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近道时,万夫莫敌。庞德要和他决战,不过是各为其主。关羽大怒说:“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庞德坚子,何敢藐视吾邪!”便要亲自斩此匹夫,以雪心听恨意。这种骄傲的心态,已经远道。隐秩序自然安排吕蒙,专以关羽为目标,斩杀之后,他也不久病故。并且借重关羽的逝世,来考验曹操和刘备。曹操果然经不起考验,看见木匣中关羽的首级,面如平日,还不知警惕,开玩笑说:“云长公则来无恙?”结果被关羽活活吓死。刘备同样经不起考验,因私废公,坚持东征,以致延误了北伐的最佳时机。孔明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仿佛刘备死后,变成另外一个人,煞是奇怪!
同样一个诸葛亮,刘备活着的时候,神气活现,表现得有如神助。因为这个时期的刘备集团,全力支持孔明。刘备对他言听计从,加以人才济济,自然能够充分发挥。刘备死后,阿斗刚开始还相当守份,不久便宠信宦官,几次刁难孔明。人才又快速凋零,能用的将领愈来愈少。廖化当做先锋,可见补充相当困难。孔明再坚毅不拔,也难有成就。街亭之役,孔明不听众议,也不顾刘备生前的告诫,犯了最大的用人错误,让从来没有领军作战的马谡去担任主将。于是,隐秩序将世界的重心,转移到曹魏的司马懿父子身上。孔明辛苦栽培的姜维,屡次北伐都无功而返。蜀汉的希望,十分渺茫。
孙权活得很长,由于他缺乏长远的眼光,始终没有一统天下的宏大计划,一直扮演着重要配角的角色。有时联合刘备抵抗曹操,有时配合曹魏夹攻刘备。公元二二二年,孙权终于忍不住称帝,国号为吴。三国才正式形成到二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统一天下,不过短短五十八个年头,还不到一个甲子。但是,《三国演义》从公元一八四年中原和边境地区黄巾作乱说起,描述三国的形成过程。隐秩序和显秩序互动变化,算起来将近一百年。这百年期间,各种大大小小的集团势力,相互拼杀。有如各式各样的气球,在空中互相碰撞。为了抢夺市场,谋士们想出各种千奇百怪的谋略。战将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把独门的武艺施展出来。最不幸的,是老百姓。生灵涂炭,呼救无门。痛苦不堪,生不如死。每家公司都喊出顾客至上的口号,却毫无忌惮地做出不安的广告。货不真价不实,把顾客当做白老鼠,害死人也不偿命。三国既然都不可能、也不应该统一天下,上天只好另辟途迳。让大家出乎意料之外,由司马炎有样学样。从曹家后代的手中,篡下大位。刘禅首先配合,孙皓也来投降。看起来遥遥无期的一统天下,于焉完成。
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选中司马懿父子呢?这一家人,不都是阴险凶狠、权谋欺诈吗?这样的家风,算近道吗?道有阴阳的变化:当阳气出尽的时候,阴气便布满了;而阴气布满时,一阳来复,很快就把阴气逼走。好比社会上好人死得差不多了,坏人便趾高气扬。坏人横行霸一阵子,新生代的好人才会联合起来反抗,是一样的道理。黄巾之乱,逼使东汉王朝改州刺史为州牧,助长了各地方的割据势力。有如总经理为了加强各部门经理的职责,却不能有效地加以控制。于是军阀混乱,王室有名无实。曹操依天时据有北方的区域,孙权占地利雄踞江东地区、刘备则因人和而拥有汉中、荆州和益州。三大集团一大二小,加上水镜集团全球布局。数十年来,把好的人才,全都用光了,也大多报废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让坏人出头,使其坏到极点,后代的好人才有翻转的机会。要找坏人,最好的目标是曹魏阵营。当然,这种转折,人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魏恶南北朝三百多年间,篡位的次数,堪称史上第一。动乱不安,百姓的痛苦指数,也屡创新高。关羽骄傲杀敌,刘备以私害公,孔明误用人才,都需要受到处罚。何况司马懿父子?司马懿、司马师病死,司马昭被刘禅笑死。司马炎篡位后,统一仅三十余年,先后有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的纷扰。一直到公元六一八年,唐高祖李渊,才缔造出盛世近三百年。好人出头或坏人肆虐,实际上都由当代人自作自受,所造成的结果。谁叫三国时代,人才不辨是非,盲目地各为其主,把好人全杀光了呢?
1。刘备自立为帝,处不算篡位?
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我们骂他篡位。刘备在闻知关羽阵亡,孔明病笃之际,也自立为帝。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值得大家这么慎重地,用心计较?
曹操若是不喜欢汉朝的体制,大可以名正言顺地宣告革命。只要不像黄巾那样,被大家围剿而败亡。也可以创造新的局面,以大魏为国号,谁也不会骂他为汉贼。因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大家能够接受的标准。他奉献帝,却又杀皇后。曹丕接着篡位,果然是汉贼。可见公道自在人心,大多数人心中有数,很难欺骗。
刘备一开始,便以匡复汉室为职志。又被献帝认为皇叔,证明为一家人。献帝的位置不保,又传言已被杀害。关羽失荆州,孔明病笃。汉朝的命运,自然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再不自立为帝,如何延伸正统?何况孔明病笃,不过是一种策略性的托词。用以彰显即帝位、延汉祚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刘备当然也要再三谦让,才祭告天神。正式即帝位,封长子刘禅为太子。
同样再三谦让,有真也有假。然而不论真假,都需要礼让一番,才合乎道理。篡位和革命,看起来很想像,性质却大不相同。刘备仍为大汉王朝的一份子,并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不可能被骂为国贼,或者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相当于帝位的传承,传来传去,传到这位皇叔身上。所以孔明说名正言顺,而且不宜拖延。因为魏取代汉,如果没有人接任,岂不等于承认汉朝灭亡?既然如此,刘备自立为帝,是继位而非篡位,应该十分清楚。
2。张飞为什么出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张飞字翼德,是刘备同乡。早关羽三人,都具有义侠的个性,所以结成密友。但是三人的态度,则有很大的差异。刘备年纪稍长,修养的功夫比较深厚。平日少说话,多关怀下人。加上喜怒不形于色,颇得人缘。关羽傲上不傲下,干部以上与知识份子,大多敬而远之。畏惧而不友善,所以得不到他们的真诚合作。张飞敬爱君子,却不懂得体恤下人。动辄对部属施以鞭刑,并且缺乏防备的警觉性。三人各有长处,当然也各有所短。
关羽阵亡,使刘备大为紧张。一方面是誓必报仇,一方面则是荆州十分重要,不赶紧回来不行。于是就帝位之后,立即不顾一切劝阻,下令起兵伐吴。张飞听说有人主张先灭魏再伐吴的,马上奔回成都,要求伐吴以雪大恨。刘备怕他出事,一再叮咛他情绪稳定,不能鞭鞑部下。严重地警告张飞:此取祸之道也。足见兄弟情深,刘备对张飞的了解,令人佩服。张飞回营后,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带孝伐吴。范疆和张达。以限期将届,而准备不及。惟恐被责罚,趁机以短刀刺杀张飞。当夜割了首级,向东吴投降。
张飞的个性,害死了自己。刘备还不觉悟,这是那一只看不见的手,提示他不能为了私仇而坏了公事。更不能性急而乱了大局。可惜刘备并能会意,只是放声大哭,昏绝于地。醒后仍然执迷不悟,公私不分。不接受孔明再三劝阻,赵云好意规劝,坚持要先伐东吴。关、张两家的子弟,也都长成,彼此感情很好。关兴比张苞大一岁,刘备要两人结成异姓兄弟,永远互相救护。
一般人想起张飞,对于他那豹头环眼、黑脸络腮、暴躁无常的鲁莽样子,相信印象都十分深刻。尤其是酒醉之后,喜欢毒打士兵,更令大家常为他捏一把冷汗。
实际上,我们从他入川途中,一路军纪严明,体恤士兵,年纪于百姓,可以看出智勇双全的一面。到了巴郡,遇见守城老将军严颜,誓死不降。愤怒地表示“西川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时,张飞真的“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立即改变严厉的态度。走到严颜身后,帮他松绑。二话不说便向严颜躬身下拜,诚恳地要求老将军一同辅佐刘皇叔,共立伟大事业。
张飞如果听刘备的警告,不搞什么素服。很可能在东征时助刘备一臂之力,统一天下的远大目标,说不定还有完成的一天。可惜他缺乏包容的修养,部属有错,不能够给以宽谅。往往在盛怒之下,对部属毫不客气。就算张飞处罚得有理,部属大多不能服气。恐惧大于尊敬,难免怀恨在心,而想要伺机报复。张飞这种习惯,已经闯祸多次。每次都幸运过关,这才难逃重要的这一关。上级和下属的关系,最好像刘备那样,做到面面俱到,自然容易产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关羽敬重贤能,但傲气太重,以致看得上的不多,因而得罪许多人。一个人可以有傲骨,不吃嗟来食。称为有骨气,够气魄。但是不要有傲气,因为骄者必败,几乎没有例外。张飞不把部属放在眼里,心中存有谅你不敢对我怎样的不屑,这是部属最难以忍受的。结果栽在自己部属手中,实在不值得。
3。孙权为什么降魏?他不是不愿受制于人吗?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却没有远大的眼光。他所想的,不过是保住江东,把荆州吞并进来。至于一统天下,恐怕想都不敢想。赤壁之役,若非孔明和周瑜联合在一起,孙权可能早已向曹操投降。但是孙权对刘联盟。并没有多大诚意。几次为了小利,都不惜加以破坏。杀了关羽以后,才知道兹事体大。刘备必然御驾亲征,大军压境。张飞原来勇猛,再加上悲愤的力量。在这一次伐吴战役,必然发挥很大的作用。孙权一向擅长用计谋,赶紧派遣间谍。在大战前夕,刺杀张飞。以为把这位威名仅次于关羽的大将除掉,便可以免于恐惧。他大概没有料到,曹操之所以终生不敢篡位。对于刘备的顾虑,应该是重大的因素。换句话说,曹魏所害怕的,其实是关、张二将。如今孙权竟然替曹魏除去这两员大将,曹丕趁刘备伐吴之际,来攻孙权,东吴还保得住吗?
诸葛瑾再度求见刘备,表示孙权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交还。企求永结盟好,共灭曹丕。刘备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诸葛瑾又将袭荆州、杀关羽的责任,完全推在吕蒙身上。说什么孙权事先毫不知情,事后十分后悔。刘备仍然坚持,说“不看丞相的面子,先斩你的头”。诸葛瑾灰头土脸,返回江南。
孙权无奈,派使者向曹丕投降。曹丕的意思,是既不助吴,也不助蜀。让孙、刘交战,等待两国灭一国剩一国,那时候才出兵除之。决定册封孙权为吴王,并不派兵接应。曹丕的智慧和见识,当然不及曹操。若是接受大夫刘晔的建议:当刘备进攻东吴时,起兵讨吴。孙权要向刘备求和,刘备必然不肯。内外夹攻的结果,东吴必亡。接着攻打刘备,对曹魏来说,是最好的时机。
孙权向曹丕投降,实际上是假的。他知道魏、蜀两面夹攻,东吴必然无法抵制。诸葛瑾求和不成,只好向曹丕投降。能够获得兵力支援,当然最好。至少先安住曹丕的心,不致内外夹攻,还可以专心和刘备对抗。
曹丕嘴巴说得很动听:孙权既然来降,这时候打他,对其他想降的人,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不如接受孙权的投降,下面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以后还是要打他的。果然不错,当东吴转败为胜时。曹丕假借助战的名义,三路出兵,要暗袭东吴。但是时机不对,派兵也得不到好处。东吴锐气百倍,曹丕大败而回。
这一拉一扯,又使一统天下的时候,拖延了很久。若是刘备接受孔明的意见,先伐魏再东征。或者曹丕接受刘晔的建议,趁刘备伐吴之际,出兵攻打孙权。这两种情况,只要任择其一。三国的结局,都不一样。而一统天下的任务,却很可能提前完成。天命原来归于刘备,可惜他违反了“私人恩怨,不应该耽误公事”的规律,使他不能如愿以偿。曹丕若能天命所归,曹操早就一统天下了。孙权出尔反尔,孙策临终时,已经明白指出“举江东之众,新局面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孙权是做不到的。一统天下与孙家无缘,似乎也是天定。这一只看不见的手,由关羽而孔明,再由孔明而刘备。如今真是不知要转向何方?天意难测,其实是上天也有说不出来的苦衷!
4。刘备不顾一切,坚决伐吴,给我们什么启示?
如果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在人和方面,人缘好,到处受人欢迎,应该当之无愧。他从基层做起,一路向上晋升。对于人情世故,非常熟练。他能够赤手空拳,建立蜀汉,完全得力于他的仁义宽厚。
正因为如此,他对关羽、张飞当年在他最绝望的时候,给予最大的鼓舞和支持。并且历尽艰辛,始终不变。觉得知心之交,不是一般君臣、同仁、朋友所能相比。所以听到关羽阵亡,立刻把矛头指向东吴。他明知诸葛瑾是孙权特使,也是孔明的兄长。带着两面不讨好的无奈,前来致意。却当面加以怒斥:“杀弟的大仇,不共戴天!”要他罢兵,除非他死掉。可见刘备的内心,真的什么都不要紧。只有为关羽报仇,才是第一优先。
刘备的最大号召力,是以汉室正统自居。一心一意是匡复汉室,一统天下!现在曹丕篡位,汉献帝传闻已经亡故。刘备只知道传承皇帝大位,却不以替献帝复仇恨前题。反而急于私务,为关羽报仇。岂不是因私废公,把私人恩仇,看得比公务更重要?孔明所说“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和张飞所说“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誓”。两相比较,竟然弃大义而先小义?
当然,刘备的真正想法,是曹丕刚就帝位,一定忙于内政。在形势不稳的时候,不可能采取军事行动。孙权不论是真降假降,曹丕都不会出兵支援。如果以孙权偷袭关羽这一事件,来激发大家的愤怒情绪。全力东征,一举攻下东吴。然后北伐曹魏,公私兼顾,岂不是更加圆满?如果是这样,刘备的假仁假义,就有了明显的佐证。以关羽的感情,来骗取大家的感情,实在不应该。他的情绪管理,一向比张飞良好。现在竟然和张飞一样,怒气冲昏了头。学士秦宓,对天文地理十分熟悉,向刘备提出时机不合适,恐将失利的看法。惹得刘备大怒要杀他的头。众官求情,刘备才把他关进牢狱。
曹操多方设法笼络刘备,始终没有成功。刘备对曹操,并没有感情,因此表现得十分理智。孙权接受孔明的建议,与刘备联盟,等于助刘备一臂之力。使他结束多年的流浪生活,找到荆州这一块根据地。他对孙权有相当的感情,以致愿意做他的妹婿。甚至于久居江东,不想回荆州,都是重感情的表现。有这样的感情基础,居然欺骗、偷袭、不择手段。对刘备来说,对他的伤害,过错比曹丕篡位为大。刘备的感情用事,造成他一生当中,最大的失败。自作自受,果然谁也挽救不了。
人必须有感情,但是感情不能淹没理智。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理智指导感情。使感情发泄得合理,才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中道”。(中是合理,道即途径。中道,便是合理的方式。)刘备重感情,原来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人而无情,人缘不可能好,人和不一定通达。但是张飞守下邳时,为吕布所袭,以致城池失陷。刘备当时并未加以处罚,已经看出他不够合理的一面。当然,关羽投降曹操,彼此离开了一段时间,情况不明。刘备还是毫不怀疑,虽然同样不合理。都由于那时的刘备,和今日不可同日而语,大家不可能加以指责。
5。刘备东征,为什么败得那么惨?
化悲愤为力量的意思,是把悲愤的情绪,转化成为正义的力量。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地盘,曹操大举南下,造成赤壁之战,刘备才有机会占据荆州的一部分。如果早在刘表去世,刘备便以堂叔的身份,辅助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仍然表奏刘琦为荆州牧。就不会产生“借”荆州这种悬案,省却了许多无谓的争执。后来刘备自领益州牧,也应该居于孙刘联盟的君子协定,把荆州的一部分归给孙权。孙刘继续保持友好关系,也不致产生偷袭关羽的悲剧。东西两路北伐的计划,说不定顺利完成。刘备那时候再和孙权好好商量,也说不定形势比人强,整合孙权的力量,共同远复汉室,达成原先的理想。
现在时过境迁,再来想这些事情,也没有实质意义。既然最不想看见的事情,已经发生。刘备身负重大使命,在这种关键时刻,理应保持高度的冷静,聆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寻求当前最为合理的决策。即使张飞咆哮公堂,相当情绪化。也应该以领导者和大哥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