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统皇帝-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老鹰,来抓吧。” 
  于是溥仪扑过去便抓“小鸡”,“老母鸡”咯咯地叫着护着身后的“小鸡”,“小鸡们”犹如溥杰的尾巴,左右甩动,溥仪怎么也抓不住,一次次地扑击要么是被“小鸡”躲过,要么是被“老母鸡”挡住。 
  “抓住了!”溥仪兴奋地大叫,他抓住了行动缓慢的韫颖,可溥仪已满身大汗。 
  稍事休息,溥仪道:“我要是做老母鸡,杰弟你怎么也抓不到小鸡。” 
  “我不信!” 
  “试试看!” 
  “来吧。” 
  于是溥仪这个“老母鸡”的身后又依次地站着三个“小鸡”。 
  溥杰“扇动着翅膀”,做着扑击“小鸡”的动作,刚转了几圈,溥仪突然大叫“停下来!” 
  兄妹们便都不动。 
  溥杰见皇哥哥脸阴沉道,问:“怎么了?” 
  溥仪看见博杰的袖口里的衣里是明黄的颜色,他把溥杰的袖口翻出来,道:“溥杰,这是什么颜色,你也能使?” 
  “这,这这是杏黄的吧。”溥杰已懂得亲王之家只能用杏黄,帝王之家才能用明黄。 
  “瞎说!这不是明黄吗?” 
  “嗻、嗻、嗻……”溥杰垂手立着,脸上汗珠直滚,不知是刚才玩累的,还是惊吓的。韫媖、韫和忙溜到溥杰身后,真的如见到老鹰的小鸡,吓得哭出来。 
  “这是明黄!不该你使的!”溥仪吼叫着。 
  “嗻!” 
  哇——,韫颖吓哭了。 
  溥杰、韫媖、韫和站在那也不敢动,不敢去哄她。 
  溥仪见小妹哭了,便转过身道:“小妹,别哭,别哭。” 
  “二阿哥为什么不能用明黄……”韫颖哭道。 
  没有人回答她。 
  上海。英租界。一个剧院里。 
  剧院并不太大,挤满了人,这是革命党和各界群众在集会。 
  人声嘈杂。 
  “静一静,静一静,请中山先生讲话。”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全场翘首注视着台上的孙中山。 
  孙中山道:“同志们,各位代表,段祺瑞玩弄伎俩,借张勋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又自诩‘再选共和’赶走了张勋。现在他公然推出一己卵翼下的新国会,废除《临时约法》,这是一笔勾消辛亥革命的成果啊。没有了能真正代表国民意愿的国会,没有了保障民主与共和及人民权利的《临时约法》,还叫什么共和国?段祺瑞是另一个张勋,新的国会是他强奸民意的工具而已,段祺瑞是假借共和的名义,做他的君主啊!……” 
  “他的共和国,一个招牌而已。” 
  “冯国璋也仅是个摆设。” 
  “他实际上就是皇帝。真正的专制政府,哪来的民权、民生,哪来的民主、共和。” 
  下面,人们不断地议论着。 
  “让中山先生继续讲完,同志们,代表们,大家静一静。” 
  会场又静下来。 
  “我已给陆荣廷和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省都督发了电报,希望他们行动起来,打倒假共和,建设新共和,协商成立新的民国政府,已得到广泛响应……” 
  台下又是议论—— 
  “好!要进行新的革命!” 
  “进行北伐。彻底打倒专制政府。” 
  “事情不这么简单……” 
  “拿出革命的豪气来!” 
  孙中山出会场坐汽车住进租界内的一座洋房,他很疲劳,但仍然连一杯茶也顾不上喝,又拿起狼毫…… 
  “先生,海军程壁光总长来了。” 
  “快请。” 
  “不用请了,先生,恕我冒昧,我已进来了。” 
  “欢迎,欢迎,革命同志对总长的支持倍感欣慰,在这种形势下,总长能看出时代潮流,毅然支持共和事业,文感佩之至。” 
  “先生几十年不辞辛苦、不畏艰险、不惮牺牲,为中国之民主共和事业,为中国之富强而奔走,而呼号,前仆后继,我这算什么。” 
  “坐下谈吧,请坐。” 
  “先生注意身体呀,你的眼睛红得……” 
  “红得像狼。” 
  二人大笑。 
  “总长来得正好,陆荣廷等已电邀我去广州,可我若是光杆司令,到那里有什么作为呢?所以要找总长在武装方面商量一下。” 
  程壁光道:“我今天正是为此事而来。先生胸怀磊落,坦荡做人,往往不计小人之诡诈。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何况,正如先生所说,没有自己的武装,说话是没份量的。所以我全力支持您,把军饷全给您使用,海军第一舰队也由先生调遣。” 
  孙中山先生霍地站起来,激动万分,好久,才说:“民主共和事业虽艰难危险重重,但必将成功。” 
  舰队在碧蓝的大海上划出银色的浪花。 
  中山先生站在舰首,心潮逐浪,仰天俯海,蓝天与碧海辉映。 
  广州。 
  各界为孙中山的到来举行了欢迎会。 
  中山先生道:“同胞们,共和已六年,人民却没有得到共和的丝毫好处,这实在不是共和不好,不合我国国情,而是被一些军人所利用,建立了军人政府,实比封建王朝更专制,更自私。他们打着共和的旗号,实行真正的专制,欺世盗名,混淆视听。今天,我们维护约法,恢复国会,就是要打倒假共和,实行真共和。” 
  广州。 
  从北京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开会。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为元帅。 
  孙中山、唐继尧、陆荣廷检阅军队。“维护约法!”“打倒假共和!”口号震天。 
  陆荣廷宣布护法军成立。 
  孙中山大元帅命令护法军北伐。 
  护法军兵向湖南。 
  南京。 
  冯国璋虽身为总统,但总是在老巢南京。他深感自己年纪已老,病体缠身,力不从心。南面有陆荣廷、唐继尧,北面混杂着段祺瑞。如今北洋分裂已成定局,老段独断专行,一心一意扩大自己势力,冯国璋很为气恼,于是利用和护法军开战的失利,接受了段祺瑞的辞职,而任命了王士珍。可是段祺瑞的干将们硬是瞎起哄,日本人又横加干涉,冯国璋不得不再次任命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一复出,急命曹锟出战湖南。曹锟是冯国璋的老部下,便坐火车到南京,向老首长请示机宜。 
  冯国璋道:“如今南方势力渐近长江,虽然老段的命令有其私心,但是为保住我们的势力领域,你还是应全力打击南方。但是,要打打看看,以免果实被段祺瑞窃取,段祺瑞从袁世凯那里学到的东西最多,最会渔翁得利。” 
  “可是我离了直隶,段祺瑞会不会乘机入内?” 
  冯国璋道:“直隶军队不动,调你的手下吴佩孚去。南方军声势强大,但战斗力虚弱。他们离心离德,不能凝成拳头。所以初一交战,要全力投入,不要有什么顾忌,南方必溃散。” 
  “我亲自去督战,先发制人!” 
  冯国璋道:“我已年老体衰,代总统任期将满,今后直系的重任就落在你的肩上了。” 
  “主公身体健康得很,怎么忽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冯国璋摇了摇头,道:“无论如何不能让段祺瑞做总统,目前,大家可以接受的人选就只有徐世昌了。以后,你扼住北京,稳守中原和江苏,严防东北张作霖和西南陆荣廷、唐继尧,当可寻机而夺取天下。老段的意思,是武力统一中国,其意直露,其敌也多,其信已失,但其力尚强大为中国第一,故当稍避其锋,而托其肘腕,暴露其胸,咱能则击之,不能则削之,以保护自己为上策。” 
  曹锟领命去湖北,干将吴佩孪领军直进湖南,势如破竹。大军将要向两广挺进时,曹锟道:“不可再冒进了,再往前,陆荣廷和唐继尧其云贵之众就会形成合力,拼死抵抗了。” 
  吴佩孚道:“我看南方徒有虚名,不是咱的对手。” 
  曹锟道:“这是湖南的情形,再往前,就不同了,还是按兵不动吧。” 
  吴佩孚则想继续争辩,忽然一封电报送到曹锟手里,曹锟又把电报交于吴佩孚,吴佩孪看罢,破口大骂:“他妈拉个巴子,这段祺瑞把我们当张勋了。” 
  原来,段祺瑞任命了皖系的张敬尧做了湖南的督军。 
  吴佩孚气还没消,骂不绝口,“咱这里拼命死人,他倒好,坐收渔利。” 
  曹锟道:“这是老段的故伎,不要以为他会任命你为湖南督军。” 
  吴佩孕也不是等闲之辈,顿时明白了曹锟的意思,领会了曹锟这样做的战略意图。但是吴佩孚还没有疑虑,道:“冯帅怎么看?” 
  “没打湖南之前,冯帅就料到了今天的结局。” 
  于是吴佩孚便按兵不动,发通电声明应与南方和平解决争端的主张,暗地里,冯国球则早就和陆荣廷、唐继尧沟通了意见。 
  广州。 
  陆荣廷在非常国会会议上说:“既然讲民主,讲共和,就不能独裁,特别是军政府,更不能让权力过于集中。不然,就会像北方政府一样出现一人说了算的家长制。我提议,取消大元帅一专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由岑春煊做主席。以上是鄙人个人见解,请议员们讨论。” 
  于是即刻有议员上台道:“陆公所言切中假共和假民主要害,要民主要共和就不能实行一人说了算的家长制。我同意陆公的见解。” 
  虽然没有发表不同的意见,但表决通过时,陆荣廷的提议被否决。 
  第二天,海军总长程璧——孙中山大元帅的有力支持者,在广州被暗杀。 
  之后,孙中山的警卫部队的官兵接连不断地失踪,有一位卫队连长的尸体在江中发现——他被装在麻袋里,渔人们无意中把他打捞上来。 
  非常国会再议陆荣廷的提议时,则顺利地批准了。 
  孙中山伏尸痛哭,面对程璧光和他警卫连长的尸体,道:“这会更坚定我的意志,我将更奋勇的为民主共和的事业奋斗。你们的血不会白流,你们的血也教育了我,教育了中国的民众,只有打倒军阀,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实现真正的共和国。” 
  孙中山辞去了大元帅职务,又走上探索的道路。 
  紫禁城毓庆宫。 
  梁鼎芬身体不好,已多日不来上课,令大家惊奇的是,多日不见、请了病假的梁师傅又在宫中出现时,精神焕发,满面红光。 
  看着他笑眯眯的表情,溥仪、溥杰、毓崇以为他又要讲故事——他最好讲他自己的故事。可是他却说道:“孙中山完蛋了。” 
  三个学生特别振奋,他们觉得孙中山是万恶的根源,是导致皇上退位的罪魁祸首。特别是溥杰,比溥仪还恨他,曾抠了孙中山像片上的眼睛。瓜尔佳氏经常对溥杰说,孙文比袁世凯更可恨,没有孙文,袁世凯也不会复出。 
  “他真的死了!”溥杰道。 
  “不是死了。” 
  三个学生有点失望。 
  “那怎么说他完蛋了呢——他不早就下野了吗?”溥仪道。 
  梁鼎芬道:“他又被南方的国会、南方的军政府赶走了,他真的成了没有窝的兔子,这个奸贼,再也没有什么作为了。” 
  心里虽然没有原先高兴,可是这也让他们解恨。 
  “还有更好的消息呢。”梁鼎芬道。 
  “是什么?又有人保皇哥哥复位吗?”溥杰高兴地问。 
  “差不多——徐太傅要做大总统了。” 
  几个学生都了解,张勋复辟,首先就是由徐士昌劝说的。他在袁世凯称帝时,曾辞官在天津租界闲居,后来一直没有出仕,以致于连王公大臣家中的孩子也知道他主张复辟,现在听说他要做大总统了,心里也确实兴奋。 
  溥仪对复辟虽然一度十分厌恶,但不知为什么,自从伴读的来了以后,他忽然又对重登大宝神往起来。 
  梁鼎芬讲课也更为卖力,三个学生听课也更为用心,而溥仪在溥杰和毓崇心中的地位也更为神圣。 
  消息传得很快,紫禁城重又洋溢着喜悦,人们把这消息不厌其烦地奔走相告: 
  “徐太傅要做大总统了。” 
  “是啊,报上不是早就说过么,‘若是徐太傅主持复辟而不是张勋,那么北洋各将军就俯首称臣了’。” 
  “你也看过这份报纸啊,我也看过的。” 
  北京的一座简朴、幽雅的院落,紫竹森森,老滕虬曲。徐世昌到北京后就住在这里。他声明说,就是大总统的提案通了,他也不会住进现在的总统府,他要把总统府交还给“上边”。有记者问,何为“上边”?徐世昌答,就是现在宫中的皇上。所以一到北京,他就住进了一个普通的院落。 
  世续和载涛来到徐世昌的府上,徐世昌出迎到大门:“世中堂大人和贝勒爷大驾光临,我真是既高兴,又觉惭愧。”于是倒地就拜。 

  
  

 3



  涛贝勒把他扶起,道:“徐太傅当年劝袁世凯不要妄自称帝,要还政于清,大家都知道的。至于有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也不是太傅所能左右的,太傅若要自责,则令我们不安了。” 
  三人在客厅坐下,世续道:“大哥,你我和袁世凯都是曾结为义兄弟的,如今看来,还是忠义之人常在啊。” 
  “慰亭那里我有责任,我深感羞愧,真不敢面对你们啊。” 
  载涛道:“我刚才说过徐太傅不要自责,就休提旧事了吧。” 
  世续道:“大哥这次出山,有何抱负?” 
  徐世昌慨然道:“慰亭当年扫灭孙文的‘二次革命’是恢复本朝大清的好时机,可惜错过了;后来更不应该搞什么洪宪。张绍轩在丁巳又太卤莽灭裂,不得人心。咱们这次出来,不过是为幼主摄政而已。” 
  载涛道:“太傅之忠心,真是鉴日照月。可是,先太后已有懿旨,与民国有约,皇室也不图什么,仅是遵循而已。” 
  徐世昌道:“周公之心,定会大白于天下。我就写一幅对联,送给世相和贝勒爷吧。” 
  世续来到八仙桌旁,铺开纸挥笔写下一联: 
  捧日立身超世界,拨云屈指数山川 
  世续赞道:“好!好!把我的名子也写进去了,我一定与大哥共勉,实现‘拨云见日’之志。” 
  “大家共勉?”徐太傅郑重地道。 
  世续也郑重地说:“大哥,大家既是同志,也就不分彼此,不说外话了。听说大哥现在手头拮据,我们可以解决一二的。” 
  “我生性简朴,对金钱向来看得低,世兄弟就别为我操这个心了。” 
  载涛道:“若为个人,我们定不会这么做。现在太傅虽为总统提名,但国会那里若不打发,也不能保证就通过了。现在的时势,意外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决定为太傅选举总统筹一笔款子。” 
  世续道:“议长王揖唐已和我说过选举的事。身为议长,他是知道内情的。大哥你就不要推辞了。” 
  “实在惭愧,我……”徐世昌嗫嚅着。 
  “为国家大事,就不必推辞了。”载涛道。 
  世续道:“内务府为大哥准备了三百六十万优字爱国公债券,就拿去做活动经费吧。” 
  “我若不收下,反而会误认为我对本朝不能有所作为——好吧,我写个字据,就借下这笔钱。” 
  世续道:“免了吧,不要节外生枝。你说写字据,若存在我和贝勒府里,这事就成了私事;若存在内务府,恐怕此事要张扬出去。‘大行不顾细谨’,不要写什么字据了。” 
  世续和皇叔载涛走后,王揖唐从里面转出来,道:“大事成了。” 
  徐世昌道:“给议员的礼金,就由议长去办了,拜托你了。” 
  “老师说哪里话,我能有今天议长的位子,还不是靠老师您的提携?今天为您办这点小事,若办不好,不是辜负老师的栽培了吗。” 
  徐世昌道:“你可以向他们说明,大总统可以对他们委以顾问、谘议,干薪可以定在千把元。” 
  王揖唐议长召集参众两院联合选举委员会于1918年9月4日投票选举总统。选举前,王揖唐议长除在背地里赠以重金外,又预发了一笔出席费,同时送发由徐世昌题名的照片。选举开始了,到会议员436人,徐世昌总统得425票,顺利当选。 
  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正式就任大总统。刚一就任,就宣称他不能进占“本朝”的中南海。有记者问:“何为‘本朝’?”大总统答:“大清。” 
  不久,又做了几件让世人侧目的几件大事:赥免张勋,他可以在北京不受干涉地活动和居住;提倡读经、尊孔,举行郊天大礼;安排毓郎——前清军咨府大臣——做了议员,授载涛为“将军”。 
  徐世昌做了总统,最高兴的是紫禁城里的人们,满清宗室遗臣和前清余孽,普天下的人都知道徐世昌是主张复辟的,报纸上也连篇累牍地登徐世昌和前清的关系,登徐世昌如何如何地准备复辟。本来,宫廷中最不太喜欢报纸的,现在却一反常态,连最保守的内务府,四位太妃也订了报纸。他们每天都在报上寻索着徐世昌准备复辟的那些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