堪,很难在围歼敌人时进行多兵种协同作战。德军实施“大规模歼灭战”主要依靠师级指挥官实施机动灵活的战术指挥,然而,在斯大林格勒这座机动性受到极大限制的城市,战术指挥权必须下放到团级指挥官,甚至营级指挥官。但是,这种指挥水平与德军大规模集群联合作战极不协调,而后者正是保卢斯、霍斯以及大多数司令官认为的能够迅速消灭苏军所必需的战法。




再度突击(1)



  保卢斯深刻认识到第6集团军正在进行一场残酷的近距离战斗。训练有素、在机动战中占据优势的德军现在要面对一种全新的战场,这里遍布碎石瓦砾、下水道、建筑物、刺刀、匕首、手榴弹以及神出鬼没的临时战斗小队。当崔可夫正在与湿疹作斗争时,保卢斯正饱受痢疾之苦,过度的紧张、疲劳和病痛使他越来越孤僻,他的左脸颊时常出现神经性的抽搐与痉挛。此时,希特勒不仅没有向他提供帮助,而且再次低估第6集团军所面对的敌人。战无不胜的第6集团军,加上第4装甲集团军的2个军,总兵力将近30万,怎么可能战败呢?德国媒体宣称,再过几周德军就将占领斯大林格勒,然而苏军仍然没有放弃抵抗。
  9月24日,希特勒与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之间的紧张关系彻底破裂,哈尔德被解除职务,由库尔特·蔡茨勒少将接任,后者是德国驻法国与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陆军参谋长。希特勒与哈尔德对1941年乃至1942年的战役方向分歧较大。哈尔德始终认为,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要赢得一场伟大的速决战必须把作战重点放在莫斯科。此外,哈尔德竭力争取和保持总参谋部在处理战斗事务中所应有的传统独立地位。自从1941年12月危机爆发以来,希特勒开始逐渐剥夺哈尔德及其下属军官的自主权,从而导致双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哈尔德性格冷漠、质朴,甚至有点苛求。一般情况下,对于希特勒在专业军事方面极其业余的无端干涉,他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愤怒与蔑视。尽管哈尔德提出德军进行阵地歼灭战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根本无法取得速战速决的胜利,但是希特勒一意孤行,盲目地坚持要不惜任何代价取得胜利。他开始以对“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与承诺来衡量将才,而不是用客观的军事思想来衡量他们。他的战略是必须占领斯大林格勒,无论实现这一目标要耗费多长时间。他认为,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不仅将凸显德国人的意志和种族素质优于苏联人,而且还将导致斯大林布尔什维克主义帝国的土崩瓦解。当希特勒在陆军最细微的战术细节问题上横加干涉时,斯大林却开始接受诸如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等司令官的建议。在作战的计划与执行事务中,苏军司令官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权,这与希特勒强加在德军身上受意识形态驱使的禁锢截然相反,这一点对促使德军第6集团军走向最后的覆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德国军官都意识到时间所剩无几,9月底就是真正的秋季了。由于经常要耗费一个营的兵力和一整天的时间来夺取单独的一座建筑物,保卢斯和军官们都清楚再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随着斯大林格勒市南部战斗的逐步平息,保卢斯重组了疲惫不堪的军队,准备向工业区中心地带发动进攻。
  马马耶夫岗北部是大片的工厂和宿舍区,这里成为苏军第62集团军庞大而坚固的堡垒。根据计划,德军的主攻方向是马马耶夫岗和厂区南端的红十月钢铁厂,而在城市北部,进攻从戈罗季谢地区发起,目标是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德军的作战目的非常明确,即突破苏军防线,直抵伏尔加河,尔后调转方向进攻市内,沿河岸线向前推进,包围被逼进“街垒”兵工厂住宅区的苏军,从而击溃苏军防线,合围和歼灭守卫部队。
  第62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市建立了高效的侦察网络。在发现德军准备向北运动的企图后,在设于“街垒”兵工厂后方河岸上的总部,崔可夫立即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重组。他强调要加强反坦克防御和布设地雷,同时要做好建筑物的准备,以便士兵从内部和外部实施防御。巴秋科的第284西伯利亚师也将进行整合,进入崔可夫在马马耶夫岗斜坡与红十月工厂之间设立的左翼防线。由于察里察河流入伏尔加河处的主要栈桥遭到德军攻击,因此苏军临时在城市北部与市内设立了三个交叉点。他们还搭建了一座浮桥,保证人员与物资能够顺畅进出斯大林格勒。在苏联最高统帅部实施斯大林格勒基本战略的过程中,它们发挥了关键作用。德军逐渐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争夺斯大林格勒的战役中,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苏联最高统帅部和叶廖缅科指挥的东南方面军仅仅将他们认为必要的军队部署在阵地上,将第6集团军牵制在斯大林格勒。




再度突击(2)



  就在第6集团军浴血奋战的同时,第62集团军及时地、尽可能地将资源和人员投入到最需要它们的前线。保护工厂区对苏军在这座城市的生死存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厂区和栈桥是伏尔加河西岸的一座屏障。9月中旬,苏军全权组织栈桥的一切活动,就装载、撤退以及作战等规定了明确的操作程序。西部优先处理的事项是军火、人员和食物(根据其重要程度划分),东部主要负责撤运伤员和德军战俘。崔可夫的参谋部在栈桥建立关于物资供应、接收和分发的军官负责制度,同时,工兵部队负责维护和保养冒着炮火来往伏尔加河两岸的数千只小船,这是第62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线,正是它们源源不断的支援,才使第62集团军能够实施苏军制定的作战和战略计划。如果栈桥失守,或横渡伏尔加河的交通被彻底切断,那么德军取得胜利将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毋庸质疑,这里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心。事实证明,第6集团军没有完全将西岸的战斗与东岸的作战力量和资源隔离开来,这是他们失败的关键因素。
  罗加乔夫海军少将指挥的伏尔加河区舰队确保了这条生命线的延续。此外,他还征调了大量的渔民和渔船,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将第284西伯利亚师和近卫第13师送到了战斗最前沿。日间渡河常常遭遇德国空军的猛烈袭击,夜间通过则相对安全一些,因此苏军的大量运输都是在夜间进行的。在与盘旋在伏尔加河上空、不放过任何可疑目标的德国空军进行的消耗战中,伏尔加河区舰队与渔船运送了数千吨食物、大量的军火和人员。此外,当斯大林于8月底允许斯大林格勒平民撤离后,这些由汽船、驳船、装甲炮艇、扫雷艇、浮动防空平台以及划艇组成的庞大船队还撤运了20余万平民。
  德军的大炮和小型武器对靠近西岸的苏联舰船构成巨大的威胁,但最可怕的威胁还是来自德国空军。1934年组建的德国空军遂行向地面作战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他们不仅是一种可怕的战争工具,而且是德军一种重要的战斗资源,其作战原则起源于德国装甲师,强调机动性、集中兵力、大胆进攻和强力突击。在德军1940年的战役和1941年打击苏联空军的战斗中,德国空军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傲慢无礼、精明强干的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上将指挥负责空中支援的第4航空队,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八面威风、创造德国空战历史的“红色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的侄子,是德国空军俯冲轰炸专家。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期间,里希特霍芬的“秃鹰军团”于1937年炸毁了巴斯克人的格尔尼卡镇,毕加索的一幅作品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
  第4航空队下辖2个军。库尔特·普鲁贝尔中将指挥的第4航空军负责支援A集团军群向高加索地区推进。第8航空军负责支援B集团军群向斯大林格勒挺进。从战略角度考虑,德国空军在斯大林格勒仍然占据着战术空中优势,但是与陆军1942年的战役目标和方法不能协调一致,德国空军深受其害。在“蓝色”行动中,第4航空队投入1500架飞机,其中1150架可以执行作战任务,但在三个月内,由于持续作战的严重损耗,至9月底,航空队的兵力急剧下降了40%。简言之,同陆军一样,德国空军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同时维持高加索地区和斯大林格勒上空的作战。至9月底,由于希特勒放弃争夺石油的优先作战方针,把作战目标集中于斯大林格勒,导致空军对A集团军群的支援时断时续,呈现出周期性。虽然遭到赫留金少将指挥的空军第8集团军的顽强抵抗,但由于实力上的差距,德国空军仍然占据着斯大林格勒的空中优势。然而此时,空军第8军和第4军的全部资源已基本消耗殆尽,不可能同时遂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和切断苏军伏尔加河供应线的任务。尽管德国空军已经对斯大林格勒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且始终对第62集团军构成一个潜在的威胁,但后来的战斗证明,他们持续猛烈的空中打击和骚扰没有瓦解第62集团军的斗志。同样,尽管占尽战术优势,德国空军还是无法在与伏尔加河区舰队的速决战中对后者实施毁灭性打击。里希特霍芬逐渐认识到第4航空队的资源不断减少,无法对敌人实施饱和攻击;此外,随着对人员和武器装备的需求不断增加,空军本来就匮乏的资源消耗得非常严重。与第6集团军一样,德国空军也被拖入一场消耗战,在这场消耗战中,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就有可能被敌人击败。1942年8月底和9月初,斯大林格勒的防空力量远远不足,无论是地面防空力量,还是空中的空防力量都无法对德国空军造成任何威胁。1942年8月中旬,斯大林格勒仅有4门防空炮,但至同年10月,苏军的防空力量大大提高。随着苏联空军司令亚历山大·诺维科夫上将的到来,苏联空中力量的战绩越来越出色。与此同时,由于资源的不足,德国空军无法持续有效地封锁斯大林格勒的铁路网络,这意味着苏联的防空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入该地区。同1941年和1942年的德国陆军一样,德国空军仍在不断取得战术胜利,而且与苏军相比,依旧占据着技术优势,然而,他们无法取得一次速战速决的胜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4航空队也处于崩溃的边缘。




再度突击(3)



  即便如此,德国空军还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崔可夫曾经这样评论道:“德国空军的猛烈进攻就像铁锤一样,几乎把街道上所有的东西都砸到了地下。”为此,崔可夫调整了部队,并强调在面对德军可能对城市北部发动的进攻时,要小心谨慎,行动要快捷,因为德军几乎没有遭遇任何空中打击,力量非常强大。随着苏军对地形的熟悉,他们很快就适应了城市巷战。在获得德军可能进攻的区域和进攻目标的情报后,崔可夫马上意识到,如果德军在进攻初期就占领马马耶夫岗,并在此建立一个火力基地,然后从马马耶夫岗下方向苏军守备部队的左右两翼发动进攻,那么苏军根本无法抵抗。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认为,防御必须主动实施而不是被动进行。对此,崔可夫也深信不疑。于是,他决定先发制人,对马马耶夫岗发动进攻。他命令左翼的罗季姆采夫的近卫第13师向德军阵地发动进攻,右翼的第284西伯利亚师向马马耶夫岗南端发动攻势。同时,戈里什内指挥的步兵第95师向马马耶夫岗的东侧斜坡突击。进攻定于9月27日6时开始,以长达1小时的炮火准备拉开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崔可夫的第166号命令是这样结束的:“我再次警告所有单位或兵团的司令官,不要在战斗中以整个单位如连、营的规模投入行动。进攻应该主要以配备冲锋枪、手榴弹、混合燃烧弹和反坦克步兵的突击小队来组织。”苏军的组织方法与德军截然不同,虽然德军司令官也已开始敦促手下组成突击队,但仍是以师和团的建制为基础。
  在近距离战斗时,当一方发动进攻时,另一方必须积极进行防御,碎石、堑壕,特别是建筑物内的坚固支撑点都能形成有效的防御工事,这对防御一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德军发现巷战中战场的拥挤和狭小等特点极大地降低了大规模部队实施一体化协同作战的能力。由于崔可夫及时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强调苏军必须以小规模的步兵小队来实施突击,保持足够的快速机动性,具备同时发动进攻和组织防御的能力。在斯大林格勒,突击队是苏军的基本战斗单位。崔可夫认为突击队是混乱无序的巷战的产物。突击队将独立行动,完成师级指挥官下达的作战任务,后者则依次接受崔可夫下达的命令。这一作战原则将是第62集团军实现作战目标的有力保障,这是斯大林格勒的形势所迫,也是客观条件所要求的。由50~80人组成的突击队被分解为三个相互依赖的分队:强击队、增援队与预备队。
  由8~10人组成的强击队是突击队的前锋部队,其作用是渗透进入敌人的阵地———堑壕系统或建筑物内,然后消灭敌人。强击队员装备机枪、手榴弹、匕首和短柄铁铲,在近距离作战中,铁铲可以用作斧头向敌人发动进攻。强击队队长也是突击队的队长,他携带一枚信号弹,一旦强击队进入敌人阵地内,就要发射信号弹。负责消灭敌人并立即占领有利地形阻止敌人反攻的增援队在发现信号弹后,马上对占领的目标展开战术防御。增援队的人数通常在20~25人左右,装备大量的轻机枪、重机枪、反坦克火箭、镐、铁铲、迫击炮和炸药。增援队往往配备战斗工兵,他们在实施防御与组织进攻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预备队配备约30~50人,任务是阻击敌人发动的进攻。此外,一旦强击队和增援队遭遇敌人的顽强抵抗,预备队还将立即向他们提供后备人员支援。为了使队员能充分理解突击队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重要性,士兵们往往会在每个队中轮流战斗。在近距离战斗中,侦察、突袭以及快速运动是取胜的重要因素。确定敌人的雷区、火力点或盲区,以及夜战中在迷宫般错综复杂的堑壕内、碎石瓦砾中和被破坏的建筑物内发现敌人的位置都是突击队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崔可夫的“手榴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突袭与快速运动,因为它要求覆盖区域不能超出27米———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崔可夫还对军队进行三分钟内进攻、清除敌人、占领并巩固阵地的训练。




再度突击(4)



  除了接受夺取阵地训练外,第62集团军还接受了在至少24小时内不依赖原部队提供供应或通讯的情况下,对阵地进行防御的训练。增援队和预备队负责建立全面防御。首先,机枪手、迫击炮手和反坦克步兵在建筑物的第一层部署,一旦预备队占领这一区域,他们立即占据建筑物中更高的位置,以便获得更好的视野和更远的射程。随后,工兵埋设地雷,把进攻的敌人引入准备好的杀伤区。同时,预备队要确保食物和弹药的顺利供应。如果突击队能够占领某一区域达24小时之久,他们通常就可被解放出来,阵地随之并入团、旅或师的阵地之内。然后,第62集团军就将把此战况通报给东岸的炮兵部队司令,一旦这一地区遭遇敌人的大规模进攻,他们就能得到炮兵部队的支援。这就是第62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战术。如果没有作战经验的分队能够在战斗最初的日子里幸存下来,他们就会迅速成为精通渗透与夜战的半独立性战斗单位,为了生存,他们必须这样做,因为第6集团军是一支战斗力强、具有超强适应能力的敌方部队,德国空军又控制着白天的战斗,苏军白天的活动都充满了危险。在这场城市争夺战中,尽管第62集团军伤亡惨重,但崔可夫的战术还是取得了成功,部队得到了相应的训练,了解了这场战斗的特点,而德军步兵对这种战斗方式却一无所知。
  然而,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言,与防御相比,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