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甚至把《圣经》中的《箴言》篇归于其名下。他倾全国之力,大兴土木,
修建王宫与圣殿。犹太教的上帝雅赫维之圣殿位于耶路撒冷东部,遗址至今
犹存,圣殿长27米,宽9米,高13。5米,殿外四周环以三层耳楼,圣殿内
部以雪杉木嵌板和黄金宝石装饰,四壁均涂以金粉,殿后圣堂则以黄金铺地。
由于他大兴土木,耗尽资财,特别是加重了北部原以色列十个部落的负担,
所以在所罗门死后不久,国家即告分裂,北部为以色列王国,南部为犹大王
国,以色列王国的首都设在撒马利亚。分裂的两个王国互相斗争,削弱了自
身力量,但仍保持独立。自建国以来,他们在经济上逐渐转化为以农业为主
的生活,反映在宗教上则是除信仰一神雅赫维以外,还吸收了迦南农业民族
的多神信仰,如巴力神(主神或丰收之神)、亚斯他录神(司生育之女神)
等。据《圣经》记载,以色列入崇拜雅赫维,同时又崇拜迦南之神达几个世
纪之久,一直延续到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陷落。这一点也为考古学所证实,
耶路撒冷附近的米斯巴城考古发掘出公元前9世纪的两个神庙,一个是巴力
的,一个是雅赫维的,二者相距不远,且在这两个神庙的废墟中均找到许多
亚斯他录女神的塑像。甚至在所罗门时代,耶路撒冷的大殿里,除供奉雅赫
维以外,还供奉巴力和亚斯他录,仅各设祭坛而已。
(3)巴比伦之囚与先知运动
公元前8世纪亚述强大后,进伐巴勒斯坦,首先迫使以色列称臣,继而
于公元前721年灭以色列,俘其臣民27000人,划为亚述之行省,从此以色
列作为国家已灭亡。犹大王国被迫称臣纳贡,沦为属国。公元前7世纪新巴
比伦王国兴起后,与埃及争夺巴勒斯坦,围攻耶路撒冷18个月,于公元前
586年城陷,犹太教圣殿遭洗劫。贵族、祭司、工匠等被俘至巴比伦,犹太
人国破家亡。在巴比伦被囚约47年,这在犹太史上称为“巴比伦之囚”。
在此期间,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倡与发展犹太教,自公元前8世纪至前
… Page 36…
5世纪,在以色列和犹太出现了先知运动。先知意为“被神呼唤的人”或“传
达神谕的人”。先知运动特指公元前8世纪中叶至前5世纪,该民族中一批
被称为先知者所从事的社会活动与宗教活动。其言论均被后人辑录整理编入
《圣经》。先知又依时间顺序与社会作用分为早期先知(公元前8—前6世
纪)和晚期先知,晚期先知为巴比伦之囚与国家重建时期的宗教职业者。早
期先知是非官方的宗教知识份子,甚至代表中下层群众的呼声,抨击时政,
揭露腐败,对国民提出教诲与警告,提倡坚持与加强一神信仰。早期先知实
际上是社会批抨家,政治改革的倡议人与宗教领袖。著名人物有阿摩斯、何
西阿、以塞亚等。自巴比伦之囚后,晚期先知如哈巴谷、耶利米、以西结等,
他们对公元前8世纪以来的民族灾难作出了宗教解释,认为以色列人国破家
亡,沦落异邦,并非异教之神战胜了雅赫维,亦非上帝抛弃了以色列人,主
要是因为以色列人未能专一信奉上帝,而同时供奉他神,以及违犯教规而触
怒了上帝,上帝因而借外邦人之手惩罚之。但只要他们改邪归正、崇奉一神,
上帝仍不抛弃他们,依然是选民,并将派复国救主帮助他们重返故国、重建
圣殿。
(4)犹太复国与犹太教的形成
新巴比伦王国存在时间不长,至公元前539年被波斯灭亡。波斯人出于
为进攻埃及铺平道路的目的,实行民族宽容政策,允许作囚徒的犹太人重返
故土,复修圣殿,重建城池,建立一个波斯的附属国。这里需说明的一点是,
被俘往巴比伦之前的犹太人在巴比伦居住近半个世纪之久,语言受到该地之
影响,公元前6世纪末重返故土的犹大人读音变异为Judea,音译为犹太人,
其宗教亦称为犹太教。故犹大与犹太意同,仅为发音不同。此后,即称犹太
人与犹太教至今。
公元前536年在先知们的率领下,犹太人陆续回国。据《圣经·以斯拉
记》记载,第一批回国者不计妇嬬有男丁1754人;据圣经学者估计,连同后
来两批,共有42360人。回到耶路撒冷后,他们随即举行了重建圣殿的奠基
礼,经历20年,于公元前516年落成。接着,他们又一面修复城墙,一面编
订典籍,至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独尊一神雅赫维的犹太教最后形成。其标志
是犹太教的理论基石《摩西五经》编篡成书,其后,又陆续编篡先知书与圣
著,断断续续,至公元1世纪始全部完成。
(5)本时期犹太教的史料
犹太教的经典《圣经》是公元前5—公元1世纪,由犹太教祭司们编订
的一部内容广泛的古代文献,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它是以色列人的一部历
史、宗教、传记、神话、法律、诗文、伦理、自然科学的汇编,是一部百科
全书式的作品。它又被基督教作为《旧约全书》所继承而流传于全世界。该
经典的内容之时间跨度很长,自上古传说、宗教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建立之
经过、直至犹太人复国。所以它是研究犹太教的珍贵史料,但由于祭司们在
编纂过程中,依犹太教的观点对原始材料进行了加工、删节,致使部分史实
颠倒,失实之处甚多。所以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圣经学者对其各卷成书时
间、可信程度、内容真伪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根据晚近圣经考古学的成
果作了大量考证。他们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有分歧,但都认为它是人类文化
的一份珍贵遗产,特别是根据考古发掘,证实许多有关历史、文化、地理方
… Page 37…
面的记载是真实的。它是我们研究犹太教的必读之书。
有关本时期另一部重要史料是约瑟弗斯(38—100年)所著20卷本《犹
太古事记》。时间包括了自传说时代至66年的犹太战争,内容涉及政治、宗
教等方面,资料丰富,是研究犹太教的珍贵资料。
2。犹太教的教义及其特点
犹太教教义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于公元前13世纪始产生,直至公元
前5世纪才正式形成。其教义主要有四点。
(1)崇拜唯一神雅赫维
雅赫维,译名为亚卫,是犹太教信奉的唯一神的名字。此名在希伯莱文
《圣经》中仅写其辅音字母为JHWH,此字的读音业已失传,因为以色列人不
敢直呼其上帝之名,仅称“吾主”(Adonai,音译阿特乃),在注有元音和
标点的手稿中,在JHWH之下,仅注明阿特乃之元音,致使基督教神学家在确
认JHWH之读音时,将阿特乃一字的元音放入JHWH中,遂误读为耶和华
(Jehovah,或Yehevah)。近代语言学者推测JHWH之读音应为雅赫维,意
为永存者或万有之主。
雅赫维从众多的神祇中发展为宇宙的唯一神,有一个历史过程。在亚伯
拉罕时期,以色列人信奉的是原始多神教,雅赫维是沙漠之神和战神;后随
着父亲部落领袖权力的增长和祖先崇拜的发展,雅赫维上升为部落最高神,
他保护部落增丁添口、畜群繁茂;当以色列人进入埃及后,由于受到埃及法
①
老王权无限,以及公元前15世纪埃及法老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影响 ,产生
了一神主义的观念。同时以色列人在埃及备受压迫奴役,特别是到公元前13
世纪法老下令杀死以色列男婴时,民族矛盾激化,致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谋求
神助、团结起来,才能生存,摩西所创的一神教就是这种一神观念与民族苦
难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在以色列人看来,摩西是他们的民族英雄和一神教的
创立者。它也是流传于世的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神教,虽然中经多神教的干
扰,但当公元前8世纪后民族灾难重重,特别是巴比伦之囚期间,犹太教的
先知与祭司受到王权无限和世界主义的影响,并把民族灾难与未全心全意崇
奉一神雅赫维相联系,加强与巩固了一神信仰。复国后,雅赫维发展为宇宙
唯一的、排他的真神和宇宙的本源与创造者。
(2)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
坚信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即相信雅赫维从众多民族中,特别挑
选出以色列人为其子民,这是以色列人在民族危机中祈求神助的表现、民族
自信心在宗教上的反映。他们自认为是“圣约”的民族,此圣约是以色列人
仅崇拜一神雅赫维,并遵守其律法,上帝则保护、赐福给以色列人。“选民”
具有排他性,上帝的恩惠仅施予以色列人而不包括其他民族。对以色列人赐
福与降祸则根据其表现,当真诚崇拜雅赫维并遵守约法时,则赐以福祉,否
则即降以灾祸。据此以色列人把公元前8世纪以后的苦难均归因于未遵守约
① 埃及18 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 (公元前1379— 前1362 年在位)曾进行宗教改革,废除多神教,崇奉
阿吞神为宇宙间唯一真神,并自封为阿吞神的最高祭司,更名为埃赫那吞。
… Page 38…
法而遭劫难。选民意识给了犹太人克服日后苦难以坚定的信念与巨大力量。
由于选民的依据是圣约(即摩西十诫),所以此圣约刻于石、置于圣殿之“约
柜”中 (放置圣约之木柜),视为圣物。犹太教的选民思想反映了其民族宗
教之特征,圣约是上帝与以色列人的圣约,非对个人,每个人只有作为民族
的一份子,才能成为选民,因而圣约与选民思想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特别
是在民族危亡与后世国破家亡之流亡生活中,坚定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使他们认为自己民族的复兴是天意使然。
(3)崇信救主将降临
救主一词来源于希伯莱文Māshiah,音译弥赛亚,原意为“受膏者”,
因古代以色列人在封立君王或领袖的仪式上,要当场宰杀一羊羔,取其油脂
(古代称膏)涂在国王的头发与前额上,以示上帝之承认与祝福,故弥赛亚
即国王或领袖之意。在巴比伦之囚前夕,弥赛亚的含意随犹太教的发展有了
新含意的萌芽,一些先知预言上帝将派弥赛亚复兴犹太王国。《耶利米书》
第23章第5节至第6节叙述:“耶和华(即雅赫维)说:‘日子将到,我要
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他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施行公平和公
义。在他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由此出现了使犹大人
得救的弥赛亚观念。在巴比伦之囚期间,这一观念又有所发展,企盼弥赛亚
降临,拯救犹太人的苦难,率领他们重返巴勒斯坦,复国兴邦。弥赛亚的观
念发展为救主的含义。《以赛亚书》第59章第20节说:届时“必有一位救
主来到锡安”。第63章第4节说“救赎我民之年已经来到”。当波斯人允许
他们重返故土、重建国家时,他们更坚信这是上帝假波斯人之手作了救主之
事,于是崇信救主的思想成为犹太教教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后,一旦犹太
民族处于危急之秋,犹太人处于苦难之时,便祈求救主降临,拯救犹太人于
水火。所以在犹太复国后,弥赛亚观念发展为救主观念,救主是受雅赫维派
遣降临拯救犹太人的大救星。但据犹太教的教义,救主至今并未降临,只是
在秘密地作拯救犹太人的工作。而基督教在1世纪兴起时提出,耶稣即救主,
已降临人世,创基督教,完成了拯救人类的任务。这一点是犹太教与基督教
的根本区别之一。
(4)宗教与法律、伦理相结合
《摩西五经》又称律法书,其中不仅记载了宗教信仰与教规,而且把世
俗法律与伦理道德均纳入教义之中。尽管犹太教与其它古代宗教一样,重视
宗教仪式,礼仪繁琐,但它更重视经典、律法与道德,十诫中的第5诫为孝
敬父母、第6诫为不可杀人、第7诫为不可奸淫、第8诫是不可偷盗、第9
诫为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第10诫为不可贪图他人财物。这些伦理道德在《圣
①
经·利未记》中归纳为“爱人如已”,在《利未记》中,不仅要求对一般人
要遵守这一原则,特别对老弱病残更要如此,“在白发人面前,你要站起来,
②
也要尊敬老人”;“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在河
边遇到失明人要带领他过桥,直到河对岸,始为完成宗教义务。通过宗教与
法律、道德相结合,在当时强化了犹太人的法律观念与道德规范。
① 《圣经·利未记》,第19 章,第17 节。
② 《利未记》,第19 章,第32、14 节。
… Page 39…
除上述教义外,犹太教还有繁琐的教规、礼仪、禁忌与节日。
3。犹太教的教规、礼仪与节日
其内容均为保证“圣约”之实现与选民之优异,具有异于其他民族的独
特内容,反映了犹太教仅是以色列人的民族一神教,其目的在于巩固民族信
仰与独立的信念和决心;永不忘记本民族的灾难与国耻,以防被异族同化。
(1)教规
其教规主要有六。
①不许崇拜他神。除雅赫维外不许崇拜他神,这是维护一神教信仰的根
本原则。律法书中多次提及此点,而且作为十诫中的第1诫。明文规定,如
违犯此条另拜他神,则处以死刑。“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雅赫维)他是
①
上帝,除他以外,再无别神”。若“去事奉敬拜别神,或拜太阳,或拜月亮,
或拜天象……不论男女,拉到城外,用石头将他打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
见证,将那个当死的人治死,不可凭一个人的口作见证,将他治死,见证人
②
要先下手,然后众民也下手,将他治死” 。
②禁止偶像崇拜。为维护一神信仰,犹太教禁止崇拜偶像。
因为当时其它多神教均有偶像崇拜。故犹太教在这一点上作出了异于其
他多神教的规定。“不可为自己制造任何偶像(指人);也不可仿制天上、
地上、或地下、水里的任何形象;不可向任何偶像跪拜。因为我是上主——
你的上帝,我绝不容忍对立的神明;恨恶我的人,我要惩罚他们,甚至到三、
③
四代的子孙” 。对进行偶像崇拜者亦处以死刑。
③守安息日。安息日是西亚地区一个古老的节期。在阿卡德语中,此词
④
之意为“7”,在希伯莱语中为“停止工作、休息”之意。《圣经》对安息
日的解释有两种说法,其一,据《出埃及记》第20章解释为“因为六天之功,
雅赫维造天、地、海和其他万物,第七天便安息。所以雅赫维赐福于安息日,
定为圣日”。其二,据《申命记》第5章认为每个人,无论男女主仆,都应
当有一个休息的机会,并把安息日与上帝对以色列人的救赎相联系,第5章
第15节说:“你也要记住你在埃及作过奴仆,雅赫维你的上帝用大能的手和
伸出来的膀臂,将你从那里领出来,雅赫维你的上帝吩咐你守安息日。”
希伯莱人从埃及回到迦南后,把安息日作为庆贺、崇敬的日子。逢安息
日,圣殿举行献祭;并把安息日作为教规须严格执行。规定在安息日,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