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喂?”唐易接起。
“那我先把这东莱先生锁起来了啊!”毛逐顺势喊了一声,就去把诗集重新锁进了保险柜。
电话是河野平打来的,“河野先生,正想给你打电话呢。我那朋友确定要买铜香炉了。”
“那炉盖他找到了吗?”河野平问道。
“没有。”唐易很干脆。
“这香炉他买了,没有出手的意思?我可以加价。”河野平复又说道。
“恐怕也没有。”
“那你这朋友,能介绍我认识吗?”
“河野先生,这不符合行里的规矩。我说是朋友,其实你也明白,本质还是买家,我怎么能随便透漏人家的信息呢?不过我看你很有诚意,我可以和他说说,如果他答应呢,我就联系你。如果不答应,那我就不联系你了,你看行吧?就明天,明天不联系你的话,呵呵。”
这一声“呵呵”,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河野平沉默了几秒,“好吧。那再联系。不过你稍等,我还有个事儿。”河野平并没有等唐易答话,就直接说道,“刚才我听到有人说东莱先生,莫不是《东莱先生诗集》?”
“艹!耳朵够尖的!”唐易心里骂了一句,但同时也是一惊,这河野平一个倭国人,懂得还真不少啊,这对华夏人来说都算是一部比较偏的诗集,他居然知道!
“您听错了吧,是东郭先生,就是个小木雕,你听说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就是个故事木雕。”唐易脑子急转,总算是圆了过去。
“呵呵。一件普通的木雕,至于锁起来吗?唐老板,我发现你很有意思,你开门做生意,难道不喜欢发财?这《东莱先生诗集》如果是宋版,我可以出大价钱!这价钱,可比一个万历青花大罐要高得多!”这次,轮到河野平“呵呵”了。
这河野平也挺有意思,收东西不仅不杀价,反而一直就很高调,开口就是“大价钱”。不过细想一下,他一个倭国人,在华夏收东西,而且不是精品看不上,人在异域,求精品不花大价钱还真不好办。
“河野先生说的《东莱先生诗集》,我也只是略有耳闻,没想到河野先生如此熟悉。”唐易模棱两可地回了一句。
“我早就说了,家父最感兴趣的是书画和铜器,我也算家传,不知唐老板手上的是哪几卷?”河野平也不管唐易承认不承认,直接问道。
听到此话,唐易心里一颤,这河野平对宋版《东莱先生诗集》,了解得还真是不浅。这句问话,首先说明他知道多少卷,其次他断定唐易不是一整套。
唐易暗骂,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倭国人怎么就缠上我了?
第108章 倭人底细
“河野先生既然说我手头有诗集,怎么不先猜是一整套?”唐易心想,既然他这么了解,索性就套两句话。
“不管是沈公雅刻本,还是黄汝嘉刻本,如果手头有整套,那恐怕是国宝了,唐老板估计没来得及出手,就会被贵国的有关部门盯上。”河野平不阴不阳地笑了起来。看来他真的很了解,两种宋代刻本居然都说得分毫不差。
“河野先生,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我们泱泱华夏,有法有度。”唐易回应道,“若是祖传之物,私人所有,这些都不存在。”
唐易说的倒没错,这古玩买卖,偷的抢的出土的,和走私贩卖沾了边,才算是违法。他说的时候,心里一直想着这两卷诗集,这出自大宅门,典型的传承有序的东西。
“唐老板,咱们也别绕弯子了,什么时候见个面,可以谈谈价钱。就算铜香炉的事儿黄了,要是这事儿成了,也是皆大欢喜。”河野平仿佛已听出来唐易这是在套话,也不争辩,直接切入正题。
“真是东郭先生的木雕,若是有宋代刻本,我这小店哪里镇得住啊。河野先生,要是没什么事儿,我先挂了。”唐易也想收场了。
“好吧,你可以考虑下。再联系。”河野平说罢,竟然也不啰嗦,直接挂了电话。此人的确很是精明,从来不做无用功,这时候多说无益,他也不拖拉。
见唐易挂了电话,毛逐走上前道,“这事儿怪我,不该顺势喊一句。没想到,一句东莱先生,他居然就能扯出这么多。”
“我也小看这个倭国人了。他现在肯定是不信我说的东郭先生。”唐易轻轻敲了敲桌子,“我看,得打听下了这个倭国人的底细了。”
“嗯?”毛逐抬头看了唐易一眼。
“明天带上这两卷诗集,分头拜访一下秦老和方老。”唐易缓缓说道。
“好。听你这意思,是先去秦老那里?”毛逐问了一句。
“对,秦老久涉江湖,而且泛古堂还有海外征集部,可能会对这个倭国人了解得多。”唐易顿了顿又说道,“明天正好关一天店门,防止河野平不请自到。”
当晚,唐易和秦老、方老通了电话,约好上午见秦老,下午见方老。
一夜无话。第二天上午,唐易和毛逐带着锦盒,又到了秦老的“洞天福地”。
一番寒暄之后,宾主落座,这东西自然是要先让秦老过目的。这其实就算是个礼物,只不过这个礼物不是送,过目就是礼,有了这个礼,问起河野平来也算有个由头。
“难得的真品啊!”秦老看完一卷诗集,又拿起另一卷,“这宋代刻本,用的是麻纸或皮纸,这也为能保存到今天打下了基础。这字体虽然是印的,但墨质精良,且不失书法的风采,仿宋仿宋,直到今天,这印刷字体仍是对宋版推崇备至!”
“谢谢秦老指点!”唐易在一旁说道。
“行了,你的水平我又不是不知道,你不过是卖老头子一个人情,让我欣赏一下罢了,难不成还真来找我鉴定?”秦老摆手一笑,“过几天泛古堂的秋拍预展,你来看看吧。”
“就是您说的清三代的瓷器拍卖会?不是要到9月吗?”唐易接口问道。
“秋拍是在9月,不过预展提前一个月也很正常,要给卖家留出思考和筹集资金的时间嘛!至于拍品,主要是清三代的官窑器,不过加上别的也未尝不可,你这两卷宋刻本要是来拍,我是热烈欢迎啊。”秦老笑道。
唐易笑了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把其实还没拿下这两卷诗集的事儿说出来。
“对了秦老,您听说过东京史料馆吗?”唐易见秦老欣赏完了诗集,出口问道。
“嗯?”秦老看了一眼唐易,“难不成阁宝多的生意,这么快就做到海外去了?”
“这倒不是,前几天有个倭国客人到我店里来,留了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东京史料馆。”唐易解释道。
“噢?是谁?河野家的人?”秦老立即接口道。
“对,叫河野平。”
“他买你什么东西了吗?”
“他是看上了我那个崇祯罪己铜香炉,只不过我说朋友拿走了,没有卖给他。”
秦老点了点头,也没有问“我说朋友拿走了”是真拿走了,还是托词,接着说道,“这东京史料馆是一家私人博物馆,也是一家古代艺术品公司。会长叫河野太郎,这河野平是他的儿子。”
“看来秦老您和这东京史料馆打过交道?这河野太郎看来水平不低啊。”唐易连忙问道,心想,河野平说起他父亲时很推崇,而且,能轻松拿出万历青花大罐这样的东西,水平可想而知。
“河野太郎虽然是倭国人,但是却通晓华夏历史,古玩方面也造诣极深。我从他手里收过一件康熙青花将军罐。这东京史料馆背景很深,据说河野太郎和倭国皇室的人都有关联。”秦老说道。
“这么说,这河野平也是个华夏通喽。他为什么不常驻燕京,反而老在山州待着?”唐易一见秦老如此了解,干脆就把自己的疑问全都抛了出来。
“山州虽然不及燕京,但文化深厚,交通便利,也是古玩荟萃之地。还有一点,倭国驻山州总领馆的总领事和河野太郎交情不浅。”秦老介绍道。
“噢!”唐易点了点头。
秦老又嘱咐道:“虽说在咱们华夏,他们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但是如果和河野家的人打交道,最好多加小心,毕竟不是一般的倭国人。”
“这河野平的水平确实不一般,似乎懂得很多,他在电话里听到毛逐说了个‘东莱先生’,结果就猜测我有诗集,还说可以出大价钱。我给搪塞过去了,就说他听错了。”唐易把这事儿又说了一遍。
“这两卷诗集,还有那铜香炉,确实不宜流出国门。”秦老神情郑重,不自觉地又拿起了诗集欣赏。
“第七卷,第八卷······”突然,秦老敲了敲额头,仿佛在思考什么事情;过了一会儿,他放下了诗集,“你们稍等我一会儿,我去查个资料!”
第109章 独缺两卷
秦老如此匆忙,让唐易和毛逐面面相觑。
“这第七卷和第八卷难不成还是特别版?或者是什么错版,由此特别珍贵?”毛逐小声说道。
唐易白了他一眼,“你以为这是邮票和纸币啊,这是雕版印刷,一刻一个版,有错误早就发现了,不会等到装订成书。要说真有什么特别珍贵的地方,倒是有可能是某个人的藏书章。”
“藏书章倒是有几个名人的,不过秦老这样的大家,也用不着查资料啊!”毛逐却道。
“说不定有的印章用了别号,咱没认出来······”唐易正说着,只见秦老匆匆从书房走了出来,连忙打了个噤声的手势。
秦老手里,拿着一本最新出版的《宋刻本稽考》。
“你们看!”秦老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的图片,赫然正是《东莱先生诗集》。而根据下面的文字介绍,《东莱先生诗集》目前出现过的,确实有两种版本,一种就是华夏国家图书馆馆藏的黄汝嘉刻本,而另一种不用说,自然是这沈公雅刻本。
但是接下来的文字,却让唐易和毛逐的嘴巴合不上了,这沈公雅刻本已知的馆藏地,竟然是倭国内阁文库!
最关键的是,这倭国内阁文库所藏的沈公雅刻本的《东莱先生诗集》,独独缺了这两卷!
第七卷和第八卷!
沈公雅刻本的一整套《东莱先生诗集》,一共二十卷,倭国内阁文库能收藏其中的十八卷,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但是,这十八卷的价值,和一整套的价值,那还是天壤之别。
谁都没有想到,这当年山海省督军韩大昌的痴迷古玩的儿子,居然收集到两卷,而且恰好是倭国内阁文库缺的这两卷!
“秦老,这一整套诗集要是全了,市场价值该有多少?”毛逐不由问道。
“市场价值确实不好估量,不过,我想应该以亿元计算了。”秦老道,“宋刻本太稀少了,成套的更是凤毛麟角。”
“艾玛,那倭国人收这两卷,岂不是几千万都肯出?”毛逐叫道。
“不是几千万的问题。凑成整套宋刻本,这其中的意义,要比市场价值大得多,何况还是内阁文库的缺卷。所以,他们绝对会不惜成本!”秦老叹了一口气,“唐易啊唐易,你身上带着的,是无尽宝缘啊!”
“无尽宝缘······秦老,我怎么觉得,是无尽麻烦啊!”唐易苦笑了一下。
秦老闻言,又看了一眼唐易,“你觉得无尽麻烦,是因为你不想卖给倭国人。如果直接卖给河野平,他保准会出高价收走,不仅不麻烦,还会发大财。唐易,你是不想让这样的古籍善本流出国门,现在除了留在自己身边,你是怕卖给谁都有可能最终流转出去,对吧?”
“我是这么想的。是不是有点儿强迫症?”唐易自嘲道。
“我没有看错人,不是强迫症,是以为这宝贝太特殊!那就千万不能走漏消息,不能让河野平知道你们有这两卷诗集!”秦老的语声,沉缓了很多,“不然,他们必将会费尽心机搞到这两卷诗集,你如果不想出手,那就很可能面临无穷无尽的麻烦!”
“秦老你有所不知,这两卷诗集,我只是暂时代人保管,也算是有优先购买权,但是毕竟还不是我的东西。”唐易长呼一口气,终于把实情说了出来。
“现在,你更不舍得把东西还回去了。”秦老笑了笑。
“不是这么简单。秦老,你不知道,这货主家里,一帮龟孙子,整天惦记着拿家里的东西往外换钱呢。”唐易犹豫着说道,“这事儿,的确是件麻烦事儿,要是还回去,说实话,我更不放心。”
“你说你小小年纪,哪来这么多忧国忧民的心思啊!”毛逐又开始撇嘴,“秦老,您说说,这两卷诗集该怎么办?”
“其实,本来这事儿处理起来并不难,你收了这两卷诗集,保存好,不泄露消息就是了。但是听你的意思,似乎不想让那个货主吃亏,所以也涉及到一定的资金问题,是这个情况吧?”秦老向唐易问道。
“也不全是。阁宝多此前进账了一些资金,拿出千万的资金拿下这两卷诗集,还能做到。但是,开门做生意,账面上不留出足够的流动资金不行;最关键的是,但凡好东西,我是入了就不想出,这样一来,资金压力就大了。”唐易直言道。
“这古玩行的水太深了,你要想着不让货主吃亏,那只能你自己吃亏。这个货主是你的亲友吗?”秦老又问道。
“那倒不是。”唐易说着,把老太太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怪不得!”秦老点头道,“我知道这个人,那是真正的大藏家,从他家里拿出这两卷诗集也就不奇怪了。老两口风风雨雨一辈子,确实也不容易。”
“前一阵我去瑞州翡翠公盘,拿下了一块玻璃种帝王绿的原石,这东西虽然也不好碰,但毕竟只是珠宝,权衡之下,我在想,拿下这两卷诗集之后,把这块原石出了,就没有资金压力了。”唐易把这个想法也说了出来。
“这倒也行。玻璃种帝王绿虽然昂贵,但是只要有钱,要找到还是不难的,这宋刻本却是可遇不可求。这样吧,如果你决定了,我可以帮你联系林氏珠宝,到时候按照市价来就是了。”秦老沉吟片刻,点头道。
“那好。我回去再考虑一下,如果决定了,我就联系您!”唐易说罢起身,“那就不多打扰您了,我也该告辞了。”
将他们送出客厅的时候,秦老突然微微一笑,拍了拍唐易的肩膀,“娉婷这孩子,是我在孙子辈上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不过机灵有余,稳重不足,我看你少年老成,以后和她多交流,让她能吸取你的优点。”
唐易一听,心想秦老这是知道了?“秦老,我和娉婷······交流挺多的。”
“哈哈哈哈。”秦老大笑起来,“她最近经常提起你。你们年轻人的事儿,我这个老头子不多问啦!”
“看来秦老是默许了!”唐易心中一阵欣喜,点点头让秦老留步。
走出秦老的别墅,毛逐看着唐易一脸喜色,刚要调侃两句,手机就响了起来,他拿出一看,竟然是这两卷诗集的主人——韩家老太太打来的。
第110章 横生枝节
毛逐接起电话,“老太太您好!”
“我孙子知道那两本古书的事儿了!”韩家老太太低声说道,语气有些急促。
“卖葫芦那个?他怎么会知道?”毛逐很吃惊,但更多的是奇怪。
“不是,那是小孙子,这个是大孙子。”老太太解释说。
“那您想怎么办?我们确实有买下来的意思。”毛逐赶紧添了一句。
“你现在有空吗?来一趟吧小伙子,我孙子刚走,他说下午再来。”
老太太的这个要求,让毛逐心神不定,挂了电话,便对唐易说道,“你看看,你忧国忧民,现在来事儿了,这两卷诗集的事儿,被韩家龟孙子知道了。”
“去了再说。”唐易也有些心神不定。
到了老太太家门前,老太太就等在大门外,十分小心地左右张望看了看,好似地下工作者接头一般,将他们让进了院子。
客厅落座,一番陈述之后,唐易和毛逐算是明白了大概。原来,这老太太一共四个孙子,除了那个小孙子只得手了那几件匏器,其他三个孙子都拿走了一些东西,其中大孙子拿得最多。
这个大孙子名叫韩琦,在山州的血液中心当司机,收入不高不低,算是过得小康。他最先得到消息开始“扫货”,所以拿得最多。他拿走的东西中,有几本线装本的古书,这几本书品相和价值都一般,但最要命的是,这几本古书当中,还有一本书册。
这本书册是老爷子的手抄本,记录一些古玩的心得,还有些闲作的小诗,自然是不值什么钱的。不过,这本手抄本里,却记录了关于《东莱先生诗集》的一些片段,老爷子收到书后,如获至宝,当时很激动地记录下来。
按说这韩琦不学无术,本不会翻到这个地方,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