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7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官居一品?”沈京差点把舌头咽下去道:“这到底是个啥差事,竟让朝廷这般大出血?”
  
  “呵呵……”这下轮到沈默矜持了,转身迈步就走道:“你又不干,问这么多干吗?”
  
  “别、别急嘛……”见他要走开,沈京情急之下,伸手抱住沈默的一条腿道:“再谈谈,再谈谈……”
  
  缀在远处的侍卫,看到他竟然出手‘袭击’自家阁老,都惊出一身冷汗,要不是沈默正好挡在他们和沈京之间,恐怕立时就要有数枚弹丸招呼到他身上。
  
  ~~~~~~~~~~~~~~~~~~~~~~~~~~~~~~~~~~~~~~~~~~~~
  
  见侍卫们紧张的靠过来,沈默苦笑着挥挥手,示意他们不要过来。
  
  待警报解除后,他又气又好笑的踢沈京一脚道:“还当你不是官迷了。”
  
  沈京讪讪笑道:“你得体会一个十年县令的酸楚……十年,你都当上宰相了,我还在七品上打转呢。”沈默太了解自己的堂兄了,当初为了搏个区区七品的乌纱,这个富家子能主动请缨出使日本,去跟当时还普遍被认为‘凶残嗜杀’的倭寇头子王直谈判。那么十年后的现在,面对着三品诱惑,且又不是去出生入死,而是直接去当官,他又怎能拒绝呢?
  
  “这么说,你想干了?”沈默眯着眼道。
  
  “先说说干什么吧。”沈京道。
  
  “答应了才能说。”沈默可恶的笑道:“这是机密,你懂的。”
  
  “好好好,我答应了……”沈京一脸‘你总是这样’的郁闷道:“从小到大,把我吃得死死的,每回都是这样……拉我一把。”说着伸出沾满泥巴的手。
  
  “谁让咱们是兄弟呢,”沈默浑不在意的伸手与他握住,使劲握了握,把他拉起来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刻,你不帮我谁帮我。”
  
  “这话还中听。”沈京拍拍屁股站起来:“现在,可以跟我说说了吧。”
  
  “好,边走边说。”沈默与他走在满地黄花之中,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来。原来,连番恶战之后,自吕宋国王苏莱曼以下,他的王室宗亲、文臣武将也都死光了……至于都是怎么死的,自然无需细表,总之是干净利索了。但国不可一日无主啊,于是在南洋公司和马尼拉两万多华人的支持下,推举了一个叫拉贾埃吉曼的傀儡国王。
  
  新王登基后,立即上表北京称臣,请求朝廷册封自己,并派遣总督、并驻军,行使对当地的统治权。
  
  说到这里,沈京有疑问了:“既然去年十月,国书就递到北京,怎么四个月过去了,也没见邸报上登过?”
  
  “一来,当时政潮汹涌。”沈默有些不好意思道:“所以说,党争误事儿啊。”赶紧接下一条道:“二来,礼部尚书赵贞吉对此并不感冒,只肯承认其藩属地位,其余的要求一概不答应……所以只能先搁置了。”
  
  “哦,说了半天,还是没谱的事儿啊。”沈京恍然道。
  
  “之所以现在才跟你说,不就是因为现在有谱了吗?”沈默的脸上,没有丝毫道:“朝局发生了变化,赵贞吉凡经离开礼部了,新任的礼部尚书高仪,是支持此事的。”其实他这话说的含蓄,关键是,对开疆拓土不感冒的徐阁老终于走了。
  
  高拱一旦回来,必然需要几件振奋人心的大事,来提振士气、树立威望。而吕宋,就是沈默送给他大礼——这可是不费一兵一卒,便给大明开辟了一大片领土啊……虽然是海外飞地,但毕竟是当年臣服于成祖皇帝的藩国,现在重新归化大明,其意义如何渲染都不算无耻。
  
  ~~~~~~~~~~~~~~~~~~~~~~~~~~~~~~~~~~~~~~~~~~~~~~~
  
  “朝廷那帮人要的是个虚名,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接受吕宋王所请,设立一个三品兵部侍郎衔的吕宋总督,并象征性派一两千驻军。”朝堂上的事情,沈默没必要给沈京讲太细便简单带过道:“而我们重的是实利…………别看他们都不把吕宋放在眼里,但只要这个总督用对了人,就能把这片相当于三个浙江大的海外领地盘活了!”
  
  “为什么会选择我?”沈京也露出凝重之色,他听出沈默话语间的重视。
  
  “首先,马尼拉现在的情形,和你初到上海时很像。”沈默沉声道:“都是蒸蒸日上的重要港口城市,所不同的就是情况更复杂,要面临的困难更多。大明官员虽多,只有你有经验,能处理如此复杂的情况,并知道该如何将其引向良性发展。”
  
  “你让我管一个城市,这个还能勉为其难。”沈京皱眉道:“可做一个国的总督,这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
  
  “呵呵,你先把马尼拉给我弄好就成。”沈默微笑道:“马尼拉以外的地方,有南洋公司负责。”
  
  听了这话,沈京的目光出现犹疑道:“你想让我把马尼拉建成什么样的城市?”别人不知道他可是对南洋公司有所了解,知道那是个很复杂的组织,绝不是传统的商会,而是类似于西方人那种东印度公司似的武装商会。
  
  “只有一句话。”沈默站住脚看着他,一字一顿道:“适宜华人居住的城市。”
  
  “那吕宋呢?”沈京又问道。
  
  “适宜华人居住的国家。”沈默虽然语调平静,但字里行间的狂热,是无论如何也掩不住的。
  
  “……”沈京沉默了,他已经对自己将要做的,有所预感了……他身处最开放的上海,对位于重要航线上的吕宋,还是有所了解,知道在那里生活着许多部族和小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想让华人生活的惬意,那只有……他不敢往下想。
  
  见沈京的脸色发白,沈默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要是沈京到现在还一脸轻松,他会立即改变主意,不让自己的堂兄去吕宋送死。
  
  他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沈京的膀头,语气恳切道:“兄弟,有些话不能说的太明白,但另外一些话,我可以跟你说清楚。”顿一顿,沉声道:“你看两汉晋唐宋,之前我汉人的任何大一统王朝,为何都不能长治久安,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呢?气数最长的,最多在二百年左右,就会乱象丛生,顽势尽显了,后面的岁月,不过是芶延残喘,等死而已。”
  
  沈京摇摇头,这哪是他能想明白的问题。只能听沈默分解道:“原因只有一条,四个字‘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快,完蛋的就快,土地兼并的慢些,完蛋的就慢。我朝到了现在,仅占了全国人口不到百分之二的皇室宗亲、达官贵人;却至少拥有全国六到七成的土地,已经超过了唐宋时的水平,而且还在不断加剧……如果再这样下去,最多再过几十年,就该天下大乱,过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了。”说着嘴角挂起一丝苦涩的笑道:“咱俩要是不出意外,应该还能看到。”
  
  这是沈京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兄弟,一国的宰相,说出这样令人不安的预言来。不由口干舌燥道:“那怎么解决?”
  
  “当然要解决。”沈默点头道:“朝中有识之士,都已经有了危机意识。他们虽然满腹经纶、妙计多端。但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没法架起锅子煮道理’,所以,除了‘打击兼并、虎口夺食’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这个我能理解。”沈京点点头道:“别的不是,上海的耕地,八成以上都归那些达官贵人所有,其中徐阁老家就占了一半以上,我这个当县令,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正是这个道理。”沈默叹息一声道:“在一个封闭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环境下,任何改草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像人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无法把自己扼死一样。土地兼并,得利的都是达官贵人,你想要他吐出嘴里的肉,他就敢要你的命!就算是皇帝,也没法跟整个既得利益群体对着干!”
  
  当年王安石变法时,因为许多明显利国利民的举措,也被反对派反对。宋神宗十分不解,问元老大臣文彦博道:“既然您也承认,这样做对国家有好处,为什么还要反对呢?”
  
  文彦博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懒得说些冠冕堂皇的话,缓缓答道:“陛下,您是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与老百姓啊……”
  
  这一句,可为王安石的改草失败作注脚,也可以为一切改草的失败作注。
  
  所以沈默根本不看好,接下来的改草,他要找到另外一条道路。
  
  不是他比别人厉害,而是他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和见识,知道当今的中国,其实还有一条路可走,只不过……天时地利只欠人和。
  
  …分割
  
  今天至少还有两更。快要被追上了,大神们都在疯狂要票!!咱们也不能歇了啊!!
  
  大家谁还有票,谁还有票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关_关雎鸠庆历四年春吧】
  
  
第八二七章 路在何方(中)

     @@@@@@@@@@@@@@@@@@@@@@@@@@@@@

  “难道没有办法解决吗?”沈京忧虑的望向沈默道。

  “如果不让人们戒掉对土地的依赖。”沈默摇摇头道:“除了改朝换代,没有别的办法。”

  “这么说,土地还是原罪了?”沈京不愧是有八国老婆的人,连圣经里的词儿都懂。

  “土地不是原罪,人的贪婪才是原罪,但既然是原罪,就非但不能戒除,还会不断膨胀。而土地是一种效率十分低下的生产资料,所能产生的财富也是有限的。如果所有人都要靠土里刨食,强势者要想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就要侵夺弱势者的口粮,最终让后者无法生存,忍无可忍时,便会造反,然后王朝更替,重新分配,开始下一个循环。”沈默看看沈京道:“这么说,你能理解不?”

  “有些晕,不过还好。”沈京道:“那怎么才能戒除这种依赖呢?”

  “其实东南沿海,就已经做的不错了。”沈默微笑道:“你没听说,咱们老家有几个,在外面做生意赚了大钱,就把钱全买地吧?”

  “也会买一些,不过大都还是用来扩大生意了。”沈京恍然道:“你是说鼓励工商?”

  “自古‘士农工商’,工和商被排在后两位,但偏偏这后两位,才是进步的代表。”沈默颔首道:“人们历来视农业为本,将工商当看做末业,但这观念是错误的。比起效率低下的农业,工商业能带来更多财富,还不会受土地的限制。而且工商业兴旺发展,能让达官贵人将重心从土地上移开,还能吸收劳动力,给老百姓一个不靠土地的谋生机会。总而言之,鼓励工商,是抵消土地兼并危害的一剂良药。

  “为什么之前那么多朝代想不到?”沈京是有自己的判断的,如果说沈默的法子很稀奇,他也无话可说。但偏偏十分普通,他不相信以前的人能想不到。

  “一来,务农可以将百姓束缚在土地上,而工商业会加剧人员的流动;而且农民对暴政和苛捐杂税的忍耐力,要远远超过工人和商人。”

  “为何?”沈京问道。

  “对于农民来说,只要有口饭吃,就能忍受。而对工商业者来说,只要没有利润,就无法继续下去。”沈默淡淡道。今天他之所以要专拿出时间,给沈京上一堂基础经济课,不是因为犯了倾诉欲,而是要让这个不喜读书的家伙,明白肩上的重担,知道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就只有耳提面命一途:“除了这些阴暗的心思外,大抵王朝定鼎,都是建立在‘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的大之后,大量的农田荒芜、人口锐减。如何繁衍人丁、使百姓吃饱穿暖,就成了新王朝的第一任务。这时农业无疑是最佳选择,而工商业,是要建立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是会争粮争地的,还会让人变得不纯朴,当然不为统治者所喜。”

  “那你鼓励工商,不怕受到皇帝和大臣的反感?”沈京担心的问道。

  “这就是我说的天时,”沈默笑道:“一来,承平二百年,我大明的工商业已经十分发达,二来,恰逢‘大航海时代’,有源源不断的白银被开采出来,然后运到我国来购买商品,兴工商可以获巨利,且赚的是外国人的钱,于本国无损,这已经是朝野共识了。你看那些出身东南大族的官员,家里大抵都是有生意的,怎么会反对兴商呢?”说着淡淡一笑道:“再说,也不用我来提出。人都是逐利的,如今投资工商的回报,十数倍于土地,东南已是人人趋之若鹜。就连那些大地主,也纷纷的‘改稻为桑’,就为了在其中分一杯羹。再说我大明几无商税,天下十大榷关,也都在河道之上,聊胜于无而已。这时候,朝廷要考虑的,反而是东南都不种粮食了怎么办?如何能让国库也跟着充盈起来……之类的问题。”

  “这跟吕宋有何关系?”沈京问道。

  “我方才说了这么多,”沈默看着他道:“你说给大明增加三个浙江大的一块领土有何意义?”那里虽然多地震海啸,但日照强烈而持久、雨水充足,土地沃,真要搞起种植业,国内还真比不了。

  “如果能让吕宋为我所用,再以计划种植某些作物。”沈京在某些方面,其实是个奇才,沉片刻,便想道:“那就可以对国内起到很好的调节和补充作用。”如果在吕宋大面积种植桑树,则国内的丝就会不值钱,那么改稻为桑的风头就会减缓,从而保证了粮食生产。如果在吕宋大面积种植粮食,由朝廷大量收购,则可避免国内出现粮荒,使百姓至少不会被饿死。

  还有更深刻的影响,比如粮食长期供应充足、粮价在低位徘徊,会导致土地的吸引力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土地,选择更挣钱的工商业谋生;当然也会使大量的小地主破产等等……许多复杂的连环反应,就连沈默也无法预料。

  但沈默坚信,对吕宋的开发和殖民,是延缓一系列尖锐社会矛盾良至于不良反应,一定会有,出现了再解决就是,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

  “其实这些,都不难理解,如果吕宋能为我所用,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为什么我之前百般推销,那些大户就是不愿吃这块呢?”不知不觉,沈默和沈京走出了花田,来到了村子里卫打水给两人洗脚,他一边脱下满是泥巴的鞋子,一边对沈京道:“原因无它,吕宋远隔重洋,让他们感觉不真实。”

  “确实,要是让吕宋紧挨着大明,你看他们不抢疯了。”沈京深表赞同道。

  “所以你的工作意义重大,如果做好了,必然彪炳史册,是要有人给你塑像的。”沈默笑道:“让那里变得符合我大明的秩序,给第一批开拓者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尽快得到回报……等到那满船的粮食,小山般的生丝运回来后,相信会有人心动的。”

  沈京也被他说激动了,男儿在世,就当建不世功业,彪炳史册,这对他,是比女人更有吸引力的。便开始摩拳擦掌,设想起自己将来该如何去做了。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大问题:“种粮也好,种桑也罢,都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既然你说那里有大片空闲的土地,那人口必然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汉难解无人种地啊!”

  “不错。”沈默点头道:“劳动力是个大问题,不过我已经想办法,给你凑了五六万的劳动力……”他说的很含糊,之所以不敢细说,是因为这其中,有通过佛朗机人买的黑奴、有在东南招募的农业工人,有各省给他去的危险分子。人员成分之复杂,好比当年的水泊梁山。沈默不敢细说啊,先把沈大官人忽悠去了再说吧。

  其实这背后,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观念问题。那就是朝廷对人民的态度,那就是宁肯使其饿死在本省,也不允许其跑到外省,更不用说海外了。而且随着那场持续了数年之久的大地震彻底结束,中原大地终于恢复了平定,那些逃难到南方去的流民,放弃了在工场的工作,开始纷纷返乡……工场提高工钱都没用。

  江南现在各行各业都缺人,在家口就能讨生活,百姓更不可能背井离乡。

  现在下南洋的那些华人,基本上都是福建、广东沿海山区的百姓,土地贫瘠稀少,在家里活不下去,只能远渡重洋到吕宋、婆罗洲这些地方来谋生。

  故土难离,这是中国人的天啊,不到活不下去了,还真难把他们撵出家

  对于这一点,沈默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他只能让沈京先把示范做起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看到发财致富的机会,总有人会心动的。

  而且还有一点,只是没法说罢了……模模糊糊的,他大概有些印象,大概在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