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诗人的恢弘气质:铿锵大唐-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崖州葫芦

    李德裕号称“中兴名臣”,政绩虽然卓著,但执政手段强硬,严厉打击政治对手,曾处罚、流放了许多官员。唐武宗驾崩,唐宣宗即位,李德裕失势罢相,被贬官流放到崖州(今海南)。李德裕郁郁寡欢,在崖州常登江亭北望,北望则悲伤呜咽,题诗道:“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也恐人归去,百匝千遭绕郡城。”

大中四年(850)的某一天,六十四岁的李德裕信步闲逛,来到崖州的一座古寺,进了一个旧禅院,坐了很久,见墙壁上挂着十几个葫芦,便指着道问:“葫芦里有药材吗?我腿脚不大好,希望能用来医治。”一个僧人叹气答道:“那里面装的不是药,都是人的骨灰呀!他们是您当朝时,被您因私人恩怨而贬谪到这里来的官员,客死异乡。老衲怜悯他们,收殓他们的尸骸火化,将骨灰储藏在葫芦里,等他们的子孙来访取。”李德裕怅然若失,离寺返归时心口绞痛,当天夜里就死了。

                  

 破天荒

晚唐大中(847—860)以前,荆南(今两湖及重庆市,治所在荆州)选送的举人,没有一个考中进士。荆南老是实现不了零的突破,所以人们把这个地区称为“天荒”。长沙(今属湖南)人刘蜕,字复愚,号文泉子,自幼与寡母相依,从师学习古文。乡试中举后,于大中四年(850)首次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竟然一举成功。消息传来,荆南地区的读书人奔走相告,欢天喜地。镇守荆南的行政长官崔铉,为了表彰这“破天荒”的壮举,奖钱七十万给刘蜕。刘蜕后来历仕校书郎、左拾遗、中书舍人等职,官终商州(今属陕西)刺史。

                  

 小诗叩动考官心

王镣富常有才华,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他的学生卢肇等人共同在主考官面前举荐王镣,为王镣鸣不平,并赞扬王镣的佳诗《感事》说:“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主考官听了,态度变得和蔼亲切了。考试结束,王镣果然及第。

                  

 桂子落坟冤始消

    晚唐诗人刘得仁,是公主的儿子。从唐文宗、唐武宗至唐宣宗时期,前后三朝,他的几个兄弟都当了高官,他却苦心作诗,自言“刻骨搜新句”,“永夜无他虑,长吟毕二更”(《陈情上知己》)。与姚合、顾非熊以及诗僧栖白、无可等人交往,忙于切磋诗艺,不去巴结官人,所以出入考场三十年,始终没得到功名。他作诗自伤说:“外族帝王是,中朝亲旧稀。”(《上翰林丁学士》)诗友顾非熊也是考场上的难兄难弟,屡考屡败,但后来得到唐武宗的特殊关照,进士及第。刘得仁就没这样的运气了,身体又弱,含恨而逝。诗人们可怜他的遭遇,纷纷写诗悼念他,其中栖白的悼诗《哭刘得仁》最感人:“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消。”意思是说:忍受苦难坚持作诗一直到死,坟墓被冰雪覆盖已难以招回你的魂魄;直到坟上长出桂枝(意为死后考中进士),你的冤苦才能消除。

                  

 僧人的绝招

    苏州人翁彦枢,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有一个僧人和他是同乡,经常出入礼部侍郎(当时实为中书舍人)裴坦门下,裴坦因僧人年纪大了,对他很优待,让他在府中自由来往。僧人手持念珠,整天在裴家闭目诵经,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这一年,裴坦主持进士考试,他的两个儿子裴勋、裴质,天天私自在家里商量该录取谁。因为僧人是他家的常客,他俩对僧人也不戒备,所以僧人对他们商拟的名单以及实施的办法,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僧人回到寺院时,翁彦枢前来拜访,僧人问他科考有多少把握,翁彦枢说没有什么把握。僧人说:“您要想成名,必须考第几名?”翁彦枢认为是在开玩笑,就随口答道:“考第八名就够了!”

僧人送走了翁彦枢,又来到裴家。裴勋、裴质仍然在商量进士录取的事,僧人忽然走上前,瞪大眼睛对他俩说:“是裴侍郎主持考试呢?还是你们俩主持考试?科考是国家的重要事情,朝廷把它托付给裴侍郎,希望裴侍郎革除以前的弊病,使平民百姓得到选拔。现在全由你们俩决定,裴侍郎难道是木偶人吗?再说你们准备录取的,不过是些权豪子弟,没有一个出身平民的才士,你们认为这样合适吗?”说完,僧人就掰着手指点他俩私拟的名单,从头到尾一个不差。裴勋兄弟二人大惊,就问僧人想要什么,想用金帛堵住僧人的嘴。僧人说:“贫道老了,要金帛干什么用呢?只是我的同乡翁彦枢,这次进士考试一定要考上。”二人嘀咕了一阵儿,提出把翁彦枢列入丙科。僧人不同意,说:“非第八名不可!”二人无奈,只好答应了。僧人怕他俩变卦,又说:“给我写一张字据。”

这一年,翁彦枢果然考上了进士,而且中的正是第八名。

                  

 考够三十次

    冯藻是中书舍人冯宿的儿子,著名文士冯涓的叔父。冯氏家族是一个出进士的学问之家,冯藻受家族影响,也酷爱功名。但文彩不高,连续考了十五次都没有成功。有一个相识的道士跟他说:“我曾仔细替你看过面相了,你一生都考不中,但能做官。”冯藻不相信,又考了十次,已经考了二十五次。亲家劝他作罢,谋个官职算了。冯藻说:“即使命中注定一辈子都考不上,我也要再考五次。三十次再考不中,就去谋官。”结果还是没考上,只好放弃科考,转而忙活谋官了。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公乘亿,以词赋著称。咸通十二年(871)科举时,已经是第三十次参加考试了。曾经生了大病,家乡误传他已死去,妻子从河北到京城来迎丧,正碰到他送客人到山坡下。夫妻分别十多年了,当时公乘亿骑在马上,看见一个妇女穿着粗布衣服骑着驴子,好像是自己的妻子,因此不停地打量她。他妻子也一样,最后向人打听,才知道果然是公乘亿。夫妻二人相拥而泣,路人也感叹不已。十几天后,公乘亿考中了进士。

                  

 全为一人当主考

王凝主持科举,司空图一举成功,考中进士第四名。同时参考的考生都很惊讶,觉得司空图平素默默无闻,突然高中第四名,成名也太快了。一些轻浮的人甚至讽刺挖苦司空图的姓名,称他为司徒空。王凝知道了这些传闻,便宴集所有新科进士,公开对他们说:“我虽然有愧于主考官的位置,但今年这一榜,全都是为了司空图一个人,我才肯担任这个职务的。”从此以后,司空图名声鹊起。

                  

 许棠的感慨

    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许棠,以苦吟著称,与张乔、郑谷等诗人合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十哲”。许棠很早就为科举做准备,他的同乡汪遵,自幼为小吏,许棠连续考了二十多年都没考上,汪遵也一直在官府做事。但是汪遵善于写诗,而且严守秘密,暗中考上了举人,并决心去考进士,又从不对外张扬。后来汪遵辞掉官差,上京投考,在长安城外正碰上许棠。许棠感到惊讶,问汪遵:“你来京城干什么?”汪遵不卑不亢地答道:“来赶考。”许棠大怒说:“小吏无礼!”发完火之后,两人毕竟是同乡,还得在一起备考,但许棠仍很看不起汪遵,常欺侮他。考试结果一公布,汪遵登科,许棠却落选了。

直到五年之后,五十岁的许棠才考上了进士。饱经挫折好不容易才熬出头来的许棠,时常对别人说:“往日年龄渐老、体力渐衰,把行卷送到达官贵人门下,身体疲劳沉重,上马都感到很困难。自从喜获登科以来,筋骨轻健,揽辔上下马背,比少年时还觉得轻快。由此可知,功名富贵能治疗身心疲惫,真是让人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啊!”

                  

 绿杨芳草为何人

    唐僖宗中和(881—885)初年,张曙和崔昭纬同被四川举荐赴试,两人一起请了个算卦的人给预测前程。当时张曙自恃才名赫赫,人们都认为他会中状元;崔昭纬对他也很尊重,自认不如。但是,算卦的根本不理会张曙,而对崔昭纬说:“你肯定高中。”张曙很不满,算卦的说:“你也能考中,但是需要等崔相公做了宰相,由他给你过堂(宰相接见新科进士叫过堂)。”不久,张曙因病,考试不能终场,而崔昭纬中了状元。张曙赠诗讽刺崔昭纬说:“千里江西陪骥尾,五更风小失龙鳞。昨夜浣花溪上雨,绿杨芳草为何人?”崔昭纬很不高兴。两人夜里一起饮酒,崔昭纬用大杯劝酒,张曙推却不肯喝,崔昭纬说:“你喝下去,等我做了宰相,一定让你做状元。”张曙拂袖而去,断绝交往。七年后,崔昭纬升职宰相,裴贽做主考官,张曙才考中,果然由崔昭纬过堂。

                  

 打毷氉

    每次科举考试,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那些落第的举子,烦闷难耐,往往借酒驱忧,一醉解千愁。他们的醉酒消愁,在当时有一个专门的俗语叫“打毷氉(mào sào)”。毷氉是烦闷的意思,打是除掉、消除的意思。

唐人笔记《北里志》里记载一个故事:妓女杨莱儿与赵光远相爱,认定赵光远肯定能一鸣惊人考上进士,到处夸口宣扬。但是赵光远没考上,有人便作诗嘲笑杨莱儿:“尽道莱儿口可凭,一冬夸婿好声名。适来安远门前见,光远何曾解一鸣。”为此杨莱儿十分郁闷,《北里志》写她“毷氉久不痊”,因烦闷而病了很长时间。

另外,韦庄《买酒不得》诗也写道:“停尊待尔怪来迟,受挈空瓶毷氉归。”

                  

 考场中的名诗佳句

    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完美,考场是逼人创造奇迹的地方。考生或厚积“勃”发,或急中生智,留下传世之作。

洛阳(今属河南)人祖咏,开元十二年(724)参加进士考试,试帖诗的题目是《终南望馀雪》。祖咏与王维是诗友,常去终南山游玩,对那里的雪景非常熟悉,所以对这个试题感到既亲切又欣喜,经过一番构思,他提笔写下了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按照唐代试帖诗的规定,必须写五言六韵十二句,祖咏还得再写八句才行。可是祖咏觉得四句已是完整的一首诗了,再写下去便是画蛇添足,于是就提前交卷了。主考官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祖咏淡淡地回答:“意境已写尽了。”祖咏走后,主考官展卷阅读,越读越觉得有韵味,寥寥四句就充分表现出冬情雪意,蕴含着高寒静穆之美。主考官爱才心切,就破格录取了祖咏。

“大历(766—779)十才子”之一的钱起,诗与刘长卿、郎士元齐名,儿子钱徽也有诗名,外甥怀素是大书法家,可谓诗书传家、人才辈出。相传钱起早年一次外出旅行,住在一个客店里,月夜下隐隐约约听到窗外有人在吟诗,其中一句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披衣出门寻看,却不见人影,感到很奇怪,脑子里就记下了这句诗。十年后,即唐玄宗天宝十载(751),钱起进京赶考,试帖诗的题目是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兮舞冯夷”句中摘出的,叫《湘灵鼓瑟》。钱起展开想象,写道:“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发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试帖诗五言排律需要十二句,只差最后两句了,钱起冥思苦想,就是不知该如何结尾。考虑很久,突然想起那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就原样照搬过来了。主考官读了这首诗,赞不绝口,尤其欣赏最后两句,认为简直是得到了神的帮助,于是把钱起录取为进士第六名。一百多年后的大中十二年(858),唐宣宗曾就试帖诗中若出现重复的字(排律也忌在一篇中重用字)时如何处理的问题,征询中书舍人李藩的意见,李藩即举钱起“楚客不堪听”和“曲终人不见”重用“不”字的例子,认为可以不作计较。由此可见这首诗名气之大,已成为唐代试帖诗的范本。

中唐诗人周存,性情仁慈,喜欢放生。曾经放生过一条鲤鱼,并作诗记述这件事情,诗写得很好,翰林学士陆贽十分赞赏,特别推崇末尾两句:“倘若成龙去,还施润物功。”大历八年(773),周存参加科考,试题是《白云向空尽》,诗快写成了,苦于无法结尾,周存忽然想起了那首咏鲤鱼的诗,于是改动了两个字,写道:“倘若从龙出,还施润物功。”主考官见诗大喜,周存自然也就金榜题名了。

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刘虚白,早年曾与裴坦同席读书。裴坦早在大和八年(834)便考中了进士,官运亨通,刘虚白却屡考屡败。直到26年后的大中十四年(860),裴坦以中书舍人的官职主持礼部贡举,刘虚白却仍以举子的身份应考;看到与同窗学友的天壤之别,

刘虚白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考场的帘子前边献给裴坦一首绝句《献主文》:“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不知岁月能多少,犹著麻衣待至公。”裴坦见诗,心生恻隐,就录取了他。刘虚白虽中了进士,但年龄已大,自知难有作为,遂纵酒放诞,并写诗道:“知道醉乡无户税,任他荒却下丹田。”(逸句,收入《全唐诗》卷四九五)

                  

 科举笑话四则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柳冕,博通文史,历任太常博士、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等职。他性情古怪,平素有很多忌讳。参加科举考试时,忌讳就更多了,特别害怕说或者听到“落”字,认为那样会带来晦气。当需要说“安乐”这个词时,因“乐”与“落”同音,为避开说“落”,便改称为“安康”。某一天忽然听说放榜了,就派仆人去看,仆人见他落榜了,跑回来报信,说:“秀才‘康’了啊!”

魏扶,字相之,唐文宗大和四年(830)进士,与白居易有诗唱和。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他以礼部侍郎的身份主持贡举,走进贡院,想起自己当年参加考试的情景,颇有感慨,在墙壁上题诗道:“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表明将设身处地为考生着想,不遗漏贤才。录取名单公布后,榜上无名的举子痛苦失落,有人憎恨魏扶,偷偷地把他的诗作了改动,削去每句的头两字,变成了五言诗。这一改,意思全变了,落榜者听了都觉得讽刺得痛快淋漓。

唐初名臣杜如晦的六世孙杜审权,进士出身,大中十二年(858)担任进士考试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考生,叫“卢处权”。有人对此不满,嘲戏说:“考官‘审权’,考生‘处权’,可以说是掌‘权’而不丢‘权’了!”

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崔沆,进士及第,乾符(874—879)初年为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录取了一个考生叫崔瀣。当时榜上有名的所有姓崔的,崔瀣与崔沆关系最密切,因而人们怀疑这中间有私情;沆、瀣这两个字字义相近,合起来又是一个词汇,《楚辞·远游》里有“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的句子,于是有人妙连他俩的名字讽刺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但是崔沆这次另外还录取了十几个名士,后来大多官至卿相,所以人们又认为瑕不掩瑜,崔沆还是有知人之明的。

                  

 改名中第

    李岳(帲В啻慰凭俣济挥锌忌希惶煲估锩渭腥硕运担骸巴飞嫌猩剑跄芸忌希俊泵涡押螅醯米约旱拿植荒茉俳小皫'”了,于是去掉上边的“山”字和左右两个“犬”字旁,改名为“言”。接着果然考上了。

唐宗室子李蠙(pín),原名叫虬,秋季进京赶考,心血来潮在屋内墙壁上题写了自己的名字。过了一宿,忽然看到名字上边被人添了一划,变成“虱”字了。当时心想:“虱,就是蠙。”于是改名为蠙。转过年来的会昌元年(841),李蠙果然登第。

梁震,原名梁霭,准备参加科举时,求教刘象。刘象大致浏览了他的诗文,然后说:“你才思清秀,不久便能成就功名。但是如果不改名,恐怕无法显达。为什么呢?因为‘霭’字是‘雨’下从‘谒’,下雨天拜谒贵人,如何能见得到?今后请改为‘震’:‘震’字是‘雨’下从‘辰’,辰是龙,龙遇雨遇水,便能飞黄腾达,不是顺理成章吗?”改名为梁震后,果然及第。

                  

 阴差阳错

    科举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