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先灸风市犊鼻三里绝骨亦效。或不效。当如其法灸之(但肩井不可多灸尔)。
治劳冷气递腰HT 。冷痹。脚屈难伸。灸阳跷一百壮。在踝下。
卷十五针灸门
脚肿
属性:疗恶血气肿痛。脚肿。穴上昆仑
治香港脚膝肿。穴承山
治脚肿气短不嗜食。烦热 痛。穴小肠俞
治足跗肿不得履地。穴然谷
王氏云。母久病。夏中脚忽肿。旧传夏不埋足。不敢着艾。漫以针置火中令热。于三里
穴刺
之。微见血。凡数次。其肿如失去。热中素患脚疾。见此奇效。亦以大针刺之。翌日肿亦消
何其速也。后亦常灸之。凡治脚肿。当先三里。而后阳跷等穴可也。又予患香港脚。指缝烂
每以茶末渗之愈。他日复烂而肿。用茶末不效。渐肿至脚背上。予以为香港脚使然。窃忧之
策杖而后敢行。偶卖药僧者见之云。可取床荐下尘渗之。如其言渗之。而愈。此物不值一
钱。而能愈可忧之疾。其可忽之。
治足忽肿。腓胫暴大如吹。头痛寒热筋急。不即疗。至老死不愈。随病左右足。到内踝
直白
肉际三壮即愈。不愈即灸。姚氏方。疾处有赤脉络。乃灸绝骨穴三七二十一壮。此方大效。
末已豆虻少杂艾为炷。灸以下至踝间。可根据葛氏。加至五十壮。又有大黄膏。白头翁酒方。
摩治膏。亦良。
卷十五针灸门
足痹
属性:治足痹痛。穴阴陵泉
治足湿痹不能行。穴中都
治脾枢腕骨痹不仁。穴阳辅 阳交 阳陵泉
治胫痹不仁。穴阳间 环跳 承筋
治足清不仁。穴膀胱俞 太溪 次
治足不仁。穴腰俞 风府
治胫痹不仁。穴阳关
治髀枢不仁。穴浮
治脚足不仁。穴膀胱俞
治手足不仁。穴白环俞
治手足不仁。穴上廉
治膝不仁。穴犊鼻 髀关 阳陵泉
列子载偃师造昌云。废其肾则足下不能行。是足不能行。盖肾有病也。当灸肾俞。或一
再灸
而不效。宜灸环跳。风市。犊鼻。膝关。阳陵泉。阴陵泉。三里。绝骨等穴。但按略酸疼。
即是受病处。灸之。无不效也。
卷十五针灸门
泻利
属性:治腹寒泻利(资生经)。穴腹结
治泻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穴神阙
治大便泻利。穴阳纲
治大便滑泻。穴意舍
治大便滑泻。水谷不化。穴梁门
治泻利不欲食。穴关门
治泻利食不化。穴天枢
治水谷不化。穴三焦俞
治水谷不化。穴悬枢
治温病积聚不利。穴脊中
治腹胀下利食泻。穴中
治泻利。穴脾俞
治泻利腹痛。穴膀胱俞
治洞泻食不化。穴大肠俞 肾俞
治腹中冷气。泻利不止。穴会阳
治小腹急肿。肠鸣洞泻。 枢引痛。穴京门
治腹满肠鸣洞泻。穴京门
治腹泻不止。穴关元
治洞泻不化。穴京门 然谷 阴陵泉
治寒中。洞泻不化。穴肾俞 章门
治洞泻体痛。穴昆仑 京门
治头重。洞泻不禁。穴长强
治胸中热暴泻。穴阴陵泉 隐白
治肠鸣腹胀肿暴泻。穴大肠俞
治胀鸣腹胀欲泻注。穴三焦俞 小肠俞下 意舍 章门
治腹中有寒。泻注。腹 。便血。穴会阳
治肠 泻。穴束骨
治冬月重感于寒则泻。当脐痛肠胃间。游气切痛。穴天枢
治心腹疼而后泻。此寒客于肠间。穴关元。灸百壮(服当归缩砂汤)。
治泄泻。先灸脐中。次灸关元。
治泻利四肢不举。穴曲泉
卷十五针灸门
溏泄
属性:治溏泄腹痛藏痹。穴地机
治溏泄。穴太冲
王氏云。尝患痹疼。既愈而溏利者。灸脐中遂不登洞。连三日灸之。三夕不登洞。若灸
溏泄。脐中第一。三阴交等穴。乃其次也。
卷十五针灸门
飧泄
属性:治腹胀飧泄(资生经)。穴中 。治小腹痛飧泄。次指间痛。唇干。涎出不觉。不得汗出
毛发焦脱。肉少气。胃中热。不嗜食。
治飧泄。穴上廉
素问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苟知伤于风得之。则药自可治。虽不着艾。未为害也。
卷十五针灸门
痢
属性:(附论)
资生经云。素问言泄利有五种。一曰胃泄。饮食不化。而色黄。胃与脾合。故黄也。二
曰脾
泄。腹胀而注泄无休。又上逆呕。此为害热之患也。三曰大肠泄。食毕肠鸣切痛而利白色。
大肠与肺合。故白也。四曰小肠泄。身瘦而便脓血。小肠与心合。心主血也。五曰大瘕泄。
里急后重。数至丸而不能便。茎中痛。此肾泄也。诸家方有二十余种。此为言五种。盖举其
纲也。而必用方中。亦有赤白疳蛊之别。其大概则脏腑寒也。廪邱公所谓。诸下悉寒是也。
故予治人痢。惟与以镇灵丹。无有不效。未效。更加丸数则效矣。若蛊利。则用百叶。黄连煎
服。诸痢惟耆域方。用浓朴婴粟壳末最佳。后人又加木香黄连陈皮等分。甘草半之。黄壳叶
数片。姜枣乌梅水煎。予尝用之验。故载于此。然痢本无恶证。而有误此而死者。或者世医
以痢为热病。多服冷药故也。若其急难。亦当灼艾。不可专用药云。
法
治肠 便脓血。泄痢后重。腹痛如 状(资生经)。穴复溜
治泄痢赤白漏血。穴交信
治溏泄痢注下血。穴大冲 曲泉
治泄痢脓血。五色重下。肿痛。穴小肠俞
治泄利不禁。小腹绞痛。食不化。穴丹田 脐中 关元
治痢不止。穴关元 太溪
治泄痢不食。食不生肌肤。穴脾俞
治泄水痢脓血。穴曲泉
治肠冷赤白痢。穴中膂俞
治泄痢腹痛。穴膀胱俞
治温病积聚下痢。穴脊俞
治泄痢。穴关元
治泄痢食不消。穴脾俞。灸随年壮。
治泄注五痢。便脓重下。腹痛。穴小肠俞灸百壮。
治泄痢不禁。小腹绞痛。穴石门。灸百壮。三报。
治久痢。百治不瘥。并治冷痢腹痛。灸足阳明下一寸。高骨上陷中。去大指岐三寸。随
年壮。又灸脐中三二百壮。又灸关元三百壮(十日灸)。
治赤白下。穴穷骨。灸多为佳。
治四肢举多汗洞痢。穴大横。灸随年壮。
治泄痢不止。灸脐中。名神阙穴。五壮。或七壮。艾炷如小箸头大。及关元穴。三十壮
治泄痢不嗜食。虽食不消。灸循股际。穴在侠脐相去五寸。又灸长强五十壮。
治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数多尤佳。三宗
是骨(忌针)。
治泄痢赤白浊。灸足太阴五十壮。三报。
治久泄痢百治不瘥。屈肘量正当两胯脊上点讫。下量一寸。点两傍各一寸。复下量一寸
当
脊上合三处。一灸三十壮。灸百壮。以上一切痢皆断。亦治湿匿冷脊。上当胯点处不灸。
治大肠泄痢脓血。穴意舍灸一百壮(小儿减之)。又灸小肠俞七壮。
治下痢白如鼻涕者。灸脐下一寸。五十壮。良。即三阴交。
治脓血利不止。兼治小腹坚逆。灸幽门二穴。各三壮。
治水痢不止。食不化。刺足阳明经天枢二穴。大肠之募也。在脐两傍各二寸。针入五分
留十呼。可灸百壮。
治痢暴下如水(资生经)。穴气海。灸百壮。
卫生宝鉴云。至元乙亥。廉台三千户。四十余驻兵涟水。卑湿之地。劳役过度。饮食失
节。
至秋深。疟痢并作。月余不愈。饮食全减。形容羸瘦。乘马轿以归。时已仲冬求治于予。具
陈其由。诊得脉弦细而微。如蛛丝。身体沉重。手足寒逆。时复麻痹。皮肤痂疥。如厉风之
状。无力以动。腹痞满呕逆不止。皆寒湿为病久淹。真气衰弱。形气不足。病气亦不足。阴
阳皆不足。针经曰。阴阳皆虚。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内经曰。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十剂
云。补可去弱。以理中丸加附子。温养脾胃。散寒湿。涩可去脱。服养脏肠加附子固肠胃。
止泻利。仍灸诸穴。以并除之。经曰。府会太仓。即中腕也。先灸五十壮。以温养胃气。进
美饮。食次。灸气海百壮。生发元气。滋荣百脉。充实肌肉。复灸足三里胃之合穴。三十壮。
引阳气下交阴分。亦助气复。灸阳辅穴二七壮。接续阳气。令足胫温暖。散清温之气。追之
月余后。病气皆去。渐至平复。精神不减壮年。
卷十五针灸门
肠鸣
属性:治腹虚鸣(资生经)。穴不容
治腹满肠鸣。穴胃俞
治肠中常鸣。上冲于心。及治妇人。穴脐中
治肠鸣。穴太白 公孙 大肠俞 三焦俞
治腹胀肠鸣。气上冲胸。穴天枢
治心满气逆肠鸣。穴阴都
治肠鸣濯濯有如水声。穴阴交
治肠鸣相追逐。穴上廉
治肠鸣强欠。心悲气逆。穴漏谷
治肠鸣泄注。穴膺窗
治肠鸣而痛。穴陷谷 湿溜 漏谷 复溜 阳纲
治胸胁胀鸣切痛。穴太白
治肠鸣。穴三里 三间 京门 关门 三阴交 陷谷 水分 神阙 承满 温溜 三焦
俞大肠俞 胃俞 天枢
治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口干。不嗜食。胸胁支满。喘息心痛。腰痛
不得转侧。穴章门
治肠鸣气走疰痛。穴上廉
治腹胀肠鸣不便痹虚。令人不乐。身寒善太息。心悲气逆。穴商丘
治腹雷鸣。穴复溜
治肠痛雷鸣。穴督俞
治肠鸣腹胀。上气喘逆。穴承满
治食饮不下。腹中雷鸣。相逐痢下。灸承满五十壮。三焦俞。
治腹胀肠鸣。气上冲胸。不能久立。腹痛濯濯。冬月重感于寒则泄。食不化。嗜食。身
肿。夹脐急。穴天枢
治腹中雷鸣。灸太冲。无限壮数。
治肠鸣泄注。刺下 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
卷十五针灸门
脱肛
属性:治大人小儿脱肛(资生经)。穴百会(针二分。灸七壮。至七七壮)中极
治寒冷脱肛。历年不愈。灸翠尾骨七壮立愈。又脐中随年壮。横骨百壮。龟尾七壮。穷
骨。
治卒大便脱肛。灸顶中回发中。百壮。
卷十五针灸门
肠风
属性:治久冷五痔便血。及肠风泻血(资生经)。穴脊中。灸百壮。
资生经云。有人患此疾积年。一灸除根。因传此法。后观灸经。此穴疗小儿脱肛泻血。
盖岐伯灸小儿起也。后人因之。以灸大人肠风泻血尔。大人小儿之病。初不异故也。
治肠风下血。穴长强
王氏云。肠风药多不效。何耶。本草衍义曰。肠风乃肠痔。苟知其为痔而治之。无不效
矣。
若灸肠风。长强为要。血云。近李仓肠风。市医以杖量脐中。于脊骨当脐处灸即愈。因此予
为人灸肠风。皆除根(陆氏方。治下血除根)。
治肠风泻血即愈(须颠倒身。方灸得)。穴脊端穷骨(脊骨尽处)。龟尾当灸中三壮。
卷十五针灸门
肠
属性:治肠 疝。小腹痛(资生经)。穴中都
治肠 。穴复溜 束骨 会阳
治肠 切痛。穴四满
治结积留饮。 囊胸饮。食不消。穴通谷。灸五十壮。
治风冷。腹中雷鸣。大肠灌沸。及腹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绞痛。腰脊强疼。大小便难。
不能饮食。穴大肠俞。灸百壮。三报之。
治诸结积留饮。 囊胸满。饮食不消。穴胃脘三百壮。三报之。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
饮注下。穴下极俞。灸随年壮。
治腹中有寒。泄注。肠 便血。穴会阳
治肠 泄。穴束骨
治肠鸣泄注。穴膺窗
治大便不节。小便赤黄。肠鸣泄注。穴阳纲
治肠鸣腹胀。欲泄注。穴三焦俞 小肠俞 下 意舍 章门
卷十五针灸门
痔漏
属性:治肠风下血。五种痔。疳蚀下部。此痔根本是冷。谨冷食房劳。及疗久痔(资生经)。穴
长强
治谷道瘙扰。久痔相通者死。又云。主痔与阴相通者死。穴会阴
治久痔。穴会阳
治五痔疼。穴小肠俞
治五痔发肿。穴秩边
治血痔泄后肿。穴复溜
治野鸡痔。穴飞扬
治久痔肿痛。穴承山
治久痔尻椎肿。大便难。阴胞有寒。及小便不利。并五种痔泻鲜血。穴扶承
治痔病泻血。穴气海俞
治痔篡伤痛。穴飞扬
治痔泄血后重。穴商丘 复溜
治热痔。穴劳宫
治痔痛。腹下肿。穴承筋 承扶 委中 阳谷
治痔骨蚀及骨疽蚀。穴商丘
治漏。穴天突 章门 天池 支沟
治漏颈痛。穴天突 天窗
治下漏。穴长强
治五痔便血失屎(出危氏方)。灸四百壮。穴在脊穷骨上。
治久冷五痔便血(出危氏方)。灸脊百壮。
灸痔(出百一选方)。
鸠尾骨尖少偃处即是穴。麦粒大艾炷。灸七壮。或十四壮。甚者止二一壮。疮发即安。
可除根也。
灸痔法
疾若未深。尾闾骨下近谷道。灸一穴便可除去。如传信方。先以经年槐枝。煎汤洗。后
灸其
上七壮。大称有验。如本草只以马蓝菜根一握。水三碗煎碗半。乘热以小口器瓶瓦中熏洗。
令肿退。于元生鼠奶根上灸(却不可灸尖头。恐效迟)。如患深。用汤洗。未退再洗。令消。
俟灸觉大气通至胸乃效。病虽深。至二十余壮。永绝根本。以竹片护四边肉。仍于天色寒冷
时灸。忌毒物。
治痔灸法(出仁存方)。以葶苈子二合。豉一升。捣令细。作饼如大钱浓二分许。取一板当疮
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头大。灸饼上。三炷一易。三饼丸炷。隔二日复一灸之。外台灸瘰 。
资生经云。用葶苈子豉作饼灸漏。外台云。不可灸头疮。葶苈气入脑杀人。
又法。平立。量脊骨与脐平处椎上。灸七壮。或年深。更于椎骨两傍各一寸。灸如上数
无不除根。
治痔疾如胡瓜。实于肠头。热如溏灰。火发则僵仆(出危氏方)。以柳枝浓煎汤洗。后以
艾炷灸三五壮。若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大泻鲜血秽恶。一时至甚。通禁泻后。其疾如失。
灸痔。右以绳围病者项。令两头相柱。展绳从大椎正中量之。垂绳一头。当灸正下。以
墨点
讫。又量病者口吻两头。接绳头正下复点之。又量病者口吻如前。便中屈绳。接前口吻绳正
下复点之。望使相当所三处并下火。重者各五百壮。轻者三百壮即愈。
又法。令疾者平坐解衣。以绳当脊大椎骨中。向下量之。尾株骨尖头讫。再折绳。更从
尾株
尖头向上量。当绳头即下火。高号州初灸至一百壮。得瘥。后三年复发。又灸之便断。兼疗
腰脚。
治五痔痛。穴攒竹
治五痔痛。不得大小便。穴会阴
治痔 痛。穴飞扬 承筋 委中 承扶
治诸痔。宜灸回气三七壮。黄帝针经云。在尾脆骨上一寸半。又连冈穴主之。在回气穴
两边。相去二寸是也。各灸三七壮。
治九漏。穴肩井。灸二百壮。
治漏。穴灸鸠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壮。
治诸漏。灸漏同四畔瘥。
卷十五针灸门
便血
属性:治便血(资生经)。穴复溜 太冲 会阳
治泄利脓血。穴下廉 幽门 太白
治吐泄脓血。穴太白
治大便脓血出。穴小肠俞
治大便下血。穴下
治大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痛。穴腹哀
治大小便血不止。穴劳宫
治下血不止。量脐心与脊骨平。于脊骨上灸七壮即止。如再发。即再灸七壮。永除根本
目
睹数人有效。王氏云。尝用灸人肠风。皆除根本。神效无比。然亦须按其骨突处酸痛。方灸
之。不疼。则不灸也。但便血本因于肠风。肠风本肠痔。不可分而为三。分而为三。治之非
也。
治大便下血(出危氏方)。灸第三十椎。随年壮。
治大便下血(出危氏方)。平立。以绳子比脐平。却向后脊骨当中。灸七壮。或年深于脊
骨两傍各一寸。灸七壮。余谓寸半则是肾 。自佳。
卷十五针灸门
淋癃
属性:治石淋。脐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灸足太阳。又灸涌泉三十壮。
治五淋(资生经)。穴悬钟
治五淋不得尿。穴大敦 期门
治腹中满。热淋。闭不得尿。穴气冲
治气淋。穴交信
治血淋。及主疗五淋。小便如散灰色。穴复溜
治胞转气淋。穴关元 涌泉
治淋癃。穴长强 小肠俞
治肾病不可俯仰。气瘟。穴关元 阴陵泉
治癃闭阴痿。穴曲泉
治癃闭茎空痛。穴行间
治癃疝。穴然谷
治小腹胀。血癃。小便难。穴曲谷
治癃闭下重。不得小便。穴胞肓 秩边
治气淋小便黄。穴石门
治五淋。穴长强
治五淋小便黄。穴曲骨
治小便淋失精。穴至阴
治五淋。小便赤涩。及治尿道痛。失精。脐下结如覆杯。阳气虚惫。穴中极
治五淋。小便如散火。穴复溜
治淋沥不得尿。及阴上痛。穴太冲。灸五十壮。
治气淋。寒热不节。穴阴陵泉
治气淋。 疝。阴急。股引 内廉骨痛。及卒疝。大小便难。穴交信
治淋沥。穴然谷 曲骨
治赤淋。穴次
治实则便淋闭。洒洒腰脊强痛。大便秘涩。嗜卧。口中热。虚则呕逆多寒。欲开户而处
气
不足。胸胀。喘息。舌甘。咽中食噎不得下。善惊恐不乐。喉鸣咳唾血。气淋。穴大钟。灸
关元五十壮。或盐着脐中灸三壮。
治石淋。灸关元。气门。大敦各三十壮。
治劳淋。灸足太阴百壮。三报之。
治血淋。穴丹田。复溜。各灸随年壮。
治五淋不小便。穴中封二七壮。大敦七壮。
治小便淋沥。穴委阳 志室 中
治不觉遗沥。穴关元
治淋沥。穴小肠俞
王氏云。予壮年寓学。忽有遗沥之疾。阅方书。见有五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