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的方法-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你选择了新规律,把它们写在你的笔记本上,然后开始行动。新规律开始可能会不容易,但通常只需要30天以内的时间,你就可以养成习惯了19。用Aristotle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就是我们本身行为的代表。优点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规律。”

    一种关于规律的说法就是,它们会影响人们的创造性和自然,特别是内在的规律,好像固定和伴侣约会,或是艺术性的规律。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把活动变为规律,无论是在健身房运动,和家人相聚,还是阅读,我们就永远不会去尝试它们,结果不是顺其自然,而是我们变得很被动(让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被他人所用)。在一个有体系、有规律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妥善的安排时间,可以有时间去活的自然,更重要的是,我们甚至可以把自然也变为一种规律,比如说,在约会时自然的发展等等。最具创意的人们:艺术家,商人,或是家长,都有他们自己的日常规律。相对的,这些日常规律使得他们更有创意,活得更自然20。

    在之后的文章里,我还会不断地提供类似的练习,当你做不同的练习,创造不同的规律时,它们会慢慢使你过得更幸福。整体来说,直接去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很难的,除非使用制定规律的形式。

第一章 探讨幸福 表示感激

    根据RobertEmmons和MichaelMcCullough的研究,如果我们可以经常为身边美好的事情而感恩的话,则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我们都可以享受更多的安宁21。那些把感激的事情做成日记的人——每天至少写下5件值得感激的事的人,确实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得到了更高的安宁感。创造感恩的规律,可以快速地转变人们的生活。

    每晚在入睡前,写下5件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一些你感激的事。这些事情可大可小:从一顿饭到与一个好友的畅谈,从工作到你的信仰都可以。

    如果每天都进行,这很快就会变成一种规律。重点是,除了重复这个举动之外,为了让记忆不老化;在你把他们写下来的同时,还要去回顾每件事的感受。慢慢来!习以为常地做感恩回顾,可以让我们去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而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的。

    你可以自己做这个练习,也可以与他人一起。表示感激可以让关系更加密切,无论是和爱人,子女还是父母。比如说,在孩子入睡前,他们可以和父母一起分享他们所感激的事,相互交流,或是他们在学校和工作上的事。

第二章 调停现在与未来 调停现在与未来(1)

    幸福的权力是天赋的,知道还不够,得学着去使用。

    ——(罗马)克劳狄族

    毕业后,虽然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发生变化(以往是好成绩,现在是高薪和提升),但是他们生活上的态度却保持一样。就好像他们已经认定了一点,那就是要成功就必须得经历痛苦。索罗曾说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默认的痛苦”中,这是难道是真的?

    但至少我决不会去接受这种悲观的看法!我继续努力的追寻如何可以成功并且快乐?“无苦无获”是不是个弥天大谎?

    要想得到这些答案,必须先了解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情绪?是喜悦?还是痛苦的反面?快乐、满足这些字眼经常的和幸福牵扯在一起,但是它们并不等于幸福。这些情绪会随时间而变化,所以虽然这些情绪令人欣喜,但是它们无法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更不能成为幸福的支柱。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可以承受困难和考验的。

    为了准备年度最重要的壁球赛,我天天苦练,还同时还严格的遵守饮食限制。比赛一结束,我就冲向我最爱的汉堡店。我一口气买了四个汉堡。突然我发现汉堡类型和人的生活态度是如此的相像:

    第一种汉堡虽然口味诱人,但是标准的“垃圾食物”。吃它等于去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预定了未来的不悦。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幸福的,可以称为享乐主义型。享乐主义型的格言就是“找寻快乐,避免辛苦”;他们注意的是眼前的快乐,却不对任何负面后果的可能性而担忧。

    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面全是蔬菜和健康食物,吃这个汉堡可以确保日后的健康,但我会吃得很痛苦,无法去享受它的美味。我称这类为忙碌奔波型。这类和享乐主义型相反的是,他们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

    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如果吃了它,我不但现在无法享受美味,日后还会影响我的健康。这种就叫做虚无主义型。这类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

    以上三种类型之外,还有最后一种。会不会有和第一种一样好吃,也和第三种一样健康的汉堡呢?一个包括了现在和未来好处的汉堡?

    最后这一种就叫做幸福型。一个开心,活的有把握的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但带给他目前的快乐,也能引导他走向成功的目标。下面的图表解说了四种类型,包括他们在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直线代表未来,正面向上,负面向下。横线代表现在,正面向右,负面向左。

    反思:在以上的图形中,你最常活在哪一个部分呢?

    其实在某些程度和组合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各种类型的一些特点。下面让我们先跟着提姆去看看他的人生。

    忙碌奔波型

    提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一直过着开心的生活,但从他上小学那天,他忙碌奔波的一生也就此开始。他的父母和老师经常说,上学的目的就是好成绩,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他们并没有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快乐的地方,或者说,学校根本就应该是个开心的地方。

    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提姆背负着极大的焦虑和压力。他每天所盼的只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因为只有那时,他才不需要为学校的事情烦恼。提姆相信大人说的——成绩就是成功的标准——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他还是努力的学习着。当他成绩优越时,他父母和老师都会夸奖,同学们也都非常羡慕。当他升入高中时,提姆已经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无苦,无获。虽然他对学业和生活并无好感,他还是全力的前进着。头衔和荣耀的力量推动着他,当压力大到无法忍受时,他安慰自己说,“上大学后一切都会变好的”。

    提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轻松和喜悦,让他激动落泪。现在他再次告诉自己,他终于可以开心的生活了。但事与愿违,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不能在和同学的竞争中取胜,因为如果无法击败他们,将来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在四年大学生涯里,他继续忙碌地奔波着,努力的为自己未来的履历表增添色彩: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以及参加多种运动项目。他小心翼翼的选修课程——完全不是出于兴趣,仅是为了更好的成绩。

    提姆也有开心的时候,特别是在完成了一些艰难的任务之后。但这些快乐的时光,完全来自于如释重负的感觉,它们并不持久;焦虑很快又会如影随形的降临。

    在他大四那年的春天里,提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他又一次兴奋的告诉自己,终于可以开始享受生活了。但他很快发现,这份高薪的工作其实一点都不开心。他说服自己,必须努力的工作,小小的牺牲没关系,这样工作才会稳定,才会更好。像大学一样,他有时会偶尔开心一下——因为加薪、奖金、或升职。但这些满足感同样很快消失。在多年的努力之后,公司邀请他成为合伙人。他依稀记得当初自己认为如果有一天可以成为合伙人的话,一定会非常开心——但是,现在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他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快乐。

    提姆在大学里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现在是一个知名公司的合伙人;在高级住宅区里和他的爱人住在一栋大房子里;开名牌跑车;银行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可是他并不开心。

第二章 调停现在与未来 调停现在与未来(2)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提姆被身边所有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们当他是偶像,教小孩时都会以提姆为榜样。但是提姆对于可能和他一样命运的孩子们感到悲哀,但又不知道他们如何才能改变命运。他甚至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难道告诉他们,在学校不用努力?不用上好大学?不需要找好的工作?到底是不是想成功就必须得痛苦呢?

    虽然提姆是闷闷不乐的忙碌奔波者,但是仍有很多其他每星期工作80小时的人们,他们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对自己的职责感到有意义。并没有规定说成功人士一定要以牺牲快乐为代价;有很多为了学业,为了工作每天努力而勤奋的人,他们也过得十分开心。忙碌奔波型和这些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享受他们的工作——还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一旦成功,就会开心快乐”。

    为何有这么多的忙碌奔波型人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如果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我们奖励;如果工作表现好,就会得到奖金。我们习惯性的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的忽略了眼前的事,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我们并不会因为过程而受到奖励,必须先达成目标。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努力着的人——只看终点,而无视过程。然而一旦达到目标或成功之后,我们经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成幸福,好像工作越艰难,成功后幸福感就越强。因此当我们有这种错觉时,我们不自主地就对这种生活方式屈服了。当然在成果中会有一定的价值…成果是真实的,也会带来快乐…但它不应该被误认为幸福。

    这种幸福可称为“幸福的假象”,它们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但这种幸福无法维持长久,因为它本身就是和负面情绪共生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了而高兴,但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当痛楚消散,我们很快就会把健康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病愈的喜悦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的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一旦成功后,幸福就随之出现。

    反思:回想一下,某件事情或是某段时期你是否曾经忙碌奔波的生活。

第二章 调停现在与未来 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寻找快乐而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的满足欲望,而从来不认真的考虑后果。他们认为,一个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的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眼前的事只要能让他开心,就值得去做,一直到有更好的乐子再说。他们在爱情和友情方面精力旺盛,但新鲜过后,他们就会开始物色下一段感情。由于享乐主义者只看重眼前,短暂的快乐有时会让他们失去理智,比如吸毒。享乐主义者根本的错误在于将努力与痛苦,以及愉悦和幸福等化。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冷血的歹徒被警察打死后,一个天使出现了,并且说可以答应他任何要求。开始他对自己可以上天堂感到难以置信,但慢慢的他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开始贪婪的要求:大笔的金钱、山珍海味、美女,每次都能如尝所愿,他感觉好极了。但是慢慢的,他的喜悦越来越少;这种不劳而获的生活让他感到无聊。于是他向天使请求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天使回答到,“在这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事情可做。”。在没有任何挑战的情况下,他越来越不开心,终于,他向天使提出了离开的请求。他说就算是地狱都好,他也要离开。忽然之间,天使变成了魔鬼的样子。魔鬼笑着向他说到,“你早就在地狱了。”

    这就是那歹徒误认为天堂的地狱。没有目的和挑战,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我们只想着享乐,永远的逃避挑战和问题,那和动物有什么不同呢?但每个人心中,多少都会有一些享乐主义型的成分——把努力和痛苦等化,只享乐而不再追求意义。

    在一个与以上故事类似的实验里,心理学家付费给一些大学生,他们的任务就是什么也不要做:虽然他们的生活需要满足了,但不允许他们进行工作。在4…8小时后这些大学生开始感到了不开心,即使他们已经赚到了比真正工作还要多的钱。他们需要的是激励和挑战,也一致的选择拒绝这种“轻松的收入。”22

    1996年时,我曾为一批南非的行政人员讲授如何培养领导力,当时他们正在为解决种族隔离的问题而奋斗。他们告诉我,在和种族隔离对抗的过程里,他们对未来有着极大的抱负——他们的生活充满挑战,令人兴奋。当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时,南非人庆祝了好几个月。当狂欢慢慢消退,许多曾与为破除种族隔离制度而奋不顾身的人开始感到了一种厌倦、空虚,甚至沮丧。当然,没有人愿意回到被隔离的社会,但全心全力所奉献的伟业告一段落之后,他们所感到的只是空虚。其中一些人尝试着去找寻生活的新意义,包括在家庭、社会、工作、或是个人爱好;但也有一些人,即使在多年以后,还是无法找到生活的新方向。

    MihalyiCsikszenmihalyi毕生致力于研究高峰体验和优势,他曾说到“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个目标中,把自身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之时。”23一个没有挑战,享乐主义者的生活不可能带来幸福。前任卫生部秘书长JohnGardner说过“人类被创造出来是去奋斗的,而不是休闲,无论是在山下还是山顶。”24

    现在让我们回到提姆这里,由于他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决定干脆把注意力放在现在。他开始酗酒并且吸毒来麻醉自己,开始只以快乐为目的的滥交。他拉长了工作上的休息时间,一放假就去做日光浴,享受着毫无意义的快乐,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发现这样快乐极了,但就像那歹徒一样,提姆很快的感到了厌倦与不快乐。

    反思:回想一下,某件事情或某段时期,你是否曾经只顾享乐的生活。

第二章 调停现在与未来 虚无主义型

    虚无主义型

    在此书里,虚无主义者是已经放弃了幸福的人,他们放弃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则虚无主义型代表了沉迷于过去,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他们被过去的阴影所缠绕。

    这种心态在心理学家马丁…席利格曼的研究中,被称为“习得性无助”25。席利格曼将实验狗分为三组。在三个地板充电的房间里,第一组被轻微的电击,而他们旁边有一个开关,只要碰一下,就可以停止电击。第二组也遭受电击,但他们没有任何方法阻止电击。第三组则完全没有受到电击。过了一会儿,所有的狗都被关进一个大箱子,箱子边上有着很矮的栏杆,接着开始进行轻微电击。第一组(曾经被电,但学会了操纵开关停止电流的狗)和第三组(没有被电击过的狗)很快的便跳出了栏杆,第二组的狗(无法停止遭受电击的狗)则无动于衷。它们只是在原地哀号。这些狗就是“习得无助”这种心态的受害者。

    在一个类似的实验里,席利格曼让两批人听噪音。第一组人有停止噪音的方法,而第二组人则无法阻止。迟些时候他再次向两组人施放噪音,这一次大家都有阻止噪音的方法,但先前实验中的第二组人却无动于衷——原因就是“习得性无助”。席利格曼证明了人非常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所以当我们失败或无助时,我们经常会选择放弃,甚至感到绝望。

    提姆,做忙碌奔波型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他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呢?提姆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陷入“沉寂的绝望”,可他又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子女。教他们为了成功去放弃眼前的幸福?不行,忙碌奔波太痛苦了;教他们为了快乐去过无忧的日子?也不行,享乐主义只会带来空虚。提姆陷入前所未有的痛苦。

    反思:回想一下,某件事情或是某段时期,你是否曾经也感到虚无主义的存在,那段除了不幸福就什么也看不到的日子。

    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和虚无主义型都犯了同一种错误,那就是相信了他们自己的谬论,一种对现实的错误看法,一种不愿意去接受幸福的态度。忙碌奔波型相信的是“到达谬论”——认为在达成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便可以得到幸福。享乐主义型的症状叫做“漂浮时刻”——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未来的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至于虚无主义型,其本身就是一种谬论,一种误读现实状况的情形——认为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