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里听,连纸笔都没有,也没有书本,真的就是三衣一钵,所以想想那是何等自在!他们每天学、每天薰习,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他们四十九年没离开,学成了。这个示现教给我们,要想道业成就,要亲近善知识。释迦牟尼佛这些学生,特别是常随众,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不但跟释迦牟尼佛学道,连生活方式也跟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的学生统统跟老师学。
我们要晓得,在那个时候,世界上人口少,土地广大,人口少,大家过著什么?随顺大自然的生活,心灵没有被污染。这是对我们现在比较说,世尊讲那是已经污染了;污染得轻,不像我们现在这么严重。体能也没有受到污染,所以他们三衣一钵、树下一宿,行,他身体受得了,这体能没有污染。我们今天不行,我们今天叫你在大树底下坐一晚上,明天就要进医院,生病了,受不了。为什么?就是我们的身体没有他们健康,我们的体能被污染了。我们现在讲心灵、体能都被污染了,这个很糟糕,我们想学,非常想学,没有办法学,学不到。所以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把那个标准放宽一点。
佛教传到中国来,标准就放宽了。因为中国是在温带,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像印度,印度只有一季,热带,所以他三衣可以,我们冬天一定要穿厚衣服。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也就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完全依照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个我们要懂得。中国人没有在外面露宿的,都要盖房子,所以他们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来,也住在房子里面,不要去树下一宿,放宽了。放宽是为了适合我们现前的生活习惯,我们的健康状况能够适应,但是也要知道适可为止,一定要学到释迦牟尼佛的精神,那就是我们在生活条件上愈简单愈好,能够放下的尽量放下。
中国的道场就是照顾大众的,这是讲过去,成就大众修行的,依照中国的环境。我们住在一个道场里面,寺院庵堂,佛教道场,这里面一切设备齐全,出家人到里面叫「挂单」。「挂单」是什么意思?要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你想住在里面,你到那里面注册登记,他分配一个住宿的地方给你。我们自己的生活也非常简单,只是一个铺盖、换洗衣服,在从前是一个包袱背在身上,最简单的行李。我们过去在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也过出家人这种生活,我们逃难也是一个包袱,这一个包袱里面是换洗衣服、一床被子,外面是用一个毯子包起来,那个毯子就做为垫被。大概这一个包袱差不多,我们那个时候背不超过十斤,被子只有三斤重,加上换洗衣服,不超过十斤重,背著要逃难,去旅行,全副家当都在那里。自己读的书,也有几本书打在行李一起。我们就能够想到,从前出家人大概就是这种情形。
你所需要的一些参考书籍资料,道场有,道场都有藏经楼。藏经楼就像现在的图书馆一样,供给大家使用的,所以自己不需要带这些东西,无论到哪里自己都不需要,每一个寺院庵堂都有藏经楼。这是从前,现在没有了。现在没有,那就完全要靠我们自备,自备就非常困难。好在现在科技发达,印刷术进步,《大藏经》缩小了。从前《大藏经》一个字都是一寸那么大的,所以一部《大藏经》,像我们这个房子,大概要三间才能放得下,要三间房子。现在《大藏经》,一个小小的柜子就装满了。日本缩印的《大藏经》,《大正藏》,一百册。现在确实是方便太多了,但是我们所应用的书籍,参考资料、工具书还是不少,旅行的时候要统统带,还得好几件行李,自己背背不动。从这个地方来看,我们现代人的福报不如从前人,比不上从前。从前是每一个道场,它都给你预备好了,现在靠自己。
虽然靠自己,我们还是要把自己物质生活降低到最低水平。最低水平是什么标准?标准没有一定,这个要看你居住的环境,你的生活环境,所以没有一定的标准。自己一定要想尽量减少物质生活的欲望,让你的心平静下来,让你的心定下来,我们的道业才能成长。心要不定就没有办法修道,心要定就一定要放下。所以真正有成就的人,我们老师传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修学的态度,老师教给我们,「至诚感通」。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真正得力的就这两句话,方法就是「一门深入」,态度就是「至诚感通」,这才能有成就。如果能守住这两句话,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就减少了,成就自己不难。你心定了,定了之后你就会开智慧,智慧开了应当要弘法利生,要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当然别人的需要不见得是自己的需要;换句话说,各种不同的经论,世出世间法,你都要了解,你才能帮助广大社会群众。在这个时候,如果有道场可以供应你,像我过去在台中十年,我住在「慈光图书馆」,那是李老师办的,这里面法宝具足,我们可以使用,可以在这里面学习,自己不需要去搜集许许多多参考资料,图书馆有现成的,可以利用。以后我离开图书馆到台北,这个时候感觉到需要,我们讲什么经就搜集什么经的资料。为什么?希望愈简单愈好。我暂时还不学的,我就不去找这些麻烦,总是愈简单愈好,愈专愈好,愈精愈好。平常涉猎也是如此。因为有一些人不懂这些方法,这也难怪,没有人指导他。
我学佛两个老师,章嘉大师跟李炳南老居士,他们讲的都一样,所以我相信,真正的大德。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道心,道心就是真诚心、清净心,这是对自己来说;对众生,再加上慈悲心。对众生要慈悲,对自己要真诚、要清净,能生智慧。物质生活优裕丰足了,对清净心决定有妨碍;如果对清净心没有妨碍,这个人是菩萨再来的,他不是凡夫。如果是菩萨再来的,他一定很慈悲,为我们示现,为我们做好榜样,绝对不会过很丰裕富贵的生活,不可能的。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他一定会把这个舍弃,再来人。
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点点滴滴都要想到,我这个作法可不可以为大众做好榜样?我这种作法、我这个说法对社会有没有正面的影响?起心动念都要负责任,何况言语造作?负什么责任?因果责任,你造什么样的因,你后头有什么样的果报。不要认为我动个念头无所谓,那个念头是波动,它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人不知道,人愚痴,鬼神知道,天神知道,诸佛菩萨知道,起心动念瞒不了人的,所以你要负因果责任。诸佛菩萨、诸天鬼神也不会干涉你,也不会找你麻烦,但是自己有果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
清末民初,印光大师一生提倡《了凡四训》,我们现在愈想愈有道理。为什么?现代社会,我们常说四种教育都没有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怎么说没有了?离开圣贤的教诲,所以这个社会动乱,灾难频繁,果报!共业所感。在这个时代,救自己、帮助别人,最有效的是因果的教育。如果我们真正懂得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自自然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会有约束,就会收敛,不敢放肆。所以我常常劝同修,初学佛应当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做为我们断恶修善、学佛修道的基础,用这个做基础。如果连这个基础都没有,我们纵然是好心,也精进努力,搞一生、搞几十年,未必有成就。为什么?烦恼习气断不了。临命终的时候心还不平,怎么能往生?还是要继续不断去搞六道轮回,这就错了。所以《了凡四训》对现在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宝典。
经文第二句,『广大寂静虚空相』,这是佛的境界。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告诉我们事实真相。如果你要真正明了事实真相,你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了,不会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你的心才得清净,你的心才得平等。清净心、平等心就生智慧,起作用就是智慧,唯有真智慧才能帮助你断烦恼。烦恼习气为什么断不了?没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清净心来。所以心不清净,你怎么有智慧?清净心从哪里来?清净心要放下万缘,你的清净心才能得到。所以你不肯放下,你的心就永远不会清净,你的智慧永远不会开,就这么个道理。你不晓得因果的事实真相,你决定会胡作妄为,三途六道的果报你决定不能避免。
第三句讲『欲海无涯』,我们今天现在的话说,欲望没有止尽,就是这四个字的意思。「涯」是边际,欲望没有边际、没有止尽,世间人拼命在追求欲望,这还得了吗?人的寿命很短暂,人命无常。我这一次在香港讲经,想到过去那些同修,我们讲经的那些状况,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那时候法缘非常殊胜,我在香港住四个月,讲《楞严经》。当时的那些老听众,一半都不在了,有年岁老的,也有年轻的,四十、五十就过世,很多。我认识的出家人,也有一半都不在了。给我很深的感慨,「人命无常,国土危脆」。这些都是说的事实真相,提醒我们高度的警觉,真正修行人、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抓住今天,今天要认真努力,明天靠不住,明天我还活不活在这个世间难说,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了。
印光大师教人,他老人家自己也是这样示现,要把「死」字贴在额头上,想到什么?随时我可以死,会死。所以他老人家的佛堂里面,就挂了一个「死」字,警惕自己,死到临头了,你还想什么?这个时候才知道念佛的可贵,所以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因为这个时候才知道,其他所有一切你都带不走,你死了之后什么都带不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人活在世间,决定不造恶业,这是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
虽然修一切善,绝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修善是应该做的,断恶是应该做的,不值得向人炫耀,这是我的本分;老老实实的做,默默的去做,果报在往生极乐世界,永脱六道轮回。这是真正的成就,这一生没有空过,其他全都是假的。有缘劝劝别人,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放下,帮助别人求生净土,这就是经里头常常说的「无量功德」。无量功德也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心就不清净了。「无量功德」是别人赞叹的,何必放在心上?
心一定要清净,清净一定要离欲,离欲先要知道欲之害。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学过佛,这佛在经上都讲得很明白。特别是我们修净土,念佛的同修,《无量寿经》上佛讲,阿闍王子当年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非常欢喜,也发愿希望将来作佛跟阿弥陀佛一样,但是这一生念佛往生的这个愿还没有能生起来。佛说,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去想想那个善根福德因缘多么深厚。那再想想我们现前跟他比一比怎么样?我们现在发愿要求生净土,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比他厚,他没有发这个心,我们发了这个心。由此可知,过去生中我们供养诸佛如来不只四百亿,为什么今天还落到这个样子?我们错在什么地方?错在被「欲」害了,堕落在欲海里头,无力自拔,我们被这个害了。这一生当中我们把这个字看清楚,晓得它是我的冤家对头,它来障碍我成就,欲不离怎么行?不断怎么行?
离欲、断欲都要从心理上,事上我断了,我离开了,心里头没有断,不能往生。诸位要晓得,真正产生障碍是心里头的念头,不是事。不是事,事为什么要离?怕事引起你的心,你贪欲之心。所以佛教初学,事上要离,心里头要断,你往生极乐世界,你自己就有把握,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要舍得干干净净。现在一般人怕,「我要是舍干净之后,我明天怎么活,我日子怎么过」?其实这些话,佛讲得很清楚,但是没有人相信。我们对释迦牟尼佛讲的话,经典上的话,有一些可以信,有一些不能信,所以我们不能成就,不能全部相信;应当完全相信。你说明天怎么活,明天还没有到,你想它干什么?多余的。
这个事情实在讲不要等佛说,我们连因果的道理都没搞通,所以不如袁了凡居士。袁了凡居士相信命运,所以他什么都不想,他明天也不想。为什么?他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它明天就来了,命里没有的它就不会来。他懂因果道理,他就不想明天,所以他定了,他跟云谷禅师在禅堂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他不是功夫,他是相信因果报应得的定。我们连因果都不相信,那有什么法子?果然相信,我们能够把钱财统统施舍掉,明天自然有,根本就不操心。你命里头有的,你就决定丢不掉;你丢掉了,明天自然就来了。命里头没有的,用什么方法去求,也求不来的。所以印祖提倡《了凡四训》,有大道理在,这是比佛法讲的理论浅显太多了。我们真正能通达、能明了,就敢舍、欢喜舍,无条件的舍,放下了,然后你才知道得到的果报不可思议。果报现前,也没有一丝毫留恋,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永远保持清净心,这就对了。
末后三个字『悉治净』,重要是「净」。人,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我们外面周边环境就清净。我们为什么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因为报纸、电视非常不清净,你要接触它,把我们的清净心扰乱了,不接触的好!不接触,每天天下太平,没事情,我住的是太平盛世。你们天天看报纸、看电视,心里慌慌张张,你们住的是乱世,我住的是净世,清净国土,所以那些东西没有必要知道。我有一些消息从哪里来的?同修们看报纸看到来告诉我,所以我知道一点。远离,那些都是属於「欲海无涯」,我们远离它,我们不需要知道,我们需要清净心。
净土宗的修学,特别注重「净」,净宗。净宗修什么?净宗就是修清净心。我们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佛法僧三宝是觉正净,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觉正净三门我们偏重在净。诸位要晓得,一门得到了,那两门决定同时具足。所以禅宗、性宗是从觉门入的,他们偏重在觉;教下,像天台、贤首、法相唯识,他们偏重在正,正知正见;我们净土宗偏重在净,清净心。一句弥陀念到底,把我们所有一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觉心,清净心就是正心,一门得到,三门具足。三个同时修很困难、很不容易,一门容易,一门深入。真正契入境界,门门都得到,古德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就这个道理,所以你要晓得从一门深入。入到什么境界?入到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你没有学的那些东西,一接触就通了,不要去研究,不要去学习,一接触就通了。什么是明心见性?说实在话就是清净心,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染污的心生烦恼,这个道理我们多想想,自然就明白了,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所以「欲」是我们的大患。欲之根要晓得,那个根就是自私自利。因为有自私自利,所以才有是非人我,所以才有贪瞋痴慢,所以才有七情五欲,麻烦在这里。我们真的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从根本上下手,我们舍,舍自私自利,再不为我这个身著想,让这个身去享福享受,那造无量无边罪业。世间人不懂,为身造业。不说别的,单讲饮食,食众生肉,贪图美味,为谁?为舌头!所以说「三寸不烂之舌」,所有味道是舌根的享受,到喉咙下面就没有了,就不懂得味道了。为了舌的享受,这一生杀害多少众生,造多少罪业;为它?不值得。眼见色,这眼的享受,耳闻声是耳的享受,我们迷失了自己,以为这个身是自己,要照顾它的享受,要满足它的享受,造的是一身的罪业,造一辈子罪业,你说冤不冤枉?将来变畜生、堕饿鬼、堕地狱,要受许许多多的苦难,都是为了这六根,实在是太冤枉了。
这个身是假的,决不是真的。晚上睡著了,人家把你抬走都不知道,哪是你的?所以一定要懂得,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这衣服是我所有的。我们要把身体看作衣服一样,我们要好好的管著它,让它替我服务,不能我一切都满足它,一切听它的,那就完了。佛菩萨给我们示现,关键就在此地。佛菩萨绝对不为身服务,让身为自己服务,这就对了。假如我们一切都为这个身服务,就是经上讲的「颠倒妄想」。我们颠倒到底颠倒在哪里?宾主颠倒了。哪是主?六根根性是主,根性就是本性,本性是主,本性就是真心,这是主。身应当是为本性来服务,像诸佛菩萨示现一样,决不能叫真心去伺候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