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待人的,这个人的气不好,气是灰色的、暗色的、黑色的,这是气功人能看得出来。我们平常人心要是细,你观察人,你会觉得这个人面貌、威仪非常祥和,这个气氛好,外国人讲磁场好。如果这个人他的气氛是很暴戾,看到叫人害怕,我们常讲这人有杀气,杀气很重,让人看到他都感觉到寒毛直竖。从这些地方你就能体会到,祸福是有预兆的,福报没有现前,祥和之气先现前了,知道这个人快要发福了;灾祸没有来,看到这个人有凶恶之气,面门上没有光彩,或者他那个光是灰色的、黑色的,我们就晓得他的灾祸不远了。
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起心动念。你的心是清净的、是善的,这是积集福德之道;你的念头是凶是恶,那是招来灾祸的根源。先看你起心动念,根!然后再看你言语造作。你在造业,你造善业,必得善果;你造恶业,必得恶报。我们现在讲的是地上菩萨,上贤位十回向菩萨证入地上菩萨都以为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不知道初地上面还有二地、三地到十地、到等觉、妙觉,他不知道,以为一切都圆满了。地上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是在积集福德,到如来果地也没有把它放弃。哪一尊佛不是在修福修慧?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不是给九法界众生做一个好榜样?修行十波罗蜜,我们想想,十地菩萨不说了,如来果地上还要那么认真去表演吗?为什么?为给九法界众生启发,做给他们看的,让他们看了的时候自自然然觉悟,这叫真实功德。真实功德绝对不是从佛菩萨自身说的,自身一切都放下了,一个念头都不生了,还有什么功德不功德?完全是对还没有彻底觉悟的众生。十地菩萨没有彻底觉悟,特别是前面六个果位,就是一地到六地不是彻底觉悟。
昨天我们举《仁王经》这个说法供养大家,这才知道修行证果不是一个容易事。通常说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这话什么人讲的?十回向菩萨讲的。十回向从初回向到第十回向,这十个位次要修多么长的时间?三个阿僧只劫,修满了他登初地,以为初地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错会了意思。所以他的说法没错,是他们说的,不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华严经》上讲的无量劫,无量阿僧只劫,这个话一点都不错。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才知道念佛法门之可贵。念佛法门决定不能够少了积集福德,念佛法门首先就教给我们修净业三福,修净业三福就是积集福德;你没有三福,你念佛不能往生。我们在三地菩萨这里看到了。
「奢摩他藏坚固忍」,修福不能忘了修定。我们修三福之后,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念佛就是「奢摩他藏」。念佛堂主七师常常警惕大众,「放下万缘、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这是念佛堂堂主的口头禅,时时刻刻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就是「奢摩他藏」,提起正念就是一句六字洪名,那是正念,念佛法门里面的正念。「坚固忍」,你才能保持得住;你要没有「坚固忍」,你怎么能保持得住?忍辱波罗蜜,对人为的加害要能忍,决定没有一丝毫计较,与一切人都能够和睦相处,这是什么?修忍辱波罗蜜,这是你积集福德。第二对环境,无论是顺境、无论是逆境要忍,顺境里面不生贪念,你要忍这个,逆境里头不生厌恶,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这靠忍辱。第三说到我们这个经上,修学法门你要能忍耐,你不能忍耐你怎么能成就?你要想成就没有别的,忍到底!从初发心忍到成佛,成佛之后为了教化众生,还是不能放弃忍辱的形象,我还要做出忍辱的样子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看。这叫行菩萨道,这叫普度众生。
清凉大师讲三地里面四个意思,第一个就是一定要知道「积集福德」,第二个「修诸禅定」;第三个「忍度偏多」,菩萨在这里十度齐修,偏重在忍辱波罗蜜,这个事情我们自己要知道。假如我们自己悭吝贪爱这个念头重,我们偏重在布施。如果我们造作恶业这个习气很重,有意无意都与恶业相应,我们就偏重在持戒。如果我们没有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有始无终、有头无尾,总不能成就,学一个法门学了很久的时间不能得力,你就要懂得忍度要偏多。后面这两句「闻持广博」。
『法云广大悉已闻』,这一句是讲博学多闻。「法云广大」,是说诸佛菩萨说法说得太多了。这是三地菩萨,不说其他的了,就从华藏世界来讲,初住到十回向三十个地位,再加上三地,三十三个位次,三十三个位次你想想看,他亲近多少诸佛如来?尤其是登地以上,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第一首偈「神通境界等虚空」,第二首偈「普见十方无量佛」,这一句「法云广大悉已闻」与前面完全照应,这是真的,这不是想像的。我们如果想广学多闻,是有次第的,人家到三地,四弘誓愿里面第三条才圆满成就。我在学佛的时候,这个事情曾经细心的想过,我要怎么学法;我自己这个作法我也劝导同学,我们要认真在断烦恼上下功夫。那是什么?积集福德。「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事情要到极乐世界去,现在做不到。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品往生的人,他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他们的福报等於七地菩萨,我们这才讲三地,比三地高得多了。所以我们知道他有能力亲近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法云广大悉已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境界现前了。
所以四弘誓愿后面两愿,都要到极乐世界才能完成。现在我们要修的?前面两愿,我们要帮助一切众生,要舍己为人,「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尽心尽力去做,就是圆满功德。我来到这个世间不是为自己的,是为众生的。所谓义人,义是什么意思?义是义务、尽义务,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不求果报,不求回报。要求回报那就不是义务,那是商业行为,不求回报。中国古人讲义气,「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现在在这个社会找有这种观念的人,没有了,找不到了,这个社会焉能没有灾难?社会的人都不义,我们怎样帮助他?我们要讲义,要行义。心里要存义,做出道义、仁义、情义、恩义的形象,就是帮助社会,就是广度众生,做出样子给人看,做出样子给鬼神看。
『摩尼果中如是说』,「摩尼」是究竟圆满的佛果,究竟圆满佛果里面是这么说的。菩萨在大乘法里面总共五十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分为这五位,五位每一个位次里面都有十个阶级,每一个阶级修行的是同样的科目。譬如我们在这里看到三地修忍辱,你就晓得三信位修忍辱,三住修忍辱,三行修忍辱,第三回向修忍辱。初住修布施,初行修布施,初回向修布施,初地修布施。但是《华严》跟其他的不一样,一修一切修。它有一个偏重,三地菩萨十度圆修,偏重在忍辱波罗蜜。我们要学教是可以学的,我们是在信位,甚至信位还不到,所以我们也能够十度齐修,这就是圆顿的根性。但是要知道自己的毛病习气,知道重点在哪里。
偈颂第五首:
【焰海慧明无等地,善了境界起慈悲,一切国土平等身,如佛所治皆演畅。】
这是云音赞颂四地菩萨的一首偈,也有四个意思。在第一句里面,赞叹菩萨的智慧,把四地的名称说出来了,四地叫「焰慧地」。『焰海慧明无等地』,「无等」是说他超越世法,世法没有能够跟他相等的,名号上完全显示著智慧。实在讲前面三地智慧已经透出来,发光了。光从哪里来的?从戒来的,佛家常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他智慧是这么来的,所以三地发光了。四地慧成就了,智慧之大,像海洋一样,所以「焰海慧明」,智慧非常的明显,世法没有能够跟他相等的。
『善了境界起慈悲』,「善了境界」这是第二个意思,「了」是明了。清凉大师注解「了道品境,异凡夫故」,「道品」从纲领上讲是三十七道品。这三十七道品我们要注意,一般人提到这个法门都以为这是小乘教,没有错,小乘确确实实是依三十七道品修学。我读过天台大师四念处注解,四念处只有四条,怎么有厚厚的一本书?我展开来一看才晓得,才恍然大悟,原来四念处不是专门小乘人学的,他分藏教四念处、通教四念处、别教四念处、圆教四念处。四念处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一科,於是我们才晓得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乘,通宗门教下,通显教密教,换句话说,包括一切佛法,不是那样单纯的。
「了」是明了,上面加个「善」,这个意思就深,意思就广。加个「善」,活活泼泼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落实在「众生无边誓愿度」。「善了」两个字也可以这么说,「了」契理,「善」契机,理机双契叫「善了」。道品的境界,观身不净的境界是什么?观受是苦的境界是什么?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换句话说,三十七道品有三十七种不同的境界,明了!三十七道品一展开,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门,无量无边的境界。这不是凡夫,凡夫对於境界完全不知道,凡夫确实是醉生梦死。佛在经论上常常讲「可怜悯者」,这个话千真万确,一点都不过分,真正是迷惑颠倒、醉生梦死。唯有修行人逐渐逐渐觉悟了,逐渐逐渐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到四地菩萨智慧是大开了,「善了境界」。
凡圣的差别就是在迷悟,一念觉悟,凡夫就成佛。华严会上圆教初住以上,天台家判定分证佛位,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不过这个佛还没有圆满。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讲义里面讲的诸佛,他就用这个意思来说。「诸佛」是说什么意思?就是四十一个阶位,四十一种不同的佛。初住是佛,二住是佛,三住是佛,一直到等觉,四十一个阶位叫诸佛。究竟圆满那是最后的究竟佛,分证位佛有四十一个阶位称诸佛,这不是凡夫。下面一句「起慈悲」,慈悲不同於小乘。二乘人有能力断烦恼、断习气,辟支佛断习气,慈悲心生不起来。这个慈悲是大慈大悲,大乘佛法常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慈悲就是世俗人讲的爱心;为什么佛要换个名词,不叫爱叫慈悲?这是拣别世间人的爱,它里头有情,情是迷、是不觉,诸佛菩萨的爱里面是智不是情。换句话说,这个爱心是以智慧为基础的,我们给它换个名称叫做慈悲;假如这个爱心是以情识为基础的,就称它作爱。佛这么一区别,凡圣就显示出来了。诸位一定要知道,世间人讲的爱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它是情识做基础,那个情识千变万化。今天跟你好,爱你,明天跟你不好,恼你、害你,哪里是爱?佛菩萨的慈悲是真的、是永恒的,永远不变的。你误会佛菩萨、你侮辱佛菩萨、你伤害佛菩萨,甚至於你毁灭佛菩萨,佛菩萨还是那么爱你,绝不因为你的行为有丝毫的减弱,不要说爱心退转,爱心减一分都没有。所以慈悲是真爱,世间那个爱情是假的,决定不是真的。
我们学佛要学慈悲,我们学佛要学真心。对任何一个人、对任何一个众生坦诚,用真诚心来对待。也许有人说,别人都是虚情假意对我,我用真心对待他,那我岂不是吃亏了吗?没错,眼前吃一点小亏,这是不能避免的,后来得大福报。我说这些话这叫方便说,不是真实说。虽不是真实说,也不是假话。真实说怎么样?你决定不吃亏。将来得大福报,现在也得福报,现在得福报这个福报「隐」,就是不显,你没有发现;来世得福报,明显。这一世你得福报,你能够忍受,你能够原谅冤亲债主,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毁谤你的人、侮辱你的人,你不把他们这些恶行、恶事放在心上。我们现在得什么好处?不生烦恼,清凉自在,业障消除了。业障消除,后面什么东西来?福报、智慧就来了。你看看现前得的这个福大不大?很少人能够体会到,这个大福报好像是根、好像是芽,才发芽像个小草一样,没有注意到,它会长成大树。所以给你讲真话,立刻就得福报,所谓是灾消福来。
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这个道理了解得愈透彻,你就干得愈认真,你就干得愈努力。你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做而做得不及格?我常讲的十成里面,你只能做到一、二成,也就是一百分里头你只能做到一、二十分,算不错了。许许多多人我见到的,一百分里头只能做到一、两分,不起作用。为什么做不到?不能克服自己的习气,一丝毫都不能忍受,他怎么能成就?他没有见到,他生不起慈悲心。菩萨在此地,「善了境界」,这说明他不是凡夫,他是圣人。「起慈悲」,他是大乘菩萨,他不是小乘。
『一切国土平等身』,这是第四个意思「净身土」,他得清净心,清净平等觉他证得了。为什么?清凉大师注解讲「离身见」,见思烦恼里面的身见他断掉了。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初地断分别身见」,这是真断,不是相似位,不是观行位,我们才晓得断身见是多难!初地断分别身见,绝对不再执著这个身是自己;「四地断俱生身见」。烦恼有两种:一种是分别烦恼;一种是俱生烦恼,就是我们讲的习气。无始劫以来养成的这个习气,到四地断掉了。初地决定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什么是我?刹土众生是我身。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证得法身」,刹土众生是我身、是法身。人人都有,只是他自己不承认,所以他不能证得;到这个地步他承认了、他肯定了,所以别教初地菩萨证一分法身。由此可知,我们常常讲,圆教初住菩萨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是真的断一品无明,真的证一分法身。到圆教初地菩萨,是断三十品无明,证三十品法身。证三十品法身是真的证得,为什么?你起作用了。你证得一品,没错,确实那不是假的,法身的作用还得不到。
这个我们得用比喻来说,佛在经典上常常用月光来做比喻。从初一到十五,十五天。初一这一天月亮没有光,这个原因我们大家都知道,大概到初二就有一个蛾眉月,有一点点。我们把初二这个月牙比喻做圆教初住菩萨,他真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个光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能不能起作用?不能起作用。为什么?光度太小,没有照明的作用;初三、初四、初五,还是不大。到什么时候才能起作用?大概到初十、十一、十二,这个时候晚上出去走路,要是月光亮的话,可以不要用灯了。地上菩萨登了地,就像初十、十一。从初地到等觉就像十一到十四,十五那是究竟圆满的佛果,用这个来比喻。诸位能够想像到这个意思,稍稍能够有一点体会得到了。所以到四地菩萨,「俱生身见」断掉了,也就是断干净了。前面虽然断,不是一下就断干净的,烦恼习气慢慢断,绝对不是一天就能断得了。
离了身见才能够「一切国土平等身」,平等是一真法界。只有一才平等,二就不平等。所以宗门大德常讲「识得一,万事毕」,一切事就圆满了,你要真正认识一。我们念佛法门与这个道理相应不相应?跟诸位说,相应。念佛是方法,方法跟其他宗派方法不一样。念佛的目的是什么?一心不乱;你看看,是一。一心是能证,一真是所证,能所不二。那就是说,一心就是一真法界,一心就是极乐世界,一心就是华藏世界。诸位总要记住,二心就不对了,二心就落在十法界里;再有三心、四心、五心,现在人心可麻烦了。早年我在台湾讲经,街上贴的电影广告,有个电影片子我印象很深刻,叫「心有千千结」,这心太多了。心愈多,愈往下坠落;心愈少,愈往上超升,到一心就入一真法界。
一心,那个时候境界是什么?「一切国土平等身」。诸位要知道,「国土」是依报,「身」是正报,身土是一不是二。这个很难懂,跟你讲身即是土,土即是身,这是大乘法里面讲的法身。法是什么?我们用最浅显的话来说,法就是众缘和合而现起的形相,这个解释相当圆满,一切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我们人是动物有个身,这个身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树木花草也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山河大地还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你们现在看到这个画面,我们背后这是云海,这个云海是古晋李居士山庄,每天早晨都能看到这一片云海,这个云海还是众缘和合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所以众生把所有一切形相包括尽了,这是法身;所谓「身」就是形相。一切诸法总的合起来讲,法身!法身包括我们这个身在内。现在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不知道自己这一个身跟所有一切众生是一不是二,这个事实真相不了解,不知道我身跟一切众生身是一不是二。
大乘经上我们常常念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完全不晓得,迷了!在这里头分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