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说”都推动了各自领域的研究,得出了科学结论。

假说方法不同于其他科学思维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它具有推测性。其他思维方法如定性——定量法、结构——功能法、纵向——横向法……都是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直接得出可靠的结论。而假说方法所依据的科学知识和事实材料还不够完善和充分,它是从这种材料和知识出发,进行推测和演绎。那么,推测的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实验和实践的进一步证明。经实验和实践的检验的,部分假说得到证实、成为科学观点,部分假说被推翻,需要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新的认识和假说。其次,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假说虽然具有推测性和不完全可靠性。但是,它也是从经验知识和科学理论出发的,以一定的实验材料和经验事实为基础的,并需要经过逻辑和实践的双重检验,它同迷信和臆想有本质的区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假说被证实,即是科学;即使被推翻,它对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探索事物仍具有实际意义。因为,被推翻的科学假说相对于科学理论,就像人吃包子时的前四个包子和第五个包子的关系。人们常说,早知吃第五个包子才饱,那就不用吃前面四个了。可是,没有前面四个,仅第五个包子是填不饱肚子的,且没有前四个,第五个就变成了第一个。在这一点,就能明显看出科学假说不同于迷信和臆想。再次,科学假说具有流变性。假说是一种尚待证明的东西。经实践证实为正确的假说,它就不再是假说而是科学了;而经实践推翻的假说,它就因其不正确或是被修正,或是被抛弃。因此,假说具有很大的流变性。事物的发展曲折多变,各人掌握的材料和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因而,对同一问题会有多种假说。这就是,对同一事物会有多种探索方案。有时,多种方案均不符合实际;有时,只有一部分方案一定程度地符合实际。前者,需推翻;后者,需补充。没有一成不变的假说。如果此方案是领导制定的某项计划,且被标上“一成不变”或“唯一”标签,那么,领导行动就会失败。

 □假说的使用
假说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

第一,假说可以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实质上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人们不可能等到事物的本质完全暴露在面前之后,再去认识和改造,但也不可能没有目标和方向地进行认识和改造。前者是消极被动的方式,永远只会随着事物走,不会有新的发现,是直观的、机械的活动;后者是盲目的方式,游离于事物之外,随心所欲地进行,只会招致失败。那么,此时此刻就需要人们在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假设,进行预测,并根据这些假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和谨慎的行动,在行动中不断充实假说、修正假说,逼近事物的本质。

第二,假说为我们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提供了一座桥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尽管人的思维本质上想全面的、正确的把握事物,并希望穷尽对事物的认识。然而,人的思维是通过有限的具体的个人进行的。种种主客观条件必然限制认识的进行,使得真理的获得须经多次反复。此时,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假说,即假说可使我们从已知的科学理论和事实去探索未知的规律,去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增加假说中的科学性成分,减少假说中的非科学性成分,逐步建立起正确的理论。假说成了科学理论的先声,以及通向成功行动的桥梁。例如,任何一项领导决策的出台和实施之前,必先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实地取证,然后从所获取的材料出发,进行假说,并进行实验、试点、修改。几经反复才能最后形成。如果离开了假说阶段,直接从收集的有限材料中就一次性作出决策,并加以实施,那么,实践就会给哈佛经理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是彻底的失败。

第三,假说可以促使我们相互探讨,提高行动的成功率,由于假说是在已有的有限知识、经验和材料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大家尽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相互交流中,修正各自的假说,并使多种关于同一事物的假说趋于一致,形成共识。在这种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其化为行动后的成功率就相当大。例如,对于前南斯拉夫的内战,国际社会纷纷提出和平方案,并相互交换意见,在前南三方对已有方案所涉及的实质内容的讨价还价中,国际社会才逐步找到了解决三方冲突的关键所在,再一次提出和平方案,促使三方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长达几年之久的战争终于让位于人民对家园的重建。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各个哈佛经理周围总有自己的“智囊团”,尤其是高层哈佛经理更是如此。否则,即使领导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非常强,但苦于精力有限,他不可能独立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切事情都了解清楚,并作出正确的、不允许他人提出质疑的结论。

此外,通过假说,人们可以基于已有事实,又超出已有事实。对问题进行大胆设想,并深入实践中有目的地取证。这样,容易触及相关问题和相关领域,并有可能在这些地方获得新的发现,实现认识和行动的新突破。例如,历史上关于“以太”的假说,曾推动众多的科学家去发现这种神奇的物质。“以太”虽未被找到,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却发现相对论。

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如果人们要等待建立起定律的材料纯粹化起来,那来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顿下来,而定律也就因此永远不会出现。”同样,我们也有理由说,只要科学在思维着,包括领导科学,它的发展形式就离不开假说。

 □运用假说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原则
假说方法即假设——演绎方法。从其名称上,可以看出,它的运用和操作有一定的步骤:假设和论证。
假设是假说方法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预定制定假说之前,研究者、行为者为了回答特定的问题,就要围绕问题,收集相关的、为数不多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科学原理,调动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及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对要求回答的问题的规律和本质提出初步的推测和假定,即提出假设。没有假设,就不可能有科学假说。这里的道理很简单。例如,“罗斯福新政”出台之前,罗斯福及其智囊人物必须先分析现有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带来的消极后果,然后,根据已有情况,推测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出自己的经济政策假设,即如此这般的经济政策也许能拯救美国经济萧条的局面。只有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才能再一步步地去充实、论证它,从而形成科学假说——“新政”的基本轮廓。所以说,“假设”是假说的胚胎,也是它的最初的努力方向。
 论证是假说的第二步。假设的提出不等于假说的形成,况且假设是初步的猜测和假定。研究者、行为者还必须利用有关理论和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广泛的论证。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实假设;另一方面,可以修正假设,使其趋于合理。比如,我们在研究社会发展时,根据已有资料和知识,可以提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一假设。但在此后,我们就要搜集大量的事实和理论,以支持或修正我们的假设。然而,论证离不开演绎。论证就是运用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演绎方法,把握被研究对象的特点、结构、发展的动力和具体方式,以丰富假设,从而,假设就变为科学假说。
假说的形成和运用具有很大的创造性,显示了思维主体的自觉能动性,这里不存在机械性规则。但是,却有一些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①解释原则。这是指假说同已知事实的关系。假说是依据已知事实提出的,它必须同这些事实相符合,并能够说明和解释这些事实,不得与事实相冲突。如果假说同事实相背,就要修正假说;②科学原则。这是指假说同已知的科学理论和观点的关系。假说或是对已有理论的反叛,或是对已有理论的修正、创新。但是,假说不等于无原则地抛弃已有理论,对已有理论中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并在现实中仍然有效的部分应当保留,作为它的内容的一部分。③简单性原则。这是指假说与逻辑的关系。一个好的假说要尽可能地在逻辑上简捷明了,尽可能地解释和符合更多的事实和客观对象,即假说要有很大的内存量。这样,假说的科学性就大;④可检验原则。这是假说具有科学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假说本身就是一种推测性解释,它必须接受事实和经验材料、科学理论的检验,在检验中或证实或证伪。不可检验或无法检验的假说永远是一个谜,无法成为科学理论,因而是不可取。
总之,假设——演绎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之一。它能够较大程度地调节思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使思维主体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能够使思维主体面对已经陈旧或日渐失效的理论,敢于和能够修正。假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于我们的工作、科研都具有实际意义。

三、猜测与反驳
试错法,也就是猜想——反驳方法。这是在科学领域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也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方法之一。它对于我们提高理论和各项行动方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波普尔的证伪与试错法
 “证伪”和试错法是由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波普尔反对经验证实和经验归纳。在他看来,很多科学理论无法用经验来证实。例如,假设某人养了一群鸡,每天中午12时,他准给鸡喂食,即每当这时,他撒下一把米粒,鸡就会围上来。但是,谁能保证有一天主人撒米粒不是喂它们,而是把它们哄过来,抓起其中某一只,给杀掉呢?这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结论:主人撒米粒就是给鸡喂食只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归纳,而只要这个经验没有穷尽,那么这个结论就始终值得怀疑。但是,经验又不可能被某人所穷尽。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波普尔以演绎方法去证伪结论。他认为,一个经验的科学的体系必须能够被经验反驳。如果一个理论的可证伪度越高,即潜在的证伪因素越多,就意味着它被证伪的机会越多。这就造成禁止得较多,从而对经验世界断定得较多。例如,某项政策是根据以往经验总结而成的,那么此时能够找到一个证伪因素,就说明此政策不适用于这种情况。所以,能够找到的证伪因 素越多,那么这项政策的精确度和适用范围的界定就越高和越科学。
正是依据理论的上述特点,波普尔提出:理论就是一种猜测,是在猜测与反驳中前进的。把这试错的做法或猜测——反驳的做法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做为发现新理论、制定新决策的方法,就是试错法或猜测——反驳法。试错法就是一种对认识进行不断证伪、不断限定,从而提高其正确性的思维过程。一般说来,试错法认为科学认识的形成须经历四个阶段,这就是提出问题、尝试性解决问题,排除错误,正确认识。用图示表示就是:
P1→TS→EE→P2
其中,P1为问题,TS为尝试性解决,EE为排除错误,P2为新问题。
然而,人们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是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的,因此,认识的最后形成是经多方面检验、选择而获得的成果。
试错法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我们的某项认识,尤其是哈佛经理的某项决策初步制定后,须进行多方面的试点,既需要把它放在各种条件不同的地方——经济发达的与不发达的、资源丰富与贫乏的、技术先进、人才云集的与技术落后、人才匮缺的——进行试点。只有这样,他才能较充分地检验其决策,最大限度地排除其中不科学、脱离实际的成分,使其决策具有普遍适用性。

 □试错法的具体运作
试错法即猜想——反驳法。因而,它的运作分两步进行,即猜想和反驳。
猜测是试错法的第一步,没有猜测,就不会发现错误,也就不会有反驳和更正。猜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怀疑,这种怀疑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而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正问题,是科学的审慎的态度。我们的认识一方面来自于观察、实践,另一方面来自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存。然而,大脑中的知识储存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被吸引、利用,而只能是有选择地、批判地吸引、利用。这就需要猜测、怀疑,对已往知识进行修正,修正过的知识方可融进新的认识、理论之中。
  猜测之所以被运用,还在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已掌握了部分事实材料,但还是不能清晰的、完整地把握事物。此时,我们不能等到事物的本质全部自动呈现之时,而是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使之尽快暴露出来,并积极地进行猜测、审察,以期从已有事实中发现新东西。
 猜测离不开直觉和想象。从这方面讲,猜测同创造性思维紧密相联,可归入创造性思维之列。
  但是,猜测不是胡乱地想象,随意地编造。它除了要尊重已有的事实外,还须符合:①简单性要求,即经猜测而得的设想必须简单明了,必须让人一看就明白新设想“新”在何处,它与旧认识的关联何在等;②可以独立地检验性要求,即新设想除了可以解释预定要解释的东西之外,它还必须具有一些可以接受检验的新推论。否则,它仍然停留在原有认识水平上。例如,我们在写一份分析报告时,先陈述已有的某方面成就及其不足,提出自己的新主张,然后还必须从自己的新主张中推论出几种建设性意见或几条重要结论。这是写报告的基本要求;③尽可能获得成功和较长久地不被替代、推翻。之所以进行猜测、怀疑原有认识,就是为了确立新认识和理论。如果新理论不追求成功、长时间有效,猜测就毫无必要了。上述三个要求符合试错法的基本精神。
  反驳是试错法的第二步。没有反驳,猜测就是一厢情愿、且可能错误重重的设想。反驳就是批判,就是在初步结论中寻找毛病,发现错误,通过检验确定错误,最后排除错误的思维过程。排除错误是试错法的目的,也是它的本质。因为不能排除错误,认识就不能得到提高,就不可能从错误丛生中走出来。所以,人类高明于动物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能够排错误,以免干扰新的认识。而动物能够发现错误,但不能排除,从而导致它以后的重犯,并最终导致灭亡。比如人,如果发现前进的路上布满地雷,并发现了地雷的位置而不能排除的话,人们就很难通过此路,即使通过了,却给后来人留下了死亡陷井。所以,通过批判和排除错误,反驳也就可以确保理论的错误减少或不增加,确保理论的被接受和运用。
  从上述可以推出,反驳就是一种“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没有错误,人类就无法前进科学也无法发展。生活中的每项方针、政策都是在吸取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科学的重大发现也是在无数次错误、排除错误,再错误、再排除的无限交替中实现的。如“六六六”药粉的发现,就得名于它是在经历了666次试验之后才获成功这一事实。永远正确的只能是上帝(其实,上帝也犯过错误,如没有警惕蛇的狡猾和善恶果会被人吃),永远犯错误只能是百分之百的傻瓜。我们既非上帝也非傻瓜,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常人,因而我们会犯错误,“我们是可错的,可犯错误;但是,我们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客观知识》,第265页)伟人、科学家、哈佛经理之所以高出于群众,不仅在于他们的聪明才智,还在于他们能够并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试错法就是猜测与反驳的结合。这种方法同假设——演绎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假说方法是先根据事实,确立一个假说,然后寻求证据,支持它、证实它;而试错法却似乎正相反,它是对已有认识的试错,即不是找正面论据,而是寻求推翻它、驳倒它的例子,并排除这些反例,从而使认识更加精确、科学。所以,这两种方法在方向上是相对立的,但在动机和目的上是相同的:证实某一理论并赋予它更多的科学性。如果说假说方法是正面的,那么试错法就是反面的。这两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定会使我们的行动获得成功。
  有一点须交待,即试错法的试错不是目的,不是为试错而试错。生活中,大多数人,包括一些领导并不喜欢别人给他找错误、挑毛病,认为这是对他的不恭或故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