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宗教史-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并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 


… Page 76…

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 

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为准。无需断定鬼神及冥界之有无。孔子辞世后,著 

名的儒家有孟子与荀子。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重今生、轻冥世的思想, 

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并提出“内省” 

式的宗教观,主张通过修身养性等伦理道德的实践,以达知天命,孟子说: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荀子则发 

展了孔子重礼仪的宗教观,强调宗教教化的社会功能,他认为:“礼有三本, 

天者,生之子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教之本也”(《荀子·礼论》)。 

但他所强调的“礼”异于周礼,而是要求确立封建制度的“礼”,以礼肯定 

封建秩序与伦理道德。其“礼”以性恶论为基础,人天生有欲望,而欲多物 

少,少则争,争则乱,故需神道设教,讲求礼仪,以维持社会秩序。 

     道家的代表人物为老子与庄子。道家的宗教观是崇信宇宙万物的创造者 

和最终源泉的“道”,而贬低西周宗教所崇奉的“天”或天帝,认为“天” 

来源于“道”,老子说道为万物之宗,“吾不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 

四章》),即“道”为万物之宗主和源泉,出现在天帝之先。庄子亦认为道 

 “生天生地”(《庄子·太宗师》)。将“道”视为宇宙本源,天帝鬼神皆 

为第二位者,故而人生的目的是掌握“道”。老子还提出“道”自然无为的 

思想。他说“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 

为”(《老子·三十七章》),自然与无为之意即“道”生育万物是无意志、 

无目的、是自然而然的。这种提高自然、降低鬼神的思想成为后世一些无神 

论者批判宗教的武器,在当时也发挥了动摇西周传统宗教的作用。战国时代 

还出现了神仙之说,春秋以前,有神无仙,至战国时期,《庄子·逍遥游》 

之“藐姑射山,能餐风饮露,不食五谷,能乘云气御飞龙”,首创“仙”之 

说。道家所宣扬的清静无为、消极避世的思想及神仙说,为汉代道教的产生 

提供了思想资料。 

     墨子是代表城市小生产者的思想家。出于这一立场他主张“非命”,反 

对儒家的天命与周礼,强调人自身的力量,主张“强力从事”,人的命运是 

 “强必贵,不强必贱”。其宗教观为尊天、事鬼、爱人、天志。他提出“天 

志”说,认为天有意志,爱憎分明,“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天志上》)。通过“天志” 

表达其兼爱思想。墨子还提出“明鬼”说,即认为鬼神能力超人,甚至超过 

圣人。他说鬼神能“赏贤而罚暴”(《墨子·明鬼》)。他提出的“天志” 

 “明鬼”与其社会思想紧密相联,他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 

天能罚之”(《天志中》),强调天是统治者行为的监督者,是从天子到万 

民的最高权威,所以统治者应该造福于民,实行兼爱、尚贤。由于其主张代 

表了城市小生产者的利益,追随者众多,并结成了一个严格纪律、人数众多 

的社会团体,称为“墨者”,其活动主要在社会下层。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宗教与迷信活动,他们视天为自然之天,依其 

自身规律运行。韩非子说:“天有天命,人有人命”(《韩非子·扬权》), 

法家之“天”并非天地人之主宰,人间自有人间的规律,并反对巫术迷信。 

由于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始终是政权高于教权,法家代表了这一主流,主张 

以行政手段干预宗教事务,后世各朝代均依此行事,汉、唐王朝,均沿用之。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为战国时期的邹衍,他提出阴阳五行说,将阴阳五行 

相结合,以五行相生相胜作出神秘的解释,以说明历朝之兴衰。而且与春秋 


… Page 77…

战国时期兴起的五帝崇拜结合在一起,以五帝(黄帝、太皞、炎帝、少皞、 

颛顼)与五行 (土、木、火、金、水)、五色(黄、青、赤、白、黑)、五 

方 (中、东、南、西、北)相配合,发展成为推算国运的神秘主义思想。战 

国后期均用此法测国家兴亡,因而五帝崇拜和阴阳家之兴起关系密切,天帝 

作为最高神的地位,由于五帝崇拜的出现而增加了分散性。 



                       2。周代的国家宗教及其动摇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时期。 

     西周的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制度受到了冲击,作为其上层建筑之 

一的国家宗教亦无例外。在信仰、礼仪等方面均被改造。传统的国家宗教依 

然存在,但在观念与礼仪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一的周礼被破坏,传统 

的国家宗教神权被动摇与改造后,仍得以延持。 



      (1)信仰与神祇 

     西周原为殷之属国,居歧山下的周原 (今陕西歧山县),武王伐纣灭商 

后,吸取了殷商末年人民起义的教训,批判继承了商代的宗教,建立了以宗 

法制度为基础和以天神崇拜与祖先崇拜为核心、兼及鬼神崇拜的国家宗教, 

这一任务为周公旦所完成。 

     ①最高神“天”的崇拜与祖先崇拜。周人以“天”为最高神,有时亦称 

为皇天、苍天、上天、上帝,对“天”的崇拜标志中国宗教史发展的新阶段, 

并长期流传于后世的王朝与社会。最高神“天”具有不同于商代的三个特性。 

     第一,“天”的抽象性。商代把最高神称为“上帝”,只不过是王权的 

宗教上的神化,而认为天只是一片虚空,周人以“天”为最高神反映了周人 

对自然界综合、概括、抽象能力的提高。他们把一切天象,风雨雷电、星辰 

日月的运作抽象为“天”,天不再是虚空,而为最高神,它不仅概括了全部 

自然界,而且影响与支配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各项事物、特别是王朝的兴衰 

与国运,故将最高神称为“天”。对天的崇拜增加了其神圣性与抽象性,成 

为国家与诸民的命运之神,并成为诸子百家的宗教思想争论的重点问题。 

     第二,“天”的宗法性。周人敬天与祖先崇拜、宗法制度紧密相联,祖 

先崇拜是由远古之图腾崇拜与灵魂崇拜发展而来,私有制产生后,确立了父 

系血缘关系,以保证父系权力与财产的继承与分配,周王朝实行以嫡长子继 

承制为基础的宗法制度,进行财产与权力的分封,并成为国家的机构与政治 

制度的基本体制。为确保这一制度的运行,他们把祖先崇拜与最高神崇拜相 

结合,增加了“天”的宗法性。 

     周人认为人与天有血缘关系,周王把天作为自己的祖先供奉,自称为“天 

之元子” (元子即嫡长子),此为王或帝称天子之始。并提出王朝兴衰均奉 

天承运,王权来自于天,天有改变其元子的权力,周公曾说:“呜呼!皇天 

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诚于小民……” 

 (《尚书·召公》)意即王权来自于天命,故有替天行道之大权。殷王之国 

虽大,作为天之元子,却暴戾无道,天遂取消其元子地位,改立周王为元子, 

故周得天命而立国。又因人与天有血缘关系,王为天之嫡长子,掌握了祭天 

权,可直接向天祈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在宗教中的地位。 

     第三,“天”的道德性。殷人之上帝,未具道德的内容,在其卜辞中一 


… Page 78…

  无“德”字,周人为了从宗教上说明周代殷之合法合理性,以及教育王室子 

  弟,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宗教思想,增加了“天”的道德性。他们认为, 

  天降福祸、行赏罚、改立元子有其规律,“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尚书·蔡 

  仲之命》),殷所以灭亡,因其缺德,周人欲保住江山,亦必增德,只有有 

  德之君始能得天命,“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尚书·吕刑》), 

  意即君王的德性是得天命、成为元子的依据,亦即“以德配天”。因此,周 

  代在铭文中常有“德”字。《尚书·周书》几乎每篇均论及德,要求君王“明 

  德”、“崇德”、“敬德”,德的具体内容要求是“修身”、“慎罚”、“保 

  民”。君王应“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即君王 

  不应享于安乐,耽于田猎,而应知民之稼穑,勤于政务,修身养性。“保民” 

  思想是“德”的重要内容,“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尚书·无逸》), 

  即不仅要保护民众,还要照顾到鳏夫寡妇。此乃得民心、承天命、立国保国 

  之根本。此外,“德”之内容还包括孝悌思想、尊重父、兄的权利,兄友弟 

  恭,以维护其宗法制度的秩序,对于失此“德”者,天必罚之。 

       周人宗教主要的缔造者是周公旦,他把人本、民本思想纳入宗教信仰之 

  中,使对“天”的崇拜充满了伦理色彩,反映了周代从武王克商中认识到人 

  心向背之作用的力量,因而要求君主“以德配天”,以理性主义编织了天的 

  神性和带有伦理性的天命论,这不仅为中国后世数千年的传统宗教打下了基 

  础,也为儒家天命论学说提供了思想资料。 

       ②鬼神崇拜。周代宗教信仰的核心是对最高神“天”的崇拜与祖先崇拜, 

  但在宗教史上仍属多神教阶段,同时存在着对多种鬼神的崇拜,并构成为中 

  国宗教的主要组成部分。众多鬼神各有其神性与职能,组成一个以“天”为 

  首的多层次的鬼神系统。 

       周人把鬼神世界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古之今之为鬼、非他也, 

  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墨子·明鬼篇》)。“天 

                                                                            ① 

  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日鬼。鬼者,归也。故古者谓死人为归人” 。这种 

  三分法与周礼之划分相同,“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求永 

  贞”(《周礼·春官大祝》)。因此我们可确定这三大系统的划分。 

       天神系统除最高神“天”之外,还包括日、月、星、辰、云、风、雨、 

  雷、电、司中(文昌第五星)、司命(文昌第四星)等,皆与天象有关,其 

                                                        ② 

  职能为雪霜风雨。地祇系统包括社(土地神)、稷、五岳(泰山、嵩山、恒 

  山、衡山、华山)、四渎(黄河、长江、淮水、济水)、河伯、四海 (东西 

  南北)、木(花草树木)。地祇之职能主水旱疠疫。天神与地祇均属自然神, 

  虽有管辖范围之不同,但均围绕农业生产这一主题而设,祭祀众鬼神,主要 

  是祈求风调雨顺,消水旱灾、去流行病,以保证农业丰收。当时农业生产决 

  定国家的命运,与农业关系最大的是土地神与谷神,所以二者又合称社稷神, 

  并成为王室与政权的象征。关于众多之人鬼,则以祖先神为先,主要是祖先 

  崇拜。其他人鬼亦有配天神、地祇者,甚至司天神地祇之职能,如某人死后 

  为某星辰之神、山川之神、花神等。 

       ③圣贤崇拜。周人的祖先崇拜不仅供奉有血缘关系的已故亲属,而且扩 

  大到对本民族有卓越贡献的传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并加以神化,使之成为半 



① 《尸子》,转引自肖登福《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第54 页。 

② 谷神,粟之别称,为五穀之长,又与社神合称为社稷,即土地五穀之神。 


… Page 79…

人半神的圣贤,加以崇拜。正如《礼记·祭法》所说:“夫圣王之制祀也, 

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 

捍大患则祀之。”即将历史上有贡献的各种人物或传说人物均视为神圣,以 

念其功德,世代供奉。 

     似此之圣贤甚多,相传炎帝为古羌人之始祖,他发明了农耕,故称神农 

氏;太皞为夷人之先祖,传说他发明了畜牧业,故称伏羲氏;少皞为山东半 

岛部落的始祖与英雄;颛顼为夷人之先祖之一,黄帝为北方部落联盟之领袖, 

曾战胜炎帝,又打败蚩尤,并传说在他指导下发明了舟车、弓箭、房屋与衣 

裳,逐步被视为华夏族的祖先而受到广泛崇拜。其它圣贤如尧、舜、禹均受 

到广泛的崇拜,尧舜被视为人格完美、品德高尚之圣王。禹因治水而闻名, 

 “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尚书·吕刑》),视其为山川之神。 



      (2)宗教的神职与礼仪 

     周代宗教的信仰通过神职人员的中介活动与宗法制的礼仪活动体现。其 

主要的礼仪有祭天、祭祖与祭社,并已成定式,关于其具体规范与制度主要 

载于《周礼》、《礼记》、《仪礼》三部著作中,反映了周代与春秋战国时 

期的宗教活动。 

     ①巫祝卜史。周代的宗教神职人员为巫祝卜史,他们虽然不能主持宗教 

仪式,但被认为是神人之中介,交流信息与解释神意,以通神鬼人之事为己 

任,他们最初多为国家任命,属国家的官职。“巫”为“女能事无形,以舞 

降神者也”(《说文》),认为她能请求与调动神力为人祈福祛灾,能预言、 

解梦、占星、祈雨、治病,国君常命之祈雨,以保农业丰收。 

      “祝,祭主赞词者”(《说文》),即代表主祭者向神祇祝词之人。周 

代设有太祝官职,为祭祀礼仪中之司仪,并代诵祷词,引众前行。“卜”为 

专司占卜之人,周代设太卜官职,负责占卜之礼仪。《周易》为西周中后期 

集占卜之大成的著作,它以阴阳八卦为基础演化为64卦,384爻,卜官以此 

为依据进行推理,以测吉凶,探祸福。 

      “史”为“记事者也”(《说文》),古代国家之大事,在于祭祀与戎 

兵,故史官所记之事,多为宗教活动。周代设太史官职,主管起草文书,保 

存典籍,观察天象,兼司占卜。至秦汉时代史官始与巫祝分离。 

     此外,周代还设有“太宗”官职,主管宗庙,筹备祭祀典祀。 

     ②祀天。周代祭天称为祀,是其国家宗教最隆重的礼仪。对最高神“天” 

的祭祀是天子的特权。《礼记·王制》规定:“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大夫祭五祀”,任何人不得僭越,如有违反,视为篡权叛逆,从此点说明周 

代的国家宗教实为王室宗教。天子祭天的形式有三:郊祭、封禅与庙祭。 

     较隆重的祭天礼仪为郊祭,又称“祀”,每年举行一次。从周代开始, 

天子祭天于南郊,原为每年两次,即播种祭与丰收祭,后渐集中在每年一次 

的于冬至日南郊祭天,以感谢天赐丰收,因祭祀时把牲畜及玉帛置于柴火上, 

加以烧烤,以便香气上升而闻于天,故又称为禋祀。是日,于南郊设坛,精 

选上等牛、羊、猪三牲及玉帛,作为贡品,其仪式颇似古代希腊节日之燔祭, 

将精心喂养的牛披饰彩掛,在人们前呼后拥下,将祭牛拥上祭坛,由君主亲 

自迎接。君主祈祷后,将牛置于木架上烧烤,缕缕青烟伴以香气与虔诚直达 

于上苍,以感恩与祈求国泰民安,农业丰收,与此同时,鼓乐齐鸣,载歌载 

舞。天子祭天之歌、舞、乐为最高等级,他人不得擅用,《周礼·春官大司 


… Page 80…

  乐》记载舞乐有不同等级,天子祀天时“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 

                        ① 

  天神。”并用八面鼓 。 

       周天子另一主要祀天礼仪为封禅,《史记·卦禅书》谓,“此泰山上筑 

  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之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 

  曰禅”。泰山为五岳之首,在神话传说中认为泰山为神山,孔子曾说“登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