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
17。刘璋请刘备入川,却又怀疑刘备,这是为什么?
刘璋懦弱无能,遇事难决。张松和法正,力主迎刘备入川支援。主簿黄权、从事官王累则极力劝阻,认为一国不容二主,刘备必然不肯优低做小。主张先杀张松,后绝刘备。刘璋远时候害怕张鲁,当然偏向于迎刘备入川。相信刘备既为同宗,必定不肯夺我基业。于是派法正为特使,专诚赴荆州,面请刘备。法正开门见山,指出刘璋不能用贤,此业不久必属他人。今日自己交付给刘备,千万不可错失良机。刘备还是推辞,口称尚容商议。经过庞统的分析与建议,终于决定留孔明与关羽、张飞、赵云守荆州,自己则率领庞统、黄忠、魏延前往西川。
黄权见大事已定,叩首流血苦谏。不久张松长史广汉太守,发现张松与刘备同谋,谷得西川,即刻禀告刘璋。于是下令捉拿张松全家,尽斩于市。并接受黄权建议,差人到各处关隘,添兵把守,不放荆州一人一骑入关。加以刘备一路上号令严明、厚树恩德、争取民心,刘璋更为生疑。这一转变,对刘备有利有弊。利的是正好借口攻打西川,获得益州。弊的是兵力不足,不得不率动孔明,率领张飞,赵云等荆州基本部队,入川增援。使荆州安危,增加很大的变数。天下事有利必有弊,难得十全十美。刘璋若是不生疑心,刘备逐渐在西川生根发展。孔明仍在荆州,双方都不致顾此失彼,当然最好。刘璋生疑,刘备进退都难,只好要求孔明前来支援。一得一失之间,并不是人力所能够完全掌握的。那一只看不见的手,我们称之为天数,不能忽视。
18。张松与法正,都是刘璋的叛逆,为什么结果不同?
张松字永年,知道广博,熟知益州情况。他身长不满五尺,说话的声音都有如洪钟。最先代表刘璋与刘备接触,并且暗中攘带西川的地理图本,提供刘备入川之用。不但建议刘备早日拿下益州,以免今日不敢,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而且表示愿与心腹契友,法正和孟达,做为内应。使刘备和孔明,感激不已!
法正字孝直,董卓作乱时,因闹饥荒而避居蜀地。由于出身书香门第,才学和能力都很高强。可惜为了追逐富贵功名,和张松同流合污,并无志节可言。
张松和法正,对刘璋而言,都是不折不扣的叛逆份子。但是张松被盼见张肃检举,全家人都斩首示众。法正却甚受刘备重用,从此飞黄腾达。两人的遭遇,完全不同。因为刘璋杀了张松之后,法正已投入刘备阵营。由于孔明远在荆州,而不久庞统又中箭身亡。法正很快就成为刘备的重要参谋,所以刘璋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人世间有阴就有阳,张松如果是阴,法正便是阳。
但是法正在官场上固然十分得意,在生活上则相当例行逆施。刘备也发现他有才无德,却由于他的工作表现而心存感激。孔明竟然也因此而不予制止,大概是顾虑刘备未必同意的缘故。不过,法正还是活得不长,四十五岁那一年,便告死亡。刘备为他流泪多日,还特别谥为翼侯。对刘备来说,这个有才无德的青年才俊,毕竟忠心狄狄,做出许多重大的贡献。凡事换一个角度,似乎观感很不一样。然而有才无德,终久是很大的缺陷。
19。孙夫人为什么带阿斗回江东?赵云做了些什么?
孙权心心念念,都不忘荆州这件事情。听说刘备入川,马上想要兴兵攻打荆、襄。吴国太顾虑女儿的安危,坚决反对。张昭献计以国太病危为借口,将孙夫人骗回江东。把刘备的独生子阿斗,也带来当做人质。不怕刘备不用荆州来换阿斗,那时候开战,就没有妨碍了。
孙夫人听说母亲病重,去迟恐不得相见。十分慌乱,便将七步孩儿阿斗,戴在车上。随行带三十余人,各跨刀剑上马离开荆州城,准备搭江东来船返回东吴。
赵云留在荆州,主要的的任务便是照顾孙夫人和阿斗。听到消息时,大吃一惊。带着四、五骑,旋风船沿江赶来。船上军士拿出兵器,一字排开,大叫:何人敢当主母?赵云高喊:任从夫人去,只要留下阿斗。孙夫人出面,赵云也不答应。说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也不敢放夫人去。孙夫人大怒,骂他敢管家务事?赵云还是拼着一死,夺了阿斗,抱出船头上。刚好张飞前来救应,抱了阿斗回营,任凭孙夫人回到江东。
家务事很不好管,刘备把它交给赵云。让他吃力不讨好,却又不升他的官,也不加薪。是不是赵云自己来投,身价不高?或者平日对事不计较,吃亏也无所谓,因而有意无意地加以欺负?还是三番两次说率直的话,使刘备很不痛快。这才伺机报复,给他小鞋子穿?好像特别听孔明的话,也使刘备故意给他一些刺激。好人难做,从赵云身上,可以找到很多例证。但是赵云依然故我,并不因此而有所抱怨。和庞统相比,果然不一样。
20。曹操为什么隐诛荀彧?有什么后果?
荀彧字文若,原本在袁绍处。后依曹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甚加倚重。曹操奉迎献帝,建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便是荀彧所主谋。当时各地诸侯,并不热衷于迎天子。因为事事都要请命,反而十分不方便。曹操迎天子,未必存好心。那时他四面受敌,和献帝走投无路。荀彧的建议,正好促成这件事。因而延长汉朝的寿命,长达数十年,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荀彧果真“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为人公正,存心扶危济倾,有志匡复汉室。却又欣赏曹操的才智,希望尽力改变曹操的心意,辅助他成为汉室的治臣。曹操领冀州牧的时候,有人劝他恢复古代九州的样子。荀彧认为这是假公济私,并非为汉室着想,所以极力反对。曹操想收买他,和他结成儿女亲家。又增加他的薪俸,荀彧都不为所动。曹操打败马超之后,威福日甚。有意接受魏公的高位,荀彧还是反对。曹操终于明白荀彧心中只有汉室,并不是他的心腹。由于荀彧人品良好、声望甚高,不敢加罪明害。改用暗计害他,也就是采取暗诛的方式。使人送饮食一盒,上有曹操亲笔封记,打开来却空无一物。荀彧明白曹操的意思,服毒而亡。
一个人生不逢时,最好要知进退。像荀彧这样的正人君子,恐怕只有向孔明看齐,选择刘备这一种明主。否则遇到曹操,再是“吾之子房”,也难免要遭毒手。进退失据的人,最好以荀彧为鉴。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改变上级的心意。愈获得器重,下场愈可怜。
21。庞统劝刘备杀刘璋,夺益州,刘备为什么不依?
刘璋听说刘备率军来援,亲自到涪城相迎。张松与法正、庞统商议,要刘备在宴席中杀刘璋,唾手可得蜀地。刘备则坚持刘璋既为同宗,又诚心相待,不同意如此。庞统再三相劝,刘备还是以“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坚决不依。但是,法正和庞统认为机不可失,教魏延登堂舞剑,要伺机杀刘璋。刘备大惊,喝令即刻停止。刘璋归寨后,还是不相信众将的劝说。忽闻张鲁来犯葭萌关,于是请刘备前往拒敌。那里知道刘备到了葭萌关,并不进兵打张鲁。却广施恩惠,以收民心,这才引起刘璋的怀疑,从此严加提防。
纯粹从军事的立场来看,刘备就席间杀刘璋,可以省却不少事情。然而,如此一来,刘备便没有什么差异性,可以和曹操区隔开来。何况刘璋一死,刘备的信用丧失。蜀地人士,必然奋力抵抗。想要垂手而得,恐怕很难。刘备不接受徐州,反而得到荆州。如今面对刘璋,同样是同宗兄弟,当然依样画葫芦,以期获得更好的成果。刘璋如果对刘备深信不疑,刘备不论是真仁义或假的,反而不方便翻脸。刘璋对刘备生疑,提供刘备毁书发怒的急后缓,杀刘璋很快,要取蜀土很缓慢。刘备的方式,先仁尽义至,于翻脸无情,则是先缓后急。下决心取涪城,要经过一段时间。但是接下去的进展,应该比较顺利。凡事缓急、先后、轻重,只在一念之间。做出决定的时候,谁也料想不到后果如何,所以还是以仁义为重,比较务实。
22。庞统和孔明齐名,却不幸早死,是什么意思?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少年时代,便被水镜先生夸赞为南州人士中的冠冕。他和孔明一样,自尊自重,不愿意求人,也不做第二流人物。周瑜担任南郡太守时,聘请庞统为功曹。周瑜死时,他送丧到吴,也和江东群儒畅谈天下大事。《三国演义》把这一段故事的主角,换成孔明,更增加戏剧性。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其实也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曹操由于北方人不习惯水战,难以适应长江的风浪,用铁链把船连在一起,以减少颠簸,说不定就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点子。程昱怕被火攻,曹操还笑他多虑。庞统接受孔明的推荐,来投刘备。刚开始未获重视,经过与刘备一次长谈之后,才大为器重。入川时以庞统为首席军师,其地位有如留守荆州的孔明。
入川以后,取得涪水关,打算进攻雒城。忽然听说孔明有书信来,说将帅身上多凶少吉,请多小心。庞统以为孔明他取了西川,有大功劳,故意说这些话来作弄人。便说自己也善于预测,请刘备放心进兵。
大军分两路前进,庞统却死于乱箭之下。享年卅六岁,真是英年早逝,非常可惜。孔明既然推崇庞统的才能,何必书信告警?徒然造成庞统的疑虑,增加心理上的不平衡。庞统若是相信孔明出于善意,不过是担心当局者迷。冷静客观地重新评估,再做调整。说不定顺利通过这一战役,继续为大业做出贡献。可见任何风吹草动,最好从正反两方面,做不同的思虑。然后综合判断,寻求合理点。庞统早死,对孔明同样有一些警戒作用。
23。孔明痛哭庞统,是不是已经有不祥的预感?
庞统连人带马,被乱箭射死。刘备伤心至极,遥为招魂设祭。吩咐关平速往荆州请孔明,自己则坚守涪关,并不出战。孔明得知讯息,放声大哭,众官无不垂泪。孔明知道刘备进退两难,不得不离开荆州,前往西川。关羽请问荆州重地,由谁看守?孔明说书信中并未明言,但是关平送信,用意即是请关羽担任。关羽也不推辞,概然答应。孔明交割印信时,向关羽说:“重大责任都在将军身上。”关羽回答:“大丈夫既领重任,至死方休。”孔明听见“死”字,心中不悦。问关羽:“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关羽答以“以力拒之”。再问“倘曹操、孙权一齐起兵前来,如之奈何”?答以“分兵拒之”。这四个字是孔明最害怕听到的,因为如此一来,荆州必然十分危险。他赶紧告诉关羽,有八个字,可保荆州。请关羽无论如何,要记住“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绝对不能违反这一个大原则。
当时孔明心中,已经有不祥的感觉。因为分兵拒之,是兵家最大的忌讳。他原本有改变主意的念头,但因话已说出。加以关羽的脾气,惹火了很难协调。这才忍住,不另提他人。他想把赵云留下来,带关羽、张飞赴西川,又恐刘备起疑,所以没有做出任何变动。
再怎么说,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排行又在张飞前面。由关羽来担此重任,当然最合适不过。可见组织中的班底,或称核心团队,往往会分出亲疏。刘备如果考虑周到,在书信中明说请赵云留守荆州,应该会更好。
24。隆中对策是否求三国鼎立?孔明为何离开荆州?
隆中对策如果把目标放在三国鼎立,孔明大可以终生归隐,永不下山。因为只求分不求合,董卓坚守西凉,也不必奉诏入京。袁绍、袁术、刘表、孙坚等人,又何必打来打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可不必南讨西征。各安其份,又何止三国?整个中国,从三国时代,就分裂成许多国家。和欧洲的情况,十分相像。
自从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中华文化的合大于分,在政治上充分展现。隆中对策的最终目标,必然是匡复汉室,一统天下。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三分天下只是第一阶段的任务。刘备先据荆州,然后西取益州,完成第二阶段使命。最后分由荆州、益州东西两路,分击并进。完成北伐,务求统一全国。刘备破贼安民的理想,才真正实现。孔明的辅佐大功,也才称得上完成。
这种一统天下的观念,用现代话来说,便是地球村的形成。天下事有合有分,地球村是各大于分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华文化终将成为世界的主流。
孔明原先留在荆州,便是打算在刘备获得益州之后,执行第二阶段的任务。不料益州来信,庞统中箭身亡。刘备进退两难,孔明不得不前往协助。果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原来队龙、凤雏各领一个团队,现在则孔明一人,难以分身。隆中对策的实现,势必更加困难。可见计划之后,仍然可能出现很多变数。荆州并不全得,主权也不完整。益州前程未卜,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算不如天算,特别是大事,更难预料。
25。孔明确规定什么猜测刘备的心意,要关羽镇守荆州?
刘备带给孔明一封信,请孔明量才委用,留下一位合适的将领,镇守荆州。他并不明言,却要孔明去猜。这是聪明的领导者,常用的方式。主要原因有三:
(1)加强孔明的责任。刘备自己指定守将,责任完全由他承担。万一出了差错,孔明在旁边看笑话,自己更加难堪。不明言,孔明才会用心猜。仔细考虑人选,还要负起推荐的连带责任。对刘备非常有利,何乐不为?
(2)表示对孔明尊重。直接指派将领,等于在众人面前,给孔明难看。问都不问一下,根本不把孔明放在眼里,众人今后,对孔明也不会那么尊重,岂不徒增领导者的困扰?使核心团队产生矛盾,这种事最好不做。
(3)预留调整的空间。由刘备亲自指定,万一有什么变化,岂不是朝令夕改?由孔明推荐派定,将来要改变,再由刘备出面,保留更宽广的调整空间。这一点好像刘备没有想通,否则为什么人选定就从来不调整呢?
孔明其实有自己的主见,要把责任交给关羽。但他不说是他的意见,反而指出刘备派关平送信过来,便是暗示要关羽当此重任。这种聪明的做法,既可以激发关羽的自尊,使他不方便推辞。也可以稳定各将领的情绪,认为刘备的主意应该加以尊重,而不便发表意见。又能够以刘备代表的身份,对关羽做一些交代。有这么多的好处,当然要做。孔明喜欢猜,也有能力猜中。刘备乐得让他猜,也有信心如自己的意思。双方有良好默契,自然合作无间。刘备说如鱼得水,看来真是这样。
26。孔明为什么猜测刘备要关羽镇守荆州?
刘备派遣关平送书信给孔明,是不是暗示孔明,要他委用关羽镇守荆州?我们认为并没有这种意思。因为那时候刘备人在涪关,正逢军师庞统出师不利,被射死在落凤坡。心情恶劣到极点,那有和孔明玩猜猜看的可能?何况一路走来,孔明料事如神。几乎所有的难题,都能够轻松化解。这种紧要决定,何不交由孔明费神?加上自己远离荆州,那边的情况如何,并不十分了解。为什么不干脆请孔近就近量才委用?刘备自己一定明白,辨识人才,他可能胜过孔明。因为到处奔波,看的多也听得多,当然经验丰富。至于激将的本领,他远远不如孔明。几番大战,把每一将领的潜能,全都激发出来。这一次为什么不放手,让孔明激出一位守将来呢?
居于以上这些因素,刘备真心诚意要孔明推荐人选。孔明推荐关羽担此重任,理由至少有下述三点:
(1)桃园三结义的老二,身份非同小可。刘备会相信他,张飞也不可能说他的坏话。其他将领,更不敢多言。何况这些年来,关羽的威望,令江东闻名色变。用他来镇守荆州,孙权比较不敢乱动脑筋,随便来攻打。
(2)用张飞,不放心,性子太急,耐不住气。关羽也不一定赞成,大家也可能有意见。用赵云太敏感,加上东吴有兄长诸葛瑾,会不会引起刘备的怀疑,何必?
(3)既然是关平送信,不妨顺水推舟,说是刘备原有此意。关羽最信服刘备,拿他做借口,关羽一定不会推辞,张飞也会高兴。就这么办,把关羽推荐出来。
27。张飞为什么义释严颜?他不是忍耐不得吗?
张飞欣赏关羽的武艺,虽然不服输,却也很想向关羽学习。关羽义释黄忠老将的时候,受到刘备和孔明的赞赏。他心里也想,有一天遇上那一位老将,也要仿效一番。张飞离开荆州,来到巴郡。听说巴郡太守严颜,是蜀中名将。年纪虽高,而精力仍然旺盛。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据守城邦,并没有投降的意思。听起来和当年的黄忠,似乎一模一样,只是严颜自己担任太守,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