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协定貌似公正,实则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因为“济南惨案”的主要参与和制 造者均未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重光葵的活动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一味妥协退让下,双方 还发出了“济案不快之感情悉成过去,以期国交益臻敦厚”的声明,这使日本既达到了侵略 目的,又摆脱了外交困境。 
  %%%九一八事变后,重光葵通过外交手段纵容和支持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一?二八”事变中,他一面申请增派援军,一面假意寻求谈判解决。恶有恶报, 淞沪之战后,他终于在上海虹口公园被朝鲜爱国志士炸成重伤 
  在济南立“功”的重光葵,1931年1月11日,被任命为日本驻华公使馆参事官兼 驻上海总领事,并以参事官身份全权代理驻华公使之职。在重光葵任职期间,外交上,中日 关系日趋和缓,双方开始就关税、领事裁判权和其他问题展开谈判,但日本国内以军部为代 表的侵略势力,不断就武装侵略中国东北而兴风作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当日,关东军侵占了沈阳。同日,蒋介石因为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令张学良“坚决不抵抗”。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当时代行驻华公使职务的重光葵就立即拜访国民政 府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中方要求,为了避免局势恶化,应尽快寻求现地解决办法。 重光葵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向当时外相币原喜重郎发电报,等待回复。就在他“等待”的时 候,日本关东军的侵略正向东北全境扩大。重光葵面对这一情况的反应就可见他是真的想“寻求解决办法”,还是在积极配合日本关东军的侵略活动了。 
  他还直接对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顾维钧说:“锦州张学良的态度是危险的。为避 免与日本冲突,张学良应迅速撤出锦州,而日军也不要再前进。我认为最好是在中间设置中 立地区以避免冲突。”他的意思是让东北军撤走而尽量不激怒侵略东北的日军,这是何种霸 道侵略的强盗逻辑。 
  但国民政府不想在东北与日军起冲突,因而接受了重光葵的“建议”,令张学良 所率东北军主力撤至山海关内。关东军则乘机攫取了锦州和辽西大片地区,直逼山海关,不 到五个月时间,我东三省之大好河山便全部沦入日寇之手。 
  日军侵占我东三省后,就开始积极拼凑“满洲国”的傀儡政权。为了转移国联派 出的李顿调查团赴满洲调查的注意力,同时,将侵略铁蹄踏入华中地区,1932年1月28日, 日军又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此前的1月12日,重光葵从上海返回东京述职。犬养毅内阁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 的政策,而重光葵与当时外务省亚洲局局长谷正之的看法比较一致,他们虽然支持日本的侵 略扩张,但出于策略性的考虑,认为在当时的情势下,不宜在上海挑起新的事端,因为这有 可能导致日本国际环境的孤立。但日军侵略野心不断膨胀,不久就挑起了“上海事变”。上海“一?二八”事变,源于1932年1月18日的“日莲宗和尚被杀事件”。日方 将此事嫁祸于上海三友实业社的工人,并于1月26日,向上海市政府提出最后通牒,提出中 方道歉、惩办凶手及解散抗日团体等无理要求。1月27日,重光葵奉芳泽外相之命,搭乘“长崎丸”号赴上海,解决中日冲突问题。28日,日本海、陆军向上海进攻,遭上海守军的奋 起反击。重光葵2月1日到达上海时,情况已进一步“恶化”——日军的侵略在上海守军十 九路军的顽强抵抗下,损失惨重,已无力向前推移。当时,日本在日内瓦的国联会议上,正 因为九一八事变而备受其他成员国的指责,处境尴尬。考虑到此,重光葵作为从事外交出身 的官员,首先意识到出兵上海,如果日本战败,那么日本在国际上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因而,他与其他前线官员一样,积极主张增兵上海。他于2月16日,亲自向内阁发电报,请 求派陆军增援上海。                              
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外相重光葵(2)     
  日本内阁在重光葵的电报以及军部的推动下,继2月初调陆军第九师团及海军第 三舰队增援上海之后,又于2月23日,通过了增派第十一、十四两个师团,组建上海派遣军 的决议。前陆相白川义则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准备强行登陆。 
  3月1日,日本陆军在海军的配合下登陆成功,中国守军侧冀受敌,全军被迫退守 “嘉定、黄渡”一线。重光葵认为目的已基本达到,进一步攻击纵深的时机尚不成熟,因而 力促白川义则大将发布停战命令。3月4日,国联做出中日双方停战的决议。日本开始利用外 交手段——接受国联的中日停战谈判的决定来巩固侵略的“战果”。 
  14日,国联调查团抵沪。21日,视察淞沪战地。24日,上海停战谈判会议在上海 英国领署召开,中国首席代表是顾维钧,重光葵为日本首席代表。由于日方要求的条件苛刻 ,在核心问题——日军的退驻地点和退兵期限上,中日双方难以达成一致。中方的正当要求 ,即日军应在近期内,完全撤退,恢复“一?二八”事变以前的态势,被日方拒绝。日方无 耻地表示,原则上可定期退至租界附近,但退出租界附近地区,则不能规定期限,而应“视 具体情况”而定,这实际上是想进一步扩大日军占领范围的无耻要求。不仅如此,日方竟还 提出日军飞机可以自由侦察中国军队防线的要求,中方当然不可能接受。 
  时至4月中旬,双方谈判仍未取得成果。12日,中国转请国联召集19国委员会, 促使日本坦诚谈判,确定撤兵日期。 
  在中日双方停火谈判难得结果的时候,侵略上海得逞的日军趾高气扬地准备在4 月29日庆祝“天长节”(昭和天皇诞辰日)的时候,在虹口公园举行所谓的“淞沪战争祝捷大 会”。 
  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刺激了当时上海的爱国志士,他们准备采取暗杀 活动,挫挫这些侵略者们的气焰。但“天长节”那天的庆祝活动只允许朝鲜人和日本人进入 会场,他们于是通过上海滩“暗杀大王”王亚樵联络到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金九。金九认为 这个计划也可以为朝鲜独立运动增加声威,因而积极进行筹备。他找到朝鲜爱国革命者尹奉 吉,尹奉吉知道在日本人的“祝捷大会”上起事的意义重大,因而欣然受命。 
  朝鲜革命志士尹奉吉1932年4月29日,虹口公园里聚集了近10万日本军人和侨民,尹奉吉身藏炸药顺 利混入会场。10时整,“庆功”大会正式开始。重光葵作为日本驻华公使和“淞沪战争”的 “功臣”之一,与白川义则大将、植田谦吉中将、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中将等主要首脑 就坐于检阅台上。为了向别国“耀威”,美、英、法等国驻沪领事亦被邀出席。首先鸣礼炮 21响,随后植田谦吉中将下令检阅开始,受阅军队共约1。5万余人。10点半左右,阅兵仪式 完毕,各国驻沪领事基本退场,日军自己进行所谓的“军民联欢”,庆祝“淞沪战争”的胜 利。 
  11时30分左右,主席台上只剩下清一色的日本军政官员,尹奉吉知道机会来了。 就在“祝捷大会”进入高潮,台下、台上高唱日本国歌的时候,尹奉吉抓住机会 ,冲出人群,奔至离主席台几米之遥的地方,将身上所藏炸弹奋力掷出。炸弹爆炸,响声震 天,浓烟滚滚,园内顿时一片混乱。 
  重光葵正在主席台上得意洋洋地欣赏着“胜利”的战果,就被炸弹的冲击掷出老 远,左腿顿时血流如注,坐在正中间的司令白川义则更被炸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台上的 其他军政官员也无一“幸免”。重光葵左腿被炸伤,而白川义则在不久之后因重伤不治身亡 ,这也算一次罪有应得的惩罚。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话说,尹奉吉是抱着必死之心而来的,同时也为了不牵连他人,所以他并没有乘 乱逃走,而是高呼着“大韩民国独立万岁”而英勇被捕,后壮烈牺牲。 
  5月5日,中日双方正式签订《上海停战及日本撤军协议》,即《淞沪停战协定》 。该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中日双方军队自协定签字之日起在上海周围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周围,留驻于安亭至浒浦口一线以西地区,并承诺不得重修吴淞口炮台, 淞沪一带不得有防御设施,日军撤退至上海公共租界及虹口越界筑路区域,但若干日军可暂 时驻扎于上述区域之毗连地区;设立共同委员会,成员由中日双方及英、美、法、意代表组 成,负责监督和协助协定的执行。通过这份协定,日本在上海许多地区获得了长期驻兵的权 利。重光葵从“外交”上巩固了日军侵略的“战果”,他显然是日军侵略集团中的重要一员 。 
  1933年,因伤归国的重光葵被任命为日本外务省次官。当时外相内田康哉因年老 力衰准备请辞,重光葵则力荐广田弘毅接任。内田外相辞职后,广田弘毅接任外相之职,重 光葵举荐有功,仍留任外务次官。 
  1933年以后,随着对“满洲”的占领和傀儡政权的建立,日军的侵略向华北进一 步渗透,外相广田的政策是配合日本军部的侵略。当时外务省对军方在华北的具体情况并不 十分清楚,重光葵在中国工作的时间不短,对中国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广田弘毅便派他与负 责亚洲事务的亚洲局局长谷正之负责研究日本的对华外交政策。                              
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外相重光葵(3)     
  重光葵考虑到,满洲问题最好不要再扩大,要“促成满洲作为独立国家的成绩的 取得”,从而使中国承认“满洲”的既成事实。在这种思想之下,他主持和指导外务省制定 了“对华三项政策”,主要包括:先按既定方针建设“满洲国”,但不要求中国马上承认, 等待时机再使其承认这一既成事实;推动中日经济合作,实现中日间友好合作方针;排除那 些助长中日间纠纷的第三国家以及第三势力的行动和政策。另外,反对共产党势力在中国的 发展,对企图给中国以武器和财产援助的第三国及其国民的活动,尽量采取外交手段予以制 止。 
  重光葵宣称,日本对于维护东亚和平秩序负有“特殊责任”,要通过“提醒”、 “教育”、“指导”的方法,来使中国和世界各国深切理解日本的“态度”,这是一项长期 的、慎重的、耐心的工作。很显然,这是重光葵的长期、渐进侵略的野心的表露。1936年1月21日,广田弘毅发表了所谓“对华三原则”,包括:取缔一切排日运 动;树立中、日、“满”经济合作;实现中、日、“满”共同防共。这个臭名昭著的“广田 三原则”实质就是从重光葵所制定的“对华三项政策”中演变而来的。 
  %%%日本无条件投降,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拄着拐杖艰难地爬上美舰,签订投降书。作为甲级战犯之一,他被关押在东京巢鸭监狱,等待审判的每一 天都是那么漫长,他觉得自己“心已快要耗干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接受《波茨 坦公告》,向盟军投降。皇族出身的东久迩宫稔彦王于当日接任铃木贯太郎首相一职,出面 组成新内阁,负责办理投降事宜,重光葵被任命为该内阁外相。 
  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要求日本发布三个文件:一、天皇布告,即停战诏书; 二、投降文件;三、一般军令指令第一号(包括日军无条件投降、立即解除武装、命令停止 使用一切战争手段、停止制造军需品工厂的生产等)。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定为8月31日,在东 京湾的美国海军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要求必须有天皇及政府代表和统帅部代表参 加。8月27日,在天皇首肯下,东久迩首相派外相重光葵作为天皇和政府代表,陆军参谋总 长梅津美治郎大将作为军部大本营代表,担任投降文件签字使节。 
  授降仪式后来推迟到9月2日。日本参加投降仪式的随员包括外务省终战事务局长 官冈崎胜男、情报部长加濑俊一、终战事务局部长太田三郎、陆军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宫崎 周一中将、陆军省永井八津次少将及杉田一次大佐、海军横山一郎少将、富冈定俊少将、柴 胜男大佐。 
  9月1日,“密苏里”号炮长霍勒斯?伯德中校指挥在该舰甲板上进行了受降仪式 预演。9月2日,盟国的陆海军将领和中、美、英、苏等战胜国代表,于早上7时30分左右乘 一艘美国驱逐舰先到达“密苏里”号。不久,以重光葵为首的11名日本投降代表乘另一艘美 军驱逐舰驶来。 
  8时许,一个手拄拐杖、步履艰难的日本文官在一名美国军官带领下,登上“密 苏里”号,他就是身为外相的重光葵。签署战败投降书是重光葵所想不到的结局。他被炸伤 的腿按上假肢后,行动仍是很不方便,上舷梯时极为艰难,但站在他身后的梅津美治郎沉浸 在对战败不甘的羞怒之中,对重光葵的不便却视而不见。舰上一名美国军官搀扶了重光葵一 把,才使他爬上了军舰。他们一行人从后甲板上军舰,而投降仪式在前甲板举行,从后甲板 到前甲板这段路程,一瘸一拐的重光葵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心,他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难堪, 在狼狈中,好不容易爬上通往前甲板的扶梯。 
  日本代表团就位后,受降仪式正式开始。首先,全体立正,倾听牧师进行祷告。 然后,麦克阿瑟作了一个简短演说: 
  我们,各交战国的代表聚集在这里,签署一个庄重的协定,从而使和平得以恢复 。涉及截然相反的理想和意识形态的争端,正在战场上见分晓,因此我们无需在这里讨论或辩论。作为地球上大多数人民的代表,我们也不是怀着不信任、 恶意或仇恨的精神相聚的。我们胜败双方的责任是实现更崇高的尊严,只有这种尊严才有利 于我们即将为之奋斗的神圣目标,使我们全体人民毫无保留地用我们在这里即将取得的谅解 ,忠实地执行这种谅解。……我本人真诚地希望,其实也是全人类的希望,是从这个庄严的 时刻起,将从过去的流血和屠杀中产生一个美好的世界,产生一个建立在信仰和谅解基础上 的世界,一个奉献于人类尊严,能实现人类最迫切希望的自由、容忍和正义的世界。 
  麦克阿瑟演说结束后,重光葵为代表,出示了日方投降的全权委任证书,并呈交 了天皇投降诏书的副本。9时4分,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梅津美治郎代表日 军大本营签字。之后,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投降书上签字,表示接受日本的投降。接 着,尼米兹将军、徐永昌将军、弗雷泽将军、杰列维扬科将军、布莱梅将军、穆尔…戈斯格 罗夫上校、勒克莱尔将军、赫尔弗里西将军、艾西特将军,分别代表美、中、英、苏、澳、 加、法、荷、新西兰等参战盟国,一一签字。签字完毕后,麦克阿瑟宣布:“让我们祈祷, 和平已在世界上恢复,祈求上帝永远保佑它。仪式到此结束。”听到仪式结束,重光葵立即 登上汽艇回岸,前往皇宫向天皇复命。                              
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外相重光葵(4)     
  9月2日夜,外务省有关官员得到情报,称占领军司令部可能要在日本实施军政, 以便于统辖各行政部门。如果这样的话,日本将彻底被置于占领地行政之下,丝毫没有自主 权。本已战败的日本政府听闻此讯,更加惶恐。 
  3日早晨,重光葵立即奉天皇之命前往盟军总部所在地横滨,与麦克阿瑟元帅交 涉。他说,要在日本施行军政,这不适合日本的现状。同时,他反复论证日本皇室历来热心 和平与人道主义,请求联合国军不要实行军政,而是对日本进行新政体改造。后来的结果证 明,重光葵当时的活动确实起了作用,因为占领军并没有实行军政,也没有废除天皇制。可 见,美国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后,对日本的改造并不彻底。 
  盟军占领初期,美国报纸连日指责当时日本内阁中有指定为战犯的或与推行战争 有密切关系的阁员,迫于这种压力,重光葵向首相东久迩提出辞呈。1946年4月29日,重光葵正式被列为甲级战犯,随后被关押于东京巢鸭监狱,等 待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 
  5月3日,重光葵一瘸一拐、步履艰难地由两名庭警带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被告 席,站在被告席上的重光葵憔悴而忐忑不安地听着检查官宣读《起诉书》。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的审判,经历了漫长的质证和庭辩过程。对重光葵个人 所犯罪行进行庭辩,主要集中在1947年12月3日下午到12月4日上午这段时间。 
  为了掩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