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游戏、漫画中的日本历史-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玄的确切死期,也是历史上的一个空白。当时共有八顶一模一样的轿子,经不同的路线回到诹访。其中有一顶轿子在到达信浓驹场温泉的时候,停了半日,现在一般认为,那就是信玄过世之日——享年五十三岁。
  信玄死后,秘不发丧,对外宣称重病退隐,让四郎胜赖监国。直到三年以后,才正式宣布他的死讯,以胜赖之子竹王丸(成年后大名信胜)为新领主(也许是胜赖长年呆在诹访,怕他不能收服甲州老臣之心吧)。竹王丸年幼,胜赖依旧监国主政。
  听到信玄的死讯,上杉谦信大哭三日,从此不再出兵信浓。1577年前后,他应足利义昭所请,向西推进,吞并能登,进攻越前,讨伐“囚禁将军的大恶徒”织田信长。其时信长正在畿内与本愿寺、松永、毛利等势力苦战,闻听毗沙门天王的正义之剑指向自己,大为头痛,只好在越前采取游击战术,阻扼上杉军前进,等待冬天到来。
  谦信虽然善战,但战略思想相对陈旧,每年北陆雪降,难以行军的时候,定然撤兵,不象其后的柴田胜家,有铲雪前进的魄力。第二年春暖雪消,谦信再度发兵,结果脑溢血死于越中——享年四十九岁。
  谦信没有亲儿,有几名养子,最喜欢的是曾经当过武田家养子的北条氏秀,谦信把自己的原名都给了他,赐名上杉景虎。第二个喜欢的,是同族长尾房景之孙、长尾政景和谦信之姐仙洞院所生的上杉喜平二景胜。谦信死后,二子争权——史称“御馆之乱”——景胜终究是谦信血源上的外甥,甚得越后诸将拥戴,又有直江、长尾二家和盟友武田胜赖为后盾,终于杀死景虎,夺得了家督之位。
  其后景胜臣服于丰臣秀吉,被转封到会津;关原会战中助势西军,德川幕府建立,又被赶到偏远的米泽,家系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至于谦信的兵法,后世称之为越后流,分为泽崎景实的“要门”和宇佐美良贤的“神德”两个支派。
  武田家没有上杉家那样幸运,武田胜赖背弃了信玄要他固守甲斐的遗言,出兵与德川对攻,在小胜之后,又大败于坚城长篠之下,名臣宿将死伤殆尽(此为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战役,将在《革命家信长》一节中详尽描述)。数年后,织田、德川联军攻入甲斐,武田重臣穴山梅雪、小山田信茂等先后背叛,胜赖父子自杀于天目山中,武田氏灭亡。武田旧臣,大半在信长死后归服了德川氏。
  信玄的兵法,后来被“兵家之凤”小幡景宪所继承,史称“甲州流”。
  【阴谋集团?真田氏一族】
  信浓美丽的丘陵地形和喷香的大米饭,滋养了无数的忠臣烈士,也养育出乱世奸雄真田氏(属海野家)一族。还记得在电视剧集《武田信玄》中,选择了矮小、干瘦,满脸风尘的中年演员桥爪功来扮演真田幸隆,真是合适到了极点。有一个细节,信玄召集诸臣开会,此时屋外正好下着大雨;突然,大地震动(这在日本是常事,尤其在多山的甲斐,更不鲜见),甲州诸臣个个端坐如山,仪容不变,只有幸隆一个人兔子一样奔了出去,宁肯站在雨地里,就是不进屋。
  在信玄去世后不久,幸隆也过世了,留下三个儿子,长子信纲、次子信辉,都是勇名传遍天下的传统悍将,只有三子昌幸,智谋深广,颇有乃父之风。
  信纲、信辉兄弟都死于长篠之战,昌幸于是继承了家督之位。由于他看清了天下大势,及时从武田家分裂出去,并臣服于东征的织田信长,得以在安土桃山时代站稳脚跟。等到丰臣秀吉去世,为了真田家的存续,昌幸又玩儿了漂亮的一招。
  他有两个儿子:信幸(信之)和信繁(幸村),他为信幸娶了德川家本多忠胜之女,打好了脚踩两条船的如意算盘。关原之战,上田的昌幸与幸繁隶属西军,镇守沼田城的信幸却隶属东军,父子兄弟之间大演双簧戏。
  先是,昌幸、信繁率兵前往沼田,信幸却并不露面,却让老婆披甲着胄、手持薙刀站在城楼上,拒绝公公和小叔入城。继而,德川秀忠统率三万八千大军通过信浓向岐阜进发,却被昌幸的三千步卒牵制于上田城下,最终没能赶上关原决战。于是战后,信幸用自己的战功,抵偿了父亲和兄弟的罪过,保证了真田家继续延续下去。
  大概出于报复心理,德川秀忠命令信幸从名字里面舍掉世代传承的幸字,改名为信之,并将昌幸、信繁父子,流放到九度山中,派浅野长晟严密监视。
  大坂冬之阵开始的时候,昌幸已经过世了,其次子信繁兼具祖父、父亲的智谋和伯父们的忠勇刚直之心,耍计策把监视他的家伙都灌得大醉,逃出九度山,进入了大坂城。他最后成为“大坂七将星”的笔头,战死于大坂夏之阵中(详见《德川幕府的建立》)。
  幸繁有一子名为真田大助,或者还有一个女儿(在日本架空历史小说《龙虎八天狗》中有出场)。另外,传说中真田氏豢养了一批忍者,著名者称为“真田十勇士”,包括——
  雾隐才藏、猿飞佐助、三好清海入道、三好伊佐入道、望月六郎、由利镰之助、穴山小助、笕十郎、根津甚八、海野六郎。
  【最后的甲信越】
  桃山时代,武田氏已经灭亡,上杉氏被迁往奥州的会津若松,甲信越大片丰沃领土变成了秀吉的直辖领地。当时,甲州甲府被封给浅野氏(长政、幸长);信州上田在昌幸手中、饭田是京极高知、松代是森忠政,还有仙石秀久和石川康长;越后的春日山,秀吉给了手下第一勇士堀秀政,新发田给了沟口秀胜,再往东封给村上义明。
  到了德川幕府时代,又来了一次大移封,把甲州全境作为天领(幕府直辖领地),信浓和越后的诸侯也大都赶走。越后高田封给榊原,长冈封给牧野,新发田仍旧是沟口。真田信之以后没有几代,真田家就给捏掉了,信州最大的诸侯变成了保科家(初代保科正之,实际上是德川家康的儿子,过继给保科家的),再往后,保科恢复松平原姓,被移封到会津若松,直至明治维新,还产生过很大的(负面)历史作用。
  ●花絮·;武田兄弟
  武田信虎共有八个儿子和八个女儿(多产兔子)。八个儿子分别为晴信、信繁、信廉、信是、宗智、信实、信笼、信友,当然以前三位最为有名,是武田家的栋梁之才。
  武田信繁官至左马助,因为这一官职,中国唐朝叫作典厩,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武田典厩。其子信丰也继承了父亲的官位,后世遂称信繁为“古典厩”,信丰为“今典厩”。
  信繁能征善战,并且精通汉学,对《论语》、《孝经》、《汉书》、《书经》和《吕氏春秋》等书都很有研究。他死于川中岛第四次合战,电影《天与地》站在上杉的立场,演绎为被柿崎景家单挑所杀。
  武田信廉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比起两个哥哥都差得太远了,他唯一的长处在于绘画。另外,他的相貌和信玄很相似。信玄死后,北条氏政派板部冈江雪斋借探病为名,前来察探虚实。信廉遂伪装信玄,在一间采光不是很好的屋子里会见了江雪斋。江雪斋信以为真,回去禀报:“信玄病重,但是未死。”
  
  
●十一章、战国的名将·东海篇'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6…10…275:15:21)
  ●十一章、战国的名将·;东海篇
  日本古代的东海道,从西向东共包括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甲斐、伊豆、相模九国。其中伊势、志摩的北畠氏等比较弱智,没什么故事可讲,尾张是织田信长的根据地和丰臣秀吉的老家,将专文叙述,甲斐的情况详见《甲信越篇》,伊豆、相模的情况详见《关东篇》,咱们现在就剩下的骏远三之历史和发展,加以详细说明。
  【雄霸东海的今川氏】
  骏河的领主,是足利同族的今川氏。因为同族,所以今川的家徽也是二引两,许多游戏里画成一把梳子,不知道何本?
  赶上应仁之乱的,是今川第六代当主义忠,一个很有主见和野心的家伙。应仁元年(1467年),义忠上京担任将军足利义政的护卫,第二年逃归骏府,应细川胜元和伊势贞亲的邀请,加入东军。
  当时统治骏河西面远江国的,是西军的斯波氏。阵营既然不同,今川义忠于是名正言顺(?)地向远江发起进攻。位于远江国东部,与骏河相接壤的,是横地、胜间田这两家国人领主的领地。义忠大破横地和胜间田,但在凯旋回骏府的途中,却被敌方残党的流矢射中(好象孙策?),1476年4月6日,死于远江盐买坂(听这名字就知道在海边)。
  义忠死的时候,其子龙王丸只有六岁,骏河国理所当然地乱了起来,连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和扇谷上杉定正也时不时来插一杠子。好在龙王丸有个好妈北川夫人……不,正确地说是有个好舅舅——伊势盛时(北条早云)。靠着盛时的帮助,到了1487年,他终于完全战胜同族小鹿赖满,继承了家督之位。这就是骏河国第七代守护,战国史上鼎鼎大名的今川氏亲。
  战国时代很多大名都喜欢“书判”,即印章,如今川义元有“如律令”印、“义元”印、“承芳”印,织田信长有“天下布武”印,北条氏有虎纹印,武田家有龙纹印,等等——始作俑者,就是今川氏亲。氏亲用印是武家第一号,用朱印也是武家第一号,印文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大概也是第一号,老婆寿桂尼也用印(“归”),恐怕也是第一号。
  战国时代,很多国家都发现了金山或者银山,于是领主就将之国有化,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如武田有甲州黑川、中山两座金山,今川有安倍梅的岛金山,北条有伊豆的金山,上杉有佐渡的鹤子银山,等等。在战阵上,许多将领从掘金掘银上得到启发,用“金山众”掘通敌方的城墙,或者掘断敌方的水源,获得了很大成功。而考究这一毒计的老祖宗,又是今川氏亲。
  1516年,今川氏亲进攻远江的引间城,守将大河内备中守贞纲抵抗得非常顽强,让今川军难以得手。于是氏亲加紧对城外安倍山金矿的挖掘,想要狠捞一笔再撤兵。谁料金矿掘过了头,把引间城的水源也掘断了,城池不攻自破,大河内父子兄弟死的死、囚的囚,今川竟然得到完胜。氏亲的运势超强,可见一斑。
  今川家历代文化修养都很高,尤以氏亲为首。他是诗歌大师饭尾宗长的入室弟子。据说当北条早云参加武藏立河原之战、关东出阵的时候,氏亲和宗长一起连了千句和歌为他送行和祈福(恕不抄录翻译)。那时候是北条与今川的蜜月时期,氏亲发兵支持早云关东转战,早云也帮助氏亲攻略三河,外甥和舅舅磁得不得了。
  【“东海道一弓取”今川义元】
  今川氏亲占领了远江、三河,还把势力伸入尾张国,建筑了那古野城。他有六个儿子,长子氏辉英明果断,是今川第八代领主,可惜二十四岁就GAMEOVER了;次子彦五郎,和老哥同一天死,有点儿不可思议;三子玄广惠探、四子泉奘、五子喝食,都出家做了和尚;六子义元;七子氏丰。
  先放下“东海道一弓取”今川义元,说说倒霉的今川氏丰。本来末子出家为僧是战国时候的通例(譬如长尾景虎),可是今川家三个小子都当了和尚,偏偏身为末子的氏丰,才四岁就派到尾张去做那古野城主,还给他娶了尾张守护斯波义统的妹妹做老婆,多么风光。然而这位今川氏丰,仅从老爹那里继承了对诗歌的爱好。某日,他邀请尾张海东郡胜幡城的城主织田信秀来参加连歌会,信秀不但一口答应,还随手带了大批间谍进来捣乱,于是那古野城不战而落,成为织田家统一尾张的根据地。
  今川义元的上台,完全得力于其母寿桂尼,这是个才华不让须眉的厉害女人。她所以选中义元,估计因为义元的老师,乃是临济寺的高僧太原崇孚雪斋。与其说雪斋是高僧,不如说他是学问僧;与其说他是学问僧,不如说他是武僧;与其说他是武僧,又不如说他是外交僧。甲、骏、相三国联合的“善得寺会盟”,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太原雪斋平生最得意两个弟子,排第二位的就是雄才大略的今川义元,排第一位的则是三河松平家送来的小人质竹千代(后来的德川家康)。义元也真不辜负老妈和老师的期望,当上家主没几年,就降伏了松平氏,统一三河,并且把骏远三的内政搞得有声有色——可是今川家历代积累的文化修养,终于在义元身上“开花结果”喽。
  义元对传统文化和京都风俗,简直痴迷到了让人反胃的程度。他穿直衣、戴立乌帽子、涂黑齿、描蝉眉、抹脂粉、养娈童、整天召集无耻文人开肉麻诗会,整个儿一腐朽公卿形象。而且骏河一片歌舞升平,民风日渐柔弱懒惰,竟有“三河人去打仗,远江人种大米,骏河人置酒高会”这种传言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义元志得意满,开始驱动大兵,准备一举攻入京都,取足利将军而自代(同族嘛,他有这个资格)。自战国乱世以来,多少英雄豪杰辈出,都只把目光停留在本家的存续和本地区的安宁上面,而没有天下之志。第一个把夺取天下、统一整个日本国作为自己远大目标并为之奋斗的,就是今川义元——起码,他的眼光和志向,是当时最伟大的。许多游戏里面,为了突出织田信长,都把义元画得很难看(化妆怪异还则罢了,因为他本来就够怪异的,但神情太过猥琐,却实在让人生气),能力值也设得很普通,大有专以成败论英雄的味道。我最欣赏的,是PC版《斩Ⅲ》片头所描绘的义元,一样直衣、立乌帽子、描蝉眉,但神色庄重而透着一点阴戾,甚有枭雄风味。再就是古老的《天下统一》中,把他的战斗力设得一般,内政力却设为16(最高值),真的很有见识。
  其实仔细研究过桶狭间之战后就会明白,虽然义元的实战能力真的不怎么样,但信长也完全是抽中了六合彩、撞上了大运,虽然最终胜利,也没什么可夸耀的。
  【悲风桶狭间】
  时为永禄三年(1560年)5月,今川治部大辅义元在经过了周密的部署以后,以三河松平元康为先锋,驱动两万大军,沿镰仓街道西上,矛头直指尾张。尾张守护代织田上总介信长手边不足五千兵马,筑鹫津、丸根等砦防卫,结果眨眼间就被今川军蹉踏了。织田众臣惊惶失措,有说赶紧投降的,有说固守清洲的(清洲是什么鸟城,还想固守,真是做梦)。信长是一个谁都不服的家伙,如何肯降?可是手边也没有妙计,他只好装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宣布回房睡觉,静待时机。
  信长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注意各方面情报的收集,终于,梁田政纲送来了绝妙的敌情:义元本阵五千人行动迟缓(据说因为义元上身长而下身短,不能骑马,只好坐轿),又为了贪图风凉,抄小路走田乐狭间;尾张的父老们忙着趋奉新领主,箪饭壶浆在田乐狭间犒劳“王师”,义元大喜,决定当夜就在那里宿营。
  信长闻讯,乐不可支,因为田乐狭间地势狭窄如桶,故此又名桶狭间。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种地形作战,义元就算有十万人也一样起不了太大作用。于是信长飞一样驰出清洲城,诸将纷纷从睡梦中惊醒,仓促赶上,竟然稀稀拉拉凑了两千之众。信长先来到热田神社,宣读了讨伐源之义元的檄文,然后百里奔袭,半夜到了桶狭间。
  这时候,老天也来帮助信长,风雨大作,今川军迎风而立,睁眼都困难,更别说举枪厮杀了。织田军顺风直冲义元本阵。今川义元虽然武勇,号称“东海道一弓取”,可惜双拳难敌四手,终于被砍翻在地,织田小将毛利新助上前按住脖颈,“喀嚓”一声,枭下了首级。
  于是今川军全面崩溃,织田信长保住了小命一条。现今有一种说法,说桶狭间合战并非侥幸,而是信长一手策划的。论据有二:一是义元引诱鸣海城主山口左马助义继投降,在尾张内部下了一颗钉子,结果信长施反间计,使义元错杀山口义继;二是信长又故伎重施,反间除了义元麾下情报搜集高手户部新左卫门。然而,正如蔡瑁、张允之死,并非曹操赤壁败北的主要原因一样,这两手玩得再漂亮,其实于大局并无补的。
  孙子曰:毋恃敌之不我攻,当恃我之不可攻。信长有何恃自己不可攻?引一段电视剧集《武田信玄》中的情节,正可以体现信长的性格,以及他自己对桶狭间合战的清醒认识。
  那是桶狭间战胜以后,织田诸将大会清洲,歌舞庆祝。正当大家兴高采烈之际,信长却大骂:“笑什么!有什么可高兴的!咱们砍下义元的首级以后,还不是猴子一样逃回来了吗?”众臣吓得不敢再笑,可信长还是一张臭脸:“怎么了,有什么不满意的吗?!唱啊,跳啊,让我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