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说扬州是天下名城,富甲东南。当时的知府姓蒋,叫作蒋瑶。这是位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听说皇帝到了自己的辖地,忙着安排接待朱厚照的工作,也是为人臣子应尽的本分。可是他光顾着接待朱厚照了,把朱厚照身边的江彬忘了个一干二净。江彬受了冷落,心里不怎么痛快,借口找个地方做〃威武副将军府〃,想要强夺城中富户的宅院。蒋瑶一听,连忙摇头不肯同意。江彬这下子是真讨厌起这位蒋知府来了,派锦衣卫把他关到一间空房子里〃反省〃了半天,让他好好琢磨琢磨〃为官之道〃。可蒋瑶是读圣贤书的,别的什么也没有,就有一股子书生的倔脾气摆在那儿,好不容易从房子里出来,江彬又向他索要皇帝赏赐的财物,连哄带吓,他仍旧板着一张脸不为所动,说什么也不肯服软。
这两个人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斗了起来。朱厚照哪里有心思去管这些琐碎小事,他拿了鱼竿,饶有兴致地跑到江边垂钓。也是运气好,钓起来一尾难得的大鱼,好几十斤的分量,朱厚照一高兴,回过头来对众人说:〃这个可是要值五百金的珍品了。〃江彬在旁边听得仔细,推着蒋瑶上前回答说:〃那不如让蒋知府买了去,也算是表表对皇帝您的孝心。〃朱厚照说好哇,那蒋知府拿钱来吧!蒋瑶哪里有钱?回到家里把老婆的衣物和首饰一股脑地搬过来,一件一件摆在朱厚照跟前,昂起头来说:〃微臣没有钱,只有这些东西,皇帝您要是看着顺眼,随便沽个价拿去好了。〃那副委屈劲儿,把朱厚照逗得一乐,挥了挥手说:〃那就算了,我也不强人所难嘛!〃
江彬却依旧要强蒋知府所难了。隔天他把蒋瑶叫来,向他〃传旨〃,说要扬州府报有钱的大户,挨个向皇帝进贡。蒋瑶回答说:〃扬州只有四个大户人家。一是两淮盐运司,二是扬州府,三是扬州钞关主事,四是江都县。除了这四个,扬州百姓穷,就没有大户了。〃一番话把江彬生生给堵了回去。江彬又说:〃朝廷要选绣女,扬州府有多少美人儿,你都给报上来。〃蒋瑶回答说:〃扬州只有三个绣女。〃江彬听了奇怪,问他是哪三个,蒋瑶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民间是没有了。倒是知府有三个亲生女儿,朝廷如果一定要选,就让我们蒋家把女儿交上来凑数。〃江彬顿时语塞,没想到蒋瑶是这么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这事儿只好就此作罢。
官面上选绣女虽然作罢,可私底下替皇帝搜罗美女的事情却不能耽搁。江彬还是跟当初在宣府一样,四下派遣锦衣卫和东厂太监们搜刮民间的处女和寡妇当真是掘地三尺了,朱厚照就算是金刚不坏之体,哪里顾得上这么多美人儿?一时间轮不上的,就发回北京城皇宫浣衣局闲住。这些女子就此和亲人生离死别,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也是人数实在太多了些,以至于到了后来嘉靖年间,有大臣向世宗上奏,说浣衣局供应不足,有不少女子都给活活地饿死在了宫里。
蒋瑶气得乌纱乱颤,知道满城百姓都给江彬吓得不敢出门了,为了避祸到处〃抢亲〃家里有女儿的,大多随便在外面找个年轻的男子回来拜堂成亲,总好过被皇帝召去〃御幸〃。一时间弄得扬州城里鸡飞狗跳,抢得慌了,有人甚至稀里糊涂一连做了五六次新郎官于是喝过几杯浊酒,酒壮人胆,涨红着脸跑去找负责〃渔色〃的太监吴经论理。吴经给蒋知府吓了一跳,知道扬州府原来有这么位敢为民请命的好官,也是担心真得激起什么民变来,这才收敛了不少。
扬州百姓是多亏了蒋瑶一力承担,终于没有经受更多的磨难,蒋瑶自个儿却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朱厚照原本盘算着依着先前计划好的路线,到南京小驻,然后再取道两湖。可这年岁末淮河流域闹起了饥荒,〃人相食〃,上演出一幕人间惨剧,朱厚照再玩下去也没了什么意思,众人好说歹劝,这才哄得他决意启驾回京。
江彬没有忘了蒋瑶,硬逼着蒋知府护驾。走到宝应这地方,叫人用铁索把他捆了起来,几天后才解开,又一直走到临清才把他放了回去也是因为朱厚照在扬州的时候被蒋瑶伺候得周全,皇帝多有褒奖,江彬不好直接把人家给料理了蒋瑶这个狼狈劲儿,跌跌撞撞地回到扬州城,满城百姓见状莫不感动得失声痛哭。倒是这一哭,蒋瑶多少有些懊恼的心里油然而生一股子豪情,想来自己所作所为,也是一番凛然正气,总算是没有枉负先贤教诲,因此受些委屈,其实原本不必太过挂怀。
他后来转任陕西、湖广、浙江等地参政及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老百姓争相为他建祠祀福,从此名声大噪,一直做到了太子少保、工部尚书。世宗嘉靖帝曾经在酒宴上让皇族给他让座,说〃亲亲不如尊贤〃,终成一代名臣。
但这也仅是难得的善果。朱厚照此次〃南征〃(巡),前后历经数十州县,江彬一路上作威作福,拿地方官跟自个儿家奴隶一样使唤,竟然吓得有人听说江彬来了,赶紧回家上吊自杀了事。就连南京守备成国公朱辅见了他,都要长跪回话。他手底下那些〃外四家〃的骄兵悍将更是成天招摇过市,强买商家货物,甚至于假传旨意横征暴敛,〃近淮三四百里间,无得免者〃,活脱脱是庄稼地里飞来一伙蝗虫。百姓哭号震天,争相逃亡。等到圣驾北还,余下不过只是一片狼藉罢了。
第67节:江彬之死(1)
江彬之死
朱厚照在浙东财色兼收,尽兴而返,回到北京城却忽然拉下了面皮,亲自办理了一桩〃谋逆〃的大案。这案子与先前的宁王起事有着直接的关联,主犯不是别人,正是他当年收下的第一个干儿子,锦衣卫左都督钱宁。
钱宁谋逆是确有其事了。源头还得追溯到正德七年,江彬诱使朱厚照北巡宣府,撇下钱宁一个人跑去快活,钱都督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知道自己已经在朱厚照跟前失了宠,说不定哪天就要跟着失势他是傍大腕找靠山惯了的,琢磨着皇帝年近三十依然不曾生育,他日一旦驾崩,自己身家性命只怕不保,不如早作筹谋,也好为日后的荣华富贵作起铺垫。
正在一边胡思乱想着,宁王的使者跑来北京找到了钱宁,说是为了恢复营卫,还请钱都督在朝廷多替宁王美言几句。所谓营卫,简单来说,就是藩王的卫队,这个是有祖制、成例的约束,任何宗室不得任意扩充、调配。宁王祖上早年被削去了一支卫队的编制,如今招兵买马,用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了。朝廷里的大臣,尤其是内阁那些老成谋国的阁辅们,自然不肯轻易答应。
然而有了钱宁在其中插上一脚,事情开始逐渐朝向有利于宁王的方向发展,几经周折,还真给宁王办成了这件事情。也是因为钱宁有依附外援的心思搁在那儿,这才使得他和宁王一拍即合了。此后宁王又派出幕僚在京城多方走动,贿赂各级官员,就连朱厚照的豹房里都给安插进去了眼线,也大多都是钱宁在替他百般周旋,把这些〃王府间谍〃们安排在一位叫作臧贤的戏子家里。
只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宁王在江西的动静太大,从中央到地方,引起了不少人的警觉,线索千头万绪,又纷纷指向了〃留守〃京城的钱都督。钱宁这时候开始有些坐不住了。等到宁王真的举兵,朱厚照决意御驾亲征,整个朝廷都开始围着江西运转起来,他又意识到宁王恐怕难以成事,到时候兵败如山倒,必然是要把自己也拖下水去的。何况朱厚照身边还有个江彬,只要有丝毫的把柄落在了他的手里,人家还不趁机落井下石,弄得自己永世不得翻身?事情说大就大,搞不好是要诛九族的,到时候天皇老子也保不了他钱宁的小命。
于是横下一条心来,跑去朱厚照跟前〃检举〃了宁王派到北京活动的官员,一位名叫卢孔章的,并且把所有罪过都推到臧贤头上,趁皇帝发配他们到边关充军机会,从锦衣卫里派出心腹去杀人灭口,以为如此便可以洗脱自己的嫌疑了。接着还央求朱厚照带自己同去江西,拍着胸脯信誓旦旦,说是做儿子的要为了父亲到前线杀敌,俨然又是一副忠臣孝子的嘴脸。
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和宁王勾结的底细,江彬不但知道,而且从一开始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之所以隐忍不发,完全是因为要等到宁王真的造了反,才好把事情坐实到他钱宁头上,到时候无法抵赖,只有一死。这会儿钱宁前脚向朱厚照表白了心迹,江彬后脚就跑去对他们的〃干爹〃说:咱们都去了江西,京城里没个照应总是不太合适,不如就让钱都督留在朝廷,也好替您打理一下皇店的产业,不知您意下如何?
所谓皇店,位置大约在皇城西北角,江彬当初为了讨朱厚照欢心,强行拆除了这儿的两座民宅,积庆楼、鸣玉楼,建起一座〃义子府〃,以及诸多店铺酒肆,也就算是替朱厚照置办的一份固定资产了。以钱宁的身份而论,让他去当个〃御用掌柜〃,未免委屈了些,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钱宁知道跟江彬没有道理可讲,反正留在京城还能准备条退路,也就坦然答应了下来。
第68节:江彬之死(2)
这就是江彬再度把钱宁从朱厚照身边隔开的计谋了。等到出了北京,大军走在路上,就向朱厚照爆料说钱宁如此这般,十分可恶,用乱臣贼子来形容丝毫亦不为过。朱厚照这么些年来浑然不觉,如今骤然听得江彬说起,有凭有据,不由得他不信,一张脸由红转青,由青转白,最后涨成猪肝的颜色,拍着桌子恨恨地说了句:〃狡猾的奴才,我早就怀疑他了!〃这就好比他当年跟江彬说,自己一个人就能打败猛虎一样,纯粹是做皇帝的面子搁不下来既然如此,绝计不能轻饶。拿人,抄家!
钱宁这下子真是大祸临头了。朱厚照回到北京,〃裸缚宁〃,把他光着身子捆了起来,然后指挥人马闯进钱府,翻江倒海地搜了个遍。史书记载说,一共抄出玉带二千五百条,黄金十余万两,白金三千余箱,胡椒数千石。江彬顺势添油加醋,说他钱宁不过一个锦衣卫的左都督,每年的俸禄屈指可数,他到底是从哪儿敛聚了这么惊人的家财?想来定是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罪证了。其实他这话不说也一样,朱厚照得知钱宁胳膊肘往外拐,早就气得恨不能亲手一刀剁了这狗东西,又何须旁人再来煽风点火呢?
咣当一声,在锦衣卫的衙门公堂上逍遥了不少年头的钱宁,如今被江彬一脚踹翻了下去,就此沦作了诏狱大牢里一个不见天日的重囚。他有没有去亲自体验一把那些自己平日耳熟能详的酷烈刑罚,其间细节后人实在不得而知。倒是没关的太久,在次年世宗嘉靖帝厚熜继位以后,就给他判了个磔刑,千刀万剐凌迟处死。至于他的家人,养子钱杰等十一人全部被斩,只有小儿子永安因为年纪太小幸得不死,余下所有妻妾则悉数被发配给了功臣家为奴。
不过,朱厚照为什么没有亲自敲定钱宁的判决呢?这是因为他这会儿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实在难以支撑下去了。正德十六年的正月,朱厚照循例跑到京城郊外主持郊祀大典循的是大明朝祖例,不是他正德朝的例。他一年到头哪有干过什么正经事走到半路上忽然吐血不止,一头晕死了过去。大臣们吓得面无人色,让太监们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了轿子上,浩荡的车銮掉转方向一溜烟地跑回到了紫禁城,依旧住进豹房,转身赶紧招集所有的太医来替皇帝诊断病情。
其实不用诊,到底怎么回事,朱厚照自个儿最清楚。〃南征〃的时候,他在清江浦这个地方喜欢上了钓鱼,时常驾着小船跑去自得其乐。也是命中注定,一次不小心失足落水,在冬天刺骨冰凉的湖水里泡了半天,最后被陪侍的锦衣卫和太监们跳下水去把他捞了起来,因此感染了风寒寻常人倒还好些,关键是朱厚照这么多年来纵欲过度,表面看起来生龙活虎,身子里早就淘虚了。偏他还不知收敛,继续过着自己酒池肉林的神仙日子,精神每况愈下,回到北京先是吐了这滩血,没过得几天功夫,竟然就恶化到了不能起床走路的地步。
皇帝要完蛋啦。大臣们瞧着朱厚照躺在豹房的软榻上气若游丝,心底多少还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让你玩,你接着玩啊,玩出这结果来你就满意了不过想归想,皇帝真要是就此〃龙殡归天〃,留下朝廷和国家这一摊子烂事,总还得要有人来收拾残局。别的先不说了,最要紧的一件,是让谁来接他的班,做大明朝的新天子呢?这和当初钱宁琢磨的是同一个意思:正德爷大半辈子都在酒色间纵横驰骋,他自个儿玩得高兴纵然不假,从头到尾却不都曾给帝国留下丝毫嫡传的血脉莫说是嫡传,连个庶出的皇子都没有。大明皇统的传续,到了他朱厚照这一辈,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将要嘎然而止了。
这可如何是好?
朱厚照倒也自知时日无多,挣扎着向大臣们交代了几句〃凡事请阁臣和太后相商〃,接着若有所思般地说道:〃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这十几年,你们这些大臣们不容易啊,以前种种,都是我不好,统统不关你们的事了,你们也不必自责。说完,两眼一闭,就在三月间于豹房病逝,时年三十一岁。谥毅皇帝,庙号武宗。
朱厚照临终前说的这番话,听上去多少还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些忏悔的意思,也算是向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向大臣们道歉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还真是至理名言。回想朱厚照〃管理〃大明朝这些年,开头一个刘瑾,末尾一个钱宁,都曾经是他最信任的宠臣,到最后也都是被他亲自下令砍了头抄了家的,世事无常,要说对他的内心没有丝毫的触动,其实也不太确切就是了。
可大臣们又乱了套了。你倒好,一撒手,说走就走,到底让谁来做皇帝,也没句明白话交代下来,合着是到死了也要再折腾我们一次不是?朱姓皇室枝繁叶茂,可真要过筛子似地筛上一遍,从诸多藩王子弟里挑出一位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合适人选来,那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也罢,大行皇帝既然没说,那我们只好再担待一回,开个会,议吧!
第69节:江彬之死(3)
这一议就炸开了锅。正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际,内阁首辅杨廷和毅然站起身来,神情肃穆,手里高举着太祖皇帝朱元璋留下的《皇明圣训》姑且可以理解作大明朝的最高宪法向群僚宣讲说:〃当哥哥的死了,如果没有子嗣,那就由他的弟弟来继位,这是谁也不能违背的原则!〃你们不是说找不出合适的人选吗,那我现在就替你们找一个,〃现在兴献王的世子朱厚熜,他是宪宗皇帝的孙子,孝宗皇帝的侄子,大行皇帝的堂弟,按照皇位继承的顺序,我们自然应该尊奉他为新的天子!〃
首辅一锤定音,其他几位阁臣,比如梁储、毛纪、蒋冕等人,无不应声附和。杨廷和见到内阁意见统一,于是找来内侍官,吩咐他进到后宫禀报太后。过了不多时,内侍官传来太后的懿旨,向这些等候在外的阁臣们宣谕说,一切都按杨廷和的主意办吧。
悬在众人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砰然落地。
事情虽然定下了,不过兴献王的封地远在湖北,即使派去迎驾的使臣快马加鞭,千里迢迢,那也不是说到就能到得了的。在朱厚熜进京登基以前,朝廷的工作总还得要有个人来维持,以免群臣无首,遇事动辄就要乱作一团。这份千钧重担,于是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杨廷和的肩头。
说到这儿,不能不回过头去介绍一下杨廷和这个人。杨廷和,字介夫,四川新都人。《明史》有载,是位风度翩翩、容姿隽秀的美男子。他为人性格沉静严谨,行文简洁流畅,喜好考究章故,对民生、边事、法家学说无不通晓,年轻时便为世人誉为宰辅之材。正德初年的内阁首辅李东阳曾经评价他说:〃我在文笔上虽然有些长处,然而说到经国济世,还是得依靠介夫才行。〃故此可见一斑。
正德二年,杨廷和以詹事的身份入东阁讲学,言辞间对朝堂上的奸佞之徒多有谴责,由此触怒了大太监刘谨,被后者随便寻了个借口,打发到旧都南京担任礼部侍郎。亏得是他才学渊博,深孚众望,在南京只待到五月,便升任为户部尚书。再到了同年八月,武宗〃戎马倥偬〃之余,忽然想起自己的老师来,于是一纸诏书传抵南京,又把杨廷和调回京师,进兼文渊阁大学士,开始正式参与处理朝廷的政务机要。
刘谨哪里会容得下这颗眼中钉?他找来杨廷和参与编修的《明会典》,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研究了一遍,找出些许文字上的错漏,跑到武宗跟前参了一本,弄得杨廷和与另一位编修李东阳一起被降了两级工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