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怀瑾讲易经-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常常谈到一个间题,出家的同学都知道,佛学有个名称“沙门”,汉代翻译为“桑门”。到了中国以后的佛教,那些真正的出家人—就是出家人中的出家人,这些真正修行的人叫“头陀行”,也就是苦行僧。依照戒律,“头陀不三宿空桑”。一个头陀行的人,在一棵树’下过夜、打坐,不能超过爻天,这是戒律规定;到第四天非离开不可!因为在那个地方住久了,就会与那里发生感情,就会留恋了。我们拿一个杯子、一只手表来说,再不好的杯子,但这是我用的,我会对它产生感情,如果你不小心打一破了,我会生气!人们对物也会有一种留恋的感情。所以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头陀不三宿空桑”,是非常有道理的。
    《太公素书》(就是圮上老人送给张良作军师的那本兵书)中就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也”。人要能割舍了嗜好,抛弃了欲望,才能除“累”,才不会受感情的拖累。人对于感情的牵挂比什么都厉害,所以很多修道的人,不能有所成就,就是这个原因。这些道理都与安土有关系。由此可知,人不但对土地有感情,对个人周遭的一切,久而久之,也都会产生感情、产生留恋。
    在《易经》的道理中,非常注重这个“情”字,因为情是一种现实的东西。对性呢?《易经》中则不大注重,因为那是形而上的东西,形而上是空的,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情是有的,如何处理感情,是个艺术,也在于你自己,而.上帝、佛,都帮不上忙。所以“安土敦乎仁”,你要懂得了这个道理,“故能爱”,就能够博爱。博爱不是含有占有私心的狭隘爱,而是很广博的、普遍的、无私的。

宇宙的大学问
下而讲《易经》整个学问的运用,以及它的目的。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休。”
    《易经》的学问懂了以后,整个宇宙万物都懂了,所以说“范围天地之化”。这个中国文化《易经》所发明的“化”,后来被道家所运用。譬如“宇宙”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道书《淮南子》里边。宇是代表空问;宙是代表时间。时空两个东西就是宇宙的代表,所以宇宙是属于时空的范围,而天地则是有形的。可见天地的观念小,宇宙的观念大。
    后来佛学又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名词,可以包括了宇宙,这个名词叫做“法界”。法界包括了时空、万物以及天地间的一切。我们中国汉代的道家,在《淮南子》里边就说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易经》的学间也是包含时空两部分的,就是“范围天地之化”的。
    这个宇宙,在我们中国文化里不认诠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其他神创造的,没有宗教的性质。在《易经》文化中,还有一种科学观念,叫做造化一一自造自化。整个天体宇宙是大化学的锅炉,我们人不过是这个锅炉中的一个小分子、一个小细胞、一个很会活动的细胞而已。这是造化的一种功能。人类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很伟大,但站在宇宙的立场看人类,不过像花木上的一片小叶子一样,是微不足道的。而整个的造化却非常伟大,只有懂了《易经》以后,才能知道《易经》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的,就是说,没有任何法则是超过《易经》以外的,所有宇宙的一切学问,都离不开《易经》这个范围。
      《易经》的另一个重点,是“曲成万物而不遗”。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能够了解宇宙万有的一切运用;这个运用的原则是“曲成”。大家注意这个“曲”字,举凡老子、孔子、儒家、道家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都从《易经》文化中而来。《易经》这个名词叫“曲成”,老子的“曲则全”,就是从《易经》这个观念中来的。
    为什么是曲则全呢?《易经》告诉我们,宇宙是没有直线的,通常是个圆圈。圆圈这个图案就代表了太极,人也是这样。我们人的生命,只有修道的人了解。如果从生命来看我们这个形体,却是很糟糕的。我们前面的什么都看得见,后面的什么都看不见。我们生命的圆是分段的,我们形体的圆是一个光圈。实际仁这个形体是我们整个生命的中心、一个支柱,所谓神以形生,精以气凝。人体的生命就是这样。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我们每个人,乃至万物,凡是活的生命都有光。过去大家看到菩萨、上帝的画像上,都有二个光圈。现在科学研究,已经可以看到人的光圈。人的光圈约有一寻-一就是八尺左右,换句话说,你的手臂有多长,你周身上下就有这么大的光圈。人体光圈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而且这些颜色是随你的心情在变化的。如果你动了一个坏念头、恶念头,你光圈的颜色就变黑了;你心里有个善念头,你光圈的颜色也是亮的。光有几种,最好的是金色,佛经上所谓的金色晃耀,就是圣人境界。其他还有红光、黑光、白光、蓝光、黄光等。
    我们中国人学了《易经》会看相,也有人会看光。如果是红光,代表将有血腥之灾;黑气就代表有灾难来了;绿光是一种魔的境界。这说明一切都是圆的,光也是圆的。我们研究地球物理,到太空去转了一圈,还回到原来地方。懂了这个道理,便晓得《易经》为什么说“曲成万物”了。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一切是没有直线的,所谓直线就是把曲线切断,加上一些人为的作用,假名叫做直。真正学了《易经》,讲话也要有些艺术,转个弯;连骂人也是一样,转一个弯骂了他,他还很舒服。如果你要骂一个人混蛋,他会跟你拚命;如果你说我们大家都是混蛋,他便没有什么说的了。所以说“曲成万物”。
    但是也不能太过了,变成一个球,你又不通了。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晓得宇宙万有的道理是由曲线完成的,人身没有哪一个地方不是曲线的。大家信佛打坐修白骨观,每一根骨都不是直的,我们背脊骨也不是直的。孔子研究《易经》说“曲成万物而不遗”,不会遗漏哪一样,因为它是圆周形的。真正的圆代表一切的圆满,因为我们的生命都在这个圆圈以内,没有哪个地方会有遗漏的了,所以说是“曲成万物而不遗”。懂了太极中的学问以后,就可以了解这个曲成的道理。老子说“曲则全”,一走曲线就一切圆满了。

光明来自黑暗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我们开始讲象数时,就讲到一天十二个时辰是分昼夜,分阴阳的;就连短短的一分钟也分阴阳。我们明白了日夜这一明一暗就是个现象,由这个现象而知道,有阴必有阳,有光明面,’下一步一定有黑暗面。有上台必有下台;有下台也可能会再有上台的时候。
    明极暗生,暗极明生。明从哪里来?从黑暗来,黑’暗从哪里来?从光明来。那个能明能暗的是本体,是太极,既不属于明,也不属于暗。
    从前有个禅师参禅,但还没有解脱到生死的问题。有一天他读《易经·系辞》,读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这一句,他便大彻大悟了,于是就在下面加了两个字,变成“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生死”。
    下边一个结论,这也是东方文化特别的地方:
    “神无方而易无体。”什么叫神?把宗教外衣统统剥光了,我们东方最高的宗教哲学是“神无方”。神是没有方位的、没有形象的,我们本身生命也好、精神也好、宇宙的生命、宇宙的精神也好,神是没有方位,无所不在,也无所在的。
    “易无体”,《易经》是没有固定的方法的。所以你用八八六十四卦来卜你的命运,说你的命不好,你便难过。谁叫你不好的?命不好自己可以改造呀!通了《易经》的道理之后,生命、命运统统可以自己改造。但是如何改造呢?很简单,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人定可以胜犬,命运是靠自己的,所以说,“神无方,而易无体”。这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
    我们大家学《易经》,先要把《系辞》上下传弄通了才可以,否则一学《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你便着《易经》的“道”了,借用佛家的一句话,你就着相啦爻一脸的卦气像神经病一样,那就不好看了。我们看京戏,·诸葛亮出来是八卦袍、鹅毛扇;姜维是诸葛亮的徒弟,脸上也有一个太极图,也是八卦袍、太极图、鹅毛扇,···可见八卦、太极图都是代表智慧的,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有智慧的高人。但也有脸上画半个太极图的,那就说明了他是假智慧、狗头军师。在京戏中,羽扇纶巾就是智慧的象征。
    “神无方而易无体。”易以什么为体呢?易以用为体。体在哪里看到?体在用上看到。无用就无体,体本身看不到它的功能,只有在用上才能看到它的功能。所以说“神无方而易无体”。我们了解了这个,再看西方哲学,尤其是宗教哲学,就已经低了一级啦!不过我们自己没有贡献,光拿老祖宗来夸耀,那是过去的成就,那是老祖宗的,不是我们的。我们交了白卷,只有对不起老祖宗,我们做后代子孙的应该检讨才是。
    说到这里,想到过去一个朋友来看我,说他做了个梦,梦到他自己死了,给自己写了一副挽联,上联是“真对不起,此生交了白卷……”我说好!作得真好!这挽联不只你能用得上,我们很多人都用得上。对老祖宗而言,我们真对不起他们,因诠我们都交了白卷!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辩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道可道非常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里边问题就很多了。这个道,不是本体之道,是应用之道。所以我常说,讲中国文化有两个问题最难解释:一个是“天”字,一个是“道”字。中国文字是从六书来的。譬如这个道字,有时候讲形而上,有时候讲形而下,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说、不可说的,所以说“神无方而易无体”。
    有时候形而下的法则也叫道,甚至我们走的路也叫做道。所以一个道字、一个天字,有好多种定义。研究上古的文化,譬如我们读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一个道字用了三四次,有时候用作名词,有时候用作动词。动词与名词的意义就不同了。所以我们读古书时,对某些特定的文字,不能呆板地看。
    现在《易经》上讲的这一句,是应用之道。宇宙之间任何东西,都是一阴一阳。譬如有个男的,一定有个女的,“之谓道”-一这个道是个法则。有一个正面,就有反面。字宙间万事万物不可能只有正面或只有反而的。明末清初有个大文豪,与郑板桥齐名的李渔。他说世界本来是个活的舞台,几千年来,唱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这句话实在不错。几千年来,这个世界舞台上,历史就是剧本,演员只有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修道的人有句名言;“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单阴独阳是不能有成就的,必须要阴阳配合。不过,这句话被后世外道的人所盗用,认为修道要一阴一阳,要男女如何如何才可成道。那是胡说,靠不住的,不要上当。但是宇宙间的法则的确如此,一阴一阳,缺一不可。如果我们拿政治哲学来讲,民主政治就是一阴一阳。有你的派,就有我的一派,这是必然的。如果青一色那就不好玩了。试想,如果人人声音一样、面孔一样、思想一样、动作一样,没有男的也没有女的,大家一个面孔、一个方式,你说这个世界有了什么好玩?我想大家活不过三天就厌烦了!因为人形形色色,又要吵架、又要吃醋、又要捣乱,一天到晚都有事情做。人天生就是这么一回事,懂了这个,也就懂了“一阴一阳之谓道”。
矛盾与均衡
    “继之辩善也,成之辩性也,仁辩见之谓之仁,智辩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一阴一阳虽然是有正有反,但是调和正反的,不是矛盾的统一而是均衡。一阴一阳要达到调和、均衡,便得了道,不均衡便不得道。所以“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就是孔子特殊的地方。为什么说“人之初,性本善”?善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一切的宗教都是提倡去恶为善?因为善的作用是完成均衡一阴一阳的。一阴一阳就是一善一恶;有善必有恶,有恶必有善;有是必有非,有非必有是。天地间的善恶是非,哪一个对?都不是绝对的,道德也不是绝对的。
    譬如说道德礼貌,在某一个时候是道德,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空间,你那么做就不道德啦爻甚至在另一个时候,却反而成罪恶了。所以善恶是非、道德黑白,是没有绝对的,都是人为的。说一个绝对,就是相对了,因为绝对是从相对而来,对相对的而言,才会产生绝对的观念。形而上的统统被佛说完了,所谓“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但是他老人家己经犯了错误啦!明明说不可说,但他已经说了。说了什么?说了一句“不可说”。可知形而上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形而下是没有绝对的,只有靠人为来调整它。所以说:“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个“善”字,到孔子的学生曾子作《大学》时,加了一个“至”字,成为“在止于至善”。什么叫至善呢了至善是没有善,也没有恶。有一个善的存在,就有一个恶的存在,善过了头就变成恶了。像父母对儿女的爱,关心过度,最后会令你很痛心。所以爱人是痛苦的,被爱是幸福的。一点没有错!但是一个人如果幸福得太过头了,那又一点都不幸福了。你什么都关心我,我会很讨厌。被爱得太过分了,不是好事,善得过分了就是恶。
    这个宇宙间相对的法则,善恶是非与利害都是相对的。为什么会如此?你说人活着真麻烦!有那么多麻烦,那你不要活去死好了。有人说死了倒好,一了百了。我说如果你到了那边,发现那边的痛苦、麻烦比这里更多,想想还是回来的好。可是老兄,你要叫我为你回来作担保,替你去领入境证,我可办不到啊!有位同学伤心了来找我,说:“老师!我还是死了的好。”我说:“死了就真解脱了吗?”他说:“我认为。”我说:“你先要去考证考证啊!万一死了的地方比这里还要麻烦,后悔可来不及了。要考虑考虑啊!”这是真的呀,你可知道那个世界,跟这个世界一样的麻烦吗?如何使它不麻烦?善继。如何教他善继?就要均衡调和。所以孔子说:“继之者善也。”

性与情
    下边有句重要的话来了!“成之者性也。”中国文化只有《易经》、《礼记》提出来性的问题。当然这个性,不是讲男女之性,而是讲人性、天性,代表形而上本体的那个性。所以佛家后来讲明心见性,性就代表了本体。中国文化开始只分两层一一性跟情。性代表本体。譬如说宗教家就叫它上帝,或者叫做如来。这些都已离开了人的立场。中国文化就把这些拿出来,这就是性,本性。这个宇宙是怎么开始的?先有鸡呀先有蛋?先有男的先有女的?一切所来自的那个东西叫性,它所起的作用叫做情。这就是性、情之分。
    这个宇宙万物的功能,前边我们讲过。宗教家叫他上帝,叫他如来。中国文化到孔子提出这个报告,跟《礼记》一样,“成之者性也”一一就是本体功能的性。换句话说,也是一阴一阳之情。所以我们谈到看风水,讲究来山去水、山势要环拱、水要来朝,才叫有情。
    曾经有位同学说,他家的风水很好,有山有水,家里很多人都发了财,搬到外边去了;现在只有一位老祖母守着,请老师帮我去看看。一看,我说果然不错,有山有水。但是你这个地方没有用呀!你说你有山有水是不错,但是来山不拱,去水无情。所以你家骨肉分散,四分五裂,非搬出去不可!只有老祖母在,可见骨肉无情。
    有一次去一位朋友家,我说你的房子很好啊!他说是啊,前边还有个花园呢!不但有花园,还挖了一个很大的喷水池养鱼。我说你赶紧把它填起来,不填不行。好好一个风水,给你搞得这么糟糕,挖坏了。火家还记得吗?过去政府办公地前边,左右各挖了一个水池,已经很糟了,还向上喷水,晚上电灼一照,看来像一对白蜡烛一样,幸亏不多久就拆掉了。这些间题不能乱玩的呀!你说不迷信,它就摆眼色给你看看;你说绝对迷信吗?也不要相信它,人为也可以转变的。我是专门找危险的地方住的,你说这里有鬼,我非来住不可,很想藉机会来看看鬼是什么样子。鬼也很可爱的呀!比人还可爱。能交几个鬼朋友,不是也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