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5-本草求真-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榔则入脾。然此阴毒之草。其性悍暴。虽有破瘴逐饮之能。而亦终损真气。所以仲景治疟方 
中。从无及此。(经曰。太阴在泉。湿胜所淫。民病积饮。又曰。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甚 
则饮发。盖饮有五。流于肺为支饮。于肝为悬饮。于心为伏饮。于经络为溢饮。于肠胃为痰 
饮。)而夏伤于暑。秋必瘅疟。及疟在三阴。元气虚寒人。则常山等药皆为戈戟。或问吐药 
甚多。何以疟疾必用常山蜀漆?盖以常山性兼逐疫。疟疾本于湿疫。故于常山蜀漆则宜。犹 
之瓜蒂乌附尖莱菔子藜芦皆为吐剂。而瓜蒂则止宜于热痰。乌尖附则止宜于湿痰。莱菔子则 
止宜于气痰。藜芦则止宜于风痰也。酒浸炒用。根即蜀漆。功用略同。但苗性轻扬。其于上 
焦邪结。治之更宜。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毒草)吐风痰在膈 
居。盖缘苦虽属降。而亦 
善涌。 
藜芦辛少苦多。故能入口即吐。是以风痰膈结。而见咳逆上气者。当用是药以投。使其膈部 
之邪。悉从上出也。但此宜作散剂以投。(散可达上。)切勿汤药以服。(儒门事亲云。一妇 
病风痫。初一二年一作。后渐日作。甚至一日数作。求死而已。值岁大饥。采百草食。见野 
草若葱。采蒸饱食。觉不安。吐胶涎数日。约一二斗。汗出如洗。甚昏困。后遂轻健如常人 
。以所食是葱访人。乃憨葱苗。即藜芦是已。时珍曰。我朝荆和王妃刘氏。年七十。中风不 
省。牙关紧闭。先考太医吏目月池翁诊视。药不能入。不获已打去一齿。浓煎藜芦汤灌之。 
少顷噫气。遂吐痰而苏。药勿瞑眩。厥疾勿瘳。诚然。)至于肠 泄痢如何。书载克治亦是 
因吐除其实积。积去而利与 亦可止矣!吐虽等于常山瓜蒂乌附尖莱菔子。但常山则吐疟 
痰。瓜蒂则吐热痰。乌附尖则吐湿痰。(亦吐风痰。)此则专吐风痰者也。况此气善通顶。治 
喉痹及鼻中息肉。为末吹效。然亦并非得已。即有中蛊等毒。及或老痰积块。止可借其宣泄 
。切勿沾口以自损其津液耳。取根去头用。黄连为使。反细辛芍药诸参。恶大黄。畏葱白。 
(服葱汤。吐即止。)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蔓草)木鳖子引吐热毒从痰外出。番木鳖引吐热涎逆流而上 
木鳖(专入外科外治)。本有二种。一名土鳖。有壳。一名番木鳖。无壳。木鳖味苦居 
多。甘 
辛略带。诸书皆言性温。以其味辛者故耳。究之性属大寒。狗食即毙。人若误用。中寒口噤 
。多 
致不救。常有因病错用而毙者矣!故其功用多从外治。如肿毒乳痈痔漏肿痛喉痹。用此醋漱 
于喉间。引痰吐出。以解热毒。不可咽下。或同朱砂艾叶卷筒。熏疥杀蛊最效。或用麻油熬 
擦癣亦可。总不可入汤剂。以致寒毒内攻耳。番鳖(即马钱子)功与木鳖大同。而寒烈之性 
尤 
甚。所治热病喉痹。亦止可同山豆根青木香磨汁内含。使其痰涎引吐。逆流而上。不可咽下 
。斑疮入眼。可用番木鳖半个。轻粉冰片麝香为末。左目吹右耳。右目吹左耳。日吹二次即 
住。狗性大热。用此大寒内激。使之相反。立见毙耳。止入外科治疗。用时除油。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香木) 
胡桐泪(专入胃。兼入肾)。苦咸大寒。专治咽喉热痛。齿 风疳。瘰 结核。缘此热 
盛于内 
。上攻口齿。发为诸病。非不用此味苦。则虫莫制。用此味咸。则坚莫除。用此大寒。则热 
莫解。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又曰。在高者。因而越之。可知大热大毒。必用大苦大 
寒以为引吐。方能以除。(颂曰。古方稀用。今治口齿家。为最要之物。)正俗所云有病病当 
之者是耳。但此不宜多服。恐其引吐不休。结如小石片者佳。(时珍曰。石泪入地受卤气。 
故其性寒能除热。其味咸。能入骨软坚。)木泪状如膏油。(系树脂流出者。)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 )吐热痰在膈 
甜瓜蒂(专入脾肺胃)。即俗名苦丁香是也。味苦气寒。有毒。盖此气味纯阴。功专涌 
泄。 
凡因热痰聚膈。而见面目浮肿。咳逆上气。皮肤水气。黄胆湿热诸症。则当用此调治。或兼 
他药同入涌吐。如仲景合赤小豆之酸甘。以吐胸中寒邪。金匮瓜蒂汤。以治中 无汗之类。 
(胸中者清阳之府。诸邪入胸皆阻。阳气不得宣达。以致胸满痞硬。斯非汗下可施。惟以瓜 
蒂极苦。赤小豆味酸。相须相益。能除胸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若不因其高而越 
。则为喘为嗽。势所必至。但非实热实症。不可轻用。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荤辛)莱菔子生吐风痰炒熟下气定喘。菔根生用消痰除血熟用生痰助湿 
莱菔子(专入脾肺)。气味甚辛。生用研汁。能吐风痰。有倒墙推壁之功。迅利莫御。 
若醋研 
敷。则痈肿立消。炒熟则下气定喘。消食宽膨。一生一熟。性气悬殊。菔根性亦类子。(生 
升熟降。)但生则克血消痰治痢。(汪昂云。夏月食其菜数斤则不患痢。秋月以菜叶摊屋瓦上 
。任霜雪打压。至春收之。煎汤饮。治痢得效。)熟则生痰助湿。以故火伤垂绝。用生莱菔 
汁灌之即苏。(方人避难。入石洞中。贼烧烟熏之。口含莱菔一块。烟不能毒。嚼汁擂水饮 
之亦可。)打扑损伤青紫。捣烂 之即散。煨熟擦摩冻瘃。二三日即和。偏头风取近蒂青色 
半寸许。捣汁滴鼻孔。左痛滴右。右痛滴左。左右俱痛。两鼻皆滴。滴后少倾。日滴一次。 
不过六七日。永不再发。欲令须发白者。以生地黄汁一升。合生莱菔汁饮之即白。伤血之验 
可征也。(生地黄凉血。莱菔汁破气。须发安得不白。是以人服何首乌地黄者。切忌莱菔。 
犯之惟用生姜以制。)小儿瘤 游风。涂之即愈。并能消面毒。腐积。(腐浆见萝 不成。) 
并解附子毒。但其性总属耗气伤血。故脾胃虚寒。食不化者。为切忌焉!子炒用。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石)吐风痰涎在膈 
胆矾(专入肝胆。兼入肺脾)。又名石胆。产于铜坑之中。得铜精气而成。味酸而辛。 
气寒 
而涩。功专入胆。涌吐风热痰涎。使之上出。盖五味惟辛为散。惟酸为收。五性惟寒胜热。 
风热盛于少阳。结为痰垢。汗之气横而不解。下之沉寒而益甚。凡因湿热淫火。(提出病要) 
见为阴蚀崩淋。寒热风痰毒瓦斯。结聚牢固。见为咽齿喉痹乳蛾。风热痰垢结聚。见为咳逆痫 
。目痛难忍。及金疮不愈。诸毒内闭胶结。见为虫痛牙疳。种种等症。服此力能涌吐上 
出 
。去其胶痰。化其结聚。则诸症悉除。故古人之治喉痹乳蛾。用米醋煮真鸭嘴胆矾为末。 
醋调探吐胶痰即瘥。又治紫白癜风。同牡蛎生研。醋调摩之即愈。又治胃脘虫痛。以茶清调 
胆矾末。吐之即除。又治马牙疳。红枣去核。入胆矾 赤。研末敷之。追出痰涎即效。百虫 
入耳。用胆矾和醋灌即出。(诸症皆因风热在膈。)按此功专涌吐。何书又言酸寒能收。不知 
书言收敛。乃是取辛。收其热毒。上涌而出。非以收其入内。而不宣散出表之意也。(以散 
为 
收。)凡书所论药性。每有以收为散。以散作补。不为剖析明白。多有意义难明。以致用之 
者之误耳!磨铁作铜色者真。形似空青鸭色为上。(市人各以醋澡青矾伪之。)畏桂芫花辛夷 
白薇。(凡用吐法。宜先少服。不涌渐加之。仍以鸡羽撩之。不出。以 投之。不吐再投。 
且投且探。无不吐者。吐至瞑眩。慎勿惊疑。但饮冷水新水立解。强者可一吐而安。弱者作 
三次吐之。吐之次日顿快。其邪已尽。不快。则邪之引之未尽也。吐后忌饱食酸咸硬物干物 
肥油之物。并忌房室悲忧。)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热气久积于中。自当清凉以解。寒气久滞于内。更当辛温以除。故温散之味。实为中虚 
寒滞 
所 
必用也。然中界乎上下之间。则治固当以中为主。而上下亦止因中而及。是以温以守内而不 
凝。散以行外而不滞。温散并施。而病不致稍留于中而莫御矣!第不分辨明晰。则治多有牵 
混不清。如缩砂密木香香附干姜半夏胡椒吴茱萸使君子麦芽松脂。皆为温中行气快滞之味。 
然缩砂密则止暖胃快滞。木香则止疏肝醒脾。香附米则止开郁行结活血通经。半夏则止开痰 
逐湿。干姜则止温中散寒。胡椒则止温胃逐痰除冷。吴茱萸则止逐肝经寒气上逆肠胃。使君 
子则止燥胃杀虫。麦芽则止消谷磨食。松脂则止祛风燥湿。而有不相兼及者也。至于温中而 
兼及上。则有如荜茇之散胸腹寒逆。藿香之醒脾辟恶宽胸止呕。菖蒲之通心开窍醒脾逐痰。 
玄胡索之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安息香之通活气血。各有专司自得之妙。温中而兼及下。则 
有 
如益智之燥湿逐冷温肾缩泉。蛇床子之补火宣风燥湿。蒺藜之祛肝肾风邪。大小茴之逐肝肾 
沉寒痼冷。各有主治独得之趣。温中而兼通外。则有草果之温胃逐寒辟瘴辟疟。苏合香樟脑 
大蒜山柰甘松排草之通窍逐邪杀鬼。白檀香之逐冷除逆以引胃气上升。良姜红豆蔻之温胃散 
寒。艾叶之除肝经沉寒痼冷以回阳气将绝。胡椒之通心脾小腹辟恶发痘。烟草之通气爽滞辟 
瘴除恶。白芥子之除胁下及皮里膜外之风痰。锻石之燥血止血散血。乌药之治气逆胸腹不快 
。各有其应如响之捷。温中而至通上彻下。则有如丁香之泄肺暖胃燥肾止呃。川椒之补火温 
脏除寒杀虫。各有气味相投之宜。若使温中独见于上。则有如草豆蔻之逐胃口上之风寒。止 
当心之疼痛。薰草之通气散寒辟恶止痛。其效俱不容掩。且温中而独见于上下。则有如薤之 
通肺除痹。通肠止痢。其效又属不泯。其一温中。而气味各殊。治效各别。有不相同如此。 
然绣窃谓温中之味。其气兼浮而升。则其散必甚。温中之味。其气必沉而降。则其散甚微 
。温中其气既浮。而又表里皆彻。则其散更甚而不可以解矣!是以丁香白蔻之降。与于草豆 
蔻白檀之升。绝不相同。即与缩砂密之散。木香之降。亦且绝不相似。良姜气味过散。故止 
可逐外寒内入。而不可与干姜温内同比。藿香气味稍薄。故止可除臭恶呕逆。而不可与木香 
快滞并议。乌药彻上彻下。治气甚于香附。故为中风中气所必需。薤白气味辛窜。行气远驾 
木香。故为胸痹肠滞所必用。凡此是温是散。皆有义理。错综在人细为体会可耳!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逐胃口上风寒止当心疼痛 
草豆蔻(专入脾胃)。辛热香散。功与肉蔻相似。但此辛热。燥湿除寒。性兼有涩。不 
似肉蔻 
涩性居多。能止大肠滑脱不休也。又功与草果相同。但此止逐风寒客在胃口之上。症见当心 
疼痛。不似草果辛热浮散。专治瘴疠寒疟也。故凡湿郁成病而见胃脘作疼。服之最为有效。 
若使郁热内成。及阴虚血燥者。服之为大忌耳。(时珍曰。草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 
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 
湿 
郁滞之病。故食疗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或云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 
热。助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闽产 
名草蔻。如龙眼而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仁如砂仁而辛香气和。滇广所产名草果。如诃子 
。皮黑浓而棱密。子粗而辛臭。虽是一物。微有不同。(草果其义另详。)面裹煨熟取仁。忌 
铁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温胃逐寒治瘴疠寒疟 
草果(专入胃。)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 
味浮散 
。(出自汉广。)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故合常山用则能以截久疟。同 
知母用则能以除瘴疠寒热。(义详草豆蔻。)同橘半用则能以除膈上痰。同楂曲用则能以解面 
湿 
鱼肉。若使非由疯瘴。或因湿热。而见瘀滞。与伤暑而见暴注溲赤口干者。则并禁焉。忌铁 
。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蔓草)温脾燥胃杀虫除积 
使君子(专入脾胃)。味甘气温。功专补脾杀虫除积。凡人症患五疳便浊。泻痢腹虫。 
皆脾胃 
虚弱。因而乳停食滞。湿热瘀塞而成。服此气味甘温以助脾胃。则积滞消。湿热散。水道利 
。而前症尽除矣。时珍曰。凡杀虫之药。多是苦辛。独使君子榧子而杀虫亦异也。每月上旬 
。虫头向上。中旬虫头向中。下旬虫头向下。于上旬空心服此数枚。则虫皆死而出也。但忌 
热茶同服。则令人作泻矣。出闽蜀。五瓣有棱。内仁如榧。亦可煨食。久则油黑不可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宜散肺分寒滞温暖脾胃 
白豆蔻(专入肺脾胃。兼入大肠)。本与缩砂密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 
一种清 
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且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而使 
寒湿膨胀。虚疟吐逆。反胃腹痛。并翳膜(必白睛见有白翳方用。)目 红筋等症悉除。 
不似 
缩砂密辛温香窜兼苦。功专和胃醒脾调中。而于肺肾他部则止兼而及之也。是以肺胃有火。 
及肺胃气薄切忌。故凡用药治病。最宜审谅气味。分别形质。以为考求。不可一毫忽略。竟 
无分别于其间耳。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温脾暖胃快滞 
缩砂(专入脾胃。兼入肺肾大小肠膀胱)。辛温而涩。故书号为醒脾调胃要药。然亦兼 
入肺肾 
大小肠膀胱。是以同檀香白豆蔻则能入肺。同人参益智则能入脾。同黄柏茯苓则能入肾。同 
赤石脂则能入大小肠。其言醒脾调胃。快气调中。则于腹痛痞胀有功。(痛有喜按拒按之别 
。若使痛喜手按。多属脾胃虚寒。治须用此。否则切禁。痞有因寒因热因暑因湿因痰因气因 
血因食之别。亦须审其兼症兼脉以求。不可尽以砂仁为治也。)入大肠则于赤白泻痢有效。 
入肺则于咳嗽上气克理。(泻痢由于寒湿者宜用。热湿者勿用。)至云止痛安胎。并咽喉口齿 
浮热能消。亦是中和气顺之意。(胎挟寒滞者始宜。热属虚浮者方用。)若因实热而云胎气不 
和。水衰而见咽喉口齿燥结者服之。岂能是乎?故虚实二字。不可不细辨而详察耳。出岭南 
。研碎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疏肝醒脾泄滞和胃 
木香(专入肝脾)。味辛而苦。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故 
凡脾胃 
虚寒凝滞而见吐泻停食。肝虚寒入而见气郁气逆。服此辛香味苦。则能下气而宽中矣。中宽 
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宗 曰。木香专泄。快胸腹间滞寒冷气。他则次之 
。得橘皮肉豆蔻生姜相佐使绝佳。效尤速。好古曰。本草云。生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 
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 癖症块。破也。其不同如此。洁古张氏但言 
调气。不言补也。)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香。不过因其气 
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况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及。一 
不审顾。任书混投。非其事矣!番船上来形如枯骨。味苦粘舌者良。名青木香。非今所用马 
兜铃根者是也。(今用皆广木香土木香。)入理气药。磨汁生用。若实大肠。面煨熟用。今医 
妄以西香代木香治痢。殊谬。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入肝开郁散滞活血通经 
香附米(专入肝胆。兼入肺)。辛苦香燥。据书备极赞赏。能入肝胆二经开郁(郁有痰 
郁火郁 
气郁血郁湿郁食郁)散滞。活血通经。兼行诸经气分。(张子和谓圣人啬气。如持至宝。庸 
人役物。反伤太和。又曰。气本一也!因有所触而怒喜悲恐寒热惊思劳九气于焉而分。盖怒 
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此 
九气之至也。须分虚实以治。)凡霍乱吐逆。泄泻崩漏。(经候须详病症用药。如将行而痛者 
。属气之滞属实。行后而痛者。属气与血俱虚。痛而喜按者属虚。痛而拒按者属实。痛而喜 
按血淡者属虚。痛而拒按色紫者属实。大抵崩漏多因气虚血热而成。故须凉血补气为要。) 
三焦不利等症。(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治皆有效。又云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 
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分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润燥。青盐炒则补肾 
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