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元留任该届内阁陆相。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杉山元立即于7月11日,召集陆军省军事课和参谋本部作战课共同制定《关于华北作战的协定》,将扩大侵略战争作为目标。7月18日,首相近卫文召开“五相会议”,身为陆相的杉山元力主增兵华北,实现“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目标。7月21日,杉山元直接向内阁提出增派3个师团赴华北参战的提案,获得了内阁的批准,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8月10日,杉山元同意陆军省出兵中国上海的提案,并且召集陆军省总务部长中岛以及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石原商议具体的派兵方案,最后决定向上海增派两个师团的兵力。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了由杉山元起草的《对华宣战声明》,全面侵华战争被付诸实施。此时的杉山元非常乐观,叫嚣日军“迅速予敌彻底打击,以期早日收拾时局”。
日本的全面侵华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杉山元“速决”的狂妄念头被现实彻底粉碎。
1938年12月,杉山元被大本营任命为新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接替原任寺内寿一,这次他终于获得亲临中国战场、直接指挥日军进行侵华战争的机会。上任伊始,杉山元就将中共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视为威胁其侵略统治的眼中之钉、肉中刺,妄图除之而后快,于是推出了所谓“治安肃正”的方针,同时向大本营要求增兵华北,企图通过“肃正”作战,彻底摧毁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为了配合杉山元的“治安肃正”计划,日军大本营先后新增派了3个师团进入华北,并组编5个独立混成旅团,直接归杉山元指挥。
1939年1月,手握重兵的杉山元信心满怀地推出他第一期“治安肃正”的作战计划。他将华北方面军的机动兵力兵分三路,驻山西的第一军、驻山东的第十二军和驻内蒙的“蒙疆驻屯军”及伪军绥蒙军分别在山西、河北北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扫荡”作战,在苏北根据地展开“反击”战,在五台山地区围攻八路军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企图从外围到中心彻底“尽剿”抗日力量。
为了取得成功,杉山元亲临“围剿”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前线坐阵指挥。日伪军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集中力量向以县城为中心目标的地区展开进攻,先后侵占了冀中的雄县、霸县、安国、博野、蠡县5座城池。2月5日,杉山元又令滹沱河以北日军3000余人,兵分四路向安平、饶阳、深县、武强地区进攻。至3月底,杉山元所指挥的日伪军悉数侵占了冀中地区的主要县城。然而一方面,县城并不是抗日力量的主要活动区域,另一方面,八路军主力采取游击战术,避敌锋芒,攻其不备地给敌人以有力打击,杉山元的第一“治安肃正”计划当然未获多大实效。
1939年6月至8月,不甘失败的杉山元又发动了第二期“治安肃正”作战。在这次作战中,杉山元使用了“密集”战术,企图通过轮番“讨伐”和“扫荡”消灭中国抗日有生力量,日伪军每天平均进行“讨伐”、“扫荡”作战竟达40多次。在这种艰苦险恶的环境下,许多抗日军民被残暴杀害,平均每天约有中国军民460人牺牲在这些刽子手手中。不仅如此,杉山元还下令部队,趁雨季河水暴涨之时,将大清河、子牙河、滹沱河河堤扒开180多个决口,制造洪水水灾,这使30余县受灾,17万顷良田被淹,200余万群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面对种种暴行和残酷“清剿”,我抗日军民并没有退缩,而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顽强的反“扫荡”斗争,共毙伤日伪军6。5万余人,杉山元的第二期“治安肃正”计划最终宣告失败。1939年9月,杉山元纠集日伪军,又发起第三期“治安肃正”作战。八路军进行英勇斗争,给予其沉重打击。八路军一二○师在贺龙的指挥下,在陈庄附近一举歼灭日军第八旅团及伪军一部。不久,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在雁宿崖成功设伏,歼灭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一部600余人。几天后,又尽歼前来复仇的第二旅团900余人,而且在黄土岭伏击战中,有日军“名将之花”之称的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也被击毙,“凋落在太行山上”。杉山元的第三期“治安肃正”又以惨败告终。
杉山元指挥日军在中国作战,连吃败仗,既损兵又折将,因而被日本国内讥为“笨蛋元帅”。
%%%本营的杉山元,沉寂一段日子后,重任参谋总长,开始追随东条英机推行“南进”计划。日本战败投降后,这个日本全面侵华时的陆相以及入侵东南亚时的参谋总长自是“在劫难逃”了
“笨蛋元帅”杉山元于1939年9月12日被调回日本国内。本想在侵华战场上一展身手的杉山元,只能满怀不甘地回到大本营担任军事参议官这个看似位高却无实权的职位。
“笨蛋元帅”杉山元(3)
杉山元曾经支持过“南进”计划,当陆相东条英机疯狂鼓吹“南进”时,便想到了这个“得力助手”。因而在沉寂一年之后,杉山元获得了“重振旗鼓”的机会。1940年10月3日,杉山元被任命为参谋本部参谋总长。重获机会的杉山元投桃报李,马上投入到推动侵略战争的行动中。他与东条英机以及海军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等人一起,积极策划实施侵占东南亚各国的所谓“南进”计划。
1941年9月3日,在讨论是同美国继续进行谈判,还是准备宣战的大本营联络会议上,杉山元提出,必须规定出谈判的截止日期,否则将不利于日本的国家利益。他说:“我们必须在10月10日之前争取达到我们的外交目的。否则,便毅然出击,不能老拖个没完没了。”他的话反映了“南进”者的“心声”,谈判不过是这些战争狂人备战的幌子而已。大本营联络会议最后做出了令杉山元高兴的决定——“为保卫和维持帝国的生存,以10月上旬为初步截止时间,在此之前,做好战争准备,到那时,如果有必要,就决心与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5日下午,近卫文与杉山元、永野修身一起进宫,向天皇禀报大本营联络会议的决定。汇报中,杉山元颇有把握地向天皇启奏了已拟好的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作战计划,并向天皇保证在5个月内荡平东南亚。
天皇实际上对此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陆军也曾经有过“3个月内征服支那”的断言,而今这只成为遭人讥笑的话柄而已,因而天皇还是希望尽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杉山元当然理解“圣断”之意,不过他表面上允诺天皇,声称军部定将执行“先外交后战争”的方针,但实际上早与东条英机等人勾结,为外交谈判制造障碍,设置极为苛刻的条款,美国人当然不可能答应,从而制造出对美开战的借口。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之初,日军靠“先机”之优势,迅速侵入东南亚各国,但随着当地人民的反抗和盟军的反攻,太平洋战场的战局日益逆转,“5个月荡平东南亚”又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痴人说梦”。
1943年6月21日,在太平洋战场日军日显颓势之时,杉山元被晋升为元帅。不断推动战争机器前进的首相东条英机,为了挽救败局,拼命强化自己手中的独裁专权,以图巩固侵略集团的统治和制造战争的“转机”。1944年2月20日夜,东条英机干脆找来参谋总长杉山元,开门见山地让杉山元辞去参谋总长职务,由他兼任。
杉山元虽认为一个人集政权、军权于一身,是违反长期统治传统的,而且他本人也不愿一下失去如此大权。但东条英机则非常强硬地宣称“如果有谁反对,我就立即撤换他”!这样,本来心有犹豫的杉山元也就无奈地答应了东条英机的要求,于1944年2月21日辞去了参谋总长的职务。东条英机虽然实现了专权,但这也体现了其统治集团内部裂痕的出现,它的覆亡也就不远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杉山元在任参谋总长的4年里,不仅在中国继续扩大侵略战争,在大本营鼓吹“南进”,而且实际纵容和指使了日军在东南亚的诸种暴行,对东南亚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他指使并支持“南进”日军,对东南亚人民,特别是华侨实施“绥靖”、恐怖、屠杀、报复的政策。攻占新加坡后,在他的指使下,秘密警察拘捕了支持抗日的6000余名华侨,并进行集体屠杀。杉山元还亲自到苏门答腊前线视察,纵容日军肆意杀害平民和俘虏达25万人之多。4月3日,由于美军的东部防线(菲律宾)被日军突破,7万多人被俘,杉山元命令亲信政信大佐组织“死亡行军”,仅60英里就有1。6万多名战俘被虐致死。
1944年7月,四面楚歌的东条英机被迫率领内阁总辞职,受东条英机排挤的杉山元获机会得以复出。1945年4月6日,杉山元被任命为防守日本本土的第一总司令官。杉山元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本土防卫的时候,随着盟国的反攻,尤其是8月6日起美国先后向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之后,日本本土受到重创。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日本赖以垂死挣扎的关东军瞬时土崩瓦解。8月15日,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11日,驻日盟军总部公布了第一批日本甲级战犯名单,杉山元侥幸未列入名单中。但他自知作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的陆相和发动太平洋战争时的参谋总长,罪恶深重,作为战犯是迟早的事,或者被驻日盟军逮捕或者被引渡到中国受审。一想到这些他就寝食难安。为了逃避作为战犯的惩罚,9月12日下午5时,杉山元在第一总军司令部内开枪自杀。
当晚,杉山元的妻子启子,在得知杉山元自杀的消息后,在自己家里的佛堂,身着全白丧服,用短刀戳穿心脏自杀,追随作恶多端的丈夫而去。杉山元用自裁的方式逃避正义审判的惩罚,但他对中国和东南亚人民所犯的桩桩罪行是他的自杀所无法洗刷干净的,只能永远背负战争的罪行而被后人所唾弃。
“战争天才”冈村宁次(1)
次无论是在东京的陆军幼年学校,还是在陆军士官学校,或者是被誉为“三羽鸟”,成立“二叶会”等,都无时不想着为天皇建立功勋,当库页岛的硝烟升起,这个年轻的野心家就再也坐不住了
冈村宁次是日本法西斯军队中最著名的战将之一,在二战期间日军诸高级将领中,冈村宁次侵华的历史最久。自1907年他担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国留学生队区队长,直到1949年初被国民党军事法庭“无罪释放”回国的40多年间,他的职务岗位虽几经变动,但其毕生“事业”是与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侵华战争紧紧相联的。
1884年5月15日,冈村宁次出生在日本东京四名坂町街区的一个末落武士家庭。由于日本孕妇在胎儿隆起后有束腰的习惯,加之不足月份,所以他出生时很瘦弱。他的父母冈村宁永夫妇此前生过一个儿子,却夭折了,他们担心这个孩子仍然活不下来。在给这个孩子起名时,宁永取自己名字里的“宁”字,再加一个表示顺序的“次”字,就是冈村宁次。从冈村宁次4岁开始,宁永夫妇就教他认日语假名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并规定他每日作息时间和识字进度。1890年3月,冈村宁次入坂町小学,开始了长达8年的小学时代。1897年,13岁的冈村宁次小学毕业,考进了著名的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更名为早稻田大学)的附设中学部。由于该校当时的收费较高,所以冈村宁次仅仅在此读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后转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1898年9月,冈村宁次身穿草绿色军装参加了入学典礼,从此迈出了他军人生涯的第一步。
东京陆军幼年学校的这帮少年学生大多为武士后裔和军人子弟,他们凶悍斗狠是出了名的。冈村宁次在此学习的3年岁月里,一直还算安分守己,没出什么大事,但在毕业前夕的一次操场械斗事件中,因被校方认为是肇事者和主谋险些被开除学籍。
这场风波结束后不久,冈村宁次升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一年多以后,他进入渴望已久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也是在明治维新运动中兴办的,其前身是1868年8月开办的京都军校。除有关军事课程之外,该校尤为注重向学生灌输封建忠君思想和军国主义毒素,通过非常残忍的方法来培养武士道精神。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是日本建设近代军队的骨干,日本陆军的军官从将军到少尉,大都曾在这里学习过。
冈村宁次是这所叫嚣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学校的第16期学生。这期学生可谓“人才济济”,不少人后来成为左右当时日军乃至日本政坛的重要人物,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和安藤利吉后来都官至大将。而且,当时冈村宁次、永田铁山和小(口克)敏四郎被“陆士”教官们公认为16期最优异的“三羽鸟”(即“三杰”之意)。
1904年,冈村宁次以优异的成绩从陆士毕业。同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被分配到麻布步兵第一联队担任补充部队小队副的冈村宁次,怀着为天皇建功立勋的迫切心情,恨不得马上驰骋疆场。在冈村宁次的一再请战下,上司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于翌年4月将冈村宁次从补充部队转到步兵第四十九联队,作为新编第十三师团的一个小队长参加桦太岛(即“库页岛”)战役。
终于可以披挂上阵的冈村宁次,曾两次冒险出入枪林弹雨之中。第一次初上战场时,就在森林中与俄军遭遇,为了便于观察情况,他站在一个树墩上指挥作战。当晚,他的一个有作战经验的部下就告诫他,“站在高处指挥,并不是真正的勇士。今后应把姿势放低,要充分利用地形”。他愉快地接受了建议,而且牢记战场不仅要勇敢,更需要冷静地运筹帷幄的教训。桦太岛战役结束后,冈村宁次随部转至北朝鲜驻扎。两年后的1907年,他被调回陆军士官学校担任中国留学生队的中尉队长,这一任职对他此后的军事生涯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冈村宁次在1907年至1910年的3年时间里,从第4期开始接手,总共在“陆士”带过3期156名中国留学生。这些当初被日本同学瞧不起的“支那人”,后来回到中国可就成了左右中国近代时局的人物了,像其中的阎锡山、孙传芳等,俨然成为割据一方的土霸王了;而像反袁英雄李烈钧、抗战时正经卖过力气的“国军”参谋总长何应钦等,也曾与冈村有过“师生之谊”。带了几期中国留学生,“圆满”地完成任务后,1910年12月,冈村宁次被推荐上了日本陆军大学,是该校第25期的学员。陆军大学是战前日本军事教育体系中层次最高的一级军事学校,是为培养经过“陆士”学习并有一定实际锻炼,被认为有发展前途的军官而设立的。在“陆大”在职学习期间,27岁的冈村宁次结婚了,新娘名叫星野理枝。次年10月,又添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取名冈村忠正。此时的冈村宁次,正是意气勃发,前途事业一片“美好”。1913年11月,冈村宁次以第8名的优秀成绩从“陆大”毕业。毕业后他先是做了半年的中队长,1914年8月,被上司调到参谋本部外国战史处工作。
同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乘机夺取了德国在华势力范围——山东青岛。1915年2月,日军参谋本部为编纂日德战争作战史,派冈村宁次等人赴青岛搜集资料,由此冈村宁次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战争天才”冈村宁次(2)
冈村宁次赴青岛不久,被时任黎元洪大总统顾问的日本陆军中将青木宣纯调至北京做助手,主要负责对外联络、文牍书案之类的工作。这样,冈村宁次在北京青木顾问处一干就是4年多。1919年7月,冈村宁次终于返回日本。他的新职务是陆军军事调查部新闻班的少佐班员,主要从事沟通军队与国民之间的“感情”和处理军方对国内民众的宣传事务。在新的职位上,冈村宁次不遗余力地为争取陆军的所谓“生存权”和“发展权”摇旗呐喊。在新闻班干了将近两年,1921年6月,陆军省决定选派冈村宁次等人赴欧美考察。对冈村来说,这种难得的机会既是上司对自己才干的赏识,又意在向其暗示今后的前程远大。怀着兴奋的心情,6月18日冈村宁次登船离开了日本。同行人中,还有一位阴沉着脸、沉默寡言的青年军官,鲜与人交谈,这个天生的特务坯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先后在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停留,会见了许多当年的学友,如东条英机、山下奉文等。在这次考察期间,冈村宁次与这些血气方刚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