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脂点江山历史上女人传奇(全文)-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西拣,寻找可回收再用的废弃物。有一日,她来到专为皇宫造酒的宣徽院,竟在库房里发现许多旧的羊臑皮,被搁置了好多年。察必皇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可以大展身手了。于是命人搬到后宫,与宫人们将其洗晒干净,裁剪妥当,然后细细缝合,做成地毯。当然,察必皇后“废物利用”的壮举还有许多,环保运动也搞得相当成功,使得宫廷里“劝俭有节而无弃物”。后来,还有人专门写诗赞扬皇后的这种俭朴美德。诗曰:“深宫篡组夜迟眠,贴地羊皮步欲穿。漫道江南绫绮好,织方练旧弓弦。” 
  一位杰出的服装设计师 
  除了把环保运动搞得有声有色外,察必皇后在服装设计方面也很有造诣。当时,元人戴的胡帽没有前檐。有一次,忽必烈骑马打猎回来,告诉皇后,眼睛总是因太阳炫射而睁不开。 
  心灵手巧的皇后想了想,便在忽必烈的帽子上缝了一个檐。后来一试,果然解决了问题。忽必烈非常高兴,便下令以后的帽子都照这个样子制作。 
  还有一次,她发现忽必烈骑马时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便弓射,于是就尝试做了一种新的衣服,用旧衣改制而成,后边比前边长,没有领子和袖子,两边各缀一排襻扣,穿起来舒适方便。皇后还给它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叫“比甲”,这种衣服便于弓马,而且形式特别,穿上去感觉非常潇洒,因此时人争相仿效,或许这就是现在马甲的由来。至元十八年(1281年)察必皇后去世,忽必烈很悲痛,感叹没有人再像皇后一样关心自己了。如果察必皇后再多活几年,说不定还能有更多的发明呢。 
  察必皇后的缝衣技术,有时还被忽必烈用作笼络人心的利器。忽必烈对于汉学儒术非常感兴趣,他做皇帝之前,有一次听闻儒士赵璧之名,便把赵璧召至身边重用。为表示对赵璧的尊重,只呼赵璧为“秀才”,而不直呼其名。另外,还让自己的妻子(即未来的察必皇后)亲自给赵璧缝制蒙古袍,做好后,忽必烈让赵璧试穿,有不合适的地方还叫察必一一修改。可见,察必皇后不但能够为夫君缝补衣物,还可以缝补天下。 
  一位聪明的心理学家 
  史书上称察必皇后“其性明敏,达于事机,国家初政,左右匡正,后有力焉”,因此很受忽必烈的宠爱。而察必皇后生性仁明,也爱随事讽谏,多裨时政,忽必烈对她的建议往往也笑纳。 
  《元史》上记载,忽必烈喜爱打猎,可京城从上都开平迁到大都燕京后,游猎一直不便,因此忽必烈让他的禁卫军长官在京城郊区开辟游猎场。下面的人立马去办,并将圈定的土地绘成地图给他看。当时察必皇后在场,认为此事不妥,因为只要忽必烈御笔一挥,那片区域内的居民就要被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流离失所。皇后不忍,但也知道不能强行劝谏。所以她先打发走禁卫军长官,然后扶忽必烈进内室休息。这时,太保刘秉忠有事奏报,察必皇后看机会来了,便将其拦在外室,故意提高嗓门对刘秉忠说:“陛下要征收京郊的农田为游猎场,像这样的大事,你作为国家重臣,怎么不知道呢?土地在国都迁来之前已经分配了。如今新征收游猎场,土地的主人岂不要迁往他乡,引起百姓的怨气,造成混乱?皇上事多,日理万机,像这样的小事想不到也是难免的,你们做臣子的应及时提醒。若陷陛下于不仁不义之中,怎么得了?”刘秉忠会意地笑了笑说:“我马上带图亲自查看,然后再作禀报。”察必皇后说:“这么做就对了!”察必皇后与刘秉忠的对话,忽必烈听得一清二楚,后来便命令刘秉忠先去视察,然后再做定夺。 
  察必皇后也经常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劝谏忽必烈,给他提醒。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将南宋幼主恭帝与全太后全都掳到大都,然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大家都非常高兴,饮酒作乐,唯有察必皇后闷闷不乐。忽必烈问道:“我终于征服了江南,以后不用再打仗了,大家都很高兴,为什么唯独你不快呢?”察必皇后意味深长地回答道:“从古至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千年帝国,将来我和你的子孙们不要搞到像南宋这步田地就是万幸了。”忽必烈为了讨得皇后欢心,便将从宋宫里抢来的珍宝玩物堆在殿前,请皇后来看,察必匆匆看了一遍,就走了。忽必烈追问她想要什么,察必说:“宋朝皇帝积蓄了这么多财宝留给子孙,可子孙没有守住,我怎么忍心拿呢?”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当时,南宋的全太后在大都,因为水土不服,不习惯北方生活,察必皇后善心大发,请求忽必烈放她回江南,忽必烈不肯答应。一直求了三次,忽必烈才说:“尔妇人无远虑,若使之南还,或浮言一动,即废其家,非所以爱之也。”然后要求皇后多做全太后母子的思想工作,多加体恤,使其心安。察必皇后兰心蕙质,一点即透,以后不再提放还之事,而是配合夫君的指示,大搞怀柔政策。后来,全太后母子二人觉得南归无望,便出了家。察必皇后还特此拨了360公顷免除租税的土地作为二人的生活费。难怪全太后对自己的家国仇人心生感激,这都归功于察必皇后的“统战”工作做得好呀。 
  这是一位率真的女子,聪明、大气、能干,而且朴实得可爱。虽不如历朝汉族大家闺秀伶牙俐齿,可朴实的语言更有震撼力。她的行动也更令人敬仰。她是一个男人的挚爱,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   
  马皇后:圣慈贤德的楷模(1)   
  马皇后,名秀英,安徽凤阳宿县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养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将其许配给部将朱元璋。明史上称她仁慈有智鉴,好书史。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她为皇后,对她十分信赖,多次听从她的意见宽免大臣过错。因此有人将她与唐代的贤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政治或历史文化中,母性力量的缺失,必将导致一个时代的性格向冰冷、残酷或者黑暗变异…… 
  患难夫妻革命伉俪 
  马皇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据说有一对大脚。农村的姑娘,大脚便于干活,时逢元末乱世,大脚又便于逃乱。 
  马皇后自幼丧父母,被红巾军头领郭子兴收养。后来,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帐下,造反闹革命。明史上说他长得“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长得如何奇特,我们不得而知,反正是吓了郭子兴一跳,但一想这样的人物在战场上能“长自家威风,灭敌人志气”,遂收为亲兵。后来,因朱元璋作战勇敢,屡战屡胜,郭子兴认为其是个人才,便将闺女嫁给了他。 
  史书上说马皇后“有智鉴,好书史”,这就说明她是个有才华的女知识分子。当年,在农民起义军中,自然是个不可多得的“宝”。因此,朱元璋在部队里的花名册、记账单等簿籍,都交给马皇后掌管。马皇后是个很有责任心的革命好干部,无论兵多荒、马多乱,也未曾遗忘丢失。也许是朱元璋的仗打得太好,在军中威望太高,于是导致别的部将嫉妒,他们在郭子兴耳边进些谗言,使得老郭对自己的干女婿产生怀疑,准备将其“清洗”,纯洁自己的革命队伍。好在马皇后知道,革命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敌人能吹风,她也能。因此,她大做郭子兴的老婆(也就是她的干妈)的思想工作,耳边风的工作卓有成效,郭子兴和朱元璋终是“嫌隙得释”,又和好如初了。 
  郭子兴对马皇后有养育之恩,而且视为己出。然而嫁出去的闺女就如泼出去的水,结婚后马氏的心自然就偏到老公这一边了。她和朱元璋一起闹革命的时候,正碰上大欠之年,加上当时郭子兴又怀疑朱元璋,正给他小鞋穿,故意欠其粮饷,不给吃饱。马皇后心疼自己的老公,便偷偷从娘家偷来烧饼,带给朱元璋吃。史书上说“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想想看,为了让自己老公吃到热烧饼,竟不惜把皮肉烫坏,可见情有多切、爱有多深了。一个女人爱起男人来,常常会闪耀出母性的光辉,止不住的呵护之情往往让人动容。除了从娘家偷烧饼,她还想尽办法积攒些干粮肉脯给朱元璋吃,而自己却常常饿得睡不着觉。 
  除此之外,马皇后还善于利用自己“领袖夫人”的身份,把革命队伍的妇女工作抓得有模有样。当年,朱元璋攻克南京后,因为周边是陈友谅、张士诚两个军阀,天天都打仗,马皇后就亲自带领一帮妇女缝衣服、做鞋袜,做支军模范,为前线战士们提供军需。朱元璋率师亲征,为鼓励士气,她还将后宫的金银财宝、绸缎丝帛全拿出来犒劳将士。 
  值得一提的是,马皇后对战争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曾不断提示夫君,定天下要以德服人,而非“杀人为本”。她说得很有道理,朱元璋觉得也是。当然,定了天下后,功臣就不算“人”了,所以想打屁股就打屁股,想砍头就砍头,这自然又是另一回事。 
  这些事情给朱元璋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做了皇帝,不忘夫妻患难之情,将马皇后扶上正位,还经常在大臣面前回忆往事,说那一段峥嵘岁月可与汉光武帝刘秀未成事时与部下在河北饶阳滹沱河畔芜蒌亭吃麦饭、喝豆粥的典故相比,并夸赞马皇后的贤德可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媲美。后来他把这些话讲给马皇后听,马皇后趁机委婉进谏,劝他善待大臣。她说:“我听说夫妇互相扶助比较容易,君臣互相扶助就难了。陛下既然能不忘与我共同度过的贫贱岁月,但愿也能不忘与您的臣下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况且我又怎敢与长孙皇后相比呢?” 
  后宫楷模好学典范 
  马皇后做了第一夫人后,特别勤于内治。她积极发挥女知识分子的特点,在内宫的治理工作上“讲求古训”,并注意借鉴前朝的经验。她觉得宋朝有许多贤惠的皇后,便命女史摘录她们的家法,经常翻阅查看。有人说,宋朝的皇后太过仁厚了吧?马皇后反问道:“过于仁厚有何不好?总要比刻薄好吧?” 
  又有一天,她问女史道:“汉朝的窦太后为什么那么喜欢黄老之学呢?”女史说:“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马皇后据此叹道:“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其实马皇后大谈仁义之道,是别有用心的。因为她深知她丈夫禀性严峻,刚愎自用,当了皇帝以后一直疑神疑鬼,对大臣总是刻薄寡恩,完全不把人命当一回事,所以她期望以这样的方式提醒丈夫要宽待臣民。 
  朱元璋脾气很坏,在朝廷常常拿大臣撒气。回到后宫,也常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每当老朱发飙的时候,马皇后也会装作发怒的样子,然后命令将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事后朱元璋问老婆为什么要这样做?马皇后意味深长地说:“皇帝不能因为自己一时高兴或生气就给人奖赏或惩罚。当陛下生气的时候,恐怕会给予过重的惩罚。把他们交给司法机关,就能做出公正的判决了。陛下今后要定某人的罪,还是应该移交司法机关的。” 
  当然,马皇后也深知行动是最好的榜样。她把仁厚道德总结成一个字,那就是爱。为了让丈夫明白什么叫爱,她做了许多细致有效的感 
  化工作。她爱自己的老公。她深知要温暖一个男人的心,首先应温暖他的胃。因此关于领袖的饮食问题,她一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次都要亲自去御膳房“躬自省视”。她也爱别人的孩子。马皇后克服了女人的嫉妒心,对于妃嫔宫人,如有因被皇帝宠爱而生下孩子的,她都非常厚待,并“命妇入朝,待之如家人礼之”。她还爱天下的百姓。这方面,马皇后主要是在勤俭持家方面狠下工夫、大做文章。她以身作则,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后来听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启发,又捡起年轻时的手艺,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让她们知道“天桑艰难”,老百姓不容易。 
  这样的好皇后,自然得到大家的爱戴。便是如朱元璋这样本性酷烈的人,对于马皇后也是一往情深,在她死后痛哭不已,并不再立皇后。后宫的宫女们更是念她的好,曾作歌以示纪念,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仁慈微谏教化老公 
  朱元璋曾这样夸奖马皇后:“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这话一点不假。马皇后的伟大之处,便是不怕朱元璋的坏脾气,并敢理直气壮地吹耳边风。众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但马皇后是个例外。 
  有一次,马皇后问朱元璋道:“如今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不高兴地回答:“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振振有词地回敬道:“陛下是天下之父,妾辱为天下之母,那么子民们的安康,为何不能问?”也许正是马皇后文化水平高,说得又在理,所以朱元璋对她的话大多听从。 
  朱元璋脾气很坏,在殿前开国务办公会议,动不动就会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而发起脾气来,别人常要掉脑袋。他太过刚愎自用,许多事情不调查,也不研究,盛怒之下就会大开杀戒。马皇后虽然做了不少教化工作,可就是感化不了他。他是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从不改变他的思考方法和处事原则。对此,马皇后只能尽最大努力,想着办法劝他。好在马皇后的话他还能听入耳,因此也救了不少性命。 
  有一次,一名叫郭景祥的封疆大吏镇守和州,有人揭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手持长枪要杀父亲。朱元璋大怒,当场表示要处死这个逆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可靠,杀了他的儿子恐怕就断了郭景祥的后代了。”后来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是谣言。 
  还有一次,大学士宋濂因为孙慎一案受到牵连。逮捕入狱后,按案情严重程度当斩。皇后闻其贤,不忍让他这样无辜死去,便对皇帝说:“老百姓家都知道为子孙而宽待老师,以求礼教有始有终,你是天子,岂能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肚量?何况宋濂年纪一大把了,退休在家,肯定是不知情的。”朱元璋正在气头上,不听。过了一会儿,皇后伺候他用餐,但不上酒肉。皇帝问何故。马皇后说:“我是为宋先生做福事呀。”皇帝听了心里一动,恻隐之心顿生,放下筷子饭都不吃了。第二天终于想通了,赦免了宋濂,将其安置到茂州。 
  另一个关于马皇后贤德的有名故事,与安徽的大商人沈万三有关。当时,沈万三富可敌国,有“财神爷”之称。朱元璋看他有钱,就想诈他一笔,让他为建造南京城墙出点银子。沈万三财大气粗,竟把城墙工程费用的三分之一包下来。后来,沈万三意犹未尽,或是想拍朱皇帝的马屁,又主动提出为朝廷犒军。没想到马屁拍到马腿上,朱元璋一听大怒:“小小匹夫竟想犒劳天子的军队,贼心不小,乱民呀,该杀!”马皇后觉得不妥,一个势利商人,只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罢了,罪不至死。所以就劝道:“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皇帝一听,有理,便改变想法,把这个倒霉的商人发配到山高水远的云南去了。 
  马皇后身为女知识分子,除了仁慈宽厚之外,还有更深刻的一面。明朝将领攻克了元朝的首都后,把缴获的金宝美玉送回南京。朱元璋看到这些宝物喜形于色,马皇后却在一边泼凉水:“元朝有这些财宝却不能保住国家,我想,大概真正的帝王们另有其他宝物吧?”朱元璋一愣,沉思片刻,说:“我懂了,皇后的意思是人才是宝。”马皇后接着说:“陛下说得对。 
  我与陛下从贫贱出身而能有今天,我常担心骄横纵恣由奢侈而生,国家危亡皆细小之处而起,所以希望广召人才以共同治理天下。”马皇后接着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皇帝一听,真是至理名言呀,马上叫来女史录入史册。 
  在她生命的最后关头,她还是进谏不止。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皇后知道朱元璋的坏脾气,害怕治不好而连累医生,竟坚持不肯服药。弥留之际,朱元璋问她还有什么话讲。她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史书上还说,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