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知麦彭仁波切造-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颂曰:如是尽力作思惟,此皆蕴聚过患故。
  这样对三有轮回中的一切苦,尽自之智慧力作观察思惟,了知一切一切过患都源于五蕴身心。
  做任何事都要有颗体察入微、周密细致的心,然后脚踏实地真实的行履。切忌瞒盰笼统,粗知大概不去细究,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或流于口头,眼高手低,这样穷尽驴年马月终将一事无成,到老大之年徒自悲伤。所以真为生死求解脱之人,不应徒浪虚名,自诳自欺,应对轮回中的一切痛苦从自己身边慢慢扩及到三有一切有情,从人扩及到阿修罗、天人、饿鬼、畜生、地狱。或按经论的开示去思惟观察,或对亲自见闻之苦作观察思惟。内心油然生起三界无有一刹那的安乐、轮回诚该出离的强烈厌离心,彻底断除乐的颠倒作意,发起猛厉的解脱意乐。若此心生起具有无量功德,戒经中明示,若生起出离心不说闻思修行,就连无记的威仪如行住坐卧,吃饭穿衣,洗面漱口都成为解脱资粮。《入行论》中也说,如果没有痛苦就不会生起出离心。弘一大师曾说:“音近来备受痛苦,而道念因之增进,佛称八苦为师,诚确论也。”因此不是说必须让我们到地狱中受苦,而是通过观察苦,对轮回的根本我执及烦恼恶业彻底抛弃,要将断除它们的善心发起。生起后祈祷上师三宝加被护念,赐于最胜安慰,增上稳固信心,成为真正的佛子沙门修行者。不但要知道一切苦的现象,而且要了知一切苦的根本和来源,断然看破轮回屑事,了知有漏蕴身都是痛苦的本性,远离对它们的追求与执著,放下,自在。如《三主要道论》云:“知已于轮回盛事,不起刹那之心念,昼夜唯求解脱心。”若此观察基础打得扎实稳当,下面当趋入安住修持。
  颂曰:凡是漏法五蕴中,应知即使针尖许,
  无不皆为苦与患,诸蕴故为痛苦源。
  有漏法的五蕴之中即使极微小如针尖许,也都是痛苦与祸患,由此可知诸蕴是痛苦的来源。
  《亲友书》云:“仁者应厌于生死,欲乏死病及老等,无量众苦出生处。”应知五蕴是现在苦苦变苦之器,是行苦之依。是无量众苦的承受和制造者,是烦恼生起的根本依处,又是烦恼业障的产物,依之产生一切痛苦与烦恼。所以五蕴从里到外,乃至微如针尖之处,无非是生起业惑烦恼我执痛苦的罪魁祸首。宗喀巴大师说,如果没有真实思维苦谛,发起厌离生死轮回之心,求解脱只是空口说白话,一切所作所为都落于无明业惑集谛之中。如果没有思维集谛,善加了知业惑生死的根本,犹如射箭时没有瞄准目标鹄鸟一样,无法成为斩断轮回绳索的智慧宝刃。不知世间法的本性,不解出世道的真谛,即使声嘶力竭的叫喊求解脱,也只是虚劳身心,徒增傲慢,于究竟解脱果无甚意义。
  戊三、安住修习痛苦:
  颂曰:犹如不净污泥水,火坑以及罗刹洲,
  如是知此心安住。
  凡是与三苦相关之三界所摄五蕴有漏身心均是痛苦的根本,犹如臭秽不堪的污泥脏水,如烈火灼烧的火坑,如罗刹洲。将心安住在此痛苦本性的定解中。
  通过上文方方面面的观察与推断,行人应已经明白了三界一切蕴聚法的本质是痛苦,但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倾心思维,不断加深认识,稳固见解。因此不但要观察痛苦而且要安住于痛苦的定解之中。这并非说让我们接受忍耐痛苦,而是从心深处识知三界中一切积聚法的本质或特性就是痛苦,并且用心去体悟它确实如此。通过这样的程序加深,增固这个认识,直至发起厌患三有一切境界的出离心而专心一致的希求解脱正道,随学往昔诸大圣者深知漏法的本性,随时随地的忆念安住,顷刻不离一切漏法都是迁变无常与过患痛苦的定解,从而破除无始流浪生死的深固颠倒妄执,获得解脱。
  通过以上的观察,心中自然可以安住这样的境界:轮回中的一切万法,确实如污泥臭水般不可一时一刻亲近。真实作观时,不但自见此身为死尸,而且身边诸人悉皆如是,乃至十百千万,一个国家乃至十百千万国,一南赡部洲,乃至四天下,皆遍布死尸。若修膨胀观时,四天下全部膨胀、败坏、血污、脓烂、青瘀、散乱、白骨等。如是闭目时见世界都无非是僵尸,彼等渐次膨胀,血涂,糜烂,发脓。不但人是这样,而且马、牛、羊、猪、狗、飞禽、走兽等等都无非是死尸。不但有情界如是,而且器世间也是如此。饮食如虫如粪如尿如脓;衣服被毯犹如烂皮烂肉;钱财珠宝如臭烂毒蛇;谷米粮食如死虫干蛆。舍宅田园,王国城镇,大地山川林薮都一时烂坏,不净充满,流溢滂沱。臭气熏天,令人窒息,掩鼻不暇,作呕发吐,可恶可厌。或者观自身糜烂发脓,血污不净,从大小便道中脓血蛆虫汨汨流出,腹部破烂,见心肝脾肺胃等,八万四千虫上下翻转蠕动,臭秽可恶,观自之身比死狗还可怕,一切可爱男女亦复如是。
  复观此身三苦八苦无量不可思议诸苦,以及内心贪嗔痴烦恼挠扰,种种邪恶分别颠倒妄想纷然扰恼,四大凌夺相互侵逼,此蕴身内外浑然一大苦所,犹如火宅四面大火熊熊燃烧,上下交徹,昼夜六时煎熬,受无量苦。我身如是,三界之中悉皆如是。
  复观罗刹洲中罗刹女充满,她们幻变为面似桃花温柔慈爱,并且柔声细语的妙龄少女,引诱诸多男子悉心相投。开始时生活似乎很甜蜜,然而罗刹女们却日夜想着吃掉他们。所以在没有饮食之时,罗刹女便用纤纤素手含笑丹唇如米银牙,撕碎男人们的皮骨,饮尽他们的鲜血,咀嚼他们的筋肉。轮回中看似美好的尚且如此恐怖,何况种种怖畏、忧恼泛滥,又怎么能安然无畏呢?佛在《杂譬喻经》中用生动的比喻为我们描述了一幅轮回生死图:无量劫之前,有一个人,经过旷野之时,被凶猛恶象追逐,惊慌失措,仓惶而逃。见一口枯井旁有一树藤,即攀着树藤躲进井里。尔时,有白黑两只老鼠交替啃咬树藤,在井的四壁有四条毒蛇围绕,想咬这个人,井底下又有一条大毒龙,等着他堕下。此人心中害怕象、龙、蛇,又担心藤断,如热锅上的蚂蚁。此时树根上有五滴蜂蜜滴入口中,心中顿觉安乐无比。可是树摇蜂散,下蜇此人,野火又起,燃烧此树……
  佛说旷野代表无明的漫漫长夜,人比喻三界一切异生,象喻无常,井喻生死,树藤喻命根,黑白二鼠喻昼夜,啃咬树藤喻念念生灭,四毒蛇喻四大,五滴蜜喻五欲,群蜂喻非理邪思,火喻老病,毒龙喻死。从这个比喻中便可窥见,我们耽执沉溺的这个轮回是何等的恐怖可怕。在自觉的同时还不应忘记尚未皈依佛门、不知生死怖畏、甘堕轮回流转的愚迷众生。他们不信佛法僧,深溺无明海,常为业风所吹,时为烦恼浪所漂,于大火坑中埋头大造十不善恶业,现世碌碌度过一生,来世堕入三途恶趣之中,何时何日方能复出?我等志求无上菩提的大乘学人,不但自己厌患三界,而且应想方设法教化一切众生厌离如不净厕,如污泥沼泽,如火坑如罗刹洲的三界,劝导他们自强不息趣向解脱。
  以上痛苦的修法开示完毕。
  丁四(观修人无我)分二:总述人无我、安住修习。
  戊一、总述人无我:
  颂曰:然此痛苦所依处,异体无常蕴聚中,
  何者乃为所云我。
  然而此痛苦所依之处,众多不同支体所组成的无常迁变的蕴聚之中,究竟什么是人们所谓的“我”呢?
  追寻痛苦的来源,得知就是五蕴身心。而它又是刹那生灭,无常迁变的。凡夫执著的这个有漏身心,有色法心法,林林总总的众多分类,各自不相关的不同异体,都是可分析割离的。
  现在我们用个推究法,细细看来,如此诸多分类之中,到底那个是人们所执的“人我”、“自我”、“补特伽罗”。
  若身体是我,可见人的全身由二百零六块骨骼组成,那么就有二百零六个我吗?或问头是我?手是我?脚是我?……这样我会成为成千上万个。如此分析,所谓的身体是我也无法成立。若心是我,则有受想行识,其中每个又有诸多分类,则我也成无数,而且千差万别。若是身,则气断后我如木石般不动;若是心法之四蕴则刹那不住,千差万别,我也成了无常迁变的。如《中观四百颂》云:“地上恶异熟,唯见为损恼。圣者观三有,等同备宰处。若识不正住,世说为颠狂,则住三有者,智谁说非狂。”圣者们观三有轮回无非火宅,众生如同待宰牲畜,恒时受损恼苦害,而且众生心识颠倒于无之中,横加分别,妄增执著,认为有恒常、实有、自在、主宰,所以如疯子心识狂乱,不能住于理智之中。又如饿狗贪吃不净物一般执著这个是可贪染爱恋的,那个是应该嗔恨打击的……稍加分析便会知道,谁也不会认为死尸是我,或散落的头发、牙齿、皮肤、血肉、骨髓、骨骼、内脏等是我。也不会认为苦受、乐受、无记受中的任一部分是我,不会认为想男想女、想好、想坏的某一分别心是我,也不会认为善恶心所是我,也不会认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个体是我。既然五蕴中每个个体不是我,那么它们的总集体也又怎么能是我呢?
  总之,在五蕴身心相续上根本没有一个我的本体存在。如《阿笈磨》云:“我实无我性,颠倒故执有,无有情无我,唯有有因法,谓十二有支,所摄蕴处界,审思此一切,无补特伽罗。”世亲菩萨云:“此法外诸所执我,非即于蕴相续假立,执有真实离蕴我故。由我执力,诸烦恼生,三有轮回,无容解脱。”
  修行者,如蝙蝠在一棵有五条枝的蜜果树上歇息,想我可以在此树上获得果实,探寻了一枝,不见任何果实,这样寻遍五枝一无所获。所以断定此树无果,飞入空中,劣往他去。五蕴如五枝树,修行者思惟观察色蕴中,不见可取之我,如是遍观其余四蕴都无所得,从而舍弃对蕴的爱执贪恋。愚昧的凡夫执五蕴为我与我所,如屋主食后上床入眠,以异体、无常、痛苦之观法而从梦中惊醒,生大恐怖,急忙找门要逃出。即修行人知道五蕴身心刹那坏变,无量苦火四面而起即将烧毁蕴身,所以精进修道寻求出离。依人无我智慧之门而安住在远离怖畏具足安乐的寂静涅槃。
  若能修行证悟诸法无我,佛道即成,若不能修证无我,总是暂时修法或世间邪道。世亲菩萨云:“此涅槃宫一广道,千圣所游无我性,诸佛日言光所照,虽开昧眼不能睹。”说明涅槃宫殿,唯由无我大道方能通往。佛如赫日,佛语如光,照亮无我大道,但诸没有信心、邪慧外道,虽启开迷蒙的眼睛,仍然不能见无我大道。我们应当诚信佛语,专心修持人无我法。
  五蕴四大假合的此身如幻、如梦、如水沫、如芭蕉、如阳焰,四大无主宰,则此身无我,反复寻找也了不可得。一切法中,都没有我的存在。四大本空,于五蕴非有。无常迁变,痛苦不净,随缘生灭不得自在,所以无我。此引《圆觉经》作一总结。经云:“晏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毛、发、齿、皮、肉、筋、骨、髓、礅、垢色,皆归于地;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内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尘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自问自答说,正在行为动作的时候,怎么知道没有我呢?回答说,正在行动之时,一切都从因缘而生,才有三门运转,但其中根本没有一个主宰。所发出的音声如风吹铃响,随缘运作如机关木人,都是业力所致,没有我的体性可得。四大聚散,随因缘而生灭,以至在六道中投生确实没有个人我在六道中往来。《华严经》云:“如机关木人,能出种种声,彼无我非我,业性亦如是。”由于因缘所以升天,由于因缘所以堕入地狱。如果说有实有恒常的我升天入狱,不是业因缘,那作恶为什么不升天,行善为什么不下地狱?我难道喜欢下地狱受苦吗?所以善恶感召苦乐报应都是因缘,不是我的操纵。《唯识论》中云:“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我思虑,为无思虑?有思虑,就是无常。非一切时有思虑故。无思虑如虚空。不能作业,亦不受果报故。所执我理俱不成,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妄执为我。”若修习人无我法串习坚固,则会断除很多痛苦怖畏,获得自在轻安。此时一切修法功德都会衍生,出离心信心等会自然增上清净。同时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及上师善知识生起坚固信心,感激佛以不可思议悲心为我们宣说了四谛法门,精进修持解脱寂静的妙法。誓愿舍弃漏法,断除业障烦恼。因为通过观察与修习五蕴的异体、痛苦、有为、无常、无我等法,从内心体验获得觉受,是可摸可触的真实,确实与实际情况相符无差,证明佛法是千真万确颠扑不破的真理。为什么能不信受呢?如大法王无垢光尊者云:我心真如巨铁球,或如石头无有心。若能了知佛法用心体悟,则一切境界一切见闻觉知全部都是生起出离心趣向解脱涅槃的助缘,从而加功用力的走向寂静涅槃。
  戊二、安住修习:
  设若观察我本空,河流及雨空屋般,
  如是知引定解生,乃至示散此中住。
  设若能对我做面面具到的观察,则可得知所谓的人我是本来无有的空性,如同河流、雨滴,或如空无一物的房屋,只是一个假象,并无实质。明确了这样的本性后,当反复的串习使之融于自心引生不退转的定解。这样在心未散失他处之时,一缘安住。
  以上主要是依靠教理抉择并观察,彻底明白了知“人我”“自我”“补特伽罗”是本不存在的空性,是本来无生的,不是通过观察后才变成万空,而是从本已来就未产生与存在过。众生没有认识这个本性,因五蕴起我见,因我见起我执而生死无穷。所以我们要解脱生死,就应当了知令我们缚于生死的根本与祸端。《定解宝灯论》云:“执著诸蕴为我许,乃至未除以彼力,非能断除烦恼障。”全知麦彭仁波切一针见血的指出轮回根本在于俱生我执,我执坚固地执著五蕴为我,以我执妄生好恶而造业,落入集谛之中,因果循环,生死无穷。但寻根逐源时发现五蕴当中根本就没有俱生我的存在,依靠龙树菩萨观察人无我的五项理论,或寂天与月称二大尊者发扬的七项理论彻底摧破瓦解俱生我,我没有则俱生我执的对境没有,这样通过实践证悟无我空性,现前无我智慧,获得解脱果。而且按照小乘经论中的理论,承认五蕴身心在胜义的本性上,色法是无方分的微尘与无时分的刹那。在微尘与刹那法的本性上,实有自在的无分的我无法立足,可知胜义中无我。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云:“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有我执造业,从业复受生。”从这个颂词完全可明白众生流转的过程及解脱还灭的方法。通过如理观察后,能彻底断除俱生我的颠倒邪见,追悔往昔无知,从而没有丝毫疑惑,在心中树立起如山王般无法动摇的无我正见。若此见特别坚固则对治俱生我执也极为容易。如大日轮高悬空中时,一切黑暗一时遁迹。诚所谓“千年暗室,一灯顿除。”
  尔今时处末法,人心多好虚浮,才从文字中听到无我,觉得似乎是那么回事,从而起增上慢,说悟说证,以无我理拔无因果,以无我理作挡箭牌,大造恶业,这样贩卖解脱法,欺诳世人,后果诚不堪设想。敬劝修行者应发大勇猛心,长远心,务实心,具大刚骨,任他八风频吹,管他五欲曰欢,我只知佛语不虚。为了生死,为求解脱,而刻心镂骨的真参实学。
  因为很多人都有宿世恶习,所以发问说:“虽知我是空,烦恼仍频生,苦痛难堪忍,问师当何从?”答曰:应如古德所说生起真实信解,若具定解而不知如何修行我不相信,若真实修行不得受用我更不相信。所以根本不是法的问题,而在于没有真实信法解法修法。
  又有人问:“设若我本来空,怎么去思惟忆念修行?”这种提问与前面问题犯了同样的毛病。本来空但你无始邪分别坚固。所以现在用正的如理作意去驱除有我的执著,这样邪正斗争,最后正见占据心中,以修慧铲除我执种子,怎么会略知无我就无事可干呢?
  所以听的时候认真谛听,如饥牛大口吃草,思的时候细细思维如牛反刍,修的时候如老鼠咬棺材。世间人为了暂时无义屑事都能闻鸡起舞,卧薪尝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