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炕褂杏⑽牡摹昂9亍弊盅�
“这大龙邮票,我记得外公有一套,三枚,就是前两年买的,好像是一万多。你这个虽然是十五张连在一起,但是只有一枚,不成套,应该不是很值钱吧?”林娉婷虽然知道大龙邮票,但是具体的分类和版别并不清楚。
“就算这十五枚只值一万,咱也赚了啊?”唐易故意很认真地说道。
林娉婷仔细看了看唐易,“行了,别装了,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你。快说,这十五方连值钱在哪儿?!”说着,柳眉倒竖起来。
唐易小时候集过邮,最关键的是,他对明清历史非常了解。而且这学历史的,对史实中的“第一”格外关注,这大龙邮票是华夏发行的第一套邮票,所以他确实了解的很全面。
“清代的大龙邮票啊,一共有三版。第一版是1878到1882年印制和发行的,纸薄,甚至有点儿透明,所以又称为薄纸大龙。秦老收藏的,恐怕就是这一套,这一套印刷量最大,所以价格相对便宜,不过邮票这东西,比不了古玩,一万多一套,已经不低了。”
“1882年印刷的是第二版,这一版复杂一些,因为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印刷量不一样,用的纸不一样。其中的桔黄色五分银,印量最少,而且用的是法兰西产的葱皮纸,比较脆,很难保存。这一版的图案,图的边框和齿孔之间的距离加宽了,所以叫做阔边大龙。”
林娉婷不等唐易说完,就高兴地插话道:“我知道了,这十五方连是阔边大龙五分银,是存世最少的品种,肯定很有价值!”
“没错。”唐易无奈地笑笑,“你就不能让我充分展示一下知识储备,讲完第三版吗?”
林娉婷推了唐易一把,“继续讲吧!”
“这第三版,叫厚纸大龙,是1883年到1885年印制的,不用说,纸质比较厚。”唐易伸伸手,“说完了!”
林娉婷也故意停了一会儿,看唐易的嘴唇张了张,这才哈哈大笑,“行了,憋不住了吧?别装了,赶紧说这阔边大龙五分银有多珍贵!”
唐易本来想绷一绷,结果被林娉婷揭穿了,只好接着说道:“这发行阔边大龙的时候,正赶上邮件猛增,邮票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先印的是用得最多的三分银,后来又印了一分银。到了印制五分银的时候,前面用的纸没了,最后用了这种葱皮纸先印了两万枚。”
“两万枚是什么概念?当时一个整版全张是五乘五,二十五枚。两万枚,就是只印了八百张整版全张。而且,这阔边大龙黄五分,不仅印得少,而且卖得快,用了九个月,就卖光了。”
“这都过去一百多年了,印的这么少,用的人又这么多,纸质还这么不容易保存。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全新的没用过的阔边大龙五分银,存世的还有多少张呢?”唐易突然看着林娉婷问道。
“别卖关子了!快说!”林娉婷正听得兴起,见唐易停住了,连忙催促。
唐易挠挠头,这次倒是没装,实事求是地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咱们度娘一下吧!”
“切!”林娉婷白了他一眼,拿出手机上网。
“这不能赖我啊,历史我清楚。现在我又不关注邮票,我怎么知道?”见林娉婷点开了网页,唐易把脑袋凑了上去。
查了两个权威的邮票网站,又查了两个口碑很好的论坛,基本上都说是存世只有一百枚左右。
而且,这阔边大龙黄五分,留存于世的全张整版邮票,仅有一件孤品。早在1991年,这件孤品在英国拍卖,居然拍出了37。4万英镑高价,换算过来就是400万左右。
要知道,这可是在1991年!这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很多几百万的东西,到如今已经有不少以数千万论价!
“现在一枚阔边大龙桔黄色五分银,品相很好的,市场价一般是十几万,如果这样算来,你这个十五方连就是二百万左右。”林娉婷根据掌握的信息算了下。
唐易笑着摇摇头,“账,不是这么算滴······”
第372章 津门赏宝
“那么,账,该怎么算呢?”林娉婷配合了唐易一下下。
“邮票这东西,单张和四方连不能比,四方连和整版不能比。这阔边大龙黄五分就更不能按普通的市价叠加论价了,因为存世太少了,肯定是单张多,四方连少,整版就更不用说了,孤品。”
唐易捻动手指,“所以,这个十五方连,起码比你的论价要翻一个跟头,能值四百万!要是上拍,遇上有钱又痴迷的集邮爱好者,还有可能更高。”
“太好了,进账四百万!下午逛街,终于找到让你出钱的理由了。”林娉婷语气挺兴奋,但是却伸了个懒腰。
“这还没进账哪!”
“卖了就进账了。你呀,也不能什么东西都抱在手里。你要是不喜欢集邮,留着也没意思,不如出手,进账的资金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林娉婷看来的确是有点儿困,“我小睡一刻钟,你负责叫我起来,然后陪我逛街。”
唐易倒没什么特别的反应,点点头“嗯”了一声,主要是他确实也在想,这东西是不是该出手。
说实话,这两年,邮票市场在他眼中,并不景气,而且他对邮票也不是特别喜欢。小时候集邮,只能算是一种朦朦胧胧的兴趣,邮票有面值有图案,对一个孩子来说,吸引力还是蛮大的。
邮票和古玩最大的区别,就是邮票是印刷品,出自机器,算不得真正的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是不能量产的,每一件瓷器,每一幅画作,每一件玉雕,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百多年前的邮票,只能算是一种时代符号,比起其他古玩的魅力,确实小了很多。
当然,这是他的想法,在集邮爱好者心中,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尤其是这大龙邮票,既有传统的特殊题材——龙,又是华夏的第一套邮票。同时,阔边大龙五分银存世稀少,颜色又和帝王之黄色暗合,的确别具一格。
如果出手,想必是不难出高价的。
唐易想来想去,最终算是有了结果,这东西可以卖,但是要卖给喜欢的人,这样就算是两全其美了。就像唐英自制的釉里红双鱼小盘,到了痴迷瓷器的吴军教授手里,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归宿。
“一件古玩珍品,就算是要卖,也一定要找一个好人家,像嫁女儿一样嫁出去,这样你才能心安。”沉思中,唐易的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古玩如此,邮票也应该如此。”
林娉婷真的睡着了,过了半个小时,唐易见她翻了个身,才把她叫起来。
两人出了酒店,打车直奔王府井。这一片商场多,倒是省心。
“怪不得要藏起来,这又是大清又是龙的,要是被发现肯定就毁了。”林娉婷下了车,突然又想起了邮票的事儿。
“当年有很多藏东西的,比如瓷器上刷上油漆,书画藏到墙洞里。我听说,当年还有下水道里发现古玩的,都是扔了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有的人着实收了一批精品。可惜,现在假货泛滥,想找件真东西难喽!”唐易轻轻摇了摇头。
“要不怎么能显出你来?”林娉婷拉住唐易,“走了,别琢磨了,逛街开始!”
唐易笑着点点头,忽然觉得,这林娉婷和他,咳咳,那个了之后,突然变得活泼了一些,也好像更机灵了一些。可能,以前还是有些矜持吧,而现在,似乎这样更可爱一些。
“你傻笑什么?”林娉婷歪头看了看唐易。
“没什么,我觉得我的运气不错。”唐易笑着理了理林娉婷额前的刘海。
林娉婷本来一个“切”字又要出口,但突然发现唐易的目光似乎格外温柔,一下子明白了这次这个“运气好”的意思,脸微微一红,心里却是涌起了一股甜蜜,轻声道,“走吧走吧,知道就好。”
这次林娉婷确实买东西了,买了一个包包,买了一双鞋子,不过给其他人买得更多,包括唐易的一身行头,还有给家里人买得,给唐易的老爸老妈买的,甚至还怂恿唐易给毛逐买了个手包。
这一次回去既然是文佳开车,而且总归是出来一趟,回去本来也得买东西,唐易倒是没觉得麻烦,很有耐心地陪着林娉婷逛来逛去。
逛街买东西这事儿,时间过得特别快,而且对唐易来说,感觉特别累。不知不觉天就黑了,在附近简单吃了个快餐,两人回到了酒店。等到把东西收拾完,唐易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简单洗漱一下便躺在了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上午9点,文佳开车来了,车上已经装好了那件天字罐和压手杯。与吴军和陈澄之的车会合后,两辆车一前一后驶上了高速公路。
陈澄之在津门不止一套房子,他常住的是一套二层别墅,而他要给唐易看的三样东西,也正在别墅里。
本来他就是想让吴军住在别墅的,都已经提前收拾好了房间。
进了别墅院,停好车,陈澄之领着众人进入客厅,小坐喝茶。唐易发现,这偌大的别墅里,似乎只有一对老夫妇,帮着打扫卫生和做饭什么的。陈澄之不在,他们却在留守,想必是极为信任的人。不过,唐易并没有见到陈澄之的家人。这种事儿,唐易也没法儿问。
陈澄之想给唐易看的,正是夔纹象尊,国宝金匮直万,宣德炉三样东西。
其中,夔纹象尊和国宝金匮直万是吴金彪留下来的,夔纹象尊给了吴军,国宝金匮直万给了陈澄之。陈澄之感念师父的恩德,吴军心性良善,所以两人的关系一直特别好。否则,吴军也不会把夔纹象尊这样的重器交给陈澄之代为保管。
而宣德炉是陈澄之早年间得手的,也一直视为珍宝。
这三样东西,哪能拿出来给一般人看?就算是唐易和文佳与他们师兄弟有几次莫大的机缘,陈澄之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陈澄之提前上楼,将东西从密室拿出,摆放到书房的桌子上,这才又下楼领着他们进入书房。
饶是唐易见惯了宝贝,但是看到这清一水儿的三样“铜制品”,还是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第373章 一个主意
“这都是大开门的东西!”唐易咋舌,“怪不得河野治为了这件夔纹象尊如此煞费心机,如此完美的商代夔纹象尊,太震撼了!”
陈澄之点点头,“这夔纹,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好像活了一般。我是个手艺人,看着这纹饰,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三千年前,和当时做这象尊的大师对上了话!”
一个普通的手艺人,怎么能和大师对话?陈澄之虽说上了年纪,骨子里还是很自负的。
“老爷子,令师尊和您,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这东西留在你们手里,也才不会受了委屈!”文佳和陈澄之并不是很熟,顺嘴小拍了一下。
“你们说,这样的好东西,怎么能流到倭国人手里!”陈澄之话题一转,此时已是一脸严肃。
这话说的铿锵有力,唐易也不由凝重地点了点头。转而,唐易又看起那件宣德炉。说实话,宣德炉仅仅在明清两代,仿品就多如牛毛,而且不乏高仿精品,但是仿品毕竟是仿品,和真品定然是有差距的。
这是唐易第一次如此无缝隙地感受真品宣德炉。这种美妙的感觉很难用语言表达,不是此道中人,也很难体会。
文佳和林娉婷在古玩方面的鉴赏力,自然不能和唐易同日而语,但是夔纹象尊和宣德炉实在是太漂亮了,就算是单纯的艺术品,也有足够的视觉冲击力。
国宝金匮直万,是唐易最后看的。其实,当时他拿了秦老的国宝金匮直万,陈澄之认定为高仿,而且还是他师父也就是吴金彪做的,他就猜到,吴金彪很可能手里有真品。结果,不仅有真品,还传到了陈澄之手里!
“吴教授,您家传深厚,铜器造诣也极高,怎么就偏偏更喜欢瓷器呢?”唐易这时候突然想到了这一点,没多想便问出口来。
“哈哈哈哈。”吴军笑了起来,“爱好这东西,没法说,比如你为什么偏偏喜欢小林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她漂亮吗?”
林娉婷一听吴军打了这么一个比方,不由红了脸。
唐易也只能一笑,吴军这比方,有点儿梅妻鹤子的意思,偏好这东西,确实也不好说清。不过,唐易这时候也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既然今天看了这么多宝贝,我也拿出两件来吧!”
吴军吃了一惊,心想,唐易从山州到燕京,肯定不会随身带着宝贝的,难不成他在燕京这短短几天,除了鎏金龟符,还淘到了其他好东西不成?他自是不会知道,其实这两件东西,还是从津门捡漏的。
看着吴军吃惊的眼神,唐易笑道:“吴教授,陈老爷子,鎏金龟符你们都看了,我说的这两件东西,是两件瓷器。”唐易说的两样东西,自然是成化斗彩天字罐,永乐青花压手杯。
至于大李将军的青绿山水,之所以不拿出来,主要还是因为是拼接的,只有半张真迹,吴军和陈澄之在书画方面都不算精深,不容易看出精妙之处。而大龙邮票,估计他们不集邮,而且这两个人基本都算是搞艺术的,对印刷品估计兴趣也不会很大。
再说,怎么也得留点儿底子,不能把在淘到的好东西一股脑儿都亮骚吧。
等到唐易把两样东西都拿到了书房,吴军彻底惊呆了。
“怪不得你连唐英的釉里红双鱼小盘都送去上拍,敢情你还有这样的东西!”
唐易有点儿哭笑不得,唐英那件小盘,当时因为略有残缺,加上秦老已经开口了可以在泛古堂上拍,他这才答应了。要是放到现在,他未必舍得出手了。
“可惜啊,釉里红小盘底部有缺,这天字罐还是个剃头的。”唐易顺势谦虚了一下。
“严格来说,只有口沿切割修整了才能算剃头,这一件只是缺了盖,只是掉了帽子而已啊!”吴军眼睛没有离开小罐,嘴里打了个比方。
“唐易······”看着看着,吴军的眼睛离开了两件瓷器,转向了唐易。
结果刚开口,陈澄之就在后面悄悄拉了他一下。陈澄之知道,他这是喜不自禁,很可能是想问唐易想不想出手。但是两样东西,唐易一开始并没有拿出来,是让他看了家里的宝贝之后,有点儿感恩回馈的意思。所以,断然是不会轻易出手的。
“今天可真是好日子!唐易欣赏了你的夔纹象尊,你欣赏了唐易的成化天字罐和永乐压手杯,我是几十年都没见过这样的交流啦!”陈澄之哈哈笑着,边说边拍了吴军的肩膀一下。
吴军被拍了肩膀,稍稍一琢磨这话,便明白了,陈澄之的意思是莫要开些“能否割爱”之类的口,就如同如果唐易要是开口说要买他的夔纹象尊,他也不会同意,而且觉得很冒昧。
“是啊,生平能欣赏到这些东西,也算是一种幸事啊!”吴军转弯还算快,接着笑着接口道。
唐易看他俩一唱一和,而且如此亲密的师兄弟哪用得着拍什么肩膀?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个时候,他突然起了一个主意,当着这两人的面,干脆提出来算了,不过,这话得说的婉转点儿。
“这两样瓷器呢,说的难听点儿,属于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的类型,要说让我出手,那可真是心如刀割了。不过,我看吴教授的确是喜欢的紧。吴教授反正是来休假的,不妨留在这里,让吴教授休假的时候也能有个赏玩之物。但这样一来,就是怕给二位添麻烦了,成了帮我看宝护宝了。”
这话说的真漂亮啊!明明是成人之美,却还要说麻烦人家。文佳忍不住在旁边赞赏地点了点头。
不过,文佳又看了看唐易,觉得他的眼神似乎又有几分思量,心想,唐易不会又有什么鬼主意吧?凭空把两件重量级的明代珍瓷留在人家里,这可是不是一件小事儿。
“啊?”吴军一愣,“这个当然是好,只是这两件东西······”
人老成精,陈澄之却略略想了想便会了意。
第374章 急与不急
“这怎么是麻烦呢,东西放在这里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么好的东西,镇宅!不过,凡事都得讲个规矩,即便不讲规矩,也得讲个礼数嘛!”说着,陈澄之看着唐易哈哈一笑,“我听说秦老是小林的外公?”
唐易也跟着哈哈一笑。心想跟这样的老江湖打交道,说话真是省心,根本不用多说一星半点儿。
他的意思,确实是想提出暂借国宝金匮直万回去,当然了,主要不是自己欣赏,而是让秦老欣赏一下真品,弥补一下手里捏着那件吴金彪高仿的遗憾。
看到陈澄之这个态度,唐易就明白这是答应了。要说拿走夔纹象尊,吴军和陈澄之可能不会答应,因为毕竟在河野治虎视眈眈的当口儿。但是国宝金匮直万不同,吴金彪的高仿让人捏了件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