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小亨-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部琼瑶剧的成本不外乎是十几万,至多几十万的新台币。快的时候两三天就可拍完一部电影,精致打造的电影也不过是两三个月就杀青。

    这么短平快,以圈钱为目的而炮制的琼瑶剧,因为有琼瑶小说的名气支撑,居然在台湾电影市场杀的台湾本土导演群雄束手。

    除了香港的精良制作的大片,以及一些著名大导演的作品之外。

    台湾市场导演拍摄的电影亏损的占据八成,只有两成能赚钱,但是琼瑶剧改编成电影后妖孽一般大赚特赚,一部都没有亏本!

    古龙在在1980年的年初,忽然想要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也是被琼瑶这个成功的案例所刺激到了。

    “恩,我举例琼瑶,并不是说她的稿费本身!琼瑶的小说出版,每年也不过是赚100万港币,不客气的说,我一个月的稿费比得过她一年!”张少杰笑了笑。

    刚刚张少杰举例琼瑶,两人以为张少杰肯定是赞赏琼瑶的。没有想到,转眼间,张少杰就自恋的谈自己稿酬远超过琼瑶。当然,他们都知道,这并不是张少杰的目的。

    金庸、沈宝新也不由微笑,好奇的听闻张少杰下一步要讲什么。

    果然,张少杰笑道:”琼瑶如果仅仅是一年赚100万港元的稿酬,我也不会重视她。哪怕她的稿酬一年有400万港元,比倪匡高,我也不会佩服她。但是,我之所以佩服她,是因为她是首个大胆的以自己写的小说,投资拍电影,从73年琼瑶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以来,她恐怕的台湾最高产的电影公司了。短短的7年时间拍了200部电影,平均每年30部,几乎是能够和嘉禾的电影产量相比!她的电影投资成本是多少?一一平均每部电影投资大约50万新台币,票房呢?平均每部的电影能够有300万新台币的票房!除去院线发行的费用之外,她一部电影能赚100万新台币…..”

    沈宝新不屑道:“平均300万新台币的票房,也不过是10万名观众观赏!香港的二流电影,也是有几十万观众的!盈利100万新台币?

    换成港元才多少?才25万港元!”

    张少杰笑道:“问题是,一部电影赚25万港元,琼瑶一年拍30部电影,就是750万港元的利润了。况且,她的电影基本上是以琼瑶自己的小说为剧本改编,市场基本上稳定,上映后赚钱那是十拿九稳的!”

    沈宝新这才深思,想到现在明报一年的利润3000万港元,位列香港第一流的大报社。

    琼瑶一个作家,以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一年能赚750万港元。如果多几个像琼瑶这样的作家,不要多一一只要四五个,每年将小说拍成电影,那么就足以比明报集团几百名编辑、记者,上万名作者创造的价值更多了……沈宝新顿时明白了张少杰的意思!

    金庸对于张少杰的说辞,也是感触颇深,港台影视改编赚钱第一人当属琼瑶!

    这个年代,金庸剧改编还不像后来那么具有影响力,金庸的作品影视改编的**,主要是80年代中期之后,金庸小说被内地市场拥有数亿计读者,金庸剧才开始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后劲!尤其是83版《射雕》电视剧之后,金庸的影视剧每年开始和《西游记》、《还珠格格》、《包青天》一般,成为了每年暑假必不可少的节目。事实上,在60年代,金庸的小说,就基本上都拍过电影了。

    只不过,这个年代的电影技术,以及拍摄理念的限制。金庸的小说韵味,不能表达出来。所以,金庸剧在83年之前,影视改编完全不如吉龙剧那么的成功!

    但是,金庸剧票房不如古龙剧,但是在票房上,也不逊色琼瑶剧。

    这个年代,金庸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也是极奇迹一般,十拿九稳赚钱的!

    张少杰说道:“明报的报纸发行出版主业,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报纸的发行量增长,是有限的。利润的增长,也不过是随着香港经济一年比一年好,商业公司付出的广告费逐年增加。实际上,公司的主业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现在,有多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是很多的国际传媒公司的做法,就是不断在海外各国设立新的报社,新的分公司,推出其他的语言版本报纸,不过,这条路我看还是不太靠谱!因为一一世界第一威熟的报纸出版市场的日本和美国!近代以来,日本政府的国策,就是要大力提倡国民看报纸、看新闻,来开启民智。所以,日本报纸发行量是全世界最夸张的,大多数的日本成年人,都订购几份报纸,上班之前的空闲时间,基本上在读报纸上度过!但是,日本的报纸基本就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经济新闻》、《中日新闻》等等发行量达到千万份的巨头垄断,外国的报纸在日本基本上不会有生存空间!美国的也是差不多,主要是被一些发行量数几百万份的大报社垄断市场!其他的人口少,报纸消费较低的亚洲各国,如果想要经营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都是需要做好亏损十年以上的心理准备…..”

    沈宝新点头道:”大规模的海外扩张,确实不可行!发达国家市场饱和,发展中国家短期内又很难赚钱!《明报》没有那些国际传媒巨头那样的雄厚资本!立足香港能够稳定盈利,如果盲目进行海外扩张,风险倍增!”

    金庸笑道:“海外扩张不可取!现在的香港报业市场,明报还不能算是完全稳固了市场!主要精力是做好香港市场!”

    “好!大家算是达成共识!海外扩张不可取,但是《明报》还是要发展的一一那么后面的思路也很简单了,立足香港,跳出传统的报纸经营思路!做内容,最大化的挖掘内容、版权的价值!”

    张少杰笑道:“比如说,如果我看到了《大唐双龙传》这样的作品,在报纸、杂志上连载走红。我会第一时间拿下出版、电影改编、漫画改编、游戏改编等等一切的改编版权。之后,在作品积累了大量的入气之后,这些版权的改编的价值,会超过文字本身的价值!到时候,无论是自己尝试投资拍电影、改编漫画、游戏,还是授权别的公司进行改编。

    那都是跳出了报纸本身经营之外的新的市场!

    一一内容的市场,覆盖了电影、游戏、音乐、电视剧、漫画、动漫等等一切的娱乐大众的产业!如果,有类似琼瑶的作家,我们可以与其合作,签下她作品的各种版权,给予作家更优厚的酬劳,并且在利用媒体的资源,不断增强作家、作品的影响力……张少杰开始全面的讲述全版权运营概念。

    第一条,不能仅仅把报纸当成报纸,报纸仅仅是一个宣传工具,是一个平台,是一个渠道。将来如果遇到技术革新,比如电视、电脑,或者是其他的平台技术大发展,也可以借助那些新兴的平台,发布自己的内容。

    第二条,优秀作品最大价值,在于版权改编带来的价值。今后《明报》要要密切与漫画公司、电影公司、电视机构等等各种不同行业进行合作,不断开发《明报》手中拥有的有价值版权!

    第三条,要学会共赢,企业文化应该是与作家共同享受版权改编利益,比如电影版、漫画版、动画版、游戏版等等版权获得的利益,要向作家公开、透明。如何分账,友好磋商,不要以霸王条约方式强迫。

    张少杰开始一林林总总的叙述他的经营观点。

    这些观点,在三十年之后,是不新鲜的。

    事实上,后来在90年代美国的“惊奇漫画”公司,强势挺进好莱坞,就是靠着向好莱坞授权电影改编版权,或者是自己投资拍摄电影。所以惊奇公司的利润,逐渐从传统漫画出版业务的几千万美元,膨胀到几个亿美元,到21世纪初连迪斯尼公司眼也馋“惊奇漫画”公司数干个“超级英雄”的版权价值,斥资40多亿美元收购惊奇漫画。

    而后来中国国内网络小说时代,从05年最早改编电视剧的网络小说《亮剑》开始,到《步步惊心》、《千山暮雪》等等一部部的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基本上是改编一本红一本,收视率大红基本上十拿九稳大卖!

    这都充分体现出,版权改编,才是一些优秀作品的更大利益所在。

    当然了,惊奇漫画和网络小说的例子,张少杰不会说出来的。

    张少杰仅仅是以古龙剧、琼瑶剧为例子,说明一个真正优秀内容,影视、漫画等等改编价值,能够实现更大利益。

    当然,具有改编价值的作品,也是相当苛刻的,要做到不亏本,首先该作家人气要非常旺盛,以及作品本身的质量也是非常具备趣味性、戏剧性!

    这都获得了金庸、沈宝新的赞同。

    这一次的三人股东会议上。

    金庸大为支持张少杰的建议,而沈宝新也从最初的指责,开始变成赞同。

    总而言之,张少杰的首秀,就引发了《明报》公司的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现在还没有体现出现转型的意义,但是等到几十年后,国际巨头杀入香港传媒市场,加剧传统报刊市场竞争。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利润萎缩,那时候《明报》高瞻远瞩的转型,才开始被所有报业公司惊叹!

    (未完待续)

第139章 投资和扶持

    作为《明报》集团的三大股东之一,并且被金庸指定为了《明报》今后的继承者,张少杰自然有权翻阅明报集团的一些账单、报表。

    沈宝新见到张少杰要看账目,有心戏弄他,居然拿出了几十年的积累的账本,厚厚的几万页。

    这些原始资料、重要文件,堆积而成的大部头,哪怕走马观花看完,也是很难的。更别说,从这些原始文件资料中看出头绪。

    “来一份简报吧!”张少杰笑道,“我又不是专业的分析家,原始文件资料,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我仅仅需要概括明报的各项业务、财务状态的总结信息!”

    沈宝新这才笑道:“真是个诚实的孩子!”沈宝新拿出一份简报,仅仅有几页纸,文字不多,大多数是图形。这样能够快速对明报公司的现状,有直观的认识。

    张少杰花了半个小时,就迅速了解了《明报》的经营现状。

    明报集团这时候的《明报》发行量已经达到23万份,《明报周刊》达到25万,而《武侠与历史》也有12万份。

    这三份报刊,是明报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

    光是靠着三份旗舰报纸、杂志的发行,已经使得明报集团在香港成为报刊媒体当之无愧的报业龙头企业。

    这年代,因为香港的人工威本比较低廉,报纸发行也可获利。光是报纸的发行、销售这一块,就足以盈利800万港元,并且每年发放的稿费达到300万港元,位列香港发放稿费最多的报刊公司。

    这还仅仅是报纸、杂志发行本身的利润,事实上,《明报》更多的利润来自于广告收入!

    广告收入方面,《明报》在70年的时候,只有百万港元的广告收入。

    随着明报读者群体越来越多,公信力越来越强,香港备大公司踊跃在《明报》上竞投广告,所以明报的广告费也是逐年的递增,至今1980年的时候,广告收益已经超过2000万港元的利润!

    现在《明报》的广告费增长趋势,比过去十多年有所减缓。不过,现在平均每年也以30%的速度在增长,当然报纸的广告收益也不能无限的增长。

    广告利润仅有几千万港元的时候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一旦达到1亿港元的广告收入,那么这一块的利润也将会饱和,哪怕广告费继续增长,也不过是随波逐流,跟着物价上涨、广告费水涨船高而已。

    广告费这一块的利润在增长!

    不过,随着通货膨胀、人均工资每年的提升,报纸销售、发行的利润,正在逐年下降。

    现在,报纸销售发行暂时还能够赚800万港元。

    但是,按照现在的运营成本上升趋势估计,每年经营成本会提升80万港元以上。也就是说,保持现在的发行量的话,10年之后,报纸发行销售本身,就是一项亏本生意。

    那时候,《明报》需要以广告的利润,去弥补报纸发行销售亏本这一部分的窟窿!

    “《明报》现在一年纯利润3000万!总开支也达到6000万港元,可是支付给作者的稿酬才是多少呢一一才300万港元啊!可以说,广告收入这一块的利益,完全没有和作者分享!”

    张少杰批评道:“这不行的!广告商之所以给我们广告费,那是因为明报有大量的读者。读者为什么订阅我们报纸,因为有哪些作者提供的文章,吸引他们!每年一年收入有9000万,开支6000万,利润有3000万!可是给作者支付的稿酬才300万,是利润的10%,是明报经营开支的5015!这样的稿酬支付比例,是不合理的l”

    “那你说要怎样?”沈宝新、金庸都是面带微笑。

    其实,稿费改革,金庸早就提过,按照原本的历史,到了几年后明报对于作者的稿酬标准不但正规化起来,而且也大幅度的提升。

    在张少杰的建议下,大规模提高作者稿酬,以及制定统一的稿费标准,提前了几年!

    其一,质量平庸,勉强可以发表的,统一给予每个字0。05港元的最低标准支付稿酬。每个字0。05元,规定为明报最低稿费标准。

    其二,质量比较优秀,给予每个字0。1港元的报刊连载稿酬。

    第三,质量极高,以及拥有极其广的知名度的特约作家,稿酬标准按照其个人人气和稿件质量评估。名家层次,不同作家不同价。

    今后,稿酬不按文童作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等等于作品本身无关的因素支付,而是按照文章的质量,以及作者的人气、对于市场的号召力而定。

    至于那些有没有市场号召力、主流读者对其文童其实并不关注的教授、专家、学者、政客所投的文章,没有必要额外给予高价!

    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改编价值的稿件,要及时与作者联系,买下除了报纸连载的授权之外的出版、改编、翻译等等各种的版权。

    实体书出版收益,可以给予作者国际上最优厚的版税分成标准——20%版税。影视、ACG等等改编,以及海外翻译版的收益,则是与作者五五分成为基本准则。

    今后,明报的传统业务盈利所得,逐步增大版权投资领域,而不用于报纸媒体本身规模的发展!”以后明报旗下刊物,要是涌现像我、金庸老师、亦舒、倪匡这样的人气作者!就一定要评估其文字的电影、电视剧、漫画、动漫、游戏等等各方面的商业价值。一旦评估出该作者的文字,有任何一种改编价值!那么,就要毫不犹豫的出手,买下他的改编版权…..版权投资,就像风险投资一样,也许100部版权,只有10部能够赚钱,1部超级赚钱,那么90部亏本,总体而言也归赚钱的。当然,那些90部亏本的,也能充实了我们的版权库、增加我们在版权产业的话语权。”

    张少杰笑了笑道:“当然了,不在我们明报上发表文字的名家,梁羽生、李碧华等人的版权,也是我们的目标。比如,我看李碧华的小说,影视改编价值远远被低估!甚至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十有**都能获得电影奖项!”

    金庸点头道:“版权改编权的投资这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要循序渐进,等到彻底的搞懂了这个产业的运营,明报集团才能够进一步转型!今年不能有太大的动作,暂时将明报100k的利润,也就是300万港元,从事这块投资!以后如果彻底搞懂,并且能够切实可行的做下去,才会追加投资!”

    对于金庸的决定,张少杰感觉到很是欣慰。

    投入300万港元,用于版权投资。

    那就意味着,今年明报投放的稿酬将会达到600万港元以上的规模,比去年发放300万港元的稿费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

    《明报》…年发放白勺稿酬达到300万港元,但是其实也仅仅占据明报开支的5%!

    更大头的开支是员工薪水、办公消耗、出版发行等等相关的成本。简单说,过去明报太过于重视经营报纸本身,而忽略了给明报投稿的作者。

    随着物价高企,对于大多数香港作者来说,单纯写作,很难养家糊涂。所以,专业的作者越来越少,作家逐渐成为稀有动物,这对于香港的影视产业、漫画、动画、游戏等等备项周边产业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任何创意产业,优质的文字工作者,是不可缺少的!

    文学家表面上很闷骚,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群创造力惊人的群体。这群人,给各项文化、娱乐产业输入创意的源泉,甚至文学家的想象力,投放到社会中,形成了影响之后,又会刺激科技的创新。

    科技和文化,相辅相威。科技的发展,给文化产业带来新元素、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