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避孕的男人不配爱
文/走走
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性的结婚年龄为20周岁,但这并不表示,有了婚姻保证的女性就可以不再为意外怀孕而担惊受怕。在结婚以后,女性通常还有20多年的生育期,为了保证优生优育,女性在整个生育期内绝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坚持避孕,否则就得面临做手术的无奈。可以说,女性的人生是和生育、避孕联系在一起的。
而在现在这样一个开放年代,性的吸引和性的享受被提前到了同居阶段,摆在每对情侣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避孕。也许大家会说,“避孕”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获取这一类知识的渠道并不通畅。我相信,直到今天,大多数女孩在和男性发生性关系之前,就算口口相传,或是从网上书上了解了不少避孕知识,但真正实践起来,仍会漏洞百出。一次两次没有出事,三次四次就会产生侥幸心理,直到有一天,噩梦真的发生。(流产会因人而异,产生如长年腰痛、不孕症等很多后遗症)
而本应最为贴己亲密的男友,往往无法理解身边女伴对不得不流产所产生的恐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然,我不是责怪男人们的粗心大意,不是切肤之痛,说得再多也是隔靴搔痒。甚至有些女孩,下了手术床不到半天,已经完全忘记当时痛楚。这样的女孩,总有一天会重蹈覆辙。苦难累积,让她不得不接受成长。
可男人们,你们是幸福的,只要你们愿意,完全可以摆脱这样的被动成长。
你们不知道,就因为随随便便的一句:不喜欢戴避孕套,爱你们的女人就去选择了服用长效的、或是短效的避孕药。有些女性对药物的反应很大,恶心、瞌睡多,还扰乱了正常的月经规律,有的甚至一个月来两次月经。对此你们或调侃、或埋怨,完全不理解女人的一片苦心。
有的女性因此选择了药膜避孕,但麻烦的操作又使你们皱起了眉头。很可能,只因为你们一时偷懒,没洗干净手指,就将细菌带入了女性身体,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产生。吃苦的是谁?自然还是女人!还有的男人性急,药膜未送到底,或是没等到药膜溶解就开始做爱,结果令女人意外怀孕……
有专家说,女人天生就是拒绝性交的,因为性交对于她们来说是无法选择的。其实,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客观的原因,就是性交带来的无可避免的怀孕问题,这对女人而言,很可能是一生的改变。
两性愉悦,这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可以说,现在男女同居的核心就是性生活。但从心理学角度来划分真正的性爱,其实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性欲、占有欲、向心欲、置换欲和奉献欲。如果你真正爱她,那么你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为你们的现在和将来负责。
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不配爱,更不配做爱。
因为任何一个女性,在接受过哪怕一次流产手术后,都很容易产生提心吊胆的心理焦虑,性生活就会留下阴影。即使是从这个角度来说,避孕也是男女双方的事。要知道,为了她们的健康着想,正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着想。而且,男性参与其中,可以明显减少避孕失败率。比如男用避孕套,既安全又有效;育后不想再要孩子的女性还可以建议爱人去做绝育手术,它只在男性皮囊外施行,创口小到可以不用缝合,而且需要时可以把输精管重新吻合,不像女性绝育手术那样,对身体影响较大。
马克思曾说过,“哪一天德国工人在酒吧里谈性就和谈昨天吃过的东西一样,社会就进步了。”我想,他们还可以谈谈避孕。
避孕意外事件的前因后果
文/木子美
第一次买避孕药是在21岁那年夏天,初夜过后的早上。
从那个我爱但永远伤害我的男人家里出来,找最近的药店。因为做完爱,他问还在疼痛中的我:“你上次月经什么时候?”“上个月11号来的。”他皱了一下眉头:“很危险。你得去买药吃。”“什么药?”“你自己去问。”我感到冷。
在此之前,避孕药对我是个很抽象的名词。所以,站在药店的柜台前,我只会很小声地说:“我要避孕药。”“什么样的避孕药?”我支吾不清:“就是,就是吃了不会怀孕的。”她懒得多问,扔了盒探亲时服用的避孕药给我(我忘记它的名字了,却非常清晰地记得,说明里有“探亲”两字。)
我吞了几粒,回到学校,忐忑不安过了2天。越想越觉得可怕,有种强烈的预感:怀孕了。第二天夜里,我去找跟男友同居的师姐,问她怎么办?她诧异地看了我一眼,然后体贴地说:“你应该吃一种叫‘毓婷’的事后避孕药。趁着还来得及,我带你去买药吧。”她领我去学校外面的药店,买12。5元一盒的“毓婷”,“现在先吃一片,过12小时再吃一片。”说明上写着:房事后72小时内有效。心情放松了一些,虽然初夜情人在外地度假,并准备向他的女友求婚。“不管你做了什么,只有你能对自己负责”是当时最深刻的感受。
但是,半个月过去了,该来的月经没有来,白带倒是增多了,还感觉有点痒。我躲在学生宿舍楼的浴室里发呆,那个乌鸦式的预感又冒出来:怀孕了。焦虑、不安,但无法跟同学说,因为这是个很严重的隐私。我在学校旁边的小书店里,看到一本《女性健康知识》的书,小小翼翼地翻开有关怀孕的章节,盯着“怀孕初期反应”的段落,反复读了几遍,感觉手在发抖。后来,验孕棒的两根红线证实了预感,我在一家私人门诊做了人流。
第一次买避孕药就买错了,第一次做爱就怀孕了,第一次做爱的男人玩人间蒸发了。这是我人生中最戏剧也最悲剧的一个事件。
半年后,跟第二个男人做爱。后来,跟很多男人做爱,一夜过后就算。而且对“毓婷”有种偏执,总在非安全期无防护措施的做爱后立即服用,以此对抗第一次服用的失败(我不能相信72小时),尽管它让我的月经紊乱。我没吃过常规的避孕药,因为我没有固定的性伙伴,我想过打长效避孕针,但一直没去打。也许,潜意识里有点冒险和自虐,好几次怀疑自己怀孕了,甚至试打4年前那个私人门诊的电话,看医生还在不在,临摹一遍当年的对话,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后,居然没有怀孕,就觉得自己赚了(预算中的手术费可以乱花掉啊)。
当然,几年来,我都会随身带两片避孕套,给愿意用的男人用的。家里也一定会放一盒避孕套,超薄的,颗粒的,螺旋纹的,有色的,无色的……都买过。站在药店柜台前说:“我要一盒持久型杰士邦。”时,丝毫想不起第一次买避孕药的尴尬。
写给女性的书,从男人的角度看
世界上有几种男人?
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如果问题和女性的怀孕有关,那么答案就该是以下两个:关心女性感受的的男人,和漠视女性的。
性爱是两情相悦的事,但快乐的开始也可能带来绝不快乐的插曲。意外的怀孕就是其中之一。在现实里面,这种意外的怀孕会是女性的极大麻烦,但竟然还是有男人觉得怀孕只是女性的问题。我见过曾经流产4次的女孩,心里只会为她难过,惊讶于她的软弱和无知;那时很想看看那个让她多次怀孕的冷血男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动物,不能理解无动于衷到那种程度的男人到底还有没有肉做的心?
这是本为女性而写的书,帮助女性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但我希望男人们也该花些时间,来了解女性为此可能产生的痛苦和身体所受的伤害。多一个愿意采取避孕措施的男人,就会少一个流产的女人。
我们该关注这个对个体来说非常严重的现象,从男人的角度来看,这现象其实是男人的耻辱。从于是的书中了解到的数据非常令人震撼:每年全球不下5000万的妇女要无奈地接受人工流产,其中不安全人流达2000万人次以上。每年约有8万妇女因并发症而死亡,数百万女性因此留下各种疾病,甚至致残。即便是在中国,每年都有1000万人次以上的人工流产。看了这些,作为男人的你会担心你的老婆、女友、同事、同学、姐妹、亲人吗?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女人,你会担心自己的身体和未来吗?
以前,关于避孕的种种知识和方法,是我们羞于正视的,但当这个问题已经进入了你的生活,就应该了解相应的知识,并为自己、对方采取恰当的避孕措施。具体方法和知识,书中有了很多介绍,任何成年女子,都应该开始学习了解。
如同作者所说:“避孕完全有理由成为每个人、尤其是女性应该拥有的日常医学常识。但同时,避孕不是滥交的保护伞。”
一个成年人,无论男女,都有选择的权利。但仅仅是有选择的权利还不够,还需要能具备对选择承担后果的能力。自己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对和你有关的人负责。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不好意思推销的《避孕》
文/吴迪(《消费者meimei》主编/运营总监)
出版社精心策划了一本书,印好了,要上市了,发行却说不好意思推销。遭遇这等怪事的书叫《避孕》,一本科普读物。
发行给的理由是,他们一向推广美好的文艺作品,上至余秋雨、王安忆,下至《七朵水仙花》,都可以挺直了腰杆吆喝。《避孕》,嗨,说不出口啊!
让我对这件事感兴趣的,还因为《避孕》的作者于滢,笔名于是,自由撰稿人,小说散文作者,也给很多时尚生活类杂志写东西,二十六七岁的样子。原以为只对咖啡馆、DVD、地下音乐感冒的女生,却“胆敢”编写一本科普读物,原因是:她坚信有必要推广这样的知识。
“女性成长第一书”——这是于滢给《避孕》的副标题。目睹身边女友未婚先孕遭受的身体和精神双重伤害,于滢曾经感叹:做女人真的很倒霉,为什么生育和避孕这两件大事都要女人独自来负责呢?所以,当出版社询问她对于“完美女人”这样的社会话题是否感兴趣时,她毫不犹豫地就决定要写一本关于避孕的完整手册,能对女孩子从青春期到婚后生育有一点实质性的指导。
“女人应该有掌握自己生育和性生活的自由、理性和自爱精神。”——这是于滢所站的高度,令我欣赏感动的社会责任心,但是她使用的语言是非常好读的。跟家用医药手册不同的是,《避孕》的信息来源非常丰富——公众网站、医学书籍、产品科学手册,以及女性生理和女权运动等等书籍,这也使得于滢的编写过程非常艰难。
我非常轻松愉快地看完了《避孕》,专业知识、背景知识、趣味知识、最新的避孕科技、各产品之间的比较一网打尽,给女性设计的必备书籍。
其实我理解出版社发行员的尴尬,避孕是性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还是被一些人认为是禁忌的话题。同时,中国人的青春期大大提前,初次尝试性生活的年龄不断降低也是不争的事实。我的《ASK WUDI》情感问答专栏,就有15岁的女孩子跟我讨论什么避孕工具最好。大多数女性都觉得在避孕知识方面相当欠缺,她们非常需要这样的知识“装备”自己。
生产避孕药的先灵公司跟我谈及现在紧急避孕药被滥用。避孕药是在药房出售的非处方药,教育越是拖延,就会带来越多危害。于滢在整合各类医学常识之外,强调的是女性自由选择的意识,这才是她写作的真正目的,这是难能可贵的社会责任心。
有读者问我,如果以后我的女儿高中就交男朋友,我会怎么办。我回答,我会教给她一切避孕的知识,我会推荐她看这本《避孕》。
避孕,两性共同的责任
文/荣维毅教授(女性问题研究专家)
由“小说和散文”作者写的科普读物《避孕》(于滢著,南海出版公司,2003。4)一书,至少向读者传达了这样几个互相关联的新理念:
社会性别视角。作者的写作目的非常明确,要“编写一本关于避孕的完整手册,能够对女孩子从青春期到婚后生育都有一点实质性的帮助”。为此,该书在整合各类公众可以获得的避孕知识外,更强调女性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和避孕方法的自由选择;强调“有更多的选择,女性才能拥有更多自由和安全”,体现了为女性、赋权于女性的性别立场。
生殖健康新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殖健康的界定是:“生殖健康表示人们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有生育能力,可以自由决定何时生育及生育多少”;“男女均有获知并能实际获得选择安全、有效、负担的起和可接受的、不违反法律的调整生育的方法,能获得适当的保健服务,使妇女能够安全怀孕和生育,向夫妇提供生育健康婴儿的最佳机会”。《避孕》一书的社会性别立场和普及避孕知识的努力,符合国际社会对生殖健康的这一理解,有利于促进女性生殖健康目标的实现。
医学模式的转变。《避孕》从避孕这一具体问题入手,实践着医学界所寻求的从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理模式的转变。该书一反以往医学教科书扳着面孔讲“科学”的架式,从关注社会问题(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增多;大多数避孕药是非处方类药,可直接从药店获得)入手,着眼于解决与女性生存状态密切相关、给女性带来无数烦恼、极度焦虑和巨大社会与心理压力的怀孕、流产等实现问题,强调避孕知识的获得是女性自我教育和公共教育互相促进的产物,强调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在社会、心理的基础上谈避孕知识,对女性来说才可成为能够接受的东西,才能使客观知识转变成为女性的主体能力。
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避孕》一书的意义和价值有以下几点:
满足女性的实用性需求。据作者调查,“大多数女性都觉得在避孕知识方面相当欠缺,不知道从哪里可以获得指导,但她们但确定:我们需要这样的知识装备自己”。有更的多调查研究发现,到医院做流产手的女性呈上升态势,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人工流产虽然便利,但存在着感染、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性;有月经失调、子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不良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多次施行人工流产甚至会导致终生不孕。另外,未婚女性因受社会与论、道德谴责的压力,往往偷偷摸摸地做人流,不能正常休息保养,或在设备简陋、消毒差、医术低劣的条件下做人流,更易造成生殖器官炎症,子宫和其他内脏损伤,或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还有些很多年轻女性自己到药店买药,在没有任何专业指导下进行不安全的药物流产。只有把避孕知识告诉女性,使其成为“每个女性应该拥有的日常医学知识”,才能可能让女性避免遭受不安全流产的危害。
挑战传统观念。避孕药具的发明和普及,对女性极具解放意义。正如作者所说:“现代避孕方式争取在方方面面使得女人完全能够控制生育,等于控制自己的性、工作、声誉,乃至身材和肌肤”。但是,也如作者所说,因“避孕从属于性的一部分,还是被一些人认为是禁忌的话题”。避孕,特别是女性的自主避孕,并非是想做、知道怎么做就能做到的。这要看: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和欲望是否有自主权;传统双重性道德标准是否已被打破;婚前性行为的增加、青少年性知识和避孕知识的需求是否被承认。这些条件的满足,即是对传统观念的超越。《避孕》一书的写作和出版,可视为向着这个方向的努力。
以小见大、以微见著。避孕,这一个人私密之事关乎妇女的健康权。95世妇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把妇女与保健议题排在12个重点关注领域中的第3位。“妇女有权享有能够达到最高身心健康的标准。享有这一权利对妇女的生活和福祉及参加公共和私人生活各领域都至关重要”。《行动纲领》把殖健康和性健康作为促进妇女健康的战略目标之一,强调关注和解决危害妇女生殖健康的不安全流产是政府的责任:“由于不安全堕胎是对妇女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威胁,因此应倡导进行研究,以了解和更好地解决人工流产的决定因素和后果……”;“包括为安全有效和负担得起和可接受的男女生殖健康和性健康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对男女都安全有效、负担得起和可接受的方法调节生育率,包括自然的计划生育……”。
警惕科技“双刃剑”。作者指出,“一方面,我看到潜在的盲目给女性带来的危险;另一方面,也看到科技进展为女性身心安全所做出的保证”。技术一方面带来人工流产的便利,可能促使女性掌握生育自主权;另一方面,男性也可能因人工流产的便利而减少对自己性行为的责任心;另外,技术不能免除人工流产给女性带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