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4%。如按扣除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计算,仍占利润总额的74。80%。营业利润增长是决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营业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得,反映上市公司2007年经营业绩的增长,属于正常的经济增长态势。
投资收益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1;570家上市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合计为2;950。50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780。45亿元,增幅为152。17%,占利润总额的21。64%。引起投资收益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2007年内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1;570家公司出售投资实现收益2;547。57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8。69%,比2006年增加了1;581。76亿元,增幅为163。78%。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具有一次性特点,仅影响2007年当期,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实业类上市公司应当做好主业经营,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否则,属于社会财富重新分配。
除营业利润外,1;570家上市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合计为485。86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340。90亿元,增幅为235。17%,占利润总额的3。56%。营业外收入主要源于债务重组、捐赠、政府补助及处置长期资产利得。营业外收支净额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非经常性的。
以上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营业利润,从而奠定了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基础。
2。净资产增长及其因素分析
1;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12月31日净资产合计为68;389。71亿元,2006年净资产合计为52;221。07亿元,同比增加了16;169。38亿元,增幅为30。96%。净资产收益率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2。95%),达到了14。79%。有关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2007年上市公司(1;570家 )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指标表
单位:亿元
项 目
2007年
2006年
增减金额
增减幅度
交易性金融资产
4;894。29
3;992。07
902。22
22。60%
流动资产合计
111;450。73
75;938。99
35;511。74
46。7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2;083。29
28;457。65
3;625。64
12。74%
持有至到期投资
41;008。02
33;896。54
7;111。48
20。98%
长期股权投资
4;051。32
3;565。77
485。54
13。62%
固定资产
36;191。48
32;512。94
3;678。55
11。31%
无形资产
3;326。10
2;645。71
680。39
25。72%
递延所得税资产
969。31
961。79
7。51
0。78%
非流动资产合计
305;091。44
264;249。46
40;841。98
15。46%
资产总计
416;542。17
340;188。45
76;353。72
22。44%
应付职工薪酬
1;803。03
1;475。34
327。69
22。21%
流动负债合计
326;673。30
269;726。15
56;947。15
21。11%
预计负债
551。51
491。00
60。51
12。32%
递延所得税负债
952。76
488。89
463。87
94。88%
非流动负债合计
21;479。17
18;241。97
3;237。19
17。75%
负债合计
348;152。47
287;968。12
60;184。34
20。90%
股本
22;571。09
21;002。86
1;568。23
7。47%
资本公积
22;401。61
14;390。81
8;010。80
55。67%
减:库存股
0。97
2。81
…1。85
…65。71%
盈余公积
5;475。50
4;635。46
840。05
18。12%
一般风险准备
1;573。76
653。80
919。96
140。71%
未分配利润
12;129。60
7;709。55
4;420。05
57。33%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183。90
…40。46
…143。44
354。51%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63;966。70
48;501。94
15;464。76
31。88%
少数股东权益
4;423。01
3;718。39
704。62
18。95%
所有者权益合计
68;389。71
52;220。32
16;169。38
30。96%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416;542。17
340;188。45
76;353。72
22。44%
引起净资产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上市公司2007年新发或增发股票实现的股票溢价收入等原因增加了资本公积6;510。55亿元,占净资产增加额的40。25%,表明2007年IPO公司较多,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所占比重较大。
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了净资产,同比增加了1;491。23亿元,占净资产增加额的9。22%。表明上市公司2007年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三是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增加了净资产,反映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创造的财富,同比增加了3;352。56亿元,占净资产增加额的20。73%。
(三)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内地与香港披露的年报差异基本消除
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53家上市公司同时在香港发行了H股,这些公司除了按企业会计准则在A股市场披露了年报外,同时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在H股市场提供年报。
1。A+H股上市公司年报净利润比较
53家A+H股上市公司2007年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净利润为6;488。51亿元;按企业会计准则报告的净利润为6;198。08亿元,差额为290。43亿元,净利润差异率为4。69%;其中,净利润完全无差异的有6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招商银行(600036)、创业环保(600874)、中海油服(601808)、建设银行(601939)、中兴通讯(000063)和经纬纺机(000666)。
2。A+H股上市公司年报净资产比较
53家A+H股上市公司2007年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净资产为39;335。31亿元,按企业会计准则报告的净资产为38;248。58亿元,差额为1;086。73亿元,净资产差异率为2。84%;其中,净资产完全无差异的有10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海发展(600026)、招商银行(600036)、青岛啤酒(600600)、广船国际(600685)、创业环保(600874)、中国铁建(601186)、中海油服(601808)、建设银行(601939)、中兴通讯(000063)和经纬纺机(000666)。
3。A+H股上市公司现存差异分析
根据53家A+H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导致A+H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现存差异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是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生的差异。涉及36家上市公司。按照内地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公司制改制时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为基础确认为相关资产和负债的认定成本;在H股报告中,有的调整为改制前原账面价值,有的按照重估价报告。由此形成两地市场财务报告中净资产差异合计为144。62亿元,占差异总额的13。31%。
二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差异。涉及15家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类似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选择采用购买法。公司在两地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由此形成两地市场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差异合计为4。38亿元,占差异总额的1。51%。
三是资产折耗方法产生的差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特定企业的油气资产应当采用产量法或年限平均法计提折耗。在实际执行中,公司A股报告中采用了年限平均法计提油气资产折耗,在H股报告中则采用了产量法计提折耗。
在上述因素形成的A+H股上市公司年报差异中,如果剔除其中两家公司现存差异后,净利润差额由290。43亿元缩小到65。45亿元,净利润差异率也由4。69%缩小到1。46%;净资产差额由1;086。72亿元缩小到121。09亿元,净资产差异率由2。84%缩小到0。43%。分析表明,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A+H股上市公司境内外差异基本消除,从而验证了两地准则等效的成果。
(四)进一步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项目执行情况分析,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38项具体准则,其中新修订的准则16项,新制定的准则22项,涵盖了会计实务中目前已经发生或者能够预见到的经济业务事项。通过对38项具体准则进行逐项深度分析,进一步表明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仅举例说明以下具体准则项目的执行情况:
1。存货准则
存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541家上市公司发生存货业务,占1;570家的98。15%;发生存货业务的公司均按照准则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其中,1;521家公司遵循了准则规定的方法并披露了采用的计价方法、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等信息,占1;570家的96。88%。
2。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40。13%。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
仅1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2。79亿元,占有此类业务18家公司净利润的2。61%,占1;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0。23%。
根据上述18家公司披露的年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主要有房地产评估价格(10家上市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2家上市公司)、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1家上市公司)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2家上市公司)等。这些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另有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
3。固定资产准则
固定资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上市公司根据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弃置费用86。80亿元,占9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0。48%,占9家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总额的1。36%。其中,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弃置费用按折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4。无形资产准则
无形资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上市公司年报显示,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3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权(46%)、特许经营权(27%)、非专利技术(17%)。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未发生减值。
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37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开发支出,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医药及电子信息业,占1;570家的8。73%;85%的公司披露了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40家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大都采用了评估价格作为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该类交易产生损益的有32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80%;未产生损益的有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20%。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损益的32家上市公司中,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的有21家上市公司,比例为65。62%;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的有11家上市公司,比例为34。38%。
6。资产减值准则
资产减值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692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44。08%)披露了对长期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其中,161家上市公司根据本公司情况披露了各项资产减值的迹象,占1;570家的10。25%。7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确定资产减值时对资产组进行了认定。1;15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涵盖期间和折现率等信息。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也发现有极少公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情况。
451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28。73%)存在商誉,其中;373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82。71%)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
7。职工薪酬准则
职工薪酬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构成了上市公司职工薪酬的最主要部分,占2007年确认的职工薪酬总额的72。55%。1;53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信息,占1;570家的97。96%。1;5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付五险(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的信息,占1;570家的96。37%。1;3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信息,占1;570家的84。59%。4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辞退福利的信息,占1;570家的29。49%。1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的信息,占1;570家的10。06%;极少公司还披露了非货币性福利的计算依据。
8。股份支付准则
股份支付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41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度实施了股份支付计划。股份支付的授予对象多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业务骨干。2007年,41家上市公司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28。06 亿元,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18。92亿元。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有33家,其中,以限制性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4家,以股票期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11家,另有19家未披露具体类型(有1家同时具备两种支付工具)。23家上市公司明确披露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有11家,其中,以模拟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2家,以现金股票增值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7家,有2家未披露具体支付类型。41家实施股份支付计划的上市公司中,以服务期限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家,以非市场条件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9家,其余未明确披露可行权条件。
分析发现,有的股份支付计划在实施中,对设定的业绩条件作了较大调整,值得关注。
9。债务重组准则
债务重组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31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债务重组,占1;570家的20。13%。因债务重组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为130。04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1。29%,其中,229家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133。00亿元,82家上市公司作为债权人因让步产生债务重组损失2。96亿元。
316家上市公司中多数都披露了债务重组对营业外收支的影响金额,但披露债务重组具体内容的详尽程度各不相同。少数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个别公司债务重组利得较大,值得关注。
10。或有事项准则
或有事项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98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或有事项,占1;570家的62。55%,其中,存在或有负债的有905家上市公司,存在或有资产的有138家上市公司。
287家上市公司存在预计负债,占1;570家的18。28%,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其中,对担保事项确认预计负债最多,占到14。99%;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的预计负债占8。59%;因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占3。59%;因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确认的预计负债占0。33%;因承担的重组义务确认的预计负债占0。03%。
11。借款费用准则
借款费用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473家上市公司存在借款费用资本化,占1;570家的30。13%。其中,固定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2家;在建工程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390家;存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86家;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分别为1家和3家。473家上市公司中,有21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率。
12。所得税准则
所得税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041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占1;570家的66。31%;752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占1;570家的47。90%;244家上市公司确认了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占1;570家的15。54%,其中,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主要项目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26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218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总额的影响达79。10%。固定资产折旧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影响为33%;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影响分别为1%、13%、0。001%。
1;5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