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怀瑾讲易经-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焉而明吉凶”,吉凶的道理是如此。
    系辞的汇总叫做《系传》,为孔子所作(卦爻下面的辞,为文王、周公所作)。一般人写文章,说这个人的文辞如何如何,就是指这个“辞”,不是诗词歌赋的“词”。但是现在人很喜欢用这个“词”,这是不通的。不过大家都这样用了,你便也见怪不怪,跟人家讲下去,也就是了。如果说“词章”如何,那就要用诗词的词了。孔子写的叫《系传》,有上下两篇,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论文或心得报告,孔子那时叫《系辞》。因此他说:“系辞焉面明吉凶。”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吉凶是哪里来的?拿物理现象来讲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我们知道就是阴阳,物理世界中抽象的就叫阴阳,实质的就叫刚柔。刚就是阳,柔就是阴。像矛盾,事实上也是互相推荡的一种现象。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中,矛盾也不过是一种现象,就是《易经》所谓的象。它表示了这种变化的关系,说明了矛与盾的原理。
    像太极拳的推手一样,你推过来,我推过去,两种力量,互相推荡,“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洋人们讲逻辑什么的,讲到矛盾呀,统一呀,肯定呀,否定呀……大家认为高明得很,以为这就是学间。我们当年也拼命地读,但我读完以后就丢了,那不过是变化的现象,没有什么了不起。等于现在讲心理学,举出很多的个案,证明这个心理反应是如何如何。这样做法很辛苦,个案看完了,有没有用?这些心理状况也许是社会上普遍发生的现象,也许是整个的社会心理发生的变化,总之,变化的过程太多了。譬如说我们用的电灯,开了电门我们只感觉它亮,不知它随时都在变化;刚开始那一秒的电已经消耗了,它随时在消耗,随时在成长,随时在生灭。可是大家看不到这个变化,只看到电灯在亮着。而《易经》已经看到这个变化,知道这个过程,所以它指出物理世界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两大原则大家要记住。
    观察自然的现象,《系辞》告诉我们自然现象的涵义。拿佛学来说,自然现象中山河大地是无情的东西;一切众生,像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人,是有情的东西。所以佛学称众生为“有情”,是有灵性,有思想的;物质世界则是无情的东西,是没有思想的。“圣人设卦”,让我们观察到无情世界的现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众生是哪里来的,也是宇宙物质世界的一种现象。“刚柔相推”,是两种正反质能相互推动,因而产生了有情世界的一切众生。
    假使这两大原则把握住了,知道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理,你想卜卦算命的话就可以百算百准了。不过这个中间也有它的变化,是看时、空的大小来决定的。像医生看病,说今天病好一点没有?病人说没有,还是很痛。但你昨天还痛得躺在床上,今天已经可以床床活动了,已经不错了。可是人总不满足,因为他不晓得“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道理,大家懂了这个原则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学《易经》了。

人生的历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这三个道理,就是最高的人生哲学,也就是政治哲学。我们知道,宇宙间只有两个现象:一个吉,一个凶。那么吉凶又是怎么来的?好与坏是怎么来的?是人为假定的。人类心理自己反应得失的一种现象,就成为“失得者,吉凶之象”了。譬如我想赚钱,钱到了我手,就是大吉大利;钱不到我手或失掉了,这就是凶。所以吉凶是人类心理相对的一种反应,天地间没有所谓绝对的吉凶,也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这是指形而上者而言。
    所以形而上者“没有”,形而下者“有”。有是哪里来的?是由人类心理来的。吉凶是怎么产生的?也是从人类心理的判别而产生的。譬如说青年人谈恋爱,谈到最热烈的时候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认为是吉。表而上看来很得意,事实上,说不定失意已暗伏在里边了。现在觉得很好,到时候分开也很痛苦啊! 我常常说一个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很难。想死还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闷气……没有一样好受的。这些是非好坏都是从心理现象来的。
    同样的,吉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失得的心理现象。我常说你学了《易经》以后就不要卜卦了,因为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也没有一卦是大凶的,充其量告诉我们“吉、凶、悔、吝”四个现象。人生也只有四个现象,这就是《易经》阴阳的四象,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太极以西洋人的说法,就叫做本体、叫上帝,佛家叫如来。我们中国文化不来这一套,不给它加一个宗教的外衣,也不赋予它一个假定的名词—本体;这个万有的生命,我们叫它太极。太极就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永远代表两个相对的力量,两仪就生四象。两仪生了四象,就是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人文世界的一切现象也只有四种—一“吉、凶、悔、吝”。怎么叫悔呢?就文字看,知道就是后悔,人生对任何事情每一刻都在后悔中。刚刚吃饭的时候,菜很好吃,拼命地吃,吃饱了,肚子难过了,后悔了,“刚才少吃一口多好”,这就是悔。悔字以我的解释,它真正的意义,只有一个名词可借用来说明,才最恰当,就是佛经上讲的“烦恼”,这就是悔。佛经讲的烦恼不是痛苦,是开始时心里感到很烦,过久了感到不舒服,也不是痛,可是随时随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烦、很苦恼,也就是不高兴。一般人说的烦恼,就是《易经》的悔。“烦恼”两字是印度的宗教文化,后来传人中国的。
    吝是什么?吝就是困难、是铿吝。整个《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只有吉、凶、悔、吝四个变化。四个之中只有一个吉是好的,其余三个成分都是坏的。‘晦吝是小凶,不是大凶,不好,也不是太坏。字宙间的万事万物不动则已,一动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分是好的,四分之三都是坏的。这个以后还要再讲,现只先说一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忧就是忧愁、烦恼。虞就是思虑,脑子不停地想;用脑筋叫做虑。用脑也很痛苦,一个人要不痛苦,什么都不要想才好。不用脑筋,只睡觉,睡醒了走来走去最舒服。但是那很难做到,绝大多数人都要用脑筋;只要用脑筋就有忧愁,就有烦恼。所以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由此可知字宙间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离不开“吉凶悔吝”四个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烦恼,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兴,失掉了痛苦、烦忧。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有进有退,这就是变化。“进退之象”,就是各种的变化。如果反过来讲,什么是进退呢?就是“变化之象也”。同样地,“失得者吉凶之象也,忧虞者悔吝之象也,进退者,变化之象也”也是很好的文字,其理论是一样的。不过前者是把结论先拿出来讲,后者是把主题放在结论里头来讲。
    这是古文的写作方法,它变动不居,又是音韵铿锵的,不但可以朗诵出来,而且还可以谱在乐器上而演奏或歌唱的,一个字也不能差。它的音韵要清楚,像吉凶一昔,失得之象也等都是很好的文字,也是很好的音乐。
    我们学了《易经》后,如何来判断一个问题呢?现在根据《易经·系传》孔子思想的原理,来告诉大家怎么样才叫吉凶,那就是“失得之象也”,或者说“失得”两个字也可以。假设我们问什么叫做悔吝?答案是“忧虞之象也”。什么叫做变化?答案是“进退之象也”。这是《易经》讲的,不要自作聪明,随便乱加乱减,那是不行的。孔子把答案都告诉了我们,你只要懂了这些就可以了。下而孔子进一步再来发挥。

下台一鞠躬
    “刚柔者, 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在物质世界里,孔子《系辞上传》第一章中,提到“刚柔”这两个字。刚就是阳,柔就是阴;白天就是阳,属于刚;夜间就是阴,属于柔。所以说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换一句话说,这个物理世界是一阴一阳,我们夜里看到的是黑暗、是阴,但黑夜并没有什么可怕。譬如我们的手,翻过来是这一面,翻过去是另一面,一阴一阳是它的变化,白天夜里也只是变化的现象而已。所以懂了《易经》之后,就不会怕黑夜,更不会怕鬼,阴阳只是现象,与鬼没有关系。
    我们年轻时怕鬼,现在我却想看到鬼,因为鬼比人友善得多了。假若我们跟鬼交交朋友,不是也满好吗?可是鬼还看不到呢!我尤其喜欢夜里,因为夜里比白天舒服得多了,夜深人静时那份安闲、那份静谧,真是好,白天却嘈杂得不知道搞些什么才好。所以这就是观念间题。
    其实太极并没有昼夜,昼夜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变化。假设我们利用现在的科学,去太空,在太空也不分昼夜了。昼夜是地球转动而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地球自身形成,而是由于太阳、月亮、地球转动的结果。一个球被挡住了就变成夜里,太阳照到那个球时就叫白天,就是这个样于,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说,“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因此产生了一个哲学:人有了白天的忙忙碌碌,夜里总要休息一下;同样地,上台忙了一阵子后,总要下台来歇歇;下台久了以后,说不定还要再上上台。这一上一下,也就是“昼夜之象”也,没有什么,而是很自然的现象。

人生的价值
    下面讲到卦,圣人设卦,卦有六爻,“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先天图是画三画的,如乾为天三,坤为地三等等,都是三画。后天八宫卦是用六画的。如乾为天 ,天风姤,每一卦必须有六爻。爻就是交的意思,彼此交互的关系。
    《易经》的卦为什么有六爻?六爻是由三个步骤来的。什么叫三极呢?就是天、地、人。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上曰天,下曰地,中间是人。天地有没有缺陷呢?以《易经》看起来,天地是有缺陷的,天地并不圆满。譬如,西方人说天地是上帝造的。实在说起来,也算是粗制滥造。如果把这个世界全部造成白天,连电都不用浪费了,还要发明电灯做什么?它永远下雨嘛,也好呀!我们就可以变成鱼啦!也用不到盖房子、造汽车啦!很多的现象都是一半一半,使人忙死了!又晴天,又雨天,有时还刮台风。我常说笑话,人的眼睛长得不好。如果前边长一只,后边长一只,不是前后都看得见吗?鼻子也长得不好,吃饭还用牙齿咬。有人说眉毛长得也不好。如果长到手指上,连牙刷也可以省了。这个笑话是说明了天地有缺陷。于是中国文化中提到人文文化的价值,也是孔子曾经讲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在“参赞天地之化育”。
    说到这里,我讲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这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在四川大学教书,还很年轻。他们请我专题演讲,讲题是《人生的目的》。我说这个题目不好讲,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答案,用不到我讲。这个题目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其他的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如西方人认为人生是以享乐为目的啦!还有孙中山先生以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啦!其实享受也好、服务也好,都是后人为它加上去的。
      什么叫目的呢?像我今天来上课,上课是我的目的;大家从家里走来听课,听课是大家的目的。人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没有一个人会在妈妈肚子里问:我为什么要生出来?我生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一个人是间明白了才生出来的。到底人生以什么为目的?我告诉你,大声地告诉你,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这个题目本身就是答案,还有什么好讲的!
      如果勉强来说人生以什么为目的,古今中外的说法都是空谈。拿孔子的话来说,人生的目的,我们不能说是人生的目的,应该说是价值才对。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在“参赞天地之化育”。参赞就是弥补的意思,弥补天地的化育之不足。如天要刮风下雨,人类发明房屋把风雨挡住,可知人生的功能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帮助万物。因此中国文化把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宇宙间的三才。提到人的价值,在中国文化中把人提得非常高。现在我们听到外国人讲一声人道主义,便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我看了真有无限的感慨。这些人真是可怜,忘记了自己的文化。放眼世界今天讲人道主义的,除了我们中国以外,都是乱吹的,都是后生晚辈。大家回头看看我们的《易经》,那才真是人道主义的文化。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个天、地、人的二极一动,就是六爻;六爻又动,就生相对的力量,就有了阴阳口也就是说,有了向心力就有离心力。所以读了《易经》以后,我感到很可怕。古人说懂了《易经》便可以为将相,我今天还在跟一位同学讲用人之道:这个人对我们忠心耿耿的,我们对人家也绝对地忠诚,但是到了利害关头要命的时候,忠心不忠心便不知道了。因为有向心力,便有离心力。我常常说,世界上谁又是最可靠的人?连自己都不可靠,还能够相信别人吗?因为人是会变的。人文思想的产生,是希望人在动乱要命的时候,能够不变,那就是圣人,有道之人,三极之道就是这些。这个“道”,在这个地方讲的是原理,都是形而上的原理,《易经》所以有六爻的答案就在这里—所谓“三极之道’,也。因为变动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三极就产生了六个变化,我们老祖宗老早就发现了。自然科学进步到现在,也没有超过这六个范围,这就是“三极之道”也。上面讲的都是以物理世界的自然现象,说明它发生过程中的道理。
    孔子的思想观念不同,他是以人文为中心。我们看看下面孔子所说的,他又把大自然的法则--一拿人文的观念来讲,也就是物理科学的原理,用到人生的哲学里边来。

心安故理得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是说,我们要懂得自然科学的原理,用之于人生哲学。君子是受过高深教育的知识分子,应该了解这个道理。居,就是平常,后世的古文叫平易,意思是说一个人平平常常,所居就能够平安,心安理得。心安理得这四个字,最初是在《易经》里边提到的,心安后那个道理-—真理就自然产生出来了。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居而安者”,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何以这样排列?它有它的原理,你懂了这个原理,就懂得人生了。所谓“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这里孔子已经告诉我们,《易经》是要我们玩的,你要背会了《易经》就好玩了。就像买一副麻将牌来玩,自然会玩出道理来。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夜间不可读《易经》,因为晚上读了《易经》,鬼都会吓哭的。现在懂了其中的道理,就知道夜里确实不可以读《易经》。不是怕鬼哭,是怕自己吃不消。因为夜里一研究《易经》,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还有一点点没弄清楚,再研究一下再睡,继续研究下来,弄通了,忽然又发现了一个道理,又进入了另一种境况,这样精神又来了,又不要睡了··一就这样一「到了天亮还不知道。古人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那是真的,一点也不假。坐下来读《易经》,不知不觉一个春天就过去了。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孔子告诉我们学《易经》的重点,《易经》的每一艾,下而所系—吊在那里的一句话,就是艾辞。这里边包括了大自然的物理哲学、人生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够我们学一辈子的。这两句话是孔子告诉我们学《易经》的好处:学了《易经》,懂得了《易经》,我们便心里很安详,少烦恼、少痛苦,就是“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的道理。第二个间题就是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孔子说“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就是说学《易经》不要那么严肃,要我们很轻松地去研究交辞,就这么简单。

自天佑之 吉无不利
    下而告诉我们一个重点:
    “是故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家注意这里告诉我们,大家学了《易经》,是要我们“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不是要我们来卜卦算命的。“观其象”,我们人生,人与人接触,每天一起床,自己当天的运气自己知道,一看自己的现象就知道了。
    “观其象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