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年商业巨子txt-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资福利:设有年终奖,节日奖,考勤奖,职员的红白喜事给公假四至十四天;女职员产假一个月,工资照发,女工分娩照准假,无工资。相对当时各纺织业中对女工一经怀孕便行辞退的做法,这一规定,无疑是种示惠手段。    
  当然,惩罚订得也是不轻的,对女工搜身的现象也仍保留,但总的说已明显地强于同业。    
  由于“恩”“威”并施,行之有效,庆丰厂运营机制完善,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或提高,经济效益自也明显增长,董事们岂能不更加信任与尊崇这位年轻的经理?    
  制度、规则的落实与执行的关键在于主持人认不认真坚持,带不带头执行。唐星海就坚持得十分认真,头也带得甚好,订下的东西,一旦公诸于众,他就连细则上的每一个字都牢记在心,不但认真贯彻检查,而且身体力行,比如膳食规则制订后,他在家里进餐都严格家人厉行节约,每餐有菜有汤,只要剩下,他绝不许倒掉,往往是他一人包了儿。    
  工作制度中规定各级自负其职,犹如今之岗位责任制,他都严格依规定考核,有如执法般严格,该奖的,除本人外,也同时奖励其上司;对违反制度者,他也责问责任者之上司。亲自下厂督促检查各项制度、规则执行情况,几乎成了他每日必行的管理内容。就是后来企业扩大驻在上海,也是不时地亲回庆丰检查。而且行动起来雷厉风行,行动敏捷而迅速,陪同人员须紧走或小跑方能赶得上他,可他情况谙熟于胸,目力又过人,一走一过,或一瞥之间便能察明情况,抓住问题。如果被他发现哪一处不整洁,甚至哪个职员的抽屉零乱,他当即批评,严令整理,触违制度者,则依制处理。而且一个机器的很微小的差异音,哪怕纺纱机有没有落上绒花,一个职员的微小疏忽,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据有关文章记述,在一次巡视中,一眼发现有个技术员正在车间里背着手悠闲地漫步,他就叫住了这个新来的尚为陌生的人,问过姓名之后又问:    
  “你是干什么的?”    
  回答说:    
  “保全保养。”    
  他就叫那保全保养工把手伸出来给他看看,待看到那是一双雪白的手后,他不高兴地说:    
  “保全保养要采取跟进式检查,这点你该是学过的。也订有制度。跟进就难免不时地触摸机器,否则不及时发现障碍,等到致使停机,不但会造成机器磨损,而且会影响纺织进度,这些你难道不知道么?”    
  不知道,这些人怎么能做庆丰的保全保养技工?那人当然回答“知道”。唐星海就语转严厉地说:    
  “你看看你那双手,像是常触摸机器的样子么?你哪儿像个做保全的!”    
  如果发现浪费。哪怕一根被随意抛掷的简管,他也要当即传唤来车间主任与技术员,要他们当时亲手拣起来,不去直接追问工人。    
  如果发现哪个工人没有依制操作,或者机器擦得不净,他也不直接处置当事者,而责问该管车间主任。他也总是下班后最后一个离厂,绝不搞特殊,因此职员们也不敢擅自早退。    
  从严要求、率先垂范的结果,不但在厂内甚见效验,连外界都肯定地说:    
  “凡是能在庆丰苦能吃得又事做得好的人,到任何厂都好去做了!”越是这样,人们也就越愿在庆丰做事或任职。    
  工厂的运行机制不断地得到加强,有了良好的基础,产量显著增加,车速也自然在强化。与此同时,唐星海又注以大力地狠抓了质量。他对几项直接关系到质量的环节牢牢抓住不放;提高机械的效能,选用优质棉花,合理配分,妥善处理等,必以躬亲,而且闻善必从,只要一听到哪里有了先进措施,立即前往参观学习,而且务必学到手。又增添了许多测检机器,多方面努力地提高质量,甚至不惜工本,用三十二支纱纺二十支甚至十六支的双鱼纱。原本质量很好的双鱼纱经这样一来,质量更上了一层楼。名声响亮,在市场上进一步站稳了脚跟,而且名优价亦优,较当时无锡各同业同类纱的价格高出数元乃至十几元,名列榜首。有的材料上开列了一份当年无锡各厂纱价对照表,是一九三二年五月二百五十六支纱行情,现抄录如下:  
   厂名商标名称价格  
   庆丰纺织厂 双鱼吉庆牌纱 二百二十九元一角  
   豫康纱厂  月娥牌纱   二百二十五元二角  
   振新纱厂  织女牌纱   二百二十二元二角  
   申新三厂  人钟牌纱   二百一十五元五角  
   广勤纱厂  球圆牌纱   二百一十五元五角  
   业勤纱厂  升丰牌纱   二百一十六元    
  提高质量不仅要多花力气,而且势必也要多投资金的,可这种买卖只能顺差,绝不是逆差,赚回的钱是会多于投入的钱的,庆丰的大发展便也同步而进。    
  接过父业后,唐星海固然发挥了他成绩优异的所学,采取了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然而他并不是完全地、机械地照搬,而是结合了庆丰当时实际情况较灵活地运用。对于乃父的多年经营的许多长处、祖上的“时常”殷勤,待客的优良传统,他都是认真地继承的。甚至乃叔在管理上多年积累的某些长处,他也有选择地学习,继承下来。承业不久,即将其父设在北塘财神弄的批发处改名为“庆丰纺织漂染厂经理部”扩大了经营;设在上海的管理所也升格为办事处,虽说仍是每天以寄出号信向无锡报告信息,反映情况为主,然而,不但范围更广、传递更快,而且更为翔实准确,效率更高了,使唐星海得以身在无锡,却对沪上了如指掌。并于1931年筹备起了第二工场。    
  下面再在有关资料中抄录几表,以便从中看其发展。    
  1925~1930盈余对照:  
   一九二五年 二万二千一百九十四元  
   一九二六年 八万三千八百三十一元  
   一九二七年 八万一千二百八十八元  
   一九二八年 四十三万六千四百五十五元  
   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万三千五百四十五元  
   一九三0年 三十一万九千五百0六元    
  从下表,历年产值与盈利平行上升表,亦可看出其发展状况:  
   年代      盈利(单位万元) 产值(单位万元)    
        1930年     31。9506      514。1678  
        1931年     61。0571      619。8497  
        1932年     46。8917      660。4360  
        1933年     0。1562      707。3546  
        1934年     8。2303      903。7557  
        1935年    11。9944      978。5097  
        1936年    110。0652     1143。5798    
  几度设备增加情况:  
   一九二八年增添布机一百台  
   一九二九年,增锭一万一千六百枚  
   一九三一年增锭四千八百枚,增布机七十台,增线锭一千五百0四枚  
   一九三三年增辟第二工场,增锭三万一千枚  
   一九三四年扩建整理漂染设备    
  截至一九三四年统计,已拥有纱锭六万二千二百枚,线锭四万一千二百枚,布机七百二十台及全套漂染设备。自唐星海一九二六年接任起经过不到八年的奋力经营,庆丰不但在企业面貌与管理上已大大改观,尽洗了昔日灰尘,而且规模与质量、产值、利润各方面的指标几乎跳跃着上升,绝不可与昔日同日而语了。    
  为了扩大再生产与引进最新设备,唐星海于一九三一年便立意筹建第二工场。他亲赴英国买设备,选购了三万三千枚最新的纱锭,二百台狄更生织机,转年又购得日商织机二百台,再亲赴瑞士经慎选购买了一套B·B·C400KW的透平发电机,备足了“粮草”,动工扩建。    
  厂房工程开工时,恰值纺织养成所首批三十六名学生毕业,唐星海便将这批经严格训练的学生全部派往工地,对施工进行分别地有效监督,一来充实了这些学生的实际经验,二来无论进度、用料,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由于验收严格,几乎使承包施工的上海新营记营造公司蚀尽老本。    
  庆丰长足发展,第二工场又以崭新的面貌与强大的态势勃然而起,在无锡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舆论界尤为热烈。当地的《新无锡报》屡为称誉,大加赞扬,大小报导屡见诸于报端。从有人已摘引的两则中,便可见一斑。    
  一九三四年的一则,主标题是:“华纱商不景气声中,庆丰力谋扩展”,副标题是“机械新颖,出品优良,管理纪律化”。文章先综述了近年来国内,特别是省、县内华商的经营情况,指出了普遍不景气的概况,再指出庆丰一枝独秀,然后报导说:“锡山通讯社记者,昨日赴该厂参观,始知该厂又在力谋扩充,此际纱界不景气声中,该厂独谋积极发展,此减本邑实业界之好消息也……其第二工厂清花机为最新单程式,系英国道勃生厂出品;粗细纱机为英国好华特及立达厂出品;棉条机有电气制止运动;细纱机用车头马上。各机排列适合科学管理,出货之效率,出品之优良,人工之节省,迥非旧式机械所能企及……”    
  一九三五年另一则报导,更赞誉说:    
  “自第二工厂开幕以来,其鹿鹤同春商标,虽不及双鱼吉庆商标有悠久的历史,然其产品特优行销至户,各式花线及四十二支以上各种股线尤脍炙人口。”    
  不景气中尤能景气,尤能红火,一旦机遇到来,更是捷足先登。在抵制日货的声浪日益高涨中,民族企业得到了一个十分难得的良好的发展机遇,对整个商界来说都是难得的,唐星海则更利用得充分,不但起步早,而且行动快。    
  谨遵父命,唐星海绝不做官,也绝不与官场缔交,不介入政治,但他并非不问政治,正相反,对官场的更迭,时局,包括国际时局的变化一直是十分关注的,因为这一切都密切关系着企业的兴衰。    
  一九三一年日寇侵占东北以后,反对日寇侵略与随同而来的抵制日货运动,日益激烈,特别是一九三二年淞沪战争之后,已形成了掀天巨浪,日货几乎已成了过街老鼠,在国内市场人人喊打,原本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日纱立即锐减,以致被轰出,倒出了一大块市场空白。    
  尚在淞沪战争之前,“抵制”之声方兴之际,唐星海就看中了这一契机,超前动手,一方面极力扩大庆丰的生产,从速建成并使用第二工场,并率先抓住了一个新的市场空白,即漂染布。漂染布以日货为佳,原来是日本漂染布稳居该市的市场之首,市场接受量也较大。一旦日本货被轰出市场,大量的这一品类的市场需求就势必转向国内。而国内的多数厂家因出于漂染手段差,无力与日货相匹,均不以生产此种布为主,生产了,批量也很小,且常积压,庆丰便在此例。唯有一家丽新印染厂,因系专营,即产即销,此刻竟已供不应求,竟致将库存一销成空!唐星海虽早有预料,怎奈本厂由于设备不全,且多陈旧,自然能力甚小,他就当即两手并施:委托代印,同时自筹设备。他当即与丽新印染厂订了约,约定丽新每月为庆丰漂染白坯布两千尺,委托了代印,他深知市场需求量将日益增大,这种委托不过是权宜之计,要利及长远,还得自家具备与增加本厂的漂染能力。所以,他一手委托,一手抓紧自办,当即行动。到英国去购回了设备,又扩建了基地,于一九三三年施工,一九三四年上半年投产,特聘了漂染专家工程师周家骏负责管理。丽新果于几个月后因市场需求激增,而以“业务繁忙,无力承受”为由,终止了委托代印之约。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当,行动迅速,没几个月的功夫,庆丰自己的漂染能力已大大增加,绝不仅仅是超出两千尺几倍有余,而且工艺之完备,技术之高超已鲜有人匹。于是,大批量的带有“决胜图”、“香妃图”、“庆丰图”等豁亮而诱人的商标的淡士林、深士林、黑布、漂白布交映成辉泛着眩人眼目的色彩,翩翩跹跹源源滚滚地流入市场,冲击得满目青蚨冉冉飞来,很快就占领了无锡漂染布的大半市场,不仅此地无其匹,而且延及了沪宁一线。    
  两三年的功夫,即截至一九三六年底,庆丰漂染厂的资本,已由原来集资的八十二万八千九百元,激增至流动资金三百万元,固定资产五百七十万元。总资金已是原投资的十倍左右。经营范围也得以大大拓宽,东达上海,西至临潼,北接徐泗,南到广粤,经营网络灵活而有致,设了上海、临潼、徐州、广州代营机构:办事处或营业所。并将上海的原办事处改为总公司,为了这通商大埠的各种优势条件,唐星海也将重点移至上海,他本人也坐镇沪上,运筹调度,瞻顾全局。此刻庆丰漂染厂已由初创时的名重无锡而响震东南半壁了。  
               风急浪紧照扬帆    
                家庭暗礁    
  唐星海的“航”速应该说是最大的,但并不等于说他就是“一帆风顺”。老父的容忍,六叔的引退,三弟的容让,固然可视做为新战旧的胜利。然而,不但六叔没有彻底服输,而且老父也在时时不放心,三弟更渐生了敌意。而厂中的守旧的保守势力,也并非完全屈服了。因而在扬帆前进中,也总是多多少少轻轻重重地遇到一些来自内部的逆浪冲击。而唐星海毅然稳健地操舵前行,不为所动。    
  例如,有一回,唐星海在巡视中,发现了清花间领班严重失职,依厂规理应开除,待找到那领班责问其车间使用的棉种因何如此混乱时,那老领班竟以“从你父亲那时起就这样”相抗,唐星海忍无可忍,当即将这老领班开除。那老领班自持老资格,公然拦截唐星海的包车以老卖老大肆吵骂与无理取闹,唐星海十分冷静地对待,坚持喻之以理,既不与他一般见识,也不答应他重新回厂的要求,直到那老领班闹得也自认没趣,偃旗息鼓时,唐星海才声称出于老厂故交,赠给了那老领班一笔钱,就此了事。    
  还有一个老资格的工头,一来是积陋成习,二来也是没有对制度管理引起重视,擅自调动齿盘,降底车速,被唐星海巡视时发现,也当即遭到了开除。这工头凭持其老资格鼓动起一些人闹事,吵着要唐星海收回成命。唐星海却对其无理要求置之不理,只从正面妥善地解决,使人为的闹事平息了下去。    
  还有个领班也与那工头资格一样老,认识一般低,也不适应制度管理,只习于打骂,见上下齐严,他却无从严起,便更凶地打骂起工人,致使工人忍无可忍,便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冲突。经过几个工人一番精心安排,当有一天那领班步入车间接班时,即被专候多时,蓄势以待的交班工人王秀娣突出发难,猝不及防地一蒲包将头面套牢,紧接着埋伏在侧的女工们一拥齐上,拳脚并施,暴雨般的打击,痛得那领班失去了威风,丧了尊严,只好一再出声苦苦哀求,女工们才出了气,丢下他扬长而去,转眼已是烟消雾散,踪影全无!对这件事,唐星海充耳不闻。因为他觉得劝告,改变不了那领班的无理殴打的陋习,而工人们也没有违反生产规则,且哪儿去找事主?那领班咎由自取,或者可因此而收敛也说不定。他注视着变化,果见那领班收敛得多了,并主动改善起了与工人的关系,很明显,老板对他的挨打置之不理,必认为他是理屈,客观上也使那些打他的工人更仗义,他不自行改善还能适应么?    
  厂内的旧势力好顶,可来自家庭的,却很使唐星海为难了,特别是来自威严的父亲。    
  尽管庆丰的发展十分令人瞩目,壮大得甚为可观,然而保谦公对这个“刚愎自用”又十分不安分、家传素秉已为洋风所熏的次子,一直持有成见,甚不放心。为此,唐星海在乃父面前也一直十分小心,对父亲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见解与举措,他可改变者力求改变,无可改变者他也只好顺应;对一些无关宏旨的,他还顺应得很好。比如,他明明知道“双鱼吉庆”迷信得近于荒谬,以他的知识水平岂能也去奉若神明?可是,这是传统,这是被庆丰的一些老人,特别是老父视做得天独厚的吉祥,倘若取消,不仅大伤其心,也必大动干戈,引起不可解决的麻烦。而保留下来并无害处,尚对一些人有些精神作用,他就不动声色地保留了下来,并且认真地按传统办事:每当每年大年初五开工开车的时候,便郑重地把董事们全请到厂里,一早就齐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