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编卷二收涩
收敛
内容:(五草)入肝敛气涩肠
乌梅(专入肺肠。兼入肝胆。)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成无己曰。
肺欲
收。急食酸以收之。)入肠则涩。(肠垢已出。肘后用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
服。血崩不止。用乌梅肉七枚。烧存性研末。米饮服之。日二次。庄肃公痢血。用乌梅胡黄
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则敛。得寒则止。得茗则涩故也。)入筋与骨则
软。(酸入筋。)入虫则伏。(虫得酸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鬼遗方用乌梅肉烧存
性。研敷恶肉上。一夜立尽。圣惠用乌梅和蜜作饼贴者。其力缓。简便方云。起臂生一疽。
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突起。用此方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乃知世有奇
方。)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
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已溃未溃。可用此烧灰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围
。)中风牙关紧闭可开。(取肉擦牙龈。涎出即开。以酸能入筋骨以软。)蛔虫上攻眩仆可治
。(仲景有乌梅治蛔上攻眩仆。)口渴可止。(时珍曰。人之舌下有四窍。两窍通胆液。故食
梅则津生者。类相感应也。素问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泄。又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不
然。物之味酸者多矣。何独梅能生津耶?)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
胃。筋骨湿热。收敛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白梅由于盐渍。味咸则能软坚。(
通大便亦用。)若牙关紧闭。(白梅尤良。)死肉黑痣。白梅用之更捷。(食梅齿酸者。嚼胡桃
即解。衣有霉点者。梅叶煎汤洗之。捣洗葛衣亦佳。)但肝喜散恶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气
。(生气者。阳气也。)且于诸症初起切忌。
上编卷二收涩
镇虚
内容:虚则空而不实。非有实以镇之。则易覆矣。虚则轻而易败。非有实以投之。则易坠矣。
故重
坠之药。亦为治病者所必需也。然用金石诸药以治。而不审其气味以别。亦非治病通活之妙
。故有热者。宜以凉镇。如代赭石珍珠之治心肝二经热惊。辰砂之清心热。磁石之治肾水虚
怯。龙骨龙齿之治肝气虚浮是也。有寒者宜以热镇。如云母石之能温中去怯。硫黄之能补火
除寒。通便定惊是也。寒热俱有者。宜以平镇。如禹余粮金银薄铁粉密陀僧之属是也。但禹
余粮则兼止脱固泄。金银薄则兼除热祛风。铁粉则兼疗狂消痈。皆借金性平木。密陀僧则兼
除积消热涤痰也。其一镇坠。而药品气味治用各自有别。其不容紊如此。然要病有外邪。不
可轻投。寒邪得镇而愈固耳。
上编卷二收涩
镇虚
内容:(金)平肝镇怯
金(专入肝)。禀刚健之性。最能杀人。惟作薄乃无伤耳。银薄亦然。二薄性皆辛平。
其治俱
属除邪杀毒。(解热)驱烦安魂定魄。养心和血。止癫除狂。疗惊祛风。幼科镇心丸。衣以
为
饰。皆取金能平木重以镇怯之意云耳。(风热多生于肝。肝属木。故得金为之制。魂魄飞扬
者。其神散而不收。必得重为之镇。)但银薄色白入气。金薄色黄入血。差各有别。畏锡水
银。(遇铅则碎。五金皆畏。)入丸为衣。入汤剂水煮用。
上编卷二收涩
镇虚
内容:(金)入肝平木重坠镇惊疗狂
铁粉(专入肝)。气辛性平。( 时砧上打落者名铁落。如尘飞起者名铁精。器物生衣者
名铁
锈
。盐醋浸出者名铁华。刮取细捣为粉。本草云。铁受太阳之气。始生之初。卤石产焉。一百
五十年而成磁石。二百年孕而成铁。又二百年不经采炼而成铜。铜复化为白金。白金化为黄
金。是铁与金银同为一气。今取磁石碎之。内有铁片可验矣。)诸书所着治功。止载定惊疗
狂。消痈解毒数效。即其所云定惊疗狂。亦止就铁重坠之意起见。故云可以定疗。岂真救本
求源之治哉!暂用则可。久用鲜效。且诸草药切忌。(时珍曰。凡诸草药。皆忌铁器。而补
肾药尤忌。否则反消肾上肝伤气。母气愈虚矣。)畏磁石皂荚。(皂荚木作薪则釜裂。) 赤
醋沃七次用。
上编卷二收涩
镇虚
内容:(石)补肾水镇怯
磁石(专入肾)。即俗 石。磁为铁母。(磁石二百年孕而成铁。)故见铁即能以引。是
以有磁
之说也。磁石味辛而咸。微寒无毒。得冲和之气。能入肾镇阴。使阴气龙火不得上升。故
千金磁朱丸用此以治耳鸣嘈嘈。(耳属肾窍。)肾虚瞳神散大。(瞳人属肾。)谓有磁以镇养真
精。使神水不得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得上侵耳目。肾受荫矣。且磁入肾。肾
主骨。磁味辛。辛主散。磁味咸。咸软坚。磁质重。重镇怯。故凡周痹风湿而见肢体酸痛。
惊痫肿核。误吞针铁。金疮血出者。亦何莫不用此以为调治。(吞针系线服下。引上即出。)
昔徐之才十剂篇云。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故怯则气浮。宜重剂以镇之。然亦不
可与铁同用。色黑能吸铁者真。火 醋淬碾末。水飞用。柴胡为使。杀铁消金。恶牡丹莽草
。畏黄石脂。
上编卷二收涩
镇虚
内容:(石)入心肝二经凉血解热镇惊
代赭石(专入心肝)。味苦而甘。气寒无毒。凡因血分属热。崩带泻痢。胎动产难。噎
膈痞硬
。惊痫金疮等症。治之即能有效。(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
赭汤主之。用旋复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三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
十二枚。水一斗。煮六升。去渣再煎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噎膈病亦用此。)以其体有
镇怯之能。甘有和血之力。寒有胜热之义。专入心肝二经血分凉血解热。镇怯祛毒。(色赤
入血)。但小儿慢惊。(虚症甚多。)及阳虚阴痿。下部虚寒者忌之。以其沉降而乏生发之功
耳。书载能治慢惊。其说似非。(实症不得谓慢。虚症当从温理。不可不辨。)击碎有乳孔者
真。火 醋淬三次。研细水飞用。干姜为使。畏雄附。
上编卷二收涩
镇虚
内容:(石)温中镇怯
云母(专入脾。兼入肝肺)。生于泰山山谷。气味甘平而温。诸书皆言达肌温肉。安脏
定魄。
补中绝续。故凡死肌败肉。恶毒阴疽。及车船眩晕。痰饮头痛。皆当用此调治。以其温有阳
和之力。重有镇摄之能。故能使之辟邪而镇怯也。(局方云母膏治一切痈毒。仲景治牝疟多
寒。千金方治久痢带下。小便淋疾。及一切恶疮。深师治痰饮头痛。何德扬治妇人难产。温
酒调服三钱。入口即下。金刃伤敷之。止血最速。且无腐烂之虞。阴疽阳痈。亦多用之。皆
取助阳之力。)但书有言久服身轻尸解。不过极为赞扬。且因是物经时不焦。入土不腐。故
云服可长生。其说即出本经。岂真事哉!
但此性属助阳。阴虚火炎者勿服。以色白光莹者良。(云母石有五色。)使泽泻。恶羊肉。
上编卷二收涩
镇虚
内容:(金)燥湿除热消痰祛积镇怯
密陀僧(专入脾)。系出银坑之中。真者难得。今用多属倾银炉底。味辛而咸。气平小
毒。大
率多属祛湿除热。消积涤痰镇阴之品。故书载能绝疟除痢。安惊定魄。止血散肿。消积杀虫
。及疗肿毒。敷冻疮。(桐油调敷。)解狐臭。(浆水洗净。油调密陀僧涂之。以一钱用热蒸
饼一个。切开渗末夹之。)染须发。非其痰祛热清湿除。重镇软坚。则病曷克去乎!(时珍曰
。密陀僧感铅银之气。其性重坠下沉。直走下焦。故能坠痰止吐。消积定惊。治疟痢。止消
渴。疗疮肿。洪迈夷坚志云。惊气入心。络喑不能语者。用密陀僧末一匙。茶调服即愈。)
但此出于销银炉里。则有铜气杂入。不堪入药。且只可以外敷。不可以作服饵也。若入药。
须煮一伏时。
上编卷三散剂
散寒
内容:凡病伤于七情者宜补。伤于六淫者宜散宜清。伤于七情者宜补。则补自有轻重之分。先
天
后天之别。伤于六淫者宜散。则散自有经络之殊。邪气之异。如轻而浅者。其邪止在皮毛。
尚谓之感。其散不敢过峻。若至次第传变。则邪已在于经。其散似非轻剂可愈。迨至愈传愈
深。则邪已入不毛。其邪应从下夺。又非散剂所可愈矣!是以邪之本乎风者。其散必谓之驱
。以风善行数变。不驱不足御其奔迅逃窜之势也。邪之本于寒者。其散止谓之散。以寒凝结
不解。不散不足启其冰伏否塞之象也。邪之得于雾露阴寒之湿者。其邪本自上受。则散当从
上解。而不得以下施。邪之渐郁而成热者。其散当用甘平辛平。而不可用辛燥。至于邪留于
膈。欲上不上。欲下不下。则当因高而越。其吐之也必宜。邪固于中。流连不解。则当从中
以散。其温之也必便。若使邪轻而感。有不得用峻劣之药者。又不得不用平淡以进。俾邪尽
从轻散。而不致有损伤之变。此用散之概也。又按阴盛则阳微。阳胜则阴弱。凡受阴寒肃杀
之气者。自不得不用辛热以治。惟是邪初在表。而表尚有表中之表以为区别。如邪初由皮毛
而入太阳。其症必合肺经并见。故药必先用以麻黄以发太阳膀胱之寒。及或佐以杏仁生姜入
肺。并或止用桔梗紫苏葱管党参入肺之味以进。但杏仁则专入肺散寒下气止喘。生姜则专入
肺辟恶止呕。葱管则专入肺发汗解肌。桔梗则专入肺开提肺中风寒载药上浮。党参本于防
风桔梗伪造。则其气味亦即等于防风桔梗以疏肺气。至于细辛蔓荆。虽与诸药同为散寒之品
。然细辛则宣肾经风寒。蔓荆则除筋骨寒湿及发头面风寒。皆非太阳膀胱专药及手太阴肺经
药耳。他如白蔻荜茇良姜干姜川椒红豆蔻气味辛热。并薰香气味辛平。与马兜铃紫白石英冬
花百部气味辛温。虽于肺经则治。然终非属入肺专品。所当分别而异视者也。
上编卷三散剂
散寒
内容:(隰草)发寒入太阳膀胱无汗
麻黄(专入膀胱。兼入肺)。辛温微苦。中空而浮。入足太阳膀胱。(足太阳为六经外藩。
总
经络而统营卫。其经之脉起目 。上脑下项。循肩挟脊抵腰。行于身后。故凡寒入是经。其
症必见头痛。发热恶寒。腰脊卒强。无汗。脉则尺寸俱紧。是为伤寒。若汗自出不止。及脉
不紧不浮。其症或不恶寒而止恶风。是为伤风。)兼入手太阴肺。(麻黄空虚似肺。故亦兼入
肺经
。)仲景用此以治寒入太阳无汗。其意甚深。盖缘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
则为汗。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固密。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恶寒。方
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气。是麻黄虽太阳发汗重剂
。实散肺经火郁之邪。其在十剂。有曰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弘景曰。麻黄疗伤
寒解肌第一药。时珍曰。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
汗用桂枝。未有究其精微者。时珍常思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夫
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恶寒。夫风伤卫。
卫气外泄。不能内护于营。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然风寒之邪。皆由皮
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是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
气。其症时兼面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诸症。非肺病乎?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
而肺气 郁。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气。汗后无大
热
而喘者。加以石膏。朱肱活人书夏至加石膏知母者。是泄肺火之药。是则麻黄汤虽太阳发
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自虚。虚则补其母。故
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泄木而固脾。泄东所以补西
也。使以姜枣。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也。下后微喘者。加浓朴杏仁以利肺气也。汗后脉沉迟
者。加人参以益肺气也。朱肱加黄芩为阳旦汤。以泄肺热也。皆是脾肺之药。是则桂枝虽太
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此千古未发之秘旨。愚因表而出之。又少阴病发热脉
沉。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赵嗣真所谓熟附配麻黄。补中
有
发也。)是以风寒郁肺而见咳逆上气痰哮气喘。则并载其能治。但用此之法。则在佐使之间
。或兼气药以助力。(人参)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营药以助液。(当归)可得营中之汗。或兼
温
药以助阳。(附子)可除寒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黄芩石膏知母)可解炎热之瘟邪。
此
实伤寒阴疟第一要药。至或有载不宜多用及夏月不宜用者。盖因过用则汗多亡阳。自汗表虚
则耗人元气。(张仲景曰。阳盛阴虚者。不可发汗。尺脉迟者。不可发汗。咽燥喉干者。不
可发汗。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下利虽有表症。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衄
血亡血家不可发汗。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少阴病脉沉细数。不可发汗。少阴病但厥无
汗。不可发汗。脉动数微弱。不可发汗。脉沉迟不可发汗。汗家不可发汗。腹中上下左右有
动气。不可发汗。)夏月阳气外泄。不宜再发以夺元气耳!然果春夏值有深寒内入。则又何
不可用之有。至于手少阴心之风热斑疹。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审其腠理坚闭。病应用散。亦
当审实以投。功与桂枝柴胡葛根芍药同为一类。但桂枝则解太阳风邪伤卫。(王好古曰。心
主营为血。肺主卫为气。故麻黄为手太阴肺之药。桂枝为手少阴心之药。)葛根则解阳明肌
热口渴。(时珍曰。麻黄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阳明经药。兼入脾经。)柴胡
则发少阳阳邪寒热往来。此则能发太阳阴邪伤营。不可不细辨也。发汗用茎去节。止汗须用
根节。并蛤粉粟米等分为末。袋盛扑之。(时珍曰。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
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
痰饮中暑。亡阳柔 诸症。皆可随症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
能
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宣明五气篇曰。心为汗。则知汗出于心。经脉别论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
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体摇劳倦。汗出于脾。本病篇曰。
醉饱行房。汗出于脾。)浓朴白薇为使。恶辛夷石苇。
上编卷三散剂
散寒
内容:(山草)宜散肾经风寒
细辛(专入肾。兼入肝胆)。味辛而浓。气温而烈。为足少阴肾温经主药。凡风寒邪入
至阴而
见本经头痛。(太阳头痛在脑后。阳明头痛在额。少阳头痛在两角。厥阴头痛在巅顶。少阴
头痛在脑齿。)腰脊俱强。口疮喉痹。鼻渊齿 。水停心下。口吐涎沫。(成无己曰。水停心
下。不行则肾气燥。宜辛以润之。细辛之辛以行水气而润燥。)耳聋鼻痈。倒睫便涩者。并
宜用此调治。或用独活为使。俾在表之阳邪可表。而在里之伏邪可除。故书载能通关利窍。
破痰下乳。行血发汗。(仲景治少阴症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发少阴之汗。)且走肾者
必兼肝与胆。胆虚惊痫及风眼泪下者。得此辛散宣通。而令泪收惊除。至书所云服能入肾润
燥。非是火盛水衰。阴被阳涸而成。实因阴盛阳衰。火屈于水而致也。遇此辛以除寒。温以
燥湿。则阴得解而不凝矣。岂刚燥不挠之谓也乎?(时珍曰。气之浓者。能发阳中之阳也。
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 齿诸痛用之者。取其
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散燥。故通少
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世之论药性者。每鲜如此体会。但知就燥论燥。而致固执不通。
独不思经有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乎?然味浓性烈。所用止宜数分。过则气塞命倾。(
承曰。细辛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开平狱中尝治此。不可不知。)若血虚头
痛者。尤宜戒焉。产华阴者真。(时珍曰。叶似小葵。柔茎细根。直而色紫。味极辛者。细
辛也。杜衡鬼督邮徐长卿皆可乱之。)去双叶者用。(双叶服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