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孝庄秘史-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治催促道:那还等什么!找宛格格去!说着一拍马,驰向前去。    
      秋日的西山树林,枫叶红于二月花。格格、侍女们三三两两在林间嬉戏,有的斗草,有的闲聊,有的欢笑追逐,只有董鄂一人在溪边独坐沉思。    
      两位格格瞥了董鄂一眼,窃窃私语。    
      一个格格好心地:你看宛如,都没人爱跟她玩儿,咱们去找她说话儿吧!    
      另一个格格不屑地:没法子,她跟咱们格格不入,哼,半个小南蛮子!    
      僻静的山石后,顺治、小唐窥探张望着。    
      顺治惊喜道:啊,宛如在那儿!    
      小唐忙低声道:嘘……万岁爷,别出声啊!    
      顺治凝视着董鄂临水沉思的孤单侧影,流露出倾慕、怜爱之色。    
      小唐低声劝道:您不是就要见宛格格一面吗?好了,见着了,咱们走吧!    
      小唐正要闪身离开,顺治一把将他扯回来:开什么玩笑!好不容易到了这儿,不说上几句话怎么甘心!    
      小唐苦着脸哀求:万岁爷……    
      顺治眼睛一瞪:少啰嗦!    
      小唐皱着眉道:可是您看,这么些个人在,哪儿说得上话呀!还是走吧!    
      顺治苦思对策,突然灵机一动,喜道:有法子了!跟我来!    
      董鄂哪里知道有人偷偷地窥视自己,她对周围的欢笑声置若罔闻,一人在溪边独坐沉思。    
      溪面上,不时有枯红的枫叶漂来,董鄂惊奇地发现,枯叶突然多了起来。有几片漂得较近,她凝目一瞧,叶上仿佛写有字迹。她愕然不解,看着枯叶逐流而去。这时,有一片巴掌大的枯叶正好漂过她身边,被石头挡住。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俯下身捡起,定睛一看,上面写着蝇头小字,像是《诗经》里的一首。她不禁轻声读出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读完这首诗她心中一动,缓缓转头,朝上游望去,不见人影。她低头看看手中的枯叶,犹豫了一会儿,不由自主地沿着溪岸朝上游走去。    
      董鄂走了一段,停下来。溪水潺潺,林阴森森,满地枫红,清幽无人。她望了望,正想转身离去,一回头,却见顺治倚着古树的修长的背影。    
      董鄂朝顺治走了几步,听见脚下枯叶的碎裂声,遂又停步不前,怕惊动顺治。正犹豫时,顺治转过身来,董鄂一见惊讶道:是你?富宁?    
      顺治朝她走来,假作惊喜道:格格?真没想到在这儿会遇见你!真是奇缘!    
      董鄂闻言,心慌低头,看见手中的枯叶,半晌,方问道:这……是你写的?    
      顺治点头感慨道:喔,是啊。方才我心中一时感触,所以录下了《诗经》中的这一段。后来,又觉得孤寂寥落,便放它逐水而去,盼能稍减愁思。    
      董鄂惊讶地:你跟一般旗下少年真是太不同了。他们……光是听过《诗经》的,恐怕就已经寥寥可数,何况是读过。    
      顺治叹道:因我久慕中原文化,所以跟他们都不太合得来……    
      董鄂忍不住打断道:我也是!    
      她转念一想又道:当然,他们也有理,毕竟我满洲尚武不尚文,祖宗是以骑射武功得天下。    
      顺治摇头道:不,如今早已时过境迁!面对中原这万里江山,不理解中原数千载文明,如何化育中原无数百姓?咱们不能再墨守成规、画地自限,老挂着在关外时骑射武功那一套;要融入这文化里,根植这土壤中,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记得我启蒙时,首先就学写“天下太平”四字;咱们不是来烧杀掳掠的,而是来想法子,让人民都能安居乐业的。格格,你说是吗?    
      董鄂惊讶又感动,半晌方道:我阿玛……人挺开明,他说摄政王那一辈,老观念是改不过来了,只盼着下一辈了。我衷心期望皇上的想法,也同你的一样,那么“天下太平”这四字,就有实现的一天了!    
      顺治微笑道:相信我,皇上的想法,会同我的一样!    
      董鄂鼓励道:富宁,你有这样的见识,还有幸拜洪先生为师,将来一定是旗下出类拔萃的人才,如果有机会,可要好好儿辅佐皇上!    
      顺治笑道:格格,你的见识才让人惊讶呢!如果有机会,可要好好儿辅佐皇上!    
      董鄂嗔笑:我又不是男子,哪儿来的机会!    
      顺治饶富深意地:不是男子,也不见得就没有机会!    
      董鄂领悟,脸一红,低下头,半晌方道:恐怕没有机会。我……是不愿意进宫的。    
      顺治心中一惊,忙问:为什么?    
      董鄂沉吟道:既然我不想荣华富贵,何必在那是非之地,烦恼一辈子?我只想……    
      董鄂羞涩不语,顺治接话道:只想跟一个情投意合的知心人,琴棋诗酒,淡泊度日?    
      董鄂地羞涩低语:这是你说的,我可没说!    
      顺治感叹道:唉!谁不想呢?只盼能有这种福气!    
      两人沉默不语,心意却脉脉互通。    
      这时,远远传来侍女着急的呼唤声:格格!你在哪儿啊?格格?    
      董鄂面色微变,急忙起身,匆匆道:糟了!谈得都忘了时候!我早该走的,你也快去吧!    
      董鄂正要走,顺治不顾一切地拉住她,恳求道:格格!分别之前,至少……亲手摘片红叶给我!请你至少……为我这么做!    
      董鄂神情错愕,顺治灼热恳切的眼神,令她心慌犹豫,但侍女的呼唤声仿佛越来越近了,董鄂无奈,只好摘一片红叶塞给他,低声道:给你!快放手!    
      董鄂挣脱而去,顺治望着她的背影,犹自唤道:格格!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你?    
      董鄂的背影迅速消失在树林间,没人回答他。    
      顺治眺望许久,怅然若失,低头看看手中的红叶,珍重地将之捧在手心里。    
    


第十三卷“皇父摄政王”

      第二十四章    
      郊野,多尔衮与何洛会骑马缓缓而行。    
      多尔衮神情恼怒地:看来皇帝是存心跟我杠上了!我非驯服他不可!    
      何洛会忧虑道:皇上一旦大婚亲政,收回两黄旗,政权兵权在手,难保没有大臣见风转舵,帮着皇上出主意,对付王爷;况且亲贵中嫉恨王爷的大有人在,保不定也会给皇上撑腰。他毕竟是皇上,若要算起从前的账,师出有名。唉!到时候,事情就棘手了!所以,要在皇上大婚亲政之前,就来个先发制人!    
      多尔衮问道:何洛会,关于这“先发制人”……你有什么想法?    
      何洛会禀道:回王爷,皇上所凭借的,就是“皇上”这个名儿。名正则言顺,因此,王爷还得封个更高的尊号,名正言顺,依旧可以控制皇上!    
      多尔衮失笑:尊号?这世上最尊不过是“皇上”,还有什么尊号压得过“皇上”?    
      何洛会正色道:“皇上”纵然是至尊,可也得敬畏两个人!敬畏天,敬畏父!    
      多尔衮精神一振点头道:不错!    
      何洛会嘿嘿一笑:王爷要得到更高的尊号,只需将“皇叔父摄政王”的封号中,去掉一个“叔”字,不就成了“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兴奋地大声道:妙啊!皇上之父,那不就是“太上皇”了吗?!    
      何洛会答道:是啊!这么一来,王爷名正言顺,依旧可以控制皇上!    
      多尔衮得意地念道:“皇父摄政王”……    
      念了几遍之后,他不禁洋洋得意地笑起来。    
      夜晚,慈宁宫里,大玉儿看着奏折,眉头紧皱着。    
      她嘴里喃喃念道:皇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加殊礼,以崇功德……    
      苏茉尔惊叫:还要怎么加?十四爷的封号、排场、权力,都已经加无可加了!    
      大玉儿怔怔地:这回,他的封号不要加,反想减一个字。    
      苏茉尔诧异地笑问:哦?这倒奇了,减什么字?    
      大玉儿苦笑:去掉一个“叔”字,成了“皇父摄政王”!    
      苏茉尔笑意刹时消失,神情困惑地:皇父摄政王?什么意思啊?    
      大玉儿严肃地:他感觉受到威胁了,要加强确立并且宣示,他仍然是最高的权威!    
      苏茉尔不满地:可是……您是母后,他成了皇父,这……这怎么说呢?不像话嘛!    
      大玉儿心乱如麻,一阵深呼吸,勉强平复情绪,半晌方道:等皇上回来知道了,只怕又是一场大闹!    
      苏茉尔想了想,安慰大玉儿道:格格别急,那些个做官的里头,总有头脑清楚的,他们一定会据理力争,不可能答应的!    
      大玉儿满面忧色:我看,未必啊。    
      皇宫内阁议事处里,众满汉官员神情各异,多铎上座,冷眼旁观。    
      洪承畴手持奏议一看,惊呼:什么?皇父摄政王?    
      何洛会解释道:诏书上说“宜加殊礼”,也就是比“叔父”的称呼还要尊、还要亲,那就只能用“皇父”的尊称了!    
      洪承畴摇头道:可是,“皇父”岂不成了皇上的爹?皇上的爹,不就是皇太后的丈夫?这……真是太荒唐了!我洪承畴定然反对!    
      年老的钱谦益却突然道:叔父古称“犹父”,什么叫“犹父”?即是“犹如父”!皇叔父和皇父的尊号,只是字面不同罢了!其实,含义没有什么区别!    
      洪承畴怒道:什么话!亲爹和叔父怎么没有区别……    
      洪承畴正要发作,范文程暗中一拉阻止了他,清清嗓子,缓缓地道:钱大人,父子为五伦之一,这个父字……似乎不可假借。    
      钱谦益不以为然地:自古便有帝王称臣下为父的先例!如周武王称吕望为“尚父”,齐桓公也尊管仲为“仲父”,连楚霸王那样的汉子,还称范增为“亚父”!这类的先例不胜枚举,何足为怪!    
      多铎、何洛会看着钱谦益,暗暗微笑点头。    
      洪承畴怒斥道:你明知这个封号传于后世,将陷皇上与皇太后于千古不白之冤,竟然昧着良心曲意逢迎!亏你还是“江南文坛领袖”,风骨何存哪?    
      钱谦益平静地:洪大人,你我早已剃发易冠,一殿为臣,还需要拿“风骨”二字来质问于我吗?    
      多铎、何洛会及众满官忍俊不禁,而众汉官面露惭色。    
      洪承畴语塞,涨红了脸,一拂袖,转头不理钱谦益。    
      钱谦益对众人道:王爷功勋盖世,然而爵位早已在诸王之上,无可再加。老朽以为,“皇父摄政王”之号,“摄政”示尊于国,“皇父”示尊于家;国与家之最尊,集于一身,此乃最佳之尊号也!    
      众人闻言沉默不语,但神情各异。有些人赞同,有些人冷淡,有些人则敢怒而不敢言。    
      旁观已久的多铎站起,赞赏地看了钱谦益一眼,得意笑着大声道:好!既然大家都赞同,那就用这个尊号了!反正,以摄政王的功劳威望,就算真当了“皇上的爹”,也不为过啊!你们说是不是?    
      多铎大笑着走了出去,何洛会紧随其后。    
      众臣面面相觑,范文程脸色微变,沉思不语。    
      摄政王府书房里,多尔衮听完多铎、何洛会的禀报,与两人商量对策。    
      多尔衮得意地微笑着:这钱老头儿,倒挺识趣的嘛!    
      何洛会笑道:钱谦益自从归我大清,一直未受重用,这次可逮到表现的机会了!    
      多铎也不禁哈哈笑道:他说起道理来是一车一车的,煞有其事,说得那些汉臣哑口无言,真好笑啊!    
      多尔衮也笑了,想一想,说道:范先生跟洪承畴,地位崇高,又有主见,都不能为我所用。这钱谦益官不大,名声可不小,既然他肯识时务,那倒能派上点儿用场!    
      京城一酒楼雅间里,钱谦益与范文程相对而坐。    
      钱谦益向范文程敬酒道:范大人,今日之事多有得罪,下官自罚一杯。    
      范文程淡淡地:不敢。大家就事论事,说不上得罪。    
      钱谦益点头道:没错,就事论事。我赞成“皇父摄政王”之号,不是为了谄媚当道,而是看见了当前政局危机一触即发。    
      范文程不露声色地:钱大人看到了什么,愿闻其详。    
      钱谦益严肃地:摄政王跟皇上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强烈了。此时若不让摄政王暂居上风,恐怕皇上会有眼前之祸。    
      范文程点头道:钱大人所虑极是。不过,您有没有听见豫亲王所言,“以摄政王的功劳威望,就算真当了皇上的爹,也不为过”。钱大人,如果摄政王那面得寸进尺的话,那该怎么办?    
      钱谦益坦诚地:说实话,我认为这也未必不好。至少,摄政王跟皇上之间的矛盾能够解决,政局能够安定。    
      范文程十分惊讶地看着他,不知如何是好。    
      钱谦益意味深长地:我的意见,听起来匪夷所思。不过范大人,对于安定政局来说,还有更好的法子吗?    
      范文程一怔,沉思不语。    
      慈宁宫里,苏茉尔为多尔衮奉上茶,便站在大玉儿座旁,默默不语。    
      多尔衮勉强一笑:怎么啦?都不说话,仿佛谁得罪了你们似的?    
      苏茉尔正色道:回“皇父摄政王”的话,没人得罪咱们。    
      多尔衮面色微变,只好又勉强一笑道:那,就是有心事喽?    
      大玉儿淡淡地:是啊,我正在想,几时搬出慈宁宫。    
      多尔衮诧异地:好端端的,怎么要搬呢?    
      大玉儿淡淡一笑:王爷被尊为“皇父”,我怎么还有颜面自居为“国母”呢?    
      多尔衮沉默了一会儿,勉强开口道:玉儿,这个封号,是有道理、有典故的,内阁的大学士都说……    
      大玉儿冷冷地打断道:他们有学问,说出来的道理典故,我也不懂。等皇帝回宫,让他们跟皇帝说去吧!    
      多尔衮忍着气,沉默了一会儿,顾左右而言他:吴克善他们父女就快到京了,你……还是坚持要他们大婚?    
      大玉儿平静地:用不着您操心,和蒙古结亲是皇帝的责任。我会劝皇帝,娜木钟小时候就算高傲些,可如今都大了,何须还抱着过去的成见,耿耿于怀。    
      苏茉尔小心翼翼地瞥了多尔衮一眼:是啊,小时候的事儿,哪儿能做数。就像王爷,当年还小的时候,凡事都为人着想,如今啊,就不再顾虑别人了!    
      多尔衮闻言,不甘示弱,横了大玉儿一眼:是啊,小时候的事儿,哪儿能做数。就算小时候山盟海誓,如今也早就抛在脑后,撂开手了!    
      大玉儿知是在说她,心中委屈气愤,转过身去,忍不住道:你说这话没良心!难道这会儿的处境,是我愿意的吗?    
      大玉儿哽咽着说不下去,多尔衮心软道:玉儿,算我说错了。    
      大玉儿不依不饶地道:什么“算”你说错,你本来就错!    
      多尔衮一脸尴尬,苏茉尔识趣地收了杯子道:茶凉了,奴才给换一换。    
    


第十三卷天子的烦恼

      等苏茉尔出去,大玉儿想了想,低声埋怨道:你就不能让我过几天安生日子?硬要弄个什么“皇父摄政王”,明摆着跟皇上过不去,教我夹在中间,多为难!    
      多尔衮赌气地:我心里头不痛快,谁也别想过得舒服!    
      大玉儿不满地:瞧你说的!你如今权倾天下,还有什么不痛快!    
      多尔衮报怨道:我无妻,无子,你知道每夜独对孤灯的滋味吗?有回我听见人说“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真是说到我的心境里去了。    
      大玉儿低声道:谁也没拦着你,找个知心合意的人。你过得舒心,我也为你欢喜。算我求你了!    
      多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