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坏闱眉柑熳美吹模桓鲈隆敫鲈伦矗惩衬萌ゲ际饣沟昧寺穑磕悴畔茫飧龉Φ略猜飧龉Φ麓螅缘玫母4蟆K忧安际┑牧轿那娉闲牡墓Φ拢院笞隽斯箦=裉斓剿旅聿际┣Ы穑霾涣嘶屎螅裁丛颍棵挥兄执蟾!7彩露加懈隼恚欢ㄒ颜飧隼斫睬宄⒔裁靼住�
  智慧怎么开?法布施。吝法,决定是愚痴,怎么可能增长智慧?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这一生得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过去生中修的因。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生活艰难,明白这个道理,不怨天、不尤人。人家发财,过去生中修的好因;我这样贫穷潦倒,过去生中没修。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不会怨天尤人。明白了之后,要想得财富,你就修财布施,修因。果然懂得这个道理,认真来修因,这一生命运就转变。了凡先生就是积极去做,认真努力去做,十年之后他的命运就改变。所以你要记住,十年,不是我今天做明天就现前,哪有那么快?你要有恒心、要有耐心,决定果报会现前。要充满信心,丝毫疑惑都没有,真的是有求必应。你能断一切恶就是消灾,自己业障就消除了,是要从断恶上才消除。你修善,福报就现前,财富、智慧、健康长寿都现前,你要懂得修善。业因果报丝毫不爽,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前定,不是别人定的,自己修积而定的;你修的多你得的多,你修的大你得到的大,你不修决定得不到。这个理事,佛在经论上都讲得非常清楚。
  佛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要树立这样的教学,这是真正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不能再造业,不可以再用盗心去造作。佛讲得很清楚,杀生果报是多病短命,偷盗果报是贫穷,邪淫果报是眷属不如意。我们看现在这个社会,离婚率这么高,这个果报是什么?犯邪淫罪,你的家不能团聚、不能和睦。饮酒得愚痴果报。妄语果报是没有人能相信你,你跟人往来,人都对你怀疑,你再怎么好心对人,人家不相信你。所以哪一个业因有哪一种果报,我们要认真去修学,这样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如果是很努力用功,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命运就改变了。《了凡四训》他是个例子,最初改,难,十年看到效果。以后快,两、三年显著的效果就现前。为什么?信心具足了,愈做愈有信心,愈做愈欢喜,全家都做。
  了凡先生所做的是世间的善法,所得到的果报有限,人天福报而已。佛教给我们得最究竟圆满的大福德,怎么作法?一样的做,不求世间果报,果报就更大,就不可思议。世间人所希求的真是小福,心量一拓开,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丝毫的小福都是如来果地上的功德,随他的心量拓开。你布施一块钱、布施一毛钱,功德是等虚空法界,心量大。中国人常讲量大福大,你做的好事随你心量在拓展;你的心量是一个家,你一家人得福;你的心量是一个国,一国人享你的福;你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那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得福,这是如来果地。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才知道怎样修学,才知道自己有能力修学。
  又何况财布施里面还包括内财布施,内财就是作义工,那个得的财富就更不可思议,更大了。但是佛门里面也有一些做义工的,得的福报不大,为什么?他心量不大,而且心量邪曲。他为什么到这个道场来作义工?看到这个道场不错,产业有这么多,老和尚年岁很大了,尽心尽力孝顺伺候,老和尚往生,他就接收了这个道场,他就这么大的福报。他用心不正,他为什么到寺庙来修行,来追随老和尚?为了庙产,我们看到很多。所以许许多多老和尚,我们看到死了以后,这庙产统统落给居士,伺候他的居士。错了!那个道场是十方供养的,老和尚做错了,存心不良的居士得这个也错了。他如果是真心修布施来作义工,他所得的福绝对不只这个寺庙的财产,他得的大!这么一做的时候,不但没有福,造业了。这个业就造大了,现前得的一点小甜头,将来果报在三途,得不偿失。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他不懂,没有人教他。所以道场要有道,道是天天讲经说法,使大家都能够明了,然后发的心,真诚心、清净心,果报不可思议。
  法门里面,这是「光明满足广大欢喜」。所以从这个法门来看,这是如来化身,否则哪有这么殊胜?「光明满足」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智慧佛有,等觉菩萨还欠一分,还没有到圆满。「广大欢喜」,欢喜加上广大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绝对不是七地菩萨;七地菩萨福慧虽然殊胜,但是不能到圆满。经论里头,像这些经文给我们很大的暗示,一看就晓得佛化身的、佛示现的。示现是个鬼神身,鬼神修行修到七地菩萨,善财童子来参访向他学习,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小看鬼神,说不定这个鬼神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我们要小看他,那不就得罪了?不晓得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统统一律都把他当真的就不会错,何必在那里分别执著?都把他当作真的,连嫉妒我的、伤害我的、毁谤我的,统统把他当作诸佛如来。诸佛如来为什么用这个方法对我?看看我有没有功夫,看看我心清不清净,来考验考验,我要有能力通过。
  《金刚经》大家念得很熟,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金刚经》上只是略略的提了这么一句,这一段故事详细的说明在《大涅盘经》里面。「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暴君,残忍无道,歌利。所以歌利王,我们中国要是用中文翻译是暴君。割截身体,现在的刑罚是凌迟处死,不是叫他痛痛快快死,用刀在身上一片一片肉割把你割死。遭这样的大难,忍辱仙人感激歌利王,没有一点怨恨,为什么?看看自己忍辱波罗蜜有没有成就?所以通过这个考试之后,忍辱仙人成佛了,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故事是释迦牟尼佛前生修菩萨道的时候,他忍辱度从这里圆满。不但没有怨恨,而且还发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忍辱仙人再来;释迦牟尼佛第一个得度的弟子憍陈如尊者,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前身就是歌利王。
  这个我们要学,别人有一点点恶意对我们,我们就受不了,那怎么能成就?所以无量劫来,我们不是今天才遇到佛法,善根非常深厚,为什么不能成就?不能在这向上再提升一步,就是不能够忍,我们的亏吃在这里。谚语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的大愿大心是要求成佛作祖,但是小小事情都不能忍,所以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这一生当中如果要想成就,什么都能忍;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对我,我都恭敬你,我都感激你。为什么?消自己的业障,决定不会有障碍。这一边被别人占去了,那一边还有来的,欢欢喜喜修忍让,决定不争,处处忍让。我们建了一个道场,人家要,「好,送给他」,后面就又来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欢欢喜喜的忍让,你就会自自在在的得到,果报不可思议。
  你要真干,真正有信心。真的舍财得财,但是得到的财不能够留,还要舍。一留,业障就又现前,决定要舍。「舍得」,这两个字是佛教的术语,这里头有两重意思。第一个告诉你,舍是因,得是果报。舍财得财,舍法得法,你能舍什么,后面果报决定现前。果报现前,还要舍,把你所得到的也要舍掉。那得到舍掉之后,后头还有得,永远去舍,你后面得到的是无有穷尽。放心大胆去舍,舍不尽的,愈舍愈多。
  念念为众生,念念为正法,要树立正法。树立正法要从自己形象上树立,这是真的。我自己真正做到了,做出榜样给别人看,决定没有一丝毫悭吝之心,这里头生大欢喜。清凉大师在这里注解注得很多,有同学写个条子告诉我:你把经义说了,清凉大师注疏没有说。实际上我所讲的,清凉大师的意思都说出来,所以注解诸位看看就可以,如果有问题提出来问,意思全都给你们说出来了。
  清凉在这里面有两句话我们要留意,「谓能知如来巧智示法,大福威光」,这两句话很重要。我们学佛从经典里面要能体会佛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经典的真实义无有穷尽,用什么来体会?用真诚。印光大师说得很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们对於经教能悟入多少,完全看你对经教的诚敬心。只对经教有诚敬,对其他一切人事物都没有诚敬,行不行?给诸位说,不行。一诚一切诚,你才能入得进去。为什么?经教字字句句都是包虚空法界,这个道理体会的人不多。字字句句包虚空法界,佛的真实义就是一切众生的自性。
  中国人教童蒙、教孩童,第一部书念《三字经》,《三字经》一开端就把心性的大道说明,「人之初,性本善」。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用「人」字来做代表。所以这个「人」我们要看清楚,这里头的含义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性都是本善的,在有情众生称为佛性,无情众生称为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这个性是本善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离开一切相对的,这是真善,没有一样不善;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没有一样不善。这两句话要具体详细说明,跟诸位说,就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什么会变现出十法界这种差别现象?下面几句话就说清楚,「性相近,习相远」。十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性」是一个,完全相同,但是「习」起了变化,习是习惯,我们称为习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众生的习性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如何帮助这些习性的众生回到真性,就要靠教育,所以古圣先贤、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树立法幢,教化众生。
  「众生」,在我们佛经里面把他分做三等:上根、中根、下根。上根人完全接受,这种人在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佛教导他,他一定成就。哪些人?佛陀在世,跟释迦牟尼佛的这些学生里面,无论在家、出家,证阿罗汉果以上的,是上根。佛灭度之后,在今天,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是上根。你不要认为,老太婆不认识字,什么都不懂,只晓得念一句阿弥陀佛,她到临终,她往生了,这个人是上根。佛家讲上中下三根,与念书学位毫无关系。世间拿到博士学位,对这个完全不相信,下根。老太婆不认识字,念佛往生,上根。所以跟世间学术,聪明才智,毫不相关。
  中根,虽然信,他做不到,所谓是能说不能行。为什么他做不到?烦恼习气太重。他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但是他很欢喜学,他也很尊敬佛法,中根。下根,那是对於佛法的信心若有若无,说他不相信他也相信,说他相信他又怀疑,这一类人叫下根。佛讲经说法,实在说最主要的就是对於中等根性的人,我们都属於中根。中根要好好的教导,耐心的教导,长时间的教导,他才会觉悟,他才会回头。觉悟,回头就快,他的智慧福德都会现前。智慧开了,福德也现前,自行化他,确确实实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他。所以他能够体会到,「如来巧智示法」。
  「如来巧智示法」,这一句最殊胜的、最明显的,无过於《大方广佛华严经》,你从这一部经里面看到如来的善巧方便,你看到如来的智慧作用。往年方东美先生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他是学哲学的,那个时候他才四十多岁,完全把佛教当哲学来研究,他告诉我,他说:这一本经书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他给我说,这里头有圆满的理论,有周密的方法,后头还带表演;五十三参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他说,世界上最好的教科书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我知道佛教有《华严经》,是很早期的时候他老人家介绍给我的。晚年,他进步就非常多。给我讲这个话是早年的时候,他四十几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才二十几岁,跟他。从这部书里头真正体会到佛的善巧方便,我们要学。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真的能解决问题,不但自己得利益,能够帮助世间消灾免难,确确实实自利利他,真正懂得善巧方便。
  智慧显示,下面这一句「大福威光」,真的是无量无边的大福,威德光明。光明是智慧,这是果报。这个果报现前,一定要与一切众生共享,自己不能去享,给一切众生共享。底下注子讲,「满足物心」。他不说人,他说物;说人,十法界里头只有一法界,人法界;说物,十法界全部包在里面,诸天、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统统包括在里头,这个心量多大!我们的智慧、福德,不仅仅是给一切人共享,跟诸天、鬼神与一切畜生都共享。我们要真干才行,鬼神见不到,我们的心到了,心到了跟鬼神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就是中国所说的特异功能,它就会现前。与畜生、与小动物、与花草树木,我们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蚊虫蚂蚁都是菩萨化身,花草树木也是佛菩萨化身,我们整个的身心生活在佛菩萨怀抱之中,他怎么会不自在?怎么会不快乐?
  小动物我们善待它,它也善待我们,不可以瞋恨,不可以加害,小小的蚂蚁它也是一条命,不可以伤害它。厨房里面常常有,我们把它赶走,赶走都是错误的。人家到这里来,你为什么把它赶跑?没有理由赶人家。我们到别的地方去,人家把我们赶走,我们喜不喜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可以把它赶走。如果觉得不方便,好好的跟它商量沟通,它懂得,真的懂得。你只要肯做,决定有效果。我们同修当中有一位杨老师,她就在家里做试验,看看是不是真的能沟通?蚂蚁、蟑螂、苍蝇,她说她看了也不知道怎么称呼它,她称它兄弟,蚂蚁兄弟、苍蝇兄弟、蚊子兄弟,她说:我们各人有各人生活环境;她说:你最好到外面去,房子外面是你们生活空间,房子里面是我们生活空间;她说:我们爱护你,我们也要帮助你,你需要的东西我都给你,拿到外面去。果然没有了,常常照顾它们,决不会来骚扰。不能害它,愈害愈多,愈害它来报仇;愈害愈多,不害它就没有了,它到外面去生活了。偶而看见它来的时候,它是来参观,看看你们家有什么好东西,好奇心,都要善待,决定不能有一点点意思讨厌它,不可以。然后我们走到哪里去,这些昆虫也欢迎我们、喜欢我们、爱护我们。花草树木也是如此,我们在那里,它会开得特别好,让我们欣赏,这就是沟通,互相沟通。我们讨厌它,它那个相就很不好看,一个道理。花草树木都有灵性,灵性从哪里来的?共同一法身,它有法性。
  我们学佛从这里学,要真学,不是看到佛像天天拜他,那没用处。看到佛像我们恭恭敬敬礼拜,什么意思?表演给没有信佛的人看的,启发他们的信心。唱戏作戏给人家看,「这些人对佛很恭敬,为什么?」引起他的好奇心,来问。来问,我们就好教他,是这个意思。所以自己修行,注重实质不注重形式,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懂得「如来巧智示法」,你要懂得这个,然后果报才有「大福威光」,满足一切众生的欢喜心。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九八卷)  2001/2/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98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夜神长行,第七句:
  【平等护育主夜神,得开悟众生令成熟善根解脱门。】
  这一位菩萨,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不动地」的善友。不动地是第八地,由此可知,这是诸佛示现的,这个意思前面都讲过了。从善友的德号,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是『平等护育』,「护」是护念、护持,「育」是教育。「平等护育」,对象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学佛,尤其是学大乘,是希求这一生当中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能没有的心量,如果没有这个心量,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不相应。弥陀本愿,愿愿都是普度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念佛人,如果觉得有一个众生,我们讨厌他、嫌弃他、怨恨他,这个心、这个念头障碍自己往生,这个道理要懂。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太少。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两、三个而已!为什么那么多念佛人都不能往生?心量太小了。「带业往生」,记住祖师大德说得很多,「只带旧业,不带新业;只带习种,不带现行」,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真正念佛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做为我们继续修学的处所,我们心量一定要大。西方世界的人个个都是大心量,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心量这么小,跟人家不相应,不能往生的道理在此地,决不是阿弥陀佛不慈悲,我们要明白事实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