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学习泳技,以后就可以钻入黑格尔、康德他们的思想之海了。
洛克的哲学可以分为两大分支:第一支是他的认识论,第二支是他的政治哲学。前面其他哲学家也有祀卯了的政治哲学,但我并没有一一道来,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政治哲学就像我们这些人个个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一样,有是有,可“有”并不等于“有意义”,或者“意义很大”,所以我们就不说了。然而对洛克的政治哲学可不能这样了,他的哲学不但在理论上十分重要,而且在实践上也很重要,现在整个西方的政治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就以他的政治理念作为基础就是一个明证。那么,我们在讲洛克哲学时就来个“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吧,先讲洛克的第一枝― 认识论。
认识论就像哲学本身一样,不是单一的,而是由许许多多问题构成的,即使像洛克这样专注于认识论的哲学家也不能对认识论所有问题一一深入地研究,即使他深入研究的那些问题,我们也不能一一道来,要不就是一本洋洋百万言的巨制也说不完了。我们这里只能择其要点而言之。
其实,任何一本哲学史,无不如此。
那么洛克所关心的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认识论间题呢?381
正所谓不破不立,洛克认识论所关注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破除一种错误的认识论― 天赋观念论。什么是天赋观念论?我们在前面讲笛卡尔时已经讲过了。笛卡尔说,当我们分析上帝的存在时,我们心中就有一个强烈的观念,相信存在着一个绝对的完美;在分析世界的存在时,他又说我们强烈地、清楚地相信万物的存在,世界的存在。这些相信换言之就是一些观念。
那么人的这些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人如何会有相信上帝与世界的存在这类观念呢?
对这个问题笛卡尔做出了回答,他说这些观念当然不能来自于感觉,因为感觉是不可靠的。那么它来自哪里呢?笛卡尔答道:是“夭”将这些观念置于我们心中的。
对这句话我们不能顾名思义,以为笛卡尔是说有一个什么上帝将天赋观念放到我们脑袋里,就像往罐子里盛水一样。笛卡尔在这里强调的天赋观念的含义是:对于人而言,这些观念是我们心中自然存在的,是心灵自身的永恒概念,是本来就有的,因此是不需要后天学习的,这就是他著名的天赋观念说。洛克之反对天赋观念论主要就是把矛头对准了笛卡尔。他进行反击的方法是对天赋观念论用来论证存在天赋观念的证据一一进行反击,这样,依赖这些论据生存的天赋观念论自然也就不能成立了,正如一句俗语所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赋观念论者的第一个论据是“普遍同意说”。他们认为某些观念是全人类共同拥有及普遍同意的,因而可以说这些观念是天赋的。
对此,洛克毫不客气地说:根本没有什么观念是全人类普遍382
同意的。他的《 人类理智论》 第二章题目就叫《 人心中没有天赋原则》 ,在这里他说:
人们虽然应用普遍的同意作为证据来证明天赋原则,可是在我看来,这个论证似乎还可以证明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因为一切人类并没有普遍同意的原则。
这不由得令我想起了另一个经验论者培根的话,他曾在《 新工具》 中说:“人们之所以在科学方面掷踢不前,是由于他们像中了蛊术一祥被崇古的观念、被哲学中所谓伟大人物的权威,和被普遍同意这三点所禁锢住了。”他甚至借用像苏格拉底一样反民主制的雅典政治家弗雄的话说:“谁如果得到群众的赞同和喝彩,那就应该立刻检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洛克说,那些刚生出来的婴儿、白痴等都不懂那些所谓的夭赋观念,甚至没有受过教育的某些人也不懂,所以他们心中当然也没有这些所谓的天赋观念了。
天赋观念论者于是反驳说:虽然新生婴儿、白痴不懂这些观念,但其实这些观念仍在他们心中,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洛克回答说:说一个观念存在于一个人心中而同时又说他自己并不知晓,这是自相矛盾的。他认为:“心灵具有某个观念”同“心灵知觉某个观念”二者的意思是相同的,因此,如果说一个观念在心灵之中而心灵又不知觉它,那么当然就是自相矛盾了,就像一方面说这个茶杯在桌子上,同时又说它并不在桌子上一样荒唐。在洛克看来,那观念在心灵之中同茶杯在桌子之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分呢。
天赋观念论者认为,观念夭赋在心灵之中而心灵又并不知383
晓它自然有其道理。那道理就是人们可以通过凭借理性发现这些原则。
我们前面曾讲过柏拉图哲学,柏拉图就认为人心中存在着天赋观念。为此他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叫了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奴隶来,然后他不断地与小奴隶对话,结果表明小奴隶的确是懂得几何学的。这就是一个用理性去发现心中存在着天赋观念的例子。
如果只讲这个,洛克也许不好反对,因为在这个例子中,只表明了知识可以由回忆而来。而这时的天赋观念论者们却认为只有那些最重要的知识,或者说是根本性的知识,例如数学中的公理,才是由天赋而来的。这就又自相矛盾了,因为如果以理性可以推理出来为原则作为是否是天赋观念的基础,那就必须承认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天赋的,它们都是由理性的推理而得出的,而非止于公理。
洛克也深知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他举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生动的生活实例来表明不存在什么全人类普遍同意的道德观念,例如有的民族以尊老爱幼为美德,有的民族却杀掉老人甚至吃婴儿,并且认为这没什么不道德。
对于夭赋观念论者们,他们眼中最为重要,也最有力量证明天赋观念存在的那个“天赋观念”乃是有关上帝的天赋观念,对这个天赋观念怎么办呢?洛克当然不能够像前面一样否认,如果让人觉得他的否认是否认了上帝,那他的麻烦就大了,而且洛克自己也还是一个基督徒呢,当然认为上帝是存在的。不过他却否认上帝的观念是夭赋的,也就是说,他不承认人一生下来心中就有一个上帝的观念。因为既然上帝给了人类认识事物― 包括上帝― 的能力,那么就不必再把这个观念印到人类的心上去384
了。他说:
上帝既然供给人以那些认知的本领,因此,他便不必再把那些天赋的观念印在他们心中了,正如他给了人以理性、手臂、材料以后,不必再为人建筑桥梁和房屋一样。
洛克的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这就像如果上帝给了我一个金手指,能够点石成金,还用得着给我们黄金吗?
而且,洛克还认为,基督教的上帝观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例如异教徒的上帝就不是基督教的上帝,无神论者们则根本就不承认有什么上帝,有的民族则整个没有上帝的观念。所以,上帝的观念乃是由后天的培养而成的,压根儿不是天赋的。对于洛克先生的这个观念,我这里想插一句,来反驳一下洛克先生,虽然反驳一个死去几百年的人是不那么光彩的。我想插的一句就是:虽然洛克先生出于哲学的原因认为没有所谓天赋观念,然而出于科学的原因我们却必须承认某些“天赋”观念的存在。
首先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天赋并不是说有一个什么上帝将之印在了人类的脑袋里,而是说这些观念乃是由人类的遗传而来的。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精神分析一个基础的概念就是无意识的概念。
所谓无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却没有为人自身所意识到的意识。
大家也许会奇怪,竟然有这样的意识么?它存在于我自己的心中我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当然有。例如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385
你自己的生日,怎么样?一下就想起来了吧?但在我问您之前您可记得?它可被您意识到了?现在我一提起,您不就意识到了吗?所以,存在于您的心中而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意识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这里的“没有意识到”也有两个可能的含义:一是暂时没有意识到,像刚才您的生日;二是永远也不会意识到,也就是说,这种意识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灵之中,我们却可能永远也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这时,您也许又觉得奇怪了,那暂时不知还有可能,难道有什么意识会在人们心中而人永远不知么?如果永远不知我们又如何能得知它的存在呢?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如果从理论上来说是很复杂的,但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办法说明一下:大家知道神经症患者,他们许多人一生受着神经症的折磨,但神经症的病因其实并不一定是患者的身体有什么器质性病变,相反,其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可能都是正常的,他们惟一的病因是某些意识,具体地说,是由于他们心理受到某些极其痛苦的刺激,令他们的心理产生畸变,最终导致了神经症。只要他们知道了自己得病的原因,神经症也就治愈了。然而,神经症患者却无法自愈,因为这些经历已经变成无意识,深深地埋藏在患者的心灵之内,成为无意识,令他们无法甚至不敢知觉,他们虽然无法知觉,但一生都在为之痛苦着,直至死。这就是那种永远不能为人们自己知觉却存在于心中的无意识。
无意识有许多的种类,我们可以大致地分类为病态无意识、历史无意识和日常无意识。其它两者我们无暇去谈,这里只说历史无意识。因为这类无意识正表明了洛克所否认的“天赋观念”的存在。
386
以下引文出自我的一篇论文《 论作为整体的无意识》 ,另外我在《 论无意识及其表达的形式》 一文中也对之进行过比较深入的分析,见《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第三辑,或者大家也可以参考拙著《 直面人性》 第四章第四节《 难言之隐》 。
在思考无意识的分类时,我遇到了一种内容另具特色的无意识,它不同于神经症者的无意识,其表现形式不能说是强迫性动作、观念,也不同于过失、梦中所体现的无意识,它也并不与主观愿望相悖。而且,这种无意识对文化的影响远非病态无意识所能比拟。它甚至比纷繁的日常无意识更为深奥难解。弗洛伊德晚年已触及之而由荣格完成对它的诊释,荣格称之为集体无意识。在做了相应发展后,为更确切地描述其特征,我称之为“历史无意识”。因为其主要特征在于它是人类通过长期历史过程遗传而为的,历史性与遗传性是其相互依存的两个最基本特征。历史性指无意识的内容都过去的,既包括遥远的古代,人作为动物― 尚未进化到现代人,甚至哺乳动物的更为低等的动物― 时的某些特征,也包括不太远的过去所有的某些属性。如宗教感是图腾时代的人们所具有的,而对黑暗与死的恐惧、逃避则来自更远的过去。它们直到今天仍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现象的重要源流。遗传性则标明历史无意识不同于历史的一般内容一样是通过诸形象化的手段,如口头传说、史籍记载、文物资料等来影响人们今日思想的,而是通过内在的遗传,如同血友病和天才大脑的遗传一样,到达后人意识中的,例如对猛兽、蛇等动物的害怕,人类在人猿时代就存在这种感觉,而现代,小孩自38 夕
然地具有同样的情绪。这种恐惧感没有人教他,平时也并不表现出来,事到临头却总会出现。
从拥有历史无意识的主体― 人的角度看,历史性是历史无意识内容之特征,遗传性则是其形式之特征。弗洛伊德曾在其晚年的重要著作《 摩西与一神教》 中写道:“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必须承认自己已经提出主张,记忆的遗传似乎是肯定存在的,这就是指我们祖先经历过的事情的痕迹,它与我们通过交往和通过实例教育得来的影响毫无关系。”引文里“记忆的遗传”弗洛伊德仅指宗教、神话等文化的基本要素,由于弗洛伊德一生大部分时光所研究的是神经症、过失、梦等病态无意识现象,直到晚年才关注文化问题,所以他的论述虽极大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文化观,但就其理论而言是新颖甚于严密,更未构成体系。从上面引文的语气也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对他的这一观念虽带有很大的肯定成份,但还不是完全有把握。卡尔? 荣格以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近似地完成了这一问题即集体无意识在文化中的影响问题。
所谓集体无意识,荣格看来,“它不是源于个人获得物,而是源于遗传的一般心理动能的潜能,即源于遗传的大脑结构,这就是神话联想― 即那些不需要历史传统和移置就可能重新萌发于任何时代和国土上的动机和意象。”他的表述既同于而又异于弗洛伊德关于历史无意识的思想,荣格认为:人类童年时代存在的神话心理在人类超越过去后并未消失,而是通过遗传而实现的。又借于它以无意识的形式存在,故只有通过其影响而成的结果方可证明其存在。这类无意识在现代许多重大文化现象中体现J 召召
得十分简明。例如宗教感,宗教本身― 其理论及其验证― 早已为科学、理性证明是非科学的,是虚幻的,然而占今天世界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的人们仍是各种宗教的信徒,其中包括很多有高度科学素养的人,这是为什么呢?依据现有的理性与科学资料无法提供合理的阐释,也许将来也不可以。然而倘若把这种理性世界的非理性现象当做历史无意识作用的结果,肯定宗教感这一历史无意识的重要内容仍存在于人类心灵,正是它驱使人们不顾理性与科学的劝导仍信仰宗教,人类像无法摆脱其童年一样无法抛弃某些童年时代就固着于心灵的观念,即使这老观念有悖于新观念,那么我们所要求解的问题就至少因此得到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上面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人在出生之时,其心灵远不是一块洁白无瑕的汉白玉,而是早有许许多多的意识已经被印在心灵之中了,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历史无意识”。因而,洛克所说的没有什么天赋观念其实是囿于其时代的科学发展状态而产生的错误。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洛克吧。
既然没有什么天赋观念,那么
另外两个问题就冒出来了:一是我们心中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因为我们的确知道人心中是有些观念的;二是在没有形成这些观念之前,我们的心灵又是啥样子的呢?
对这两个问题,洛克的回答简明扼要,就是:我们的观念是389 〃 1
从经验而来的,而在得到这个经验之前,我们的心灵乃是白板一块,他如此说:
那么我们且设想心灵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不带任何观念;它何以装备上了这些东西呢?人的忙碌而广大无边的想像力几乎以无穷的样式在那张白纸上描绘了的庞大蓄积是从何处得来的?它从哪里获有全部的推理材料和知识?对此我用一语回答,从经验: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根,知识归根结蒂由此而来。
这段话算得上是哲学中的大白话,大家一看就懂,就是说咱们的心灵本来是像一张白纸一样空无所有的,然而也像一张白纸一样,既然空无所有,就可以绘上任何东西,这些东西就是知识,而那个在白纸上面绘画的画家先生就姓“经”名“验”了。于是现在的间题就是:画家经验先生到底是如何在人类大脑这张白纸上绘上知识之像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洛克一个有特色的理论:二重经验论。
洛克认为人类有两种经验:一种是外部经验,一种是内部经验。
所谓外部经验就是感官,也就是眼、耳、鼻、舌、皮等,被外物作用而产生的感觉,例如亮堂堂、响当当、香喷喷、硬邦邦,等等。洛克认为这个外部经验乃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源泉,大部分知识来自于之。
内部经验则是指心灵反省自身内部活动而得到的各种观念,因此也称之为反省观念。诸如怀疑与相信、推理与直觉、意欲39 口
与厌倦,等等,这些都是反省观念。
洛克认为,通过这两种经验人们就能获得知识,同时也可以说,只有通过这两种经验人类才能够获得知识。他在《 人类理智论》 中说:
我们对于外界可感物的观察,或者对于我们自己知觉到,反省到的我们心灵的内部活动的观察,就是供给我们的理智以全部思维材料的东西。此两者乃是知识之源泉,从其中涌出我们所具有的或者能够自然地具有的全部观念。
这段话的意思同样明白,就是说知识是从两种经验而来的― 无论什么样的知识都是,从花儿是红的这种最浅显的知识到最深奥的哲学沉思无不如此。正如他在此书的另一个地方所说:“一切崇高的思想虽然高入云霄,直达天际,亦都导源于此、立足于此。人心虽涉思玄妙,想入非非,可是尽其驰骋之能力,亦不能稍逾感官或反省所供给它的那些思维材料― 观念― 以外。”
于是,我们对于上面那个问题― 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