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没错!我们是迷信。学佛,佛是什么不知道,那你不是迷信吗?拜菩萨,菩萨是什么也不晓得。
佛法是教学,佛法是教育,佛教育里面所有一切的设施,都是教导我们的。我们见到佛菩萨的像,你们看看佛像,看看菩萨像,他多么安详,从这个造像里面,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戒定慧三学,它完全表露在这个像上,我们应当要学习。你们看到下面大殿里面,佛像两旁供养的十八罗汉,罗汉每一个人相貌不相同、姿势不相同,你仔细再观察,他们都在定中,都从造像透出他的慈悲,透出他接引众生的方便。我们去瞻仰佛菩萨、罗汉的形相,你就有收获,你知道他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他教我们是什么东西,那就是佛像在放光「照世间」,我们要知道他的光明。
我们现在这个讲台上,供养的是一尊地藏菩萨,这也是一位同修供养我的。这一尊地藏菩萨的像造得好,我们把它特别供在这个讲台上。为什么?《地藏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直要等下面这一尊弥勒菩萨出世之前,这一段长时间当中佛不住世,代替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就是地藏菩萨。所以佛不在世,地藏菩萨是代理佛,我们供奉在此地。为什么要地藏菩萨来代表,为什么不叫观音菩萨代表?观音菩萨名气比他大;为什么不叫文殊、普贤做代表?为什么请他做代表?这是表法的意思,他代表什么?「孝亲尊师」。佛不在世,我们守住孝亲尊师,就如同佛在世一样。看到地藏菩萨,就想到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下面接著「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佛法里头的根本教诲。许多人都知道,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头一句「慈心不杀」,这就是「慈悲为本」,「修十善业」是「方便为门」。十善业是方便,就在净业三福里头一条,地藏菩萨是代表头一条。地藏菩萨的三经,都是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十六个字的具体说明,这十六个字里头无量义。我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依教奉行,如佛住世没有两样,所以这个偈颂里头以「明灯照世间」来比喻。
《华严》、《大智度论》里面都说到,「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佛法要讲解、要研究、要讨论。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我们讲经是上课,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当中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交换心得,不断的求改进,改过就精进,这是真正的学佛。『此法严仗能观见』,这个方法严持器仗王能观见,能观见就是代表他明白了,他落实了,他得到真实的受用,然后能够以这个方法教一些有缘的同学,自行化他。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0七卷) 2000/5/2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307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偈颂第四首:
【佛昔劫海修诸行,称赞十方一切佛,故有高远大名闻,此智慧王之所了。】
这一首是大智慧夜叉王的赞颂,也是他的学习报告,长行文里面我们看到他学习的法门是「称扬一切圣功德海」,修这个法门证果的。「解脱」就是证果,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成佛,他修学这个法门成佛了。偈颂里面,也是教导我们怎样来修学。《华严经》里面,所包括的是诸菩萨无量无边的法门,最后由普贤菩萨做总结,无量无边法门都归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就是普贤菩萨不思议解脱法门。正是说明「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在这部大经里头,对於这个道理与事实是非常的清晰。
『佛昔劫海修诸行』,这一句是总说。「诸行」,就是我们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诸行。「劫海」是讲时间,海是讲深广无尽,我们现在一般讲无量劫,这是所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成佛了,成佛还不舍弃修行。他修行已经圆满,圆满何必还要修?要做出修学的样子,给那些没有觉悟众生做榜样。这就是所谓的倒驾慈航,永远没有休息,我们要体会佛菩萨这种勇猛精进的精神。我们自己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缺乏这个精神,甚至於缺乏这个认识。这是我们愚痴,不觉悟,经上常讲「迷惑颠倒」。我们究竟在什么地方迷惑颠倒,自己总得要晓得,没有这个认知。
「诸行」,行这一个字非常重要,指的是什么?是我们的生活行为,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包括就太多太多了,起心动念是心里的活动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一切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这是佛将行为归纳为这三大类,再多的行为都不出於这三大类:身、口、意。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意业,意业是根本,表现在外面是身、口。所以意善,语业、身业自然就善;意要是不善,言语善、身体造作善,那是装模作样,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最重要是心地,念头。在佛家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无不是苦口叮咛,劝导我们「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我们想想诸佛菩萨他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头?想想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又是些什么?这一对照就知道,我们到底错在哪里,必须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
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佛菩萨,诸佛菩萨他们身语意的行为就是我们的标准,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得跟他一模一样,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我今天一进来,到这个地方来拜赵朴老的牌位,我们写上。牌位是什么?躺在那里的。你们有没有看见过,供牌位,牌位是躺在那里的?我今天头一次,七十多岁第一次看到牌位是躺在那里,而不是竖立在那个地方。从这一点小小事情就晓得,我们的心跟佛祖的心不一样。像这些地方,实在讲用不著教。我们是不是个佛心?是不是度众生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
这几天,我们的同学们到尼泊尔蓝毗尼去朝圣,所以这个星期我们「早餐开示」停止了。我们是可以停止,可是网路不能停止,为什么?网路一停止之后,全世界收看网路的人,都认为我们这个节目没有了,以后不会再打开网路看了。我们讲经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多,应当选择一些放在网路上,网路不可以间断,天天要播。你们负责播网路,你们都是佛、都是菩萨,你们是度全世界苦难众生。如果这一点疏忽了,才知道你们不是修行人,你们也是凡夫一个。网路建立不容易,但是叫人家产生误会说你这个取消了,这个很容易,几次不播人家收不到的时候,他就认为你这个节目已经取消,已经没有了,再也不会收看这个节目。这说明什么?我们利益众生的心非常淡薄,必须什么?人家做,我们跟著他做;没有人做,自己不能够主动做。什么时候自己主动做,这才叫勇猛精进。我死了,你们还继续不断的做,你们是菩萨,你们是佛陀,你们是大慈大悲,这是救苦救难。如果连这一点的认知都没有,我们念这个经,诸佛菩萨「劫海修诸行」,我们读这一句又做何感想?
我们的修行,连一个很短的时间都不能够继续。古德说得很客气、说得很含蓄,断断续续,功夫不能够连成一贯,时有时无,这叫间断。间断,功夫怎么会成就?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修行秘诀三句话:「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说了九个字。实际上,这三句话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讲四个字,觉明妙行菩萨讲九个字,九个字我们清楚,「净念相继」一般人还不太懂。什么叫净念?你要有怀疑,你的念头不清净;你要有夹杂,你的念头也不清净。所以净念就是不怀疑、不夹杂,相续就是不间断。佛祖所说没有两个意思,言语说的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
我们自己,真正用功的人,天天检点自己的心行。怎么个检点法?必须要读经。净业三福,第三条里面讲到「读诵大乘」;读,对著经本叫读;你念得很熟,不需要看经本叫诵,诵是背诵。不能间断,如果不读诵经典,我们自己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所犯的过失,就没有办法觉察出来。所以经典是一面镜子,我们早晨起来洗脸照照镜子,晚上睡觉之前洗个脸也照照镜子,而不知道佛的经典是一面镜子,照我们心的,照心的一面镜子。佛在经上所讲的我们到底做到没有?天天要干,决定不可以中断;三天不干,面目全非。这个话是从前儒家念书人讲的,所谓「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过去人尚且如是,现在更不必说了。我们里面烦恼习气比从前人重,外界五欲六尘的诱惑,比从前那个时代不知道要增强多少倍,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头,从前人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我们今天一天不读面目就不一样了。天天念,时时念,无间断的念,使我们的心行跟佛菩萨的心行相应,我们这才有救,在佛家的术语叫「得度」,你才能得度。现代人的话,「得度」没有人能懂,我们换一个口语,你才有救;否则的话,没救了。
所以人修学最重要的有长远心,不要问我要修多久才能成就?无量劫的无量劫,证到如来圆满果地依旧不放松,还是认真像初学的学生一样,为什么?帮助一切未得度的众生。这就是所谓倒驾慈航,做给别人看,帮助别人成就。十方世界还有一个众生没有得度,佛菩萨的示现就不会有终止,要常存此心!
大智慧夜叉王他修的法门,跟我们现前所修的法门,非常相应。他是「称扬一切圣功德海」,怎么称扬?念佛就是称扬,称赞十方一切佛。持佛的名号,就是赞佛,就是称赞。但是佛号的义理太深太广了,念佛的人虽然很多,念佛的意义懂得的人不多。为什么要念这句佛号?明了的人也不多。如果对於执持诸佛菩萨名号,义趣不能够明了,他所得的利益只是种下善根。这个善根是真实的利益,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但是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因此名号功德利益,必须要讲清楚、讲明白。怎么讲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中断,为我们讲经说法,无非就是说明名号的功德利益。由此可知,千经万论都归向这一个目标。我们在讲席里面也做了几次的报告,今天在座有不少从中国外地来的同修,你们希望在讲堂里面亲自听到,为什么千经万论都归到佛号?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最兴盛的时代,佛家称之为黄金时代,大、小乘的宗派,十个宗派都是在那个时候建立的,祖师大德辈出,国王大臣护持。从外国到中国来留学有高丽、有日本、有越南,这些周边的国家,许许多多出家这些大德到中国来留学。当时中国、外国这些学者,都是一些佛门各宗派的大德,他们有时候也会想起这些问题: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哪一部经最重要?大家共同像现在人讲投票表决。我们大家的看法哪一部经最重要,能够涵盖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是几乎大家都公认,不分宗派都公认《华严经》第一,所以称《华严》为经中之王。过去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他也是教我要读《华严》,留意《华严》。他说《华严》是佛教的哲学概论,他是个哲学家,完全用哲学的眼光来看佛经。他说《华严经》是佛家的哲学概论,而且是全世界所有的这些哲学概论里面,它应该是摆第一,没有能够超过它的。
佛所说的一切理论在这部经里面,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以及修学各个阶段你所证得的境界,也都在这一部经中。所以古德说,这一部经是圆满法轮,释迦牟尼佛是面面都讲到了,没有遗漏的。其他的一切经论,这四十九年所说的别的经论,都是《华严》某一部分特别详细来说明,这是个总的。经题就是佛说一切法的总题目,《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总题目。我们现在对佛所说的一切经,给它取个总题目叫《大藏经》,其实佛原本就有一个总题目,总题目就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
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龙宫里面所见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分量大,他告诉我们多少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是龙树菩萨所见到的,这个经典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受持。这是他看到的大本,也就是最圆满的本子。这本子分量太大了,於是再看看中本。中本的分量也不小,想一想我们这个地球上众生还是没有能力来读诵,於是再看下本。下本是什么?就像我们中国有一套丛书叫《四库全书》,大概见到这部书的人不多。近代台湾商务印书馆跟世界书局把这个书印出来了,印的分量不多。我曾经问过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他告诉我只印了三百套,因为考虑销路,这么大的书一般人不会买的,都是图书馆买,而且都是大的图书馆买,小图书馆没有那么多的经费。我们相信新加坡的国大图书馆一定有,现在印的是缩小,字缩小了,版面缩小,是十六开的本子,上下两排。这个印法精装大概每一本也有这么厚,像我们《大藏经》一样,一千五百册,这是一套书。这一套书过去纪晓岚编了一部-《目录提要》,一共五册,也是这样精装的五册。
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的下本《华严经》,实际上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目录提要,我们今天读的这个本子是目录提要,原来经本我们没见到过。所以今天我们展开这八十卷《华严》,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而且这个目录提要还是残缺不齐,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半,另外一半遗失了。龙树菩萨传出来的经本是十万颂,四十品。传到中国,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次传来东晋时代,总共经文三万六千偈;全经是十万偈,三万六千偈差不多三分之一。我们把它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六十华严》,翻译成中文六十卷,《六十华严》。我们读六十卷《华严》,常常读到之后,突然就断掉了,上下就连不起来,当中的经文脱漏了。唐朝武则天的时代,实叉难陀法师从西域到中国来,他带的有《华严经》,这是第二次翻译。翻成之后,全经总共有四万五千颂,比晋朝时候那一部经增加了九千颂,还不到一半;全经是十万颂,《八十华严》才只有四万五千颂。贞元年间,这唐朝时候,乌荼国王向中国送礼,礼物里面有《华严经入法界品》,这一品完整的,非常难得。我们把它翻出来,这叫《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
现在谈到《华严经》,只有中文本里面保存得最完整,在全世界再找不到梵文的原本,非常珍贵!近代弘一大师教我们怎样读这个经?他教我们读八十卷,八十卷读到「离世间品」,然后接著读贞元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样总共九十九卷,是我们中文本里面最完整的。弘一大师教我们这个读法,这个读法非常之好。晋经,晋朝翻译的六十卷,八十卷后面的二十一卷「入法界品」可以参考,做为我们参考补充的材料。这是古大德肯定的,这一部经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最重要的。
然后他们又做了一个仔细的比较,《无量寿经》。诸位要知道,《无量寿经》非常特殊。这个经本传到中国,从汉朝到宋朝,这八百年当中,陆陆续续印度高僧大德到中国来,都带著《无量寿经》的梵文本。而且这个梵文本不一样,不是同一个本子,这就说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无量寿经》是多次宣讲,阿难尊者每一次宣讲,他都把它集结出来。在中国这个本子,翻译就翻译了十二次,有十二个不同的译本。但是年代这么久了,传下来的本子只有五种,另外有七种失传了,但是古时候佛经的目录里面有。像唐朝开元《释教录》,就是开元年间所编的佛经目录,那里面有十二种。由此可知,失去的大概是在唐以后。
《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做个比较,古人认为《无量寿经》第一,超过《华严》。为什么这个说法?《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量寿经》就是极乐。所以《华严经》最后归到哪里?归到《无量寿》。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得好,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他把《华严经》、《无量寿经》跟《弥陀经》看作一部经。一部经有略说,简单的讲法,有详细的说法,《华严》是详细说法,《无量寿经》的细说,《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略说。他这个见解非常高明,我非常赞同。
我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曾经说过,《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序分,引导,序分,我们现在念的《无量寿经》是正宗分,小本《阿弥陀经》是流通分,我们用这三分来看这三部经。所以《无量寿经》就被推崇到第一的第一,超过《华严》,超过一切经,千经万论最后都归净土。所以净土,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的归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