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科的考试成绩也不好。沉重的打击,从此使小丽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失望,精神萎靡,食量减少,逐渐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整天在家睡大觉,干脆不去上学了。家长开始不知底细,问她怎么了?她说不清楚,只是流眼泪。看到这种情况,以为孩子患了大病,急忙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量体温、化验、胸透视等等,心肝肺肾等脏器,均未发现异常。这时,学校班主任也来家里看望,与家长商量解救办法。一致认为,既然小丽的感冒已经好了,躯体没有其它疾病,那么,会不会是患了心理疾病呢?于是,其母就带小丽到西城区某医院心理诊室咨询治疗。

    心理医生全面询问了小丽考试失败的情况、家庭养育情况、性格特点等后,与家长交换意见说:“根据小丽的表现,可能是患了意志行动障碍,也就是因失去了面子、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受到严重创伤的‘抑郁病’。其原因是孩子在一帆风顺、赞扬声中长大;再加上家长的过度期望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使她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挫折。”说到这里,心理医生问家长:“你们看,这样分析有没有道理?”其母说:“有道理,符合孩子的实际,在我们的教育方法上,确实存在不够客观的问题,主要是‘宠纵娇惯’四个字,使孩子养成了脆弱的性格。请医生帮助治疗吧!”

    心理医生沉思了一会,决定采用“行为疗法”。遂对小丽的母亲说:“对于小丽这样的儿童,治疗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其途径是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进行锻炼。例如,每天坚持20分钟体育锻炼,规定在1小时内完成几道数学速算题和其它一些作业;并让她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如买粮、买菜、洗衣服、打扫房间等,因为过去她不知道这方面的劳累,现在做这些事就是很好的锻炼。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在实践中明确‘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真正含义,充分认识到: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论生活、工作和学习,挫折和困难是必然的、经常的;一帆风顺是偶然的、少见的。这样,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怕困难、爱面子的心理疾病就会很快治好。”说完,他又具体提出了行为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要求家长一定要按计划行事,严肃对待,不能迁就孩子的好恶,否则不会取得好效果。小丽的母亲完全赞同心理医生的看法和意见,觉得孩子身上的过错责任在大人。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母亲和父亲统一认识,决定采取较为严格的措施,让小丽进行意志力的锻炼。具体方法是:

    在认识上提高。父母每星期要给小丽讲一个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以事实说明“艰苦炼意志,困难造英雄”的真理,使她自觉树立吃苦精神。

    在生活上锻炼。凡是小丽自己的事情,如洗衣、叠被、打扫卫生等,尽量让她自己去做,家长不代劳。

    合理分担家务劳动。搞好家庭生活是很辛苦的,不能有忙有闲。小丽负责每天刷锅洗碗和倒垃圾的任务。

    要积极锻炼身体。规定小丽每天早起跑步至少三站路,晚饭后要跟父母散步30分钟。

    认真做好作业。对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要限定时间完成,不准一面做作业一面玩。除此,家长还和学校老师建立了每月一次的联系制度,对小丽的表现及时交流情况,发现问题,迅速教育和解决。学校为了帮助小丽治好心病,老师和同学们充分肯定她的长处,并在班上表扬她带病坚持考试的可贵精神。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安排她要好的同学,每天陪她上学,以鼓励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做,在刚开始时,小丽很不习惯,总是叫苦连天,不想继续坚持。父母和老师反复做解释开导工作,说明多年养成的坏习惯,一下子改过来确实不易。若是现在不下决心改,将来就会更难,到那时不仅要受更大的罪,还会被人瞧不起,心里更难受。这些道理,促使她醒悟,咬紧牙,忍着坚持了下来。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锻炼和细致教育,小丽摆脱了抑郁心病,逐步培养起了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学习刻苦,不怕困难,成绩不断进步,成为本班考取名牌大学的唯一学生。

    3.增强自信心。有的儿童是由于自尊心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因此,要想方设法帮助儿童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这样可以抵制抑郁状态的产生。首先要改变认识。儿童抑郁是由于自己对自己不满而引起的,而这个不满意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化的标准,当这个标准达不到时,就会引起抑郁。要提高自信,战胜抑郁,就得改变这个标准,使之切实可行。理想化观念通常包含有“必须”等绝对化词语,如“我这次期末考试必须进入前四名”、“我必须考入省重点中学”等等,而这些标准并非想达到就能达到的,一旦没达到,就会失望沮丧。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改变这些标准,使之能付诸实现。其次,运用正强化法。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儿童的长处,并让他充分发挥出来,使他获得别人的称赞;当儿童通过降低标准而达到目的后,要给予鼓励,正面强化,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

    4.药物治疗。一旦发现儿童有抑郁症的种种迹象,家长应随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

第十五章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儿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4)

    四、强迫症

    强迫症又叫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运作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它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不能自行克制的观念、意向和行为的存在。病人虽能意识到这些观念、意向、行为是不必要的或毫无意义的,但就是难以将其排除。它既有自我强迫,又有自我反强迫,是一种典型的冲突疾病。儿童强迫症的发病年龄多数在10~12岁之间,引起儿童强迫症的原因有:

    1.精神因素。患儿在生活中碰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丧亡等精神刺激,引起恐惧,使儿童忧心忡忡、胆颤心惊,这是强迫症的主要诱发因素。

    2.性格的影响。这类儿童的性格大多内向,胆小拘谨,待人特别有礼貌,优柔寡断,行动较古板。

    3.家庭的影响。父母性格内向、偏异,有洁癖、强迫行为,也会给儿童带来影响。儿童强迫症的主要表现是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前者明显多于后者,而且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强迫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男生中较多见,其主要表现有:

    ①反复计数,如走路时反复数电线杆,过桥时反复数栏杆,上下楼梯时计数阶梯,一遍又一遍地数课本或其它图书上的人或物的数目等;②反复洗手。有的患儿一天可能洗手几十次,一次竟持续十几分钟;③反复玩弄手指,反复摇头;④反复进行自我检查,如反复核对作业、检查书包里的东西等。

    在此应指出的是,正常儿童在其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上述强迫现象,但这只是一时性的,生长到一定阶段便会消失。因此不应把儿童在特定发育年龄出现的这些行为视为异常行为,只有当这类呆板、机械的行为保持时间长而且严重地造成儿童适应不良时,才可考虑是否是病理现象。强迫观念则表现为穷思竭虑一些毫无意义的事,如不停地回想电影(电视)中的某个情节,强迫自己反复思考某一问题。有的甚至知道自己的这些行为和想法是无任何意义的,但就是克制不住自己要去做去想。儿童强迫症与成人强迫症是有区别的。儿童的强迫现象不存在明显的心理冲突,只是机械地再三地重复某些行为;在受干扰时,会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发脾气。这类患儿的智力水平一般都较高,富于幻想。儿童强迫症治疗后的效果是较好的,多数患儿通过治疗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能恢复正常。治疗儿童强迫症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1.系统脱敏疗法。这是治疗患儿强迫行为较有效的方法。首先,列出强迫行为的次数与激惹的情景,然后对每一种情境下的强迫行为逐步进行脱敏。例如对有洗手强迫行为的患儿进行脱敏,首先列出最易激起患儿洗手的刺激,按难易排一个序列:手上沾一滴墨水,手上沾一大块墨水,手上沾满墨水。然后对洗手时间也作一个限制。洗手时间开始定在以前平均时间的120%,然后每天减5~10分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敏,每次洗手的时间就会逐渐接近正常人水平。

    [病案]男,10岁,据父母反应,近一个月来,这孩子走在马路上总是要数电线杆,而且数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数。尽管多次严厉指责,仍无效,经诊断为儿童强迫症。根据这个孩子的情况,可采取脱敏治疗。带孩子外出时,讲些他喜欢听的故事,以转移其注意力,同时由少到多地出现引起他强迫行为的刺激物,电线杆、树等。孩子开始听故事时,仍不时去数电线杆,但由于大人讲的故事精彩动听,电线杆又稀少,就减少了数电线杆的次数,一次、两次……多次,慢慢地,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到听故事上面来了,而不必再去无聊地数电线杆了。这样循序渐进就消除了患儿出数电线杆的强迫行为。

    2.反应阻止疗法。给患儿一个先导刺激,这一刺激导致患儿现强迫症状,并使焦虑增强。而此时,采取强制手段制止其强迫行为的出现。久而久之,患儿的强迫行为和焦虑反应都会消退。如患儿有反复长时洗手的强迫行为,当患儿手弄脏,势必想着要去洗,这时阻止患儿去洗,开始,患儿会出现焦虑反应,但慢慢也就习惯了。

    3.思维阻断疗法。反应阻止法对治疗强迫行为有效,但对治疗强迫观念则不适用了,故采用思维阻断法疗效较好。当患儿出现强迫性思维时,大喝一声“停!”在此基础上患儿可自己对自己喝“停!”使思维停顿。

    此外,还可采用满灌疗法、模仿学习等心理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4.辅助性药物治疗法。常用的药物有:氯丙味嗪,既有抗焦虑也有缓解强迫症的效果,其他可配合服用抗焦虑药如舒乐安定、氧羟安定等。

第十五章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儿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5)

    五、恐怖症

    恐怖症是恐怖性神经症的简称。是指对某种特定事物、处境或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强烈恐惧和不安。

    恐惧不等于恐怖症,它是正常见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儿童对周围客观事物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也是儿童期最常儿的一种心理现象。曾有人对一组儿童进行纵向追踪调查到14岁,发现90%的儿童在其发育的某一阶段都发生过恐惧的反应。儿童期的恐惧是十分短暂的,有研究表明,儿童恐惧在一周内消失的占6%,在3个月内消失的达54%,在一年内可全部消失。当然也有消失的时间要长一些的。总之,许多恐惧未经任何处理随着年龄增长均会行消然另外,惧怕的内容反映了儿童所处的环境特点及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如9个月前的婴儿怕大声和陌生人;1~3风的儿童怕动物、昆虫、陌生的环境和生人、黑暗、孤独等;4~5岁的儿童怕妖怪、鬼神、怕某些动物或昆虫,怕闪电雷击等;小学生则怕身体损伤(如摔伤、动手术等)、怕离开父母、亲人死亡,怕考试、犯错误和受批评等;青年期则产生对社会环境、社会交往的恐惧。因此说,惧怕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一般来说,惧怕与儿童的身体大小和应付能力有关,也反应了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惧怕的内容常常是一个内容消失,另一个内容又产生了,具有不稳定性。而恐怖症则不然,恐怖症患儿恐怖的内容各不相同,且较稳定,不会乏化,如怕猎的不会变为怕狗,怕闪电打雷的不会泛化为怕黑,恐怖症患儿由于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恐惧,进而产生回避或退缩行为。如由于怕考试成绩不好被老师父母批评,发展到怕上学、见老师和同学,产生学校恐怖症。恐怖症持续的时间较长,不易随环境年龄的变化而消失,而且任何劝慰、说服、解释也无济于事,严重影响着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儿童恐怖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环境、教育造成的,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为方式、教育方式的不当为主:①父母对孩子溺爱、过于保护、限制儿童的许多行动;②父母用吓唬威胁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不听话、不乖顺;③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毫无顾忌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所见所闻或经历过的一些可怕的事情,有的父母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存在恐怖,在孩子面前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使孩子也深受其害。④大人过严过高的要求;⑤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或对孩子缺乏一致性,一贯性的教育等。

    儿童恐怖症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1)动物恐怖症。如怕猫、狗、蛇等,有的甚至害怕到精神失常的程度。(2)社交恐怖症。怕与父母分离、怕生人、怕当众讲话、怕拥挤、怕与异性接触、怕上幼儿园和学校、怕考试。目前发现怕考试、怕见老师、怕上学的儿童有增多趋势。(3)自身损伤恐怖症。怕出血、怕鬼怪、怕流氓、怕传染病、怕生病、怕死等。(4)对自然事物和观象的恐怖。怕黑、怕闪电雷击、怕独自关闭室内、怕登高等。对恐怖症患儿的治疗,首先要了解引起儿童产生恐怖症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1.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儿童的恐怖症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不断习得的,因此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循序渐进地消除其恐怖心理行为。一般的做法是: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让其逐渐适应,最后达到消除恐怖症的目的。病案,王×,女,16岁,中学生。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辆汽车撞倒一位骑自行车的妇女,当时吓得浑身冒汗,两随发抖。从此,她对汽车产生了恐惧:一看到汽车就浑身颤抖,两随酸软,更不用说坐汽车了。经医院检查未发现其它病况,便接受了心理脱敏治疗。首先让她想象汽车,看汽车照片,然后由无距离看汽车到近距离看汽车,使她不再有异常感,最后由别人陪同她坐汽车到她独自一人坐汽车,直到不害怕为止。

    2.家庭疗法。许多儿童恐怖症的产生是受了家庭成员的影响,因此在治疗时不能只孤立地治疗儿童的恐怖症,而要了解患儿行为、情绪问题发生时的整个背景情况及与患儿间的影响。例如有位9岁的女孩,对猫患有恐怖症。经过了解,原来她母亲患有对猫的恐怖症,一见到猫就表现出害怕的表情,大叫、坐立不安,别人把猫赶走后还要不时看猫是否又来了,直到离开有猫的环境,其焦虑反应才消失。其母亲的这种情绪反应及行为直接“传染”给了孩子,特别是孩子在幼儿期对动物恐惧的这个阶段,受到母亲的影响,对猫的恐惧不仅没有消失,而且与日俱增,最后也发展到对猫的恐怖症。因此,在治疗患儿对猫的恐怖时同时也要治疗其母亲的恐怖心态,其具体方法可采用系统脱敏法。

    3.支持疗法。是通过对患儿进行解释、安慰、鼓励、疏导感情、调整环境等处理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辅助疗法,可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4.药物治疗。

    (1)抗抑郁制剂:可首选氯丙咪嗪,20~60Dmg日,分早午两次服用用,由小量开始,观察其疗效以增减剂量,尤其对年幼儿童更应密切观察,一般6岁以前小儿不宜用此药,其次可服用多虑平25~100Dmg日,分中午两次服,使用药物前后定期进行心电图、肝功能、血象检查。常见的药物副反应有轻度口干、头晕、食欲下降、便秘,出现严重副反应者应减量或改换治疗。

    (2)抗焦虑药:可选用安定、佳乐安、舒乐安定、安他乐等,剂量随年龄而定。在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怖的基础上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治疗和调整环境,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除了以上表现,另外还有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是儿童少年时期的一种心理障碍,是指学龄儿童对学校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拒绝上学的现象。此症可发可发生于少年儿童的任何一个年龄阶段,其中以7~12岁的男孩较多见。而且据调查报导,近年来少年儿童怕考试、怕见老师、怕上学的越来越多。国外有资料表明,在日本200万学龄儿童中,每年就有5万儿童因此症而不得不停课退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