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学良对中国政局的发展,有三次巨大的积极作用:一次是张作霖遇害后,他临危不乱,主持大局,使日本人趁乱夺取东北的阴谋破产;第二次是1928年底的东北易帜,放下了地区军阀的面子,就使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第三次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战。但是,他也有一次巨大的消极作用,即“九一八”事变不战而逃。他当时在北京优游岁月,生活堕落,“九一八”事件爆发时,竟毫无思想准备,对形势判断完全失误,因此酿成大错。他在后来的自述中写道:“幼少庭训,又乏良师益友,11岁丧母,父亲忙于军政,又宠爱有加,自己则未及弱冠出掌军旅,未足而立即掌方面大任。因此处事待物但凭一己之小聪敏和良心直觉,虽然热情豪放,浪漫狂爽,却忿事急躁,有勇无谋。”这应该是他痛定思痛后得出的教训吧。但事实上,他为人聪明、侠义,待人亦有宽厚的一面,处事亦有冷静的一面,有许多过人之处,至少比袁克定、段宏业这样的纨绔子弟强多了,名列“民国四公子”之首,也绝非浪得虚名。总之,他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人,这种性格很容易将人生衍作传奇。
他的宽厚之处在于,对没有利害关系者可以敞开胸怀,比如张作霖曾残忍地杀死邵飘萍、林白水、李大钊,换作张学良则一定不会这样做。而张作霖的宽厚则多表现为一种政治策略,比如对冯德麟、孟恩远,以及郭松龄的同党,都是十分优待,不忍加害的,但张学良却杀了杨宇霆。就这一点来说,老帅比少帅更适合政治。
另就两人的决断能力来看,张作霖在重大事项上的决策上更为游刃有余,张学良则多流于武断。比如“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就是一个很冲动的决定,换作张作霖,这是绝无可能的。而反过来说,张作霖可以与日本人较量耐心和智慧,如此20余年而不被驯化成傀儡,换作张学良,也未必做得到。
国恨家仇使张学良迅速倒向国民政府,东三省及热河遂于1928年12月29日易帜,张学良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中国,自1916年护国运动开始的南北分裂局面结束了,北洋时代正式划画上了句号。
跋
咏北洋史事十二首(代跋)
天朝无计济烝民,七十年来劫后春。五色国旗同底尽,半轮红日戴何人?
书生一死亡天下,逊帝犹生愧贰臣。从此神州真乱世,岂惟鞑虏是前身。
文官将将古今同,还向残湾收剩艟。从此北军皆尚武,岂惟三杰是枭雄。
如何不竞攘夷志?毕竟先争独霸功。中国几曾为弱国?无非天性好和戎。
孙黄革命久难成,天下传檄看宋卿。陈涉韩童皆暴死,汉高明祖最无情。
托君洪福兴民国,与子偕老贶太平。德胜于才非褒语,当年孰个更知兵?
刺秦风定水潇潇,还是中州气最高。卫国荆轲惟养士,汉人精卫始同胞。
早知题壁能千古,岂待牵羊折郑腰?年少轻生真可羡,正从此处覆前朝。
项城雄主岂虚才,一念之差万念灰。忆昔平韩驱岛寇,况曾督直筑金台。
朝廷安肯传天下?革命当时止半材。立宪终为心上结,故从称帝巧安排。
洪宪元非旧帝王,细民何故太仓惶。前清辫子家家有,末代翎花点点香。
劝进几曾无蔡锷,誓师未必不冯璋。千金买赋杨皙子,一片丹心说富强。
忆昔新华宫外事,寒云空赋玉楼高。黄门长跪初承旨,汉玺新镶是伪朝。
博士洋文潇洒瘦,财神支票烂漫销。蔡郎此去图名节,从此胡同锁二乔。
晚晴诗社故人多,且向兰亭书大鹅。乱世从文魂未定,美芹持论意稍和。
倘如东海非君子,难道徐郎是魇魔?愿倩强梁支广厦,萧墙无奈起干戈。
广陵听罢泪沾巾,如此英雄未朽身。河洛纵横来又去,京华歌舞玉和尘。
国中之战非名将,攘外无功则乱臣。百姓从来多薄幸,至今谁忆旧功勋?
莫向窗前读史书,有如夜半临深湖。为人岂有十全恶,惹我空怀一片愚。
卖友袁公真变法,倒戈冯氏暗通胡。至今惟忆徐督办,能复燕然入版图。
两代英风百载间,中原谁与竞蝉联?世袭则须天下任,公平岂必自由天。
信陵公子真名士,抵抗将军未禁烟。虎父当年瘳骏马,军前不幸太当先。
且教生死辨雄雌,王莽周公事可疑。名将功垂牙痛病,少年空负引刀诗。
芝泉媚日从头看,冯鹿亲苏何必嗤?不许优伶重击鼓,曹瞒终是汉家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