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大汉帝国风云录-第6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公主推行土断和课租荫户之策虽然有助于迅速提高朝廷赋税,但此策公开抢夺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的钱财,朝廷上有反对之声也很正常。”李弘看到徐荣一脸愁苦,于是先开口说道,“朝中大臣们对新政一贯很支持,为什么这次强烈反对?是不是还有其它原因?”
徐荣点了点头,“此事很复杂。长公主推行的土断和课租荫户之策,算是对”计口授田“制的一种补充,但此策的目的不是从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手上抢夺财赋,而是从他们手上抢夺人口。”
“抢夺人口?”李弘猛地停下脚步,吃惊地望着徐荣,“抢夺人口?长公主实施此策是为了抢夺人口?”
“对,此策的目地,就是让朝廷和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抢夺被他们霸占的人口。”徐荣肯定地说道。
土断之策可以把河北三州的荫户全部清查出来,然后朝廷再征缴荫户的赋税和徭役,但这打击不了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更抢夺不了他们的财富。因为实施此策后,这些荫户们不但要给自己的主人上缴田租,还额外要给朝廷征缴赋税。
然而,此策严重增加了荫户们的负担,把荫户们逼上了绝路,此时他们只有一个选择,迅速离开自己的主人,向朝廷上缴赋税服徭役,给自己留一条活路。
荫户们一般租种两种地。一个是“计口授田”的时候朝廷分给他们的,一个是自己主人的和田。荫户们之所以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主人,就是因为他们在主人的照拂下,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此策实施后,荫户们迫于生计,不得不选择归返朝廷。
荫户的流失,使得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人口,但他们失去的却不仅仅是人口和财赋,还包括他们的势力。他们田地再多,因为没人耕种,也无法变成粮食和钱财,虽然可以出租或出让,但钱财却大幅减少了。钱财少了,他们就无法扩展势力,而奴客、门客、私兵、门生弟子的减少,更直接导致他们失去了骄横的资本。
相反,朝廷却因为此策,重重打击了门阀富豪的势力,迅速增加了人口、赋税和徭役,还增加了可实际控制的土地。
李弘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荀攸给他解释的时候,仅仅说了此策实施后所导致的表象,而徐荣却一针见血指出了此策的本质。长公主不是长大了,而是已经逐渐成熟了。她为了早日中兴大汉,竟然做出了她这个年纪根本做不到的事。她不是和整个晋阳朝廷为敌,而是和整个大汉的门阀豪族为敌,长公主当真是一往无前,气势如虹。
李弘想起了先帝。过去先帝为了积累财富、收受贿赂、卖官鬻爵,手段极为卑劣,但他小打小闹,没有损害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们的根本。今日的长公主为了积累财富,却利用国策,光明正大地肆意掳掠,甚至不惜代价重创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们,其手段之酷烈令人瞠目结舌。先帝和他这个宝贝女儿相比,差得太远了。
李弘暗暗地吁了一口气。先前自己在星空下所作的决定,看来是正确的。先帝在天之灵,应该感到欣慰,应该能看到大汉中兴的希望了。
“此策都是哪些人帮助长公主制定的?尚书台的那些中朝官?”
“朝廷在讨论此策的时候,长公主曾写了一封书信给我,征询我的意见,其中提到了此策的产生过程。”徐荣说道,“此策最早来源于各地郡县大吏对‘计口授田’制实施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所提出的一些建议。长公主拿着这些问题和建议到晋阳大学堂召集博士、诸生日夜商讨,历经数月后才有了这么一个定策。”
“这么说,尚书台也有一部分官吏对此策持反对态度?”
“对。”徐带点头道,“大将军不要把此次晋阳危机简单地看作外朝和中朝对相权的争夺。”
皇权和相权之争仅仅是这次晋阳危机的表象,实质上,这次晋阳危机,纯粹是两种不同治国策略在制定和实施国策上发生了巨大分歧,继而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现在无论是外朝还是中朝,对此策持反对意见的官吏非常多。之所以看上去是皇权和相权之争,其实都是为了掩盖一个事实,谁能主掌权柄,谁的治国策略就能占据主导地位,依靠这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治国策略所制定的各项国策就能得到顺利地推广和实施。
自此朝廷统一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之争,以鸿儒郑玄的融和了今、古文经学精髓的“新经”为官学之后,“儒法兼融、隆礼重法”成为治国策略的主旨,但“隆礼重法”在实际国策的制定中分裂为三派。
一派以长公主为首,重“法”轻“礼”,推崇“以法治国”,主经“不法古、不循今”锐意改革,推行“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一派以崔烈、刘和、杨彪为首,重“礼”轻“法”,推崇“德主刑辅”,主张德刑兼施,任德而不任刑,推行德刑相辅、大德小刑的治国方略。
一派以蔡邕、襄楷为首。在“隆礼重法”的同时,也推崇黄老之术。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即要求“德治”,也要求实行“仁政”,推行清静守法、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三种不同的治国策略在同一项国策制定中肯定会发生冲突,产生分歧。比如选拔人才,长公主等人不注重出身,注重才能,而崔烈等人不但注重出身,更注重德才兼备。比如在刑罚上,长公主主张严刑峻罚,以刑去刑,而崔烈等人主张约法省刑,春秋决狱。其它诸如赋税、田制等等新政上,都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策略互相争斗、互相妥协的痕迹,而从中进行调解劝和的就是以蔡邕为首的中间派。
本来这种治国策略上的矛盾属于各人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只要双方能找到平衡点,求同存异,这种矛盾还是可以避免和隐藏的。但随着冀州大战的开始,朝廷财赋的紧缺,双方的矛盾随即被彻底激发了。
“如果双方的矛盾在平定天下之后爆发,对中兴大业的影响将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徐荣摇摇头,无奈地叹道,“现在提前爆发,不但牵扯到皇权的威仪,更影响到中兴大业。如果处理不当,后果……”
徐荣没有继续说下去。李弘这时总算知道荀攸的难处了。荀攸不是不能说,而是他无法说,这毕竟牵扯到皇权的威仪,牵扯到汉祚的命运。如果他的话激起了李弘的愤怒,必将导致晋阳危机一发不可收拾,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你和羽行兄(鲜于辅)之间的矛盾,是不是因此而生?”
徐荣苦笑,“公孙瓒大人阵亡,辽东胡人叛乱,朝廷在对外策略上随即发生争论。长公主极力主张杀伐,刘和、鲜于辅等大人主张剿抚并用,蔡邕大人认为目前状况下还是劝抚为好,而崔烈大人干脆主张放弃,等天下平定了,国力增强了,再把辽东收回来。”
“朝政真的太复杂了。不同的治国策略会导致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同一件事上又会产生不同的计策,结果在这件事上的同盟者马上又会因为另外一件事变成了政见不同者。每个人都有理由,每个人都试图说服对方,每个人都想控制大局,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计策更好地完成目标。处理国事相比在战场上击败敌人,要难得太多太多……”徐荣看看李弘,“你总是不愿待在晋阳,但你逃避得掉吗?你现在还不是回来了?长公主和朝中大臣还不是在等待你的决定?”
“不同的治国策略会产生不同的国策,不同的国策会把大汉引向不同的方向。”李弘叹了一口气,“谁主掌权柄,的确关系到大汉的存亡。子烈兄,你可有什么建议?”
徐荣停下脚步,伸出一根指尖戳了戳李弘的胸口,“答案就在你心里。”
李弘告辞了徐荣,匆匆返回大将军府。
鲜于辅站在大将军府的门口,由贾诩和傅干等人陪同着,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李弘。
李弘远远看见,飞身下马,和鲜于辅执手相握。两人亲热地寒暄几句后,鲜于辅马上问道:“徐大人都和你说了什么?他是不是认为辽东不要平叛了?是不是劝你不要出兵?”
“羽行兄,你我多年的生死兄弟,难道你还信不过我?”
“你回来,我就放心了。”鲜于辅淡淡地一笑,“明天我就上奏陛下和长公主,我要到幽州去。伯珪兄的仇。一定要报。”
李弘点点头,“好吧,你尽快到幽州去,准备远征辽东。我尽快到大漠去,稳定了大漠胡族诸部后,我就到幽州和你会合。
“你要亲自远征?”鲜于辅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那晋阳怎么办?谁在这里坐镇?”
“我想让子烈兄坐镇晋阳。”李弘用询问的口气问道,“你看行不行?”
鲜于辅脸上的表情很复杂,他想了片刻,摇了摇头,“你既然决定了,我就不说什么了。”
李弘和鲜于辅走进书房后,鲜于辅马上把书房的门关了起来。
“你为什么要连夜返回晋阳?”鲜于辅十分生气地问道,“晋阳的事,荀大人没告诉你?”
“你为什么同意搞这种隆重的典礼?你想干什么?”李弘也毫不客气地质问道,“我是什么人,你不知道吗?你这么做,明显就是和长公主作对,要削弱皇权,你知道后果是什么吗?”
“我知道后果是什么?”鲜于辅愤怒地挥动着手臂,“长公主为了重建皇权的威仪,肆无忌惮地夺取公卿大臣的权柄。今天她可以瞒着你说服徐荣、左彦和田豫强行推行土断之策,明天她就可以说服其它人杀了你。在这个朝堂上,没有感情可言,她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爱哭的小公主了。如果你威胁到了她的皇权,威胁到了社稷的安危,她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你。”
“羽行兄,这种话你也能说?”李弘瞪着鲜于辅,吃惊地说道,“晋阳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在晋阳举办隆重的典礼欢迎你,是蔡邕、崔烈和我,还有十几位朝中大臣联名上奏的。这是个机会,你可以利用这次晋阳危机,顺利得到朝中公卿大臣的拥戴,坐上丞相的位置,重新拿回所有的相权,否则,河北会在长公主越来越膨胀的权势下,走向一个我们谁都无法预料到的结局。”
李弘极度震骇。鲜于辅的为人他很清楚,如果晋阳的情况不是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他绝不会做出这种举动,但先前从徐荣的口气中可以听出,晋阳的情况远没有到要用这种极端手段解决问题的地步。
“羽行兄,你为什么这么激动?”
“徐荣、左彦、田豫此次支持长公主推行土断之策,说明什么?”鲜于辅恨恨地说道,“如果你能理解,你认为他们遵从了你的命令无条件支持长公主,但我不能理解。这算不算背叛?”
“背叛?”李弘心里一沉。
“我和朝中的几位公卿大臣都反对长公主的土断和课租荫户之策。此策受打击的不仅仅是皇室宗亲和门阀富豪,还包括那些可怜的荫户。我不认为这个新策不好,但这个新策实行的时间实在不对。”
“现在是什么时候?这个时候激怒各地的门阀富豪,加重赋于各地的荫户,可能会引发暴乱,会祸乱河北。”鲜于辅越说越激动,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如果将来天下平定了,或者我们尽可能完善了这个新策,妥善解决了皇室宗亲、门阀富豪的怨怒和几百万荫户的后顾之忧,那么我们也可以支持这个新策。但现在呢?现在长公主不顾一切,甚至干脆抛开我们,抛开朝廷,直接下旨给郡县试行新策,这是一个长公主应该做的事吗?如果这种跋扈长公主执掌权柄,河北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你我的命运又是什么?”
“徐荣、左彦、田豫明明知道他们支持长公主试行新策的后果是什么,但他们还依旧瞒着你继续支持长公主,这不是背叛是什么?”
李弘感激地拍拍鲜于辅的手臂,不知说什么好。
“羽行兄,维护皇权的威仪是必要的,虽然长公主的做法有点失控,但在局面还是可控的情况下,你应该理解他们三个人……”
“子民,如果不是辽东叛乱,我们借口公孙度参予了叛乱,强行逼着长公主把徐荣召回了晋阳,河东现在可能已经闹翻天了。”鲜于辅气恼地说道,“我知道你信任自己的兄弟,但此次晋阳危机太可怕了,让人心寒啦。长公主这样不顾大局,自以为是的为所欲为,太危险了。朝廷必需立即控制她,立即削弱和制约她手中的皇权,而这件事只有你能做到。徐荣、左彦、田豫必须要为这件事受到惩罚,这也是对北疆大吏的一种警告,一种严厉的警告。”
李弘缓缓坐到案几上,心情无比沉重。
鲜于辅一连串激动的话语,是不是代表了众多北疆大吏对目前朝廷现状的强烈不满?
徐荣的话是在暗示自己,这个时候必须做出选择。是选择继续拥戴皇权,还是放弃已经正在急剧沦落的皇权?今天鲜于辅的话,正好说明了大汉皇权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的急剧沦丧。
用打击和削弱皇权来取信、讨好门阀富豪,我丧失的不仅仅是忠义,还有可能丧失河北,丧失中兴大汉的机会。
大汉不是先帝一个人的大汉,不是长公主的大汉,而是我们所有人的大汉。当年我千里迢迢地杀回卢龙塞,就是为了大汉,为了我心中的大汉。
我的选择不会错。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八章 箭在弦上 第八节
“大将军……”门外传来门下督贼曹任意的声音,“大司农李玮大人来了……”
李弘心中一喜,刚想开口请他进来,鲜于辅摇了摇手,“既然仲渊来了,我就先走了。现在非常时期,我们三人聚在一起,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李弘疑感地看了他一眼。按照惯例,秩俸两千石以上的大臣,朝廷一般不允许他们私下聚在一起,而大臣们为了避嫌,一般除了特殊情况,也不愿主动聚在一起招惹非议。但今夜李弘刚刚回来,几个老朋友率先过来看看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好象没有必要这么拘泥。
“羽行兄,你是不是对仲渊……”
“我现在不想看到他。”鲜于辅用力挥了挥手,难以掩饰自己心中的不满,“晋阳危机的始作俑者就是他。如果不是他借助财赋问题挑起事端,不是他从中推波助澜,事情怎会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李弘的头有点晕了。三个最好的最信任的朋友因为政见不同,竟然矛盾重重,而且彼此之间好像还结下了怨恨。
“羽行兄,你是不是太累了……”李弘关心地问道,“你我在一起十几年,你一直象山一样稳,只要你在的地方,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朝廷就是朝廷,不同于州郡。我能力有限,不但没能帮上你的忙,反而……”鲜于辅黯然长叹,“我在晋阳两年。两年都没能帮助你稳住局势,心中有愧啊。”
“羽行兄……”李弘感激地拉住了他的手。
鲜于辅笑得很苦涩,他伸手拍拍李弘的肩膀,嘶哑着声音说道:“我是什么人,你也清楚。我竭力想稳住目前的局势,但我越想保持现状,越感到有心无力。我就象被卷入旋涡中的生灵,只能勉强挣扎着嘶叫几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被吞噬,我没有任何办法摆脱灾难。”
“朝中的大臣们就象一帮饿极了的狼。有的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蓄意挑起事端;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一旁煽风点火;有的为局势所左右,不得不捋起袖子挥拳出击;有的人碍于情面或者装糊涂,或者居心叵测从旁助阵;有的人为了生存为了尊严不得不迎战;有的人明知迎上去可能两败俱伤玉石俱焚但迫于形势又不得不奋起还击。”
“朝廷就象一个深陷搏斗的战场,天子、长公主和大臣们就象战场上的悍卒,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战,不知道自己能否生存。他们被冲天的血腥激起了满胜的仇恨。他们呐喊着,只想把对手斩杀在自己脚下。此刻,除了站在远处指挥的将军们,没人知道搏杀的起因,也没人知道战斗的胜负。”
李弘深切感受到了鲜于辅的沮丧和痛苦,他无助地望着鲜于辅,不知如何安慰他。
“子民,我们永远都是兄弟。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会坚定地站在你一边,和你一起浴血奋战。”
鲜于辅转身走出了书房。他有很多话想告诉李弘,但他不能说,也不愿意说。在晋阳的两年,他知道自己终究是个武人。虽然自己也研习经文,也出身于富豪大族,也混迹于官场多年,但当自己面对晋阳一步步恶化的局势,使出浑身解数却不能力挽狂澜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不过就是个武人。
他不怨自己昔日的兄弟在关键时刻背叛自己,不怨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他只怪自己没本事。自己没有寒冷的心肠,没有坚韧的意志,没有敏锐的嗅觉,没有果敢的手段,更没有锐意进取的锋锐和气势。自己真的不合适待在这个血腥而残酷的朝堂上。
****
李玮出现了。
他高大的身躯消瘦了很多,白净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眼睛里满是血丝,神情看上去疲惫不堪。
李弘看到鲜于辅离开时的蹒跚背影,心里有一股冲动,他想狠狠责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