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疯狂医院 作者:王小枪-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嵊卸嗝吹穆榉澈湍油贰�
     苦恼也就罢了,还没法儿跟人比,这是令棉花们心理最不平衡的地方。有一次她去给儿子交学费,刚掏出钞票就被班主任顶了一句:“不知道有零有整吗?找好了零钱再来!”儿子交的学费末尾仅仅只是七块八,人家也懒得给你做找钱的义务收银员,“他们就怎么那么理直气壮啊?”棉花气愤的说。
     通常来说,假如经济不是特别困难的,遇到实在找不开的情况下,一般人也就会放弃那几毛几分钱的零头,全当是支持工作了,不过,也有执着的人。有一次棉花刚接完班,就遇到一个老大爷,药房划了价之后,交费单上显示的金额是63.37元。也就是说,除了小数点前后各一位数以外,她还得找给对方三分钱。
     “大爷,您有零钱吗?”棉花问。
     “没有。”老头很干脆地摇摇头。
     “大爷,我这儿实在是没零钱,要不,您看这三分钱……”其实棉花已经做好说“谢谢”的准备了,就等着老大爷回一句得了,甭找了。
     “不行,你得找给我。”老头坚决地回答道。
     棉花想了想,抬头说:“要不,我给您一毛,剩下的我自己贴了。”
     “绝对不行。”老头坚定地摆摆手,“我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没办法,棉花只好专门又跑了一趟银行,出的汗也足够一水杯了。
     有一次医院派人去省里出差,负责去卫生厅送文件的同事是一个喜欢贫嘴的家伙,临走前开玩笑地问众人有没有什么意见和呼声需要反映的,他可以代为转达。大家都嘻嘻哈哈地逗乐,有的说要当厅长,有的说要涨工资,只有棉花一个人无比认真地说,“你跟他们说,谁要是能把药品价格全部都给调成整数,我一定给谁送面锦旗。”
     13、恐怖片
     松鼠在当实习生的时候,不幸遇到一位脾气火暴的老师,受尽蹂躏,遭遇重创,从此再不能听到任何大声呵斥的声音,否则便会浑身发抖,他管这叫条件反射。当年的松鼠年轻力壮,精力旺盛,曾经创造过连续值班48小时不打盹的超人记录——“那都是被逼的,不提也罢。”松鼠常常这样感叹。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眼皮子底下看到的也并非全是坏事,松鼠虽然饱受熬煎,屡遭虐待,但也由此锻炼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外科医生,手术爽快麻利,做事干脆利索,端的是好汉一条。每每说到这里,松鼠便会欣慰点头:“没有师傅的两巴掌,哪有徒弟的荣与光啊。”
     现如今,松鼠摇身一变,已然成为急救外科的主力干将,翻身做了主任,不但声名显赫,而且育人无数,是医院响当当的实习生代课优秀老师。如果你曾路过我们医院,当一个头发稀疏的男人昂首挺胸从楼道里飞过,后边还跟着一票马仔般的实习生惟首是鞍,不用怀疑,那个领头的家伙就是松鼠老大。
     松鼠带学生很有一“套”,不管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成绩如何优异,倘若分到他的麾下,必定还得具有坚强的意志以经受残酷考验。比如当你半夜在梦中刚刚与火辣女郎相会,很可能就会在一秒钟之后接到松鼠打来的电话,命令是火速到位;比如你才从医院下班回家,松鼠又把你揪了回去,理由是病历没有写完;再比如你累得已经不成人形,魔鬼教官松鼠也决不会体恤人情,再次派发一个劳动计划。
     尽管有领导对此做法大发雷霆,虽然有同事对此行径口诛笔伐,但不可否认的是,松鼠用这种训练特种部队的方法缔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白衣精英。甭管多难多累的活儿,鼠家班的弟兄个个上得去,下得来,人人一身过硬的本领。去年夏天有次车祸,一下子来了十几个危重病人,也得亏了松鼠和他的弟子们,十几个小时连轴转,连水都没喝几口就将手术顺利拿下,竖起了全市头号急救先锋的光荣大旗。从此,再没人在背后对松鼠的脊梁骨戳过半根手指头。
     但万事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惧怕这样的暴君。前些时候的一个早上,松鼠带来一个文静的小姑娘,也没给众人仔细介绍,只是简单地安排了一下工作,临出门的时候交代了一句:“这是米小鼠同学,大家互相帮助一下。”
     既然又是一个实习生,还是个娇怯怯的小女孩,这下有的苦头吃了。几个师兄师弟们马上围上来警告米小鼠:“在松鼠老大手底下干活,你可得做好哭鼻子的准备。”不料新来的小师妹不以为然地晃晃脑袋:“他很厉害么?我看他也不敢把我怎么着。”
     牛皮可不是吹的。事实证明,不管松鼠发多么大的脾气,只要米小鼠同学一出现,立马泻火,比三黄片都管用。这还不算,后者偶尔迟到了,松鼠也装做没看见,仿佛推开早会大门的是个透明人。一来二去,大家都有点沉不住气,纷纷揣测打听:那小妮子究竟什么来头,莫不是潜伏卧底的记者?
     更惊险的还在后头。一天中午几个人来得早,一推开急救办公室的大门,竟然看见米小鼠坐在松鼠旁边,正在替他拔一根刚长出来的白头发。大家只觉得头皮发炸,几张嘴巴顿时张成了“O”形。
     “奶奶的,都别胡思乱想,她是我闺女。”松鼠在女儿面前耷拉下垂的两条眉毛,面对徒弟们的时候立刻又刷地竖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不过,“都知道师母是左右闻名的驯夫能手,想不到这威慑力也能遗传给下一代啊”——一帮在松鼠的魔爪下磨炼成长的实习生们都这么酸溜溜地说。
     14、整容
     进医院是为了治病,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现在有一样儿,来医院就不是看病,而是为了把本来很健康的自己变得更好看一点儿,就在本来不需要做手术的部位拉上几刀,没人给钱,还得忍受这种自找的痛苦,这就是整形。整形外科的黄豆把这些话告诉乡下的奶奶,老太太疑惑地望着孙子,好奇地问道:“是不是还要裹小脚啊?”
     整形外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医院自然也会特殊对待。但是特殊并不代表轻松,同样都是医疗行为,这里的压力相对更大,可能出现的医疗事故也相对更多。所以医院要求整形外科的上上下下都要付出十二分的精力,确保患者在这里第一可以感到安全,第二可以感到放松。
     安全自不用说,放松就意味着要全程护理的时候加倍上心。手术过程中为患者播放歌曲已经不是什么的事情,但与普通外科不同的是,这里的患者可以自己选择歌曲,也可以自己带CD播放。不管怎样,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消除紧张的气氛。
     也有的人对这个无所谓,有音乐就行——有一次,黄豆刚刚插上一盘CD,躺在床上的患者立刻发问:“你这放的是什么歌儿?”黄豆愣了愣,说:“迈克尔·杰克逊的《你不会孤单》啊,有什么问题?”
     “迈克尔·杰克逊整容失败,你没听说吗?”患者提醒道。黄豆一呆,小声地嘀咕道:“你不是无所谓么?”
     还有一次是一个祛疤痕的小女孩,进来就问:“叔叔,有周杰伦的歌吗?”陪她一起来的爸爸在旁边一听就急了:“胡闹!你觉得做手术的时候,来一段儿铿铿锵锵的《双截棍》,合适吗?”
     “我想听《七里香》,周杰伦也有温柔的时候。”那个女孩儿鄙视地看着父亲。
     有人说整形上瘾,一点也没错。一个在市里从事IT通信的白领小姐,因为不放心私立医院,所以不管是隆鼻还是割眼皮,一直找的都是黄豆大夫。其实她本来已经整的非常完美了,但还是要执着地为自己整俩酒窝。
     黄豆语重心长地左劝右告,说酒窝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的,假如非要强安硬做,完全就是画蛇添足,“象你这样的脸蛋儿,要是弄俩酒窝,看上去就象是一张饼上掏了两个小窟窿,严肃时也是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黄豆双手连比带划,形象地比喻道。
     “你这人怎么说话呢?得,我还不找你了——你以为就你这个医院会整容吗?”姑娘毫不客气地说完,气鼓鼓地掉头走了。
     一个月后,黄豆刚刚上班,就看见一个戴着大口罩的姑娘坐在外面的椅子上,不住地偷偷往里瞅,却不好意思进来。出去一看,正是那个酒窝姑娘。
     黄豆摇摇头,问:“怎么,非得整不可吗?”
     姑娘带着哭腔把口罩摘下来,“您还能帮我整回去吗?我不想要这俩酒窝了……”那张本来很好看的脸上,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两个不伦不类的小酒窝,放在她光滑嫩白的脸上,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15、爱心
     偶尔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明星们为某灾区义演募捐的时候,内科的葫芦总是大言不惭地表态:我要是明星,挣多少我就捐多少——别的不敢吹,起码我能做到天天义演,月月筹款。其实我们都明白,他的本意并不是发扬风格,而是羡慕和嫉妒那些做明星们的一呼百应的感觉。
     不知道是葫芦的话说多了就会灵,还是天生的乌鸦嘴,总之,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他一开口,这事儿十有八九就会发生,而且大多是那些比较邪门的情况。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年轻的时候转科蹲夜班,心里惦记着周润发,便死皮赖脸地蹭到几个女同事的宿舍里看电视,一集电视剧还没演完,几个护士都到了交班时间,便陆续起身离去,到最后只剩下了葫芦和另一个单身姑娘。过了没十分钟,葫芦忽然看看手表,冒出一句:这么晚了,你男朋友不会来找你了吧——要是看见光咱俩呆着,误会了可怎么办哪。话音未落,只听门帘刷拉一响,人影晃动处,葫芦的眼珠子登时大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女同事新交的那位小肚鸡肠的男朋友。
     去年的这个时候,住院部产房的护士长新买了一双毛绒手套,正和姐妹们切磋呢,葫芦从外头进来了。这厮睁大眼看了半天,啧啧赞叹完毕,不无善意地提醒了一句:那可得看好了,漂亮东西可容易丢啊。没想到第二天,手套真的丢了。葫芦顿时满头大汗,哭丧着脸赌咒发誓地向众人解释:天地良心,可真不是我偷的啊。
     还有一次是值班,“一下午都没事,病人们不会都赶在半夜三更地来吧?”时间都不早了,葫芦也不忘和护士嘻嘻哈哈地开玩笑。结果凌晨三点,倒霉的葫芦准时听到了护士悲愤的擂门声:“葫芦,你这个混蛋的预言又成真了!”
     类似的事情发生的多了,最后连葫芦自己也有点害怕,于是发誓再不胡说八道和妄加评论。但是时间一长,他就憋不住了,用葫芦夫人在某次聚会上的话说,那就是“葫芦要是憋得住,母猪也能爬大树。”葫芦对此不以为然,解释说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不多废话,我瞎掰点科幻小说,总不会也那么灵吧?
     但是那么多鲜活的例证摆在前头,我们也都希望葫芦大嘴一张,说点遭遇外星人之类的占卜预测,那样我们亲眼目睹UFO的几率就会从一张白纸变成多截油画了。
     实践证明,我们的胡思乱想并不是异想天开,葫芦的胡说八道也不仅仅只是空穴来风。这不,葫芦刚刚发表了文章开头那段“义演和筹款”的言论,南方就遭了水灾——没过一星期,办公室的告示贴出来了:为了支援帮助南方同胞,医院号召全体人员捐款捐物,尤其鼓励言行一致。
     这下得了,全科人的眼睛都望向了曾经慷慨激昂的葫芦。葫芦也傻眼了:这种情况,摆明了是要把自己推向偶像和榜样的前沿阵地啊。没办法,那么多只耳朵都听得清清楚楚,那么多双眼睛也看得望穿秋水,葫芦只好硬着头皮把工资的一半上缴到了办公室,临了还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嘴巴。
     一个月后,医院下达了内部文件,重点表扬了葫芦同志的“言行一致”,还号召全院人员向他学习。
     据说,葫芦回家之后为老婆大人洗了整整一个月的衣服,并且外带做饭和刷碗。
     16、攀比
     每个女孩子天生都爱攀比,医院的姑娘们也不例外,只不过有的喜欢把虚荣心演变成大呼小叫,有的则是将比较埋在心底默默努力。但是不管张扬外向的女孩,还是腼腆内敛的姑娘,尽管性格不同,爱美和比较的天性总是相通的——
     今天你买一件花裙子,明天我就整套职业装,你买了一瓶法国香水,我怎么着也得添一盒美国唇膏……当然,日本货是绝对不会买的,那容易给别人留下挤兑“卖国求荣”的话柄。可话说回来,医院又不是模特公司,高跟鞋和就不用多说了,那些“心有余而理不足”的护士妹妹们就连口红都得悠着点抹,不然就会被领导大声训斥:搞这么花哨,你以为这是在参加选美比赛啊?
     所以,唯一可以互相攀比的机会,就留到了下班之后和上班之前。于是众姐妹都在这两个时间段里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尽可能地叫自己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展示青春,享受生活。既然不在岗位上,谁就不能逼着每个人二十四小时都穿白大褂,这一点领导心里自然也有数,所以上下班期间当姹紫嫣红在眼前飘过时,无非只能咳嗽几声了事,多余的话也不再好意思多说什么。
     你看,连领导都沉默是金,女同志们便更有了追求美丽的理由——时间长了,竟然有很多不知情的单身汉向我们偷偷打听:你们医院又不是女子专科,怎么那么多年轻漂亮的女病人呀?在得到答案以后,这帮傻蛋们无一不是把嘴巴张成“O”形:怎么,原来医生也会这么打扮哪……
     上有领导恩准,下有互相比拼,前有大好青春,后有仰慕倾心,再不穿得好一点,戴得美一些,那能对得起谁呀,连自己都对不住。一帮新近分配来的小护士们积极响应,更加兴高采烈起来,一到周末都呼朋引伴到商场里一通扫荡,起码保证“每个礼拜都是崭新的”,理由当然也站得住脚:我们还单身哪。
     以前听说有人在感叹,但凡是女孩子,总是少不了一点攀比的心。从小她们便知道左顾右盼,看看哪个穿的比自己好看,哪个今天带了什么稀罕的东西到学校来吃,哪个学习比自己好,哪个字写的比自己漂亮。人人心中一杆秤,从小比到大,从大比到老,总是拿了自己比别人,越比越伤心。
     所以说,比并不可怕,怕得是短了志气,总拿自己的缺点去比人家的优点。同样,比不是问题,只是要会比才行。这个道理其实谁都懂,但就是有人天资愚笨,不得要领。内科新近分配来的护士葵花,长得婀娜多姿,唇红齿白,本来就是一个美人胚,其实穿什么都好看,也犯不上跟别人比拼叫板,但她不知道是糨糊喝多了还是天性好战,总喜欢跟身边的人比来比去,结果却越来越失败。
     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她老是单枪匹马去跟所有人挑衅。比如说,跟发质最好的瓜子拼发型,跟眼神最好的栗子比视力,跟身材最好的花生拼腰身——这就好象马拉多纳非要跟亨得利打台球,刘翔硬是抱颗篮球去找姚明,想不输得很惨都难。小姑娘总是会犯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毛病,就这样比来比去,葵花难免会心有不甘,最后一着急,竟然开始说长道短,谁的衣服是假货,谁的皮鞋是伪劣,如此等等。时间长了,不但搞得众叛亲离,还落下个“小心眼”的口舌。
     最后,大家得出两个观点:第一:葵花这个小傻妞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去拼别人的优点,所以屡战屡败;第二,失败之后的葵花心有不甘,还压不住嫉妒的魔鬼,就开始造谣。
     17、处女值
     有人把自己去酒吧的第一次叫做“处女泡”,有人管自己的第一次喝酒叫“处女醉”,更有甚者,将自己的头一回水泳称为“处女游”……照这样的逻辑分析,我工作后的第一次值夜班,也可以和纯洁的处女拉上关系。
     那是一个寂静如水的夜晚。收费室的武老二照旧捧着闲书看得烟头烫到手;急诊科的高胖子依然抱着传呼机乱摁个不停直到电池预警;传染科的续小明当时正值热恋之中,放有门诊一楼唯一电视机的值班室被他紧紧关闭,门上大书“看电视者与狗不得入内。”
     生活如昔,一切照旧。所有的人都在习惯着自己的习惯,惟独第一次单独值班的我目光炯炯,精神抖擞,象只狼一样兴奋地满世界游走;直到120救护车尖利地刹车声在门诊口响起,瞬间还是各有所好的同事们顿时象训练有素的飞虎队一样从角落里钻出,裹夹着既兴奋又紧张的我有如雨水般地涌出……
     结果,当我怀揣白求恩之心,腿迈杰克逊之步,奔向病人时,满以为自己在综合科积攒的丰富经验足以让一个濒危的患者起死回生,瞬间甚至已经看见了一面写有“妙手回春”的匾面之时,却发现那个病人——只是痢疾。
     事后证明,实践之前的所有理论传播都有虚假的成分。一个人说起自己的值班史,津津乐道的多是那些幽默风趣和辉煌战绩,而现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