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自在。由此可知,苦乐也没有标准。
世尊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离苦?我们就明白了,教他开悟;开悟了,苦就灭尽,确确实实没有苦。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通达明了,哪有苦?明了之后,他不但是心,身也跟虚空世界一切众生融合成一体,他怎么不自在?这在佛法名词里面叫证得清净法身,大家常常念的、向往的清净法身佛,那是所有一切苦都灭尽,於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清楚,这是佛法修学最高的目标。我们学佛以这个为目标,这是正确的,那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目标纯正,希求的是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个修学就对了,就没有错误。如果不是以这个做方向、做目标,我们在佛法怎么样精进努力修学,成就是有限的,甚至於六道这一关都出不去,所修所学的充其量学得很如法,依教奉行,也只是人天福报。如果修学里面还掺杂著不善,恶的念头,恶的言行,这个福报在饿鬼、畜生里面享受;地狱里面是没有的,决定只有苦,没有乐;但是饿鬼道跟畜生道有,有有福报的,到那个地方去,这是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如果我们学佛,将来学到畜生道、饿鬼道去享福,岂不是大错?即使人天福报,实在讲,连小果都说不上。佛家讲的小果是阿罗汉,已经超越六道轮回,到四圣法界里去了,这是小果。换句话说,纵得人天福报,不算是果报,我们不能够不明了。
就我们现前这个程度,这样的生活环境,我们生活都非常苦,尤其生活的大环境不好,活在这个世间心神不定,这是什么?受外面环境的影响。我们没有智慧、没有定功,虽然学佛了,学佛这么久,依旧心定不下来,心定不下来就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我们心还是浮的,依旧是妄想分别执著,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与日增加,这怎么得了!所以印光大师看到我们这些人,真正是佛经上讲的「可怜悯者」,没有智慧,愚痴到这个程度,他老人家慈悲,善巧方便,应机说法,特别拈出因果的教诲。我们今天学佛从哪里学起?就从这儿学起,认识因果,明白报应,这个样子自自然然起心动念心里就有个约束,不敢放肆,断恶修善。
佛教导我们善恶的标准简单明确,我们学了依旧不能落实,为什么?没有智慧。所以印祖不用十善、不用五戒,反而用《感应篇》、用《阴骘文》,这是大智慧,这是真实的善巧方便。如果我们能用这两种东西做标准,每天依照这个标准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个人在一生当中绝不堕恶道,这肯定的,来生人天福报。在这个基础上,劝导你念佛求生净土,肯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下下品往生,「众生有苦皆令灭」,这达到了,真的是把你所有一切苦都灭尽了,祖师这个方法妙不可言!他在那个年代弘法利生比我们现在困难,因为资讯不发达,经书、善书得来不容易。那个年代印刷术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印书的成本很高,书籍也不是一般普通人能买得起的,价格太贵了,成本高。他一生认真努力来推行,推行因果教育,挽救社会的劫难,希望众生不要造恶业。
《感应篇》跟《阴骘文》这两样东西,我们都读过了,就是十善业的细说。我们必须要听到细说,才知道怎样落实,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古兰经》里面教人断恶修善也讲得很详细,他们宗教教育跟生活融成一片,这他们得利益了。儒、佛的教育又何尝不是生活教育?如果我们所学的跟生活脱了节,那又有什么用处?我们学它干什么?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说实在话就是教我们怎么过日子,怎样做人,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儒、佛的教学,没有离开生活,离开生活就不是佛的教育,这一点我们要特别认识清楚。
所以我们看看,佛菩萨怎样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佛菩萨教了,教了我们要真做,我们能懂、能信,能依教奉行,决定离苦得乐,非常现实。你天天在学,学了之后,你的苦没有离掉,你的乐没有得到,原因在哪里?不是佛教错了,是你对於佛的教诲,你有疑惑,你没有完全相信,你没有彻底了解,你没有把它落实到生活当中,你的苦难脱离不了,你的乐永远得不到。谁能得到?依教奉行的人得到了。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头,一再强调要「真干」!什么是真干?经典里面的教训,字字句句都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这就叫真干;决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就是经论的教诲,决定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
我们今天难关就在此地,佛陀教诲不错,好,自己习气放不掉,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自己妄想分别作主。这样的说得不好听的话,就是对於佛法没有信心,天天在学,对它半信半疑,我这样做行吗?真有好处吗?佛教我布施,我的钱统统施掉,我明天生活怎么办?愈想愈不敢相信。甚至於自己财富拿十分之一去布施,都感觉得很困难,百分之一还可以勉强,十分之一就难了。再是多一点的话,对佛的话就不能接受,非常现实摆在面前。佛教给我们舍尽就得大自在,什么叫大自在?那个境界我们永远体会不到,为什么?我们没有舍尽!但是常常行布施的会有一点体会,为什么?愈是施得多,确实这个境界是不一样。可是你一定要求进步,这进步是努力再修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统统都要修。不但统统都要修,我们现在学《十善业道经》,要用十善心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修精进、修禅定、修般若,念念不离十善,你的果报殊胜,你得的好处不可思议。愈是吝啬愈艰难,吝财在财富上困难,吝法障碍聪明智慧,不能关心世间苦难众生,你就得不到健康长寿。
修行,古大德常常教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念头,书上讲的心地。心地不好懂,我说念头大家好懂,就是把自私自利那个念头转过来、换过来,念念利益众生,念念在宣扬佛法。众生苦难多,帮助他们的范围太广大了,方法无量无边。世间慈善救济的事业很多,许许多多人都在做,我们要以智慧来观察,哪些是从根本救度,哪些是属於枝末的救度。在现代社会,尤其要观察清楚,要认识现在这个时代它走的方向,由於科技的发展,影响到所有众生的生活型态,我们自己不被它影响,但是要知道社会大众受它影响,我们就要联想到,如何利用这个影响来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就是智慧。所以弘法利生已经不是寺院庵堂,已经不是了,而是什么?是卫星传播,网路上的传递,这是必定走的方向。
现在无线电的电话,像手机已经开始有画面,你给人通话,画面就在小萤幕上,这刚刚开始。所以我想像当中,五年之后,小型的电视萤幕就跟你的电话可能就连合在一起,随身带的。那个时候这个小机器不是专门通话,全部的电脑它能够储存资料,它能够跟全世界每一个机器都可以连线,这一定的趋势。所以弘扬佛法要用这些东西,把讲经说法送到每个人手掌心。寺院弘法的功能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佛法必须向这个方向去走,帮助一些年轻人,社会广大群众,认识佛法、明了佛法、爱好佛法、修学佛法,弘法利生的工作才能做得好。
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谈到修行,修行要放在晚年退休,退休之后修行。年轻的时候著重在解,信解,退休之后著重在行证。「弥陀村」就做行与证的工作,这方向是这么趋势。在澳洲叫退休村,在美国叫老人公寓,在中国现在有人讲安养村、安养院,这都是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所办的老人福利事业。我们可以集合学佛的这些退休人,大家在一起共修。老人院、弥陀村不必很大,很大麻烦就来了,管理麻烦就来了。所以我想到往年慧远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头一代的祖师,在庐山建立念佛堂,人数只有一百二十三个人,这个好!人数不能太多,太多会造成许许多多的不方便。弥陀村要多建,愈多愈好,每一个弥陀村的人是愈少愈好,人不要多,真正志同道合,每天在一起研究经论,老实念佛,万缘放下,那没有不成就的。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给我们做了个示范,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念佛多久能成就?他也不过是四年就成就了。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所看到的,三年到五年成就的占大多数,这就行了。所以年轻的时候要求解得透彻,行愿要深,晚年办往生的事,简单容易,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们能够晓得这些事实真相,就知道弘法应该要怎样作法,我们的人力、财力、物力要如何去运用。所以我们今天绝不重视道场建筑的大小,我们不重视这些,我们重视科技的设备,特别著重在录像跟录音这方面。我们这个地方,这个小道场,这些设备在我们自己觉得已经很满意,但是这些行家来看到,他说这个不行,他说我们这个东西还拿不出去,必须再要提高,机器还要提高技巧。有人这么建议,我们也接受,我们总希望把我们的品质不断向上提升。所以现在我们在香港也建了一个道场,有一个录音室,那个录音室比这个地方要大一些,机器设备比这个地方先进,是模仿电视台他们的录像室来做的,他们的摄影棚,他们叫摄影棚,模仿他们摄影棚来做的。大概到下个月,我们装修的工程,机器设备都可以装好。那一边装好我们就要开始工作,否则这些设备都空在那里,那就太可惜了。我不能够天天到那边去讲,我就希望我们同学大家轮流去,每一个人在那边都去录专辑,往全世界流通,所以同学们你们要努力!
现在在台湾、在美国,有不少电视台播放我讲经的录像带,我希望从明后年,你们同学的录像带都能够在国外电视台去播放,不要老播放我一个人的,一个人大家看到一个面孔看得很呆板,常常换人。先在国外哪个地方有缘,哪个地方就可以播放,希望将来在全世界都能播放,我们走这个路子。以后有这个缘分可以播放,我们没有东西提供给人家,那不行。所以我们在今天是努力的储存我们的资料,有这个机缘我们源源不断的提供,这是要时间精神去累积,我们自己修学要不断向上提升。我做这个工作不仅只是佛教,我还会邀请其他宗教一起来做,让每一个宗教的传教师,都能够利用今天的高科技,把宗教的教义、宗教的教学,对全世界人播放,我们寻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对我们自己,那就是退休之后,要认真努力念佛,求生净土;真的要定下来,要万缘放下,留少许生活费用就够了。每一个国家地区对老人福利事业,都有明确的规定。现在我们所接触的,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开放供给全世界任何国家地区的老人,到马来西亚去养老。我们在报纸上看到这个讯息,去打听,我们很欢喜,因为他们收费低廉,而且环境很理想。年龄限制是五十岁,五十岁以上退休的人,都可以长住在它的退休村。我们想深入多了解,也多看看,提供自己做参考,以后我们自己有这个缘分、有这个机缘,我们怎样去办安养院。
我们办小型的,不要办他们那种大型的,小型的,最好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个人在一起共修很理想,不要多,四十八个人小安养院,一切照顾都简单。请一、两位法师,常住在安养院里面,领导大众念佛。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跟大众在研究讨论经教,经教仅限於净土宗的五经一论,其他的不要再搞了,决心求生净土,这样好。确确实实做到一门深入,一向专念,决定成就,这才是所有一切苦统统都灭了。所以佛家真的有方法,有理论、有方法。
这个法门,『苦末罗王此能见』,所以他自己修学这个法门。他从这个法门证得无上菩提,圆成佛道,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六八卷) 2000/10/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68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阿修罗王偈颂,第四首:
【无量劫中修苦行,利益众生净世间,由是牟尼智普成,大眷属王斯见佛。】
在长行里面,大眷属阿修罗王他修证的法门是「修一切苦行自庄严解脱门」。昨天有人问学佛是不是主张贫穷、落后?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学佛,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不但教导,而且他做给我们看,自己过贫穷苦日子,帮助别人过幸福快乐的日子,这个人是圣人。自己过快乐的日子,也帮助别人过快乐的日子,这个人不是圣人,这人是好人。好人不是圣人,圣人决定是舍己为人。他为什么要过那么苦的日子?世间有这么苦的人,所以他要过清苦的日子。跟世间最苦的人过同样的日子,把这些苦难人生活水平,帮助他们向上提升。
我们要问用什么方法来提升?释迦牟尼佛没有去做工、没有去经商、没有去搞这些科学技术,怎么样帮助众生把生活水平向上提升?这里面有大学问在。如果是以这些物质常常去救援别人、救济别人,这不是办法。救济只能救一时,不能救一辈子,决定不能叫人家一生都要靠救济生活,哪有这种道理?父母爱护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子女能不能一辈子靠父母照顾?不能,必须要帮助他有独立谋生的能力,有独立开拓的智慧,这是真正的爱护,真正的照顾。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想想这是教育。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教他什么?诸位想想是不是教他提升生活的品质,把凡夫的生活提升到佛菩萨的生活,这是世间人没有法子能相比的。提升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佛在经上常常说,人间的帝王、天上的天王、摩醯首罗天王的富贵,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平民。下品下生的人,他们所享受的,摩醯首罗天王都比不上,你们在《无量寿经》上看过。
由此可知,佛不是教人贫穷,不是教人落后,不是的。佛示现过这种贫穷落后这样的生活,这是他教学的智慧,善巧方便,他把物质生活水平降落到世间最低的,最贫困的人欢喜接近他。如果他示现很富贵、高贵,平民不敢见他,这个事实真相我想很多同修都能够理解。世间确实有不少人,在大富长者、达官贵人面前他退缩,他不敢向前去;招呼他、请他,他都不敢。见到达官贵人不会说话,话都说不出,佛降低,跟他们完全一样,他们欢喜,这些人才能接受教化,才能得度,原因在此地。这叫大慈大悲,这叫善巧方便,我们要懂得,要能够理解,不但要理解,而且要知道学习,才能够真正落实普贤行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跟这些人不能相处,你怎么度他?世间苦人多,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还在贫穷饥饿的边缘上,没有饭吃的有多少人?我们应该要晓得。世界上人口大概有七十亿,没有饭吃的人占的比例很大,不是小数。
在我们中国这个地区,李木源居士这一次到内陆去访问,我们捐赠学校,五月份我去的时候,我答应捐赠一百所小学,现在看这个情形,我跟李居士讲,我说我们决定不拘限在一百所学校,愈多愈好。他现在懂得了,教育重要!一所学校钢筋水泥的建筑,至少可以使用五十年,决定没有问题,五十年当中你想想培养多少学生。一个学校不说多,一年毕业两百个人,五十年就能成就一万人,这个功德多大!我们决定不搞寺庙,决定不要说自己生活过得舒适一点,我们省一点,帮助多少人。边远地区建一所小学,人民币只要十几万,大概合新加坡的钱三万块钱就差不多。我们今天的预算,一所学校新加坡的钱六万块钱,这是平均数。有些地方便宜,有些地方价钱高一点,有四、五十万的,有十几二十万的,所以我们把平均数列在三十万,这是真正的好事。
菩萨他所修学的法门,以及我们在此地看到他的赞颂,这是真正的慈悲济世,『利益众生净世间』,净化世间。如果不能够修苦行,你这个事情就做不到,纵然能做到,决定不能够圆满。要想做到圆满,自己生活一定要降低,能过得去就很好,就可以了,绝不贪图享受。学佛的人在世间,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跟世尊当时不一样,形式不一样,精神不能变,我们心里常常存托钵想,在这里面锻炼自己断贪瞋痴,在这里面修清净心。我们每天虽然在这边吃饭,都做托钵想,我们来托钵的,三楼餐厅那是斋主。斋主供养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在这里头修清净心、平等心,修慈悲心。我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这不行,这不是学佛,这就不叫修苦行。一切都随缘,一切都欢喜,他给我吃,我也欢喜,他不给我吃,我也欢喜,在这里面把我们的高下心磨掉。《华严经》末后善财五十三参,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