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的故事-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彩巧勘妊堑谋;と恕5笔彼喔囊谈覆⒊乒⒘酱笫屏ΑK挚粗夭呕嵋纾�241 
经常写些文笔优美的信来拍马屁的培根,相识不久便将他视为知己。他了解培根曾是富家子弟,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虽然挣钱不少,但花钱更多,经常囊中羞涩,常送些票子给他。他还屡次向女王力荐培根,请女王给他一个好职位。但不知什么缘故,女王不大喜欢培根。没替培根弄到一官半职的伯爵很是过意不去,便送给培根一处漂亮的大庄园。
1 598 年,他因为太过挥霍,欠下大笔债还不了而银档入狱,又是伯爵替他还钱,将他赎了出来。
瞎子都看得出来,伯爵对培根够好了吧?然而如果伯爵知道他为培根所做的一切将得到什么样的报答的话,他会恨死自己,骂自己实在是瞎了眼。
这时,埃塞克斯因为某些原因失去了女王的宠爱。后来女王干脆把他从身边赶走,派他去爱尔兰统率军队。但领军打仗可不是他的长处,他便自顾自从爱尔兰跑了回来,还想用甜言蜜语唤回女王的欢心,然而他发现女王的心已永远地离开了他。他伤心至极,愤恨至极,也许是由于先前被女王宠坏了,也许纯粹是因为头脑发昏,竟然搞起了一场反对女王的阴谋。这件事我们在《 西方历史的故事》 讲莎士比亚传时也说过了,莎士比亚还为此差点掉了脑袋。
阴谋的结果是伯爵被送上了断头台。
伯爵之所以闹到了掉脑袋的地步多亏了一个人的“帮助”; 多亏了此人在关键时刻上台作证,用如簧之舌控诉伯爵是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阴谋就君,篡夺王位,应依法处以死刑。这个证人和控诉者就是培根。
本来法庭上没几个人认为伯爵真想造反,他在整个事件中所表现的完全是一个冒冒失失、傻头傻脑的年轻人的一时冲动。242 
大家知道,谋权篡位可不是儿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谁真想这样做,非得经过精心策划并长期积蓄力量才行。可伯爵做了什么呢?不过是先一天晚上演了场戏,然后带着他的伙伴― 都是同他一样傻头傻脑的小伙子,一路吵吵闹闹地向王宫奔去而已。天下哪有这样造反的道理?而且傻瓜都知道这时的伊丽莎白女王治国有方,深得民心,英国已经卓然成为西方一霸了,君位安如泰山,只有神经病才会真的想篡位。身为伯爵、官高位尊的埃塞克斯不可能不了解这一切。
然而培根的证词改变了一切,也决定了一切。由于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用他非凡的智力和出众的口才力证埃塞克斯罪大恶极、罪该万死,使法庭最后不得不将伯爵处以死刑。需要附加说明的是,并没有谁要培根站出来作这样的证,一切都是他自作主张。为此他从政府得到了1 200 英镑。因为这事培根遭到了几乎全英国人的憎恨,人人都把他看做忘恩负义的小人,但培根却心安理得,他是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
我的辩护不需要冗长和繁复,就是关于那件案子和审讯过程中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我对女王和国家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在这样的事情上,我是决不为世界上的任何人而表现虚伪和胆怯的,因为任何诚实而居心端正的人都会宁愿舍弃他的国王而不愿舍弃他的上帝,宁愿舍弃他的朋友而不愿舍弃他的国王,但宁愿舍弃任何尘世的利益,还有在某些情形下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不愿舍弃他的朋友。
243 
这段辩护如同前面他对自己为何投身政治所做的解释一样,听起来可谓冠冕堂皇,而且确实有说服力。倘若培根仅仅在这件事上遭人指责,而在其它事上都是无懈可击的高尚,一如与他同时代的托马斯? 莫尔一样,那么我们当然应当相信他所做出的辩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没能做到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在培根的整个一生中,我们找不到哪件事说明他是一个品德高尚、言行一致的人。
除了1 200 英镑外,培根并没有从把恩人送上断头台中得到更多好处,直到伊丽莎白女王于1 602 年去世,詹姆士一世即位。新王即位之日就是培根终于官运亨通、夙愿得偿之时。这位詹姆士一世我们在《 西方历史的故事》 中已经讲过了,他就是伊丽莎白女王的侄儿、苏格兰女王玛丽? 斯图亚特之子,是个自命有才,爱附庸风雅的家伙,曾把莎士比亚的环球剧场改为“王家供奉”,还封了莎士比亚做“王后寝宫近侍”,英国的君主专制就是在他手里由受人欢迎变为惹人讨厌的。
他刚一即位,培根立即呈上了一封贺信,信用堂皇的拉丁文写就― 用拉丁文在当时就标志着有学间。信中说:“在陛下的臣民中,我比任何人都更热切地渴望为陛下效力。”
他的效忠得到了回应,几天后,在詹姆士一世的加冕大典上,他被封为爵士。
培根受宠若惊,立即给新王写了更多的表达效忠的信,信中甚至将詹姆士一世颂扬成“万能的上帝、宇宙的原动力”。詹姆士一世是个什么样的家伙大家看看历史卷就知道了,他在英国历史上也许算不上大昏君,然而更算不上明君,一句话,他只是个再平庸不过的家伙。他想尽一切办法搜刮民脂民膏,发明了许多捞钱妙法,搞得民怨沸腾,这些我们也已经知道了。
244 
对詹姆士一世的这些作为,培根是怎么反应的呢?是代表人民向国王提出异议甚至抗议吗?不2 他只是利用一切机会,在议院、在民间替国王辩护,用出众的才智和巧妙的言词证明国王搜刮的合理性。
这一切终于得到了国王的欣赏,成为爵士两年后,培根被任命为詹姆士一世的顾问。从这个职位的名称我们就知道是干什么的,无非是替国王出谋划策。詹姆士一世都干了些啥这里就不用说了,我们可以从此猜测培根都出了些什么主意。
做了两年顾问后.培根已经45 岁了,总算解决了终身大事:他结婚了,成了一个有家的男人。
他老老实实地告诉别人,他这样做不过是为了钱。因为这个新娘的老爸是伦敦市的大官儿,家财万贯,给了女儿大笔嫁妆。凭着这份丰厚的嫁妆,培根举行了一个轰动全伦敦的盛大婚礼。这一年培根可谓双喜临门,他被任命为副检察长。早在十多年前他就想从伊丽莎白女王手里弄到这个职位,可白忙了一场。经过多年奋斗之后,培根终于苦尽甘来,不但做上了大官儿,而且从此富贵逼人,官运亨通。
不过为了这官运,培根可费尽了心机,其中包括给国王写出大量表忠信,其中有些这样写道:“我的君主,您不会允许我对您的恩宠的期待付之东流… … ”“我恳求您赐给我一个卑微的职务。”还有,“我愿作您的一枚棋子,任凭您高贵的手把我摆在任何地方。”诸如此类。
六年后,他由副转正,成为了检察长。
又过了四年,他更升一步,正式进入英国的权力中心― 内阁,任他老爸做过的掌玺大臣。
又过了一年,即1 618 年,他再升一步,担任了阔得要命的英245 
国大法官,同时被封为维鲁兰男爵,加入了世袭贵族俱乐部。两年后,他的贵族等级又进一阶,被封为圣亚尔班子爵。至此培根的官场人生走到了顶点。
到了顶点怎么办呢?就像登山一样,走到顶点后当然得走下坡路了。
培根是在1 621 年走上下坡路的。这一年他东窗事发,被控受贿。
这是一件将培根从天堂打下地狱的事,也是震荡英国朝野的大事,大体经过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培根接受了贿赂,这是从来没有人否认过的,包括培根自己。至于接受了谁的,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案件上接受的,接受了多少次,等等,就不得而知了,我们知道的是培根在事发后的表演。
正式决定对培根进行调查起诉的是下议院。拟好其中包括培根被控之罪细节的起诉书后,下院派人将起诉书送达大法官兼掌玺大臣家中,发现培根“病了”,正躺在床上。对调查人员的讯问遮遮掩掩,不做正面回答。
后来由于事态进一步恶化,迫于国会和举国舆论的压力,培根开始作答了,他仍用他满含哲学意蕴的笔调说话,称:
有三种不同适度的受贿。第一,最低的一等,在案子还悬而未决之时,贿赂破坏了原则;第二,在法官最后考虑如何处理案件之时… … 
关于我提到的第一种受贿,我的心灵就像任何出生在
圣英诺森时代的孩子一样清白。246 
我已获悉指挥的具体细节,虽然不是正式来自下议院,而是凭着我的良知和记忆。我坦白地承认,这些材料足以使我放弃一切辩护,足以使爵爷们对我进行宣判和谴责。
这大约就是他给国王那份《 自白悔过书》 中的话。在《 自白悔过书》 的最后他还加了这么一句:“一个受过贿的人同样是善于行贿的。”所以,他“要送给陛下一部向后世展示国王德政的历史著作”。这部“展示国王德政的历史著作”就是后来出版的《 亨利七世史》 。
培根承认受贿后,法院随之做出判决。
他被处以一大笔罚金:4 万镑。这是罗素的话。黑格尔说是4000 镑。监禁在伦敦塔中,期限由国王来定。免去贵族称号,并免除一切职务且终生不得再担任任何官职。
至此,培根的罪行就一目了然了,而且也理当受到法律的惩罚。
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前面说过,培根在下院一贯替詹姆士一世的苛捐杂税辩护,因此国王对他一向青睐,现在当然也不想把他怎样。判决一完,国王只得暂时将培根送进了伦敦塔。但两天后,也有人说是四夭后,培根又活蹦乱跳地回到了家里,那笔巨大的罚款呢,他一个子儿也没付。为什么?因为国王全给他免掉了!
不过,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当官了,只好回老家做起隐士来了。
关于培根的这次犯事,也有好些人替他说话,大体有两个借口:第一,在培根所处的时代,法官受贿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培247 
根受贿也没什么了不起;第二,培根受了贿后并没有影响他判决的公正性,这也是培根自辩时所说的话。
对于这两个辩解我不想多说,只是感到有点怪,为什么竟然有人用这样的话来辩解,那脸皮真是够厚。
如果第一个借口成立,那么结论就是:任何受贿都是合理的了,因为任何受贿者都可以这么说。而且,难道一个罪行只有在少数人犯时才应当受到谴责么?多数人犯了的话就应当受到宽肴么?
因此,这种辩解当然是极其荒谬而不负责任的。合理的结论应当是:正因为贪污受贿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更应受到谴责、重罚,因为一种罪行如果只有少数人犯,那么它所侵害的也只会是少数人,而如果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它对社会所产生的危害也会更大,如果不严加治理,将危及整个社会。至于第二个借口,说穿了就是:拿了人家的钱,却不替人家办事。我认为,这更显示了一个人的品德。中国有句古话: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又有“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之典故。这里当然不是说培根应当做枉法判决,只想说明,通过培根的这个自辩说明了他不是一个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人,不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而只是一个既贪财好利又言而无信的小人。
好了,关于这问题就谈到这。被迫归田园居后,培根一方面为了忘掉过去的荣华富贵,在现实中找到生活的新支柱,另一方面也确实出于对哲学与科学久已有的爱好,潜心著述,写出了大量杰作,如《 科学推进论》 的拉丁文增补本、《 培根论说文集》 的新本、《 林中林》 片断以及《 亨利七世史》 ,等等。
我想,对于培根自己,他的犯事当然是倒透霉了,然而对于科学未始不是好事,也令培根虽然在世时臭名远扬,死后却能流248 
芳百世、永垂不朽!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样的日子一共过了五年,这时历史的时钟已经走到1 626 年3 月了,正是英格兰春寒料峭的时节,大地布满洁白的雪花。这天,在从伦敦到海格特的大路上出现了一个瘦高的人影,他脸色苍白,看来不怎么健康,骑在马上,冻得将脖子深深地埋进了大圆领里头。那时的人们都穿这样的奇装异服,大家想必从电影电视里头看过。看得出他是一个哲学家,那沉思就写在他的脸上。他一路信马由疆地走着,当走到一座小房子前面时,停了下来,像有什么急事似的,匆匆下了马,朝门口走去。房里的主人,也在寒风中瑟缩着肩膀,迎了出来,牵马的人对他说了几句什么话,房主人进去了,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抓了只刚学会打鸣的小公鸡,另一只手还捏着把刀。骑马人给了他几个钱,他俩便在路边忙碌开了。过了会儿,那只鸡在他们手里扑腾了一阵子,便两腿一伸安安静静了。骑马人接过死鸡,又从地上抓了一把雪,塞进鸡肚子。
突然,他浑身一颤,仿佛受了什么击打似的,风中之烛般摇摇欲坠,鸡也掉到了地上。
房主人忙把他扶住,骑马人说了句什么,便扶着房主人进屋去了。
一会儿,房主人,还有他的老婆,一边一个,扶着他,出来了,他们顺着大路走去,不久便来到了一幢堂皇的府第。
这个刚刚还骑着马,现在看样子得了病的人就是弗兰西斯? 培根。
他刚才杀鸡是为了做一项实验,看看能否用雪防止尸体腐烂,结果他却受了风寒。
249 一丁
这次风寒击溃了他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健康,几天后他就死了。
这天是1 626 年4 月9 日,培根时年65 岁。
他一生著述的最后一句是:“这次实验… … 相当成功。”安葬之后,应他自己在遗嘱中的要求,他的墓碑刻上了如下的铭文:
我把灵魂留给上帝,
把躯体留给一杯无名的黄土,
把名字留给未来的时代和异国他乡的民族。
从这墓志铭上看得出来,培根相信他将不朽,他的名字将在未来的日子传遍全球。这一点上他是对的,他的确将永垂不朽。然而他留给后人的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个深深的遗憾:他那令人悲哀的双重人格。
一方面,在他的自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心全意为国为民、尊重法律的正直之士。可以相信,培根如此抒写时是真诚的,他真的愿做这样的人,甚至真的相信自己是这样的人;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在他的生活实践中看到的却是一个挥霍无度、贪污腐化、藐视法律、不讲信义的奸俊小人。
伟大的作品不等于伟大的人格,正如冠冕堂皇的言词不等于高贵正直的行动。
我说过,关于培根一生的是非评价存在着25 口
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培根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懦夫。持这种观点的人有蒲柏,他把培根称为“最聪明又最卑鄙的人”。麦考利在他的名著《 弗兰西斯? 培根》 中也做了相似的评价,对于培根恩将仇报,对他的恩人埃塞克斯落井下石那件事,麦考利用了一句格言似的评价:“为个人利益的智慧是老鼠的智慧,它们总是能赶在房子倒塌之前离开它。”布勒在其《 近代哲学史》 第二卷中、布鲁克尔在其《 批评的哲学史》 第四卷中亦如此言。美国的亨利? 托马斯和达纳,李”托马斯持着同样的观点,做了也许是更严厉的批判。另外一个最有名的批评者是黑格尔,他在其不朽杰作《 哲学史讲演录》 第四卷里对培根的人格进行了几乎是彻底的批判。
但同样也有许多人在替培根辩解。例如斯佩丁,他在其《 弗兰西斯? 培根的生活及其时代》 中替培根做了出色的辩解,另外还有威尔? 杜兰特教授,他在著作中也旗帜鲜明地站在培根一边。当然最有名的还是伯特兰? 罗素,他在其名著《 西方哲学史》 中坚定地捍卫了培根。他们为培根辩护的理由大体是一样的,就是我在上面已经分析过了的两条。
为了让大家更明了这段哲学史上最有名的公案之一,我想最好还是让对立双方直接对话吧!
以下分别是罗素在《 西方哲学史》 和黑格尔在《 哲学史讲演录》 中为培根做的小传。
罗素的传如此说:
弗兰西斯? 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把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所以尽管其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他仍旧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
252 
他是国玺大臣尼古拉斯? 培根爵士的儿子,姨母就是威廉? 塞西尔爵士(即后来的柏立勋爵)的夫人;因而他是在国事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培根23 岁做了下院议员,并且当上埃塞克斯的顾问。然而等到埃塞克斯一失宠,他就帮助对埃塞克斯进行起诉。为这件事他一向受人严厉非难。例如,里顿? 斯揣奇在他写的《 伊丽莎白与埃塞克斯》 里,把培根描绘成一个忘恩负义的大恶怪。这十分不公正。他在埃塞克斯忠君期间与他共事,但是在继续对他忠诚就会构成叛逆的时候抛弃了他;在这点上,并没有丝毫甚至让当时最严峻的道德家可以指责的地方。
尽管他背弃了埃塞克斯,当伊丽莎白女王在世期间他总没有得到十分宠信。不过詹姆士一即位,他的前程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