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间一壶酒-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是女性(如素女、玄女和采女),但内容都是为男性服务,讲男人怎样对付女人,特别是以一当十或以一当百的战略战术。这当然是代表男性的话语霸权,或用上面的话说,就是属于“公牛性”。 
  妇产科是讲妇女生孩子的,当然跟妇女关系更大。有人认为,它代表医学对妇女、儿童的关怀。所以,睡虎地《日书》讲生子的内容也好,马王堆帛书的《胎产书》和《禹藏图》也好,似乎更对女权主义胃口。记得有一次,我在西密西根大学演讲,演讲后,有一位做社会工作的女士说,我的演讲对她帮助很大,有助于她辅导妇女生孩子。当时,我很纳闷,因为我明明讲的是马王堆房中书的“引阴”,即一种男性生殖器导引,包括下蹲和提肛,但和妇女生孩子完全是风马牛。 
  说到医学史,近年来,美国的费侠莉教授写过一本书,叫《盛阴,960-1665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别》(Charlotte Furth; A Flourishing Yin; Gender in China's Medical History; 960…1665; Berkeley and Los A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在此之前,费教授还写过篇文章,是《中国传统医学里的性与生殖——对高罗佩的反思》(收入李小江主编的《性别与中国》,三联书店,1994年),她不赞同高氏对中国性传统的溢美之辞,认为是美化中国的男性霸权,把房中术吹上了天,她更欣赏中国宋、明时期的妇科。晚期对早期,儒家对道家,妇科对房术,是三组颠覆,这是她对高罗佩的反思。我完全同意,中国自宋以降确实有阴盛阳衰的气象,而且妇科的研究也发达。但我认为,中国的这一段,妇女的地位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是下降。妇科本身,其实和房中是一路货,男性话语,只多不少。 
  比如她推崇的万全,此人固然写过《妇人科》。但他这个人,男权思想很严重。证据有二,第一,他是拿“七损八益”吓唬男人,明清小说(如《金瓶梅》)常见的“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所谓吕纯阳诗),他也挂在嘴边,生怕女人把男人的身体搞坏,这是怕女人,不是爱女人,归根结底是爱自己;第二,在他看来,固精益气,全为种子,他更关心的是男人的后代,而不是妇女,妇女只是生育工具(《广嗣纪要》)。明清以来,男性对房中术的反省是经济学考虑。他们忽然都明白了,以一当十,以一当百,有什么好,那都是赔本买卖。他们撒一份种子收一份粮,投入产出有计算,精得很。 
  中国的老农常说,女人是啥东西?就是为了给咱生娃,娃才是咱的命根子。如果母子不能两全,两者择一,他是宁要孩子不要老婆。知识分子也一样。《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杜慎卿是同性恋,不喜欢女人,但他不但娶老婆,还请媒婆沈大脚给他物色漂亮姑娘。媒婆走后,季苇萧说:“恭喜纳妾。”但杜慎卿却皱着眉头说:“先生,这也是为嗣续大计,无可奈何;不然,我做这样事怎的?”季苇萧很奇怪,说:“才子佳人,正宜及时行乐,先生怎反如此说?”杜慎卿说:“苇兄这话,可谓不知我了。我太祖高皇帝云‘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妇人那有一个好的?小弟性情,是和妇人隔着三间屋就闻见他的臭气。”他恨女人,但不恨生孩子。读圣贤书,无后为大,什么都丢了,孩子也不能丢。这才是明清妇科的潜台词。   
  倒转纲常(3)   
  马王堆房中书,《胎产书》和《禹藏图》是收在房中书内。史志著录,《汉志·艺文志》有《三家内房有子方》,《隋书·经籍志》有《疗妇人产后杂方》,《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也有《妇人方》。妇科并不是从宋代才冒出来。妇科原来就属于房中,而且从一开始就是房中的附庸。 
  时刻警惕啊,无所不在的男性统治,即使妇科也逃不了。 
  六、中国男女的交往方式 
  传统中国,男女如何交往,是个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个国粹没保住,但遗风还在。 
  中国的男女交往,是以家庭划分界限,男人和男人是在家庭以外交往,女人和女人是在家庭以内交往,男人和女人的交往,则只限于父母、夫妇以及他们与子女的关系,还有勾栏瓦舍的买春卖春。这种描述,略作限定,可大致成立。第一,汉代以前,虽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禁忌(《礼记·坊记》),孟子说,嫂嫂掉到水里了,拉一把手算是变通(《孟子·离娄上》),但实际不严。吕思勉先生说,“然则男女交际,古本自由,至后世乃少因争色而致废坠也”,他是把废坠时间看作三国时期(《吕思勉读史札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上册,“汉时男女交际之废”条)。第二,中国的民间,即使到很晚,男女有别,也不如上流社会。 
  西方的礼仪场合,男女挨着坐才是正常。饭馆里,男男挨着坐,女女挨着坐(特别是横着坐,坐在一顺儿),会被怀疑同性恋。中国人,男人和男人扎堆,女人和女人厮混,很正常。“男女杂坐”,反而属于淫乱之风,只有妓院才如此。斯坦福大学有个同性恋雕像,很著名,形象是什么样?不过是两个男的站着聊天,两个女的坐着聊天,如此而已,我们觉得挺奇怪。同样,清道光年间,福建人林鍼到美国,看见美国人“男女出入,携手同行”,“浑浑则老少安怀,嬉嬉而男女混杂”,也非常惊讶(《西海纪游草》)。男人和女人打交道,中国和西方不一样。 
  中国的男女有别,造成一种格局,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内外是两个世界。男男一个世界,女女一个世界,西人以为同性恋。上流社会尤其明显。小孩的成长分两段。最初是在深宅大院里。男人在外做事,把老婆孩子圈家里,小孩都是在脂粉堆中长大,和皇帝一样,“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然后,才交老师调教,逐渐走向社会,即男人的世界,外部的世界。教养顺序,是从内到外,先女后男。读《我的前半生》,皇帝从小到大,生活环境是如此。读《红楼梦》,生活环境也是如此。 
  这种内外有别,前后相反,对倒转纲常很重要。 
  七、惯学:宠爱的意义 
  动物的驯化(植物也有驯化,如五谷),主要靠三条,一是食物奖励,二是鞭子(或棍子)惩罚,三是指示行为的各种信号。这些都依赖于动物本能。动物本身也有驯化,比如老虎教幼虎捕食,就是老虎对老虎的驯化。人不懂它们的语言,但饿了要吃,打了就怕,呼奴使婢,吆喝久了,就会腿软骨头贱。人和动物一样。我们给它吃,给它打,都是为了让它长记性,一硬一软是手段,归根结底,是让动物接受信号。我们对人的驯化也是如此,古人叫教化,现在叫教育。军队的驯化最典型。 
  人类的自我驯化,从来不一样。早期人类,迫于生存,过得尽是苦日子,驯化内容,主要是受苦,目标是把男孩培养成战士,把女孩培养成战士的妻子,各国成丁礼(我国叫冠礼和笄礼)无不如此。但生活优裕,古礼退化,是必然趋势,就像老虎关在动物园,变成大懒猫,胡吃闷睡(猫的疾病与现代人类的疾病非常相似,如肥胖症、高血压和肾衰竭),惯坏了。美国,小孩是天堂,大人是战场,从天堂出来就上战场,反差太大。我们也走的是这条道。 
  现在的驯化,主要是惯。人都是惯坏的。 
  惯,就是动物园式的教育,宠物式的教育,拿小孩当宠物,一味溺爱,好吃好喝,不加训练与管束,一旦投入战场,内外反差太大,非常危险。古代兵书说,将军应爱兵如子,“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但光爱行不行?不行,还得有点规矩,“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孙子·地形》。 
  父母宠孩子,惯孩子,麻烦是一辈子。心理学家说,儿童的心理特点基本上是形成于五岁以前。五岁以前惯坏了,撒泼打滚,哭闹成性,就扳不回来了。 
  古人对宠、嬖二字的使用,远较今日为广。凡养之畜之,爱之喜之,临之御之,役之使之者,都是宠物。君畜臣,男人宠男人,叫外宠;御后宫,男人宠女人(爱屋及乌,以及于外戚、宦官),叫内宠。储君的废立,经常取决于国君对女人的宠爱。 
  男人有男人的宠物。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女子和小人就是君子的两类宠物。女子是全称,小人则是男人的一部分。两者都是君子所养。作为宠物,可以归入同一类,少调失教的那一类。学者虽为圣人讳,不惮辞费,曲为之辩,但原文实在太清楚,绝对是男性话语。如果不是,反倒怪了。他嫌小人没教养,但男的可以“有教无类”,女学生是一个不收,他也不敢收。   
  倒转纲常(4)   
  女人和奴才,因为被养,和主人的关系很密切,亲密可以亲密到蹬鼻子上脸,以致于不逊,你想把她(或他)甩掉都甩不掉,就像狗,扔了还会跑回来,你不理她,她又委屈,充满怨气。古代征服,常用俘虏的男人看门养马,女人为妻室。过去我不懂,觉得太危险。其实,这就像人把没有杀光吃掉的野兽养起来(一般是幼兽),变成宠物一样。从狼到狗,并非不可想象。汉朝的金日磾,就是典型的例子。亡国奴无家可归,比本国人更可靠,就像狗比人忠诚,道理一模一样。奴才可以控制主人,也是常有的事。 
  但女人也有女人的宠物,女人虽被男人养,也有养人的资格。男人再怎么轻贱妇女,也不能拿母亲、女儿不当人,特别是母亲。世界上,再牛的男人也是女人所生,女人所养。这是倒转纲常的突破口。 
  骄子和怕老婆的丈夫,就是女人的宠物。 
  八、如何读《左传》 
  《左传》是讲“乱”,讲“礼坏乐崩”。“乱”的原因是什么?原书有答案: 
  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左传》桓公十八年) 
  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适(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左传》闽公二年) 
  原文的意思是说,一个国家,权力被二元化或多元化,即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势均力敌的第一夫人,两个或两个以上势均力敌的继承人,两个或两个以上势均力敌的执政大臣,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的首都,这是一切祸乱的根本。我说过,这段话是解读《左传》的钥匙。当时的继承危机,背后是男权和女权的斗争,驯化和反驯化。 
  这里面,王或诸侯是中心人物。在他下面,有两股力量。一股是内宠,即君主的配偶和配偶背后的母族(后世叫外戚),各种外国势力,即女权的力量。奄竖类的宦者,当时不如后世重要,也是属于这股势力。她们(或他们)的代表是“后”和续娶的其他配偶。另一股是外宠,即君主手下的大臣和大臣背后的父族,以及其他贵族。第一是君主本身的族人,其最近的兄弟和子孙,第二是其他公族,有同姓,有异姓;有老贵族,有新贵族。他们的代表是执政大臣即所谓“政”,则是男权的力量。两股势力争的是有继承资格的小孩子。孩子都是母亲所养,但归根结底是要继承父亲。前者叫“内”,是以内朝而论,其实是外交关系和国际关系,反而是外部势力。后者叫“外”,是以外朝而论,反而是本国势力。比如齐桓公活得长,前后娶九个老婆,背后有九个国家,她们生了十几个孩子,为此打得你死我活,就叫“并后”、“匹嫡”。春秋初年,虢公、郑伯为周平王的左右卿士,虢是老贵族(出于文王母弟),郑是新贵族(出宣王母弟),虢、郑争政,就是属于“二政”。“耦国”则指诸子的封地,比如《左传》开头的“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郑武公的夫人姜氏有二子,长子寤生即位为君,住在郑的首都,当时首都叫“国”。姜氏偏爱他的弟弟段,把段封在鄢,鄢只是“都”,是次级城市,城大逾制,如同第二个首都,这就是“耦国”。 
  整个《左传》,都是由男权和女权激烈斗争的爱情悲剧所组成。故事的基本模式是,国君为了嗣续和外交关系,总要娶好几个老婆,但有“公牛效应”,他们往往爱上年轻美貌的小老婆(有时还是儿媳妇)和小老婆的孩子,因而废嫡立庶、废长立幼,造成国际关系的混乱和紧张;国内的执政大臣和贵族势力,围绕嫡庶长幼、立子立弟,斗争也十分残酷,不但经常发生弑君杀后的惨剧,继承人的命运也十分可怜,只有父族和母族各有大援,才能站稳脚跟。即便站稳脚跟,也往往是一子立则众子杀。侥幸不死,流亡海外,投靠母族或其他国家,借外国势力和本国内乱,也有回国即位的例外,但颠沛流离,也是备尝心酸。 
  越是强悍的君主,越是长寿的君主,他们的爱情悲剧越复杂,继承危机也越大。小孩争夺战,小孩保卫战,小孩是争夺的关键。 
  战国时期,贵族制度大崩溃,但秦汉以降,类似的制度还保存在皇室内部,类似的故事还在反复上演。抑制内宠,打击宦官和外戚,仍是长期的斗争。 
  王莽是外戚,曹操是宦官的儿子,二子皆蒙奸逆之名,就是沾了女人的晦气。 
  九、北魏的子贵母死 
  马戏团的大象也有发疯踩死人的时候,这是驯化的意外。历史上的女主,也是人类驯化的例外。 
  中国古代有来自东夷和西域的女国传说。女国并不是只有女人的国家,而是由女王统治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欧洲一直有,如英国就有不少女王(法国不允许)。但他们没有一夫多妻制,继承制度也不严密,很多女王是由父族产生,即先王的女儿或侄女,甚至包括非婚生的子女,而我国的女主则是由母族产生,即先王之后、新王之母,或先王的其他配偶、新王的诸母之一。我国历史上,女皇绝少。真正的女皇只有一个,就是江青喜欢的武则天。其他,如西汉的吕后,北魏拓跋族的祁后和冯太后,还有辽代的萧太后、清代的慈禧太后,只是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她们当中,不少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皇后,这个现象值得注意。特别是北魏前身,鲜卑拓跋部的皇帝,很多都是由太后废立,权力非常大。特别是祁后。祁后临朝,“时人谓之女国”(《魏书·皇后列传》),也就是说,把她视为女王。女性在北方少数民族,地位比较高,主要是因为,部族林立,通婚关系很重要,每个女人,背后都有强大的支持,娘家很厉害,比《左传》更有古风。历代和亲,内在冲动,总是胡胜于汉,汉族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冲动。唐朝出女皇,也与李唐、鲜卑的通婚有关。山西自古多胡气(如晋、戎通婚),这是有传统的。   
  倒转纲常(5)   
  近读田余庆先生的《拓跋史探》(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主题是北魏历史上的子贵母死,以及其他相关问题,非常有趣。这些问题正好说明,女权和男权的斗争,在由胡入汉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表现。汉族的制度,特点就是“大一统”,什么都整齐划一,和西洋史大异其趣。男权绝对强大是它的特点。鲜卑的制度和这样的制度相比,反差太大,所以才会痛下决心。 
  田先生说,北魏入主中原前,其部族融合和统一,仰赖于母族,其实是母强子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野蛮地区的妇女地位特别高。北魏入主中原后,正好相反,为适应绝对男权的汉族继承制,北魏道武帝,依托汉武杀钩弋夫人而立其子的故事(我们的发明权在先),定下子贵母死的制度。子贵母死,就是在新主即位之前,把他的母亲杀死,这种制度实在太残酷。 
  中国历史上的女主,一般都是扮演女周公的角色,就像顾命大臣是模仿男周公。他们都是以辅弼幼主,作为临朝称制的借口。田先生说,北魏的皇太后有三种,一种是当朝皇帝的生母,一种是生母以外的先帝配偶,一种是奶妈或保姆。这三种人都有可能当太后。第一种太后要依制赐死,没有机会干政,但后两种是漏洞,总不能都过河拆桥,杀鸡取蛋,还是可与当朝皇帝并存。其中如冯太后,就是属于第二种。她正是利用子贵母死的制度,杀死自己的对手,才得专政事。 
  野蛮地区比我们更尊敬妇女,但为了适应我们的制度,他们却发明了如此残酷的继承制度。离散旧部,编户齐民,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 
  十、《红楼梦》是败家史 
  中国的人情小说,有三种角色很常见,一种是不能齐家的男主人公,一种是令他无可奈何的泼妇,一种是她们惯坏的败家子。三种角色是连在一起。他们体现的是阴盛阳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