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与事件民间观察-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知内情的人知道,这些文章是上海市委研究室的干部与《解放日报》负责评论的干部合写的。皇甫平意指黄埔江的重要评论,取其谐音而已。文章表达的观点,实际上是邓小平在上海的讲话内容。
  皇甫平的文章一面世,北京有人立即嗅出了其中特别的意味,慌忙纠集一批报刊以密集的连珠炮方式大加鞭挞。
  甚至一些人知道皇甫平的文章传达了邓小平的讲话,仍然以罕见的声势予以声讨批判。这就使这一场斗争极为尖锐,因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
  〃左〃倾思潮四处泛滥,〃左〃倾黑云泰山压顶。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改革向何处去,成为举世瞩目的一个焦点。为了拨开人们心头重重的阴霾,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决定在1992年1月至2月进行第二次南巡。
  历史雄文为何首先被一家地方报纸公开发表
  邓小平在深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但为什么视察结束74天后,这个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才突然被一家不知名的地方报纸报道?是谁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指使〃陈锡添押上身家性命发表此文?
    
      
          
  14年来,许多人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悬谜。海内外还有各种版本的传说。
  邓小平南巡被一家地方报纸夺得头彩,尽占风流,各大媒体可谓全军皆墨,这种反常确实罕见,成为海内外不少人诟病的一个硬伤。有人问道,究竟是没有随行的记者?还是有人暗中作祟压制这个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
  有时一次的遗憾可能会让人丧失终生的机会。而推动历史发展的恰恰是这样一些非常偶然的因素。
  原新华社广东分社副社长牛正武自言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一生记者生涯中最亮的一个报道时机从自己手里滑走了。
  牛正武是邓小平南行中惟一全程陪同到底的记者。2004年3月22日,他在广州市天河鸿运别墅接受了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田炳信的采访,后来,田炳信在《邓小平最后一次南巡》一书中首次解密了南行报道中让国外和后人产生种种联想的内幕。
  1992年1月19日,午后时分,牛正武正伏案写一篇稿子,广东省委值班室打来电话,说:〃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在深圳有要事找你,请稍等一下,把电话给你接过去。〃
  不大一会儿,电话接通,陈开枝说:〃有重要任务,上面有人来,谢非同志叫你马上做好准备,尽快赶到深圳。〃
  牛正武一面听陈开枝讲着,一面在寻思:江泽民总书记前年来过,李鹏总理去年来过,这两次我都随行采访;日前听说杨尚昆刚到广东,现在,又会是哪位重要人物来呢?会不会是……
  大概陈开枝已猜到牛正武在寻思什么,补充一句说:〃是我们这些年一直盼望的,掌舵的。〃他一说〃掌舵的〃,牛正武马上就明白了。
  赶到深圳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迎宾馆餐厅就餐时,谢非当面给牛正武交代任务,说:〃原来说小平同志是来休息的,不让报道,所以事前没有通知你来,可是小平同志一到,外面就传开了,看来我们也要做好报道的准备。小平同志上次视察广东是在1984年,距今已经整整8年了。我们一直盼望着小平同志再次亲临广东视察,现在终于盼来了。〃
  晚饭后,谢非秘书陈建华把牛正武带到他房间,要他听上午讲话的录音。牛打开录音机,一遍又一遍地静听,因为他是第一次听小平同志讲四川话,说话的现场又有别的声音,初听还不完全懂,所以要反复听,慢慢他就听明白了。那抑扬顿挫的四川方言,扣人心弦,言简意赅的谈话内容,振聋发聩,牛正武立刻想,这谈话太重要了。
  但是牛正武很快就碰到了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难题小平同志到广东之前,就让工作人员向广东宣布了四个〃不〃:不听汇报,不要陪餐,不题词,不见报。
  不过,小平同志到广东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港澳报纸很快披露小平同志到南粤的新闻,争相报道小平同志到特区的行踪。虚虚实实,捕风捉影。省委书记谢非向小平同志当面请示:海外已在传闻,是否可以正式发个消息?小平同志没有同意。过了几天,海外舆论纷纷报道、评论邓小平南行,认为意义重大。此时,谢非再次当面请示小平同志,说此行对改革开放将起巨大促进作用,在海外已引起巨大反响,广东希望能报一下。小平同志还是不同意。待到了珠海,邓小平南行的消息已传遍全国,人们受到极大鼓舞。谢非又一次请示小平同志,他仍然不同意。谢非三次当面请示希望报道,小平同志都坚持不同意。他说:〃不开这个口子。〃
  作为一个国家通讯社记者,牛正武不能不遵守纪律,放弃了公开报道的想法。
  但后来〃口子〃似乎有了松动。
  邓小平在广东度过了11天,临近春节时前往上海了。尽管海外舆论已刮起了〃邓旋风〃,广东从省到市报纸上都只字未提。很快猴年春节到了,从上海发出了邓小平与上海人民共度春节的消息。这让广东省市领导一阵振奋。
  春节之后,广东省委召开厅局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邓小平谈话的记录稿。2月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作为中共中央文件正式向全党作了传达。《人民日报》、《南方日报》、《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等中央和地方报纸,相继连续发表社论、评论,传达和阐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可是,邓小平南方之行的详情,仍然未见诸报端。
  文字报道的〃口子〃一时开不了,可不可以先发表照片呢?牛正武和广东几家媒体几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点。
  2月中旬,牛正武选了几张好照片,寄给了新华社《望》周刊,希望能在封面和封底刊登。时隔多日,不见音讯。牛正武只好选了一张《邓小平在仙湖植物园散步》的照片,在2月29日广东分社办的《体育参考》的头版头条位置大幅刊出。
  3月18日,《南方日报》以整版篇幅彩色印刷,刊登了该报摄影记者梁伯权拍摄的邓小平在广东的照片。接着,《羊城晚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陈建华拍摄的照片。《广州日报》一位负责同志特地找到牛正武,3月20日以〃小平同志在南粤人民中〃的通栏标题,用整版篇幅刊登了牛和陈建华的照片。深圳、珠海的报纸也都整版刊登了邓小平在当地的照片。邓小平南方之行,就这样以照片形式最先见诸报端了。
  真正彻底打开〃口子〃的是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的陈锡添。
  他是深圳市惟一选派的一位全程跟随采访的文字记者,据他透露:当深圳人送别小平同志后,关于他视察的消息却被有关方面告知〃暂不作公开报道〃。
    
      
          
  3月22日,陈锡添照例习惯地到办公室取信和当日送达的报纸时,忽然从《南方日报》上看到一则记写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报道《小平同志在〃先科〃人中间》,不由得眼前一亮:这是否意味着关于小平同志在深圳的纪实性材料也同样可以公开见报了?
  陈锡添的这一想法获得当时报社主要领导的支持,并决定作为近期最重要的报道隆重推出。为抢时效,采取的是边写边发排边内部由社长区汇文同志审阅的特殊运作方式。
  24日下午,陈锡添一口气将一万一千字的稿子写了出来。当天晚上,社长区汇文审阅了全部发排好的小样。25日上午,陈锡添和社长就一起拿着稿件去市委宣传部送审。
  有传言说,有重要领导支持或者暗示陈锡添写这篇通讯,对这种说法,陈锡添反驳说:〃这是猜测。绝对没有,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广慧说了'发吧'之前,没有任何一位比杨部长职位更高的领导有过这样的指示或暗示。〃
  文章在3月26日见报后,陈锡添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通讯中很多是'邓小平说','邓小平说',弄错了怎么办啊?〃直到30日晚上,陈锡添值夜班,突然发现接收新华社通稿的机器嚓嚓嚓嚓打个没完,原来他的稿子出来了,一万一千字。陈锡添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客观地说,这在当时还是很冒险的。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在市委常委会上说了这样一件事,在1992年的〃两会〃上有一位领导同志问他,你们这个稿子怎么出来的?李回答说,我不知道,家里定的吧。意思是他在北京开会,不知道这个稿子是怎么出来的,家里定的,意思是说是在家的深圳市领导定的。这位领导说,你们的胆子好大啊。
  当夜,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被排上了次日出版的《深圳特区报》一版头条位置。
  向以抢抓新闻〃快、准、狠〃闻名全国新闻界的《羊城晚报》,当看到该报驻深记者传回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时,立即掂量出它的分量,马上决定对基本已拼好的26日报纸的主要新闻版作重大调整,以较大的篇幅摘登。
  28日,上海《文汇报》及北京《中华工商时报》全文转载。
  28日晚,《光明日报》指示驻深记者站向陈锡添要邓小平南巡的照片,并决定30日进行全文转载。当陈锡添将此消息转告新华社深圳支社时,支社于29日晚迅速将通讯全文传至北京的总社。
  当30日的《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全文转发了《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后,新华社也于当日正式向全世界播发了《东方风来满眼春》全文。同时又以少有的规格为播发此文专门配发了一条消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次日开始,全国几乎所有省市区的主要报纸都在一版显要位置刊发了《东方风来满眼春》。
  《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的不寻常反响,自然也引来那些对中国兴趣愈来愈浓的外国新闻界的关注。
  4月2日的《参考消息》头版头条以《外电外报评中国报道邓小平深圳之行》为题,译发了美英日三国媒体的部分反应;
  即将访日的江泽民总书记,在4月1日会见日本驻华记者,被问及他对日前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的评价时,十分肯定地回答:〃……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早已在全党和全国传达。现在发表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报道,可以使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他的谈话精神,以便全面地贯彻落实。〃
  1993年3至5月,应美国方面的邀请,以陈锡添为副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访美。
  当美国记者得知他就是《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的作者时,不免对他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请问,当时邓小平先生已没有职务,他的话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曾作为中国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邓小平,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建立了显赫的功勋,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加上他的谈话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是否有谁要求或暗示你写这篇报道?〃
  〃没有。〃
  〃为什么1月发生的事情直到3月份才公开发表?〃
  〃主要因为这中间我被其他的事务缠住了身。〃
  狡黠的问话者笑了:〃这不等于没回答我的问题吗?〃
  机警的陈锡添也报之一笑。
  〃这篇报道使你一举成名,你现在的职务和待遇有什么变化?〃
  〃没有。作为一名记者,这是我应尽的职责。〃
  陈锡添因此文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改革好新闻〃特别奖、〃全国计划单列市头条新闻竞赛〃特别奖等奖项、广东省首届金枪奖、韬奋奖等,深圳市委还把他从特区报副总提拔为总编。
  〃8·10〃事件
  1992年8月7日下午,深圳市的各种传媒分别播发、刊登了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市工商局、公安局、监察局联合发布的《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发售公告》,从而正式拉开了深圳市1992年新股发行序幕。
  根据该公告规定:深圳市将向社会公众发行面值5亿元的新股票,采用认购抽签表的方式认购。8月9日至10日两天集中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共500万张,中签率为10%,每张表100元,每一购表人可持10张身份证购10张抽签表。中签者可买1000股新上市股票。
  据称,当时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共制定了5套发行方案,在听取了股民代表的意见后,最终决定采取这种发放认购新股抽签表的方式。
    
      
          
  消息传出,7日下午便有人开始排队。到了8日人与物的长龙便将深圳街道分割零碎,许多人倾家出动,带着小凳子、床、席子、自行车、纸箱、报纸、砖头等排在了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龙之中。
  事实上早在两个月前,就有许多人得到了即将发行新股的消息,首先就在深圳之外进行了一场身份证收购大战。买抽签表需要身份证,于是深圳街头遍地都是打电话的人,一个个都对着三江五湖拼命地喊:〃赶快寄身份证来!〃有的邮局收到的包裹竟是装有重达7公斤的身份证。大量的身份证拥入深圳,特快专递的蓝皮信封满天飞。有的嫌电话联系不可靠,干脆自己搭火车坐汽车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去租去借甚至干脆就是买!有个能人从内地一次搞来了7200张身份证,还有一部分人瞄准了身份证〃生意〃的利润可观,便当上了身份证〃收购专业户〃。到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农村,以每张20至50元的价格租借甚至购买,然后拿到深圳以100至200元的高价出售。据当时有关部门估计,大约有320万张居民身份证飞到了深圳。
  深圳人摩拳擦掌准备大搏一场,全国各地的股民与准股民也嗅觉灵敏。他们按往常的经验估计,这次深圳发行的新股上市后至少价格可翻10倍,此等的发财机会到哪里去找?于是,7月下旬开始,各地的股民与准股民便一手提着装满钞票的密码箱,一手提着装满身份证的旅行袋,纷纷南下深圳,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人流。在抽签表即将发售的前几天,广州至深圳的火车票被炒到400元一张,超过正常价格的10倍以上,汽车票甚至炒到了上千元一张,全国各地的股民蜂拥而至。据估计外地来深圳的股民至少70万人,深圳市的大小酒店、旅馆、招待所全部爆满,仍容纳不下潮水般而来的人流,致使许多人不得不露宿街头。
  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
  各售表门前提前三天就有人排队,9日早上已有100万人长龙队伍;购表者为男女老少本地外地工农商学私共120万人。上千万张、成捆的身份证,特快邮递至深圳,深圳银行存、汇款就有30亿。排队者不分男女老少、已婚未婚,不顾羞耻前心贴后背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长达10小时。尽管下午4时下了倾盆大雨,但人们〃九千个雷霆也难轰〃。至8月9日晚9时,50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全部发行完毕。
  发售的组织工作存在重大失误,致使许多网点发生严重舞弊行为。有的发售点开门营业仅仅两三个小时便宣布抽签表卖光,数千人的长队中,竟只是三十多人买到了抽签表;有的发售点在刚刚宣布卖完抽签表,数千名投资者悲观失望之时一些〃黄牛〃便手握数以百计的抽签表登台亮相,以每张700元至1千元的价格兜售。
  由于舞弊现象严重,导致了广大排队购表股民的极度不满。8月9日售表当天,一些发售网点的秩序就开始混乱,一度阻碍了发行工作的继续进行。当晚9时许所有发售网点的抽签表已全部发售完毕。8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通告,宣布原定于8月10日下午6时的截止收表时间,推迟到11日11时。
  这一通告如一颗火种,一下子点燃了悲愤万分的广大投资者的怒火。因为他们有理由推测,银行推迟收表截止时间是为了给那些舞弊者创造方便条件以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高价卖出那些从后门买走的认购表,于是,表示愤懑、揭露舞弊行为的小字报陆续上墙。
  10日傍晚,排了两天两夜买不到表,又发现有人舞弊的几千股民开始聚集、围观,继而打着〃坚决反对作弊〃、〃反对贪污〃、〃我们要公平,我们要股票〃的横幅,沿着深南中路向市政府方向游行。晚上8时左右情况恶化,数万人围在市政府周围,并阻塞了深南中路,造成交通中断。随着事态进一步发展,少数人开始行使暴力,砸汽车、砸摩托、攻击执勤干警,在红荔路交通银行附近烧毁了两辆汽车、四辆摩托,推翻四辆汽车。在武警去维持秩序时,有多名干警被打伤。在混乱中出现了伤亡。事件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围观者两三万人。
  深圳最主要的交通干线深南中路以及深圳市政府门口的大道被堵塞,有关部门不得不动用催泪弹和水炮驱散人群。
  当天夜里,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召开紧急会议,李灏和郑良玉立即召开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会议,紧急磋商,会议形成两点共识:决定第二天增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