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73参见余英时著《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
  674《四世同堂》第二部《偷生》,《老舍全集》,第4卷第440页。
  675《剑北篇》,《老舍全集》,第13卷第446页。
  676《蜕》,《老舍全集》,第8卷第385页。
  677《以雪耻复仇的决心答复狂炸》,《老舍全集》,第14卷第218页。
  678《四世同堂》第二部《偷生》,《老舍全集》,第4卷第441页。
  679《四世同堂》第二部《偷生》,《老舍全集》,第4卷第441页。
  680《孟子·尽心》上。
  681参见关纪新《老舍评传》,第4…5页。
  682参见舒乙《老舍著作与北京城》,《走进老舍》,崔恩卿、高玉琨主编,京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386页。
  683李辉著《消失了的太平湖》,《风雨中的雕像》,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83页。
  684参见舒乙《老舍著作与北京城》,《走进老舍》,崔恩卿、高玉琨主编,京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387…391页。

  注释(15)

  685《想北平》,《老舍全集》,第14卷第48页。
  686《想北平》,《老舍全集》,第14卷第48页。
  687《想北平》,《老舍全集》,第14卷第49…50页。
  688《小人物自述》,《老舍全集》,第8卷第289…290页。
  689赵园著《城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690参见《一个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我最爱的作家——康拉德》,《老舍全集》第16卷第510…512页。
  691赵园著《城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692赵园著《城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693李辉著《消失了的太平湖——关于老舍的随感》,《风雨中的雕像》,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92页。
  694《想北平》,《老舍全集》,第14卷第48…49页。
  695《我怎样写〈离婚〉》,《老舍全集》,第16卷第189页。
  696《三年写作自述》,《老舍全集》,第16卷第694页。
  697李辉著《消失了的太平湖》,《风雨中的雕像》,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05页。
  698李辉著《消失了的太平湖》,《风雨中的雕像》,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05页。
  699《想北平》,《老舍全集》,第14卷第49页。
  700参见《〈老舍选集〉自序》,《老舍全集》,第17卷第203页。
  701参见《周述曾:1960年市委文化部曾经要批判老舍》,《口述历史》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5页。
  702参见《猫城记》,《老舍全集》,第2卷第230…231页。
  703参见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183…184页。
  704《猫城记》,《老舍全集》,第2卷第255页。
  705《猫城记》,《老舍全集》,第2卷第270页。
  706《猫城记》,《老舍全集》,第2卷第291页。
  707《猫城记》,《老舍全集》,第2卷第272页。
  708参见《猫城记》,《老舍全集》,第2卷第292…293页。
  709参见《景物的描写》,《老舍全集》,第16卷第233…234页。
  710参见《蜕》,《老舍全集》,第8卷第300页。
  711《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老舍全集》,第4卷第118…119页。
  712《四世同堂》第二部《偷生》,《老舍全集》,第5卷第728页。
  713《四世同堂》第二部《偷生》,《老舍全集》,第4卷第599…600页。
  714参见《新气象新气度新生活》,《老舍全集》,第14卷第131页。
  715参见《是的,抗到底7,《老舍全集》,第14卷第101页。
  716参见《是的,抗到底7,《老舍全集》,第14卷第105页。
  717苏叔阳的话剧《太平湖——无泪的长歌》,小说《老舍之死》,汪曾祺的小说《八月的骄阳》,发表后均收入了舒乙主编的《老舍之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
  718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怀旧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2页。
  719'美'菲力浦·劳顿、玛丽·路易丝·毕肖普著《生存的哲学》,胡建华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03页。
  720参见屈原《橘颂》,陆侃如、龚克昌选译《楚词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18页。
  721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08页。
  722据赵大年回忆:“1957年,我被部队清洗回京,28岁就失业了。我去找老舍,他当时是北京市文联主席,但他无权让我进文联,想通过文化局介绍我到哪个郊区县文化馆去工作。不行。自己领着我上‘人艺’,说我这个侄子来给你们搬布景当学徒。‘人艺’那时就任郭、老、曹,都不行。后来我写了一首长诗,天津《新港》要发表,需要单位政审证明。我没有单位呀,我去找老舍,老舍写亲笔信:这是个可靠的青年,与我交往多年,政治可靠,我写信权作证明。不行-……老舍没有一点权。”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51页。
  723从维熙认为老舍建国以后,一路开的是顺风船。当突然遇到一个巨大的冲击波,没有任何思想和精神的准备。“在文坛,在文学这块土地上得到营养、水分比较多的一棵苗苗,跟我们这些快枯死的,拼命挣扎着生长着的不太一样。”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博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227页。
  724据赵大年猜测,老舍在“八·二三”去文联时,不但知道邓拓自杀,而且与周恩来断了联系。康生叫他出院,他已经没有摸底儿的渠道了。因为,老舍与周恩来是通过两个中间人联系的,一个是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另一个就是邓拓。而当时两个人都完了。邓拓是先自杀的。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48页。
  725日本作家水上勉的散文《蟋蟀葫芦》,井上靖的散文《壶》,开高健的小说《玉碎》的中译文,均收入舒乙主编的《老舍之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由于当时中外的信息隔绝,井上靖写《壶》这篇回忆散文的初衷,源于看到了来自1970年10月1日香港发行的英文报纸《香港星报》上的报道:“老舍在本星期初从北京市内一所大楼上跳下自杀。”
  726参见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320页。
  727参见巴金《怀念老舍同志》,《讲真话的书》(上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2…316页。
  728转引自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174页。
  729转引自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174页。
  730转引自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174…175页。
  731参见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320页。

  注释(16)

  732《〈老舍之死〉代序》,1984年5月14日巴金复苏叔阳同志的一封信,《讲真话的书》(下卷),巴金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98页。
  733巴金《怀念老舍同志》,《讲真话的书》(上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页。
  734巴金《我敬爱老舍同志》,《讲真话的书》(下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91页。
  735参见《“永铭俯首与横眉”——也谈老舍之死》,李润新、周思源主编《老舍研究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2页。
  736舒乙《我的父亲老舍》,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3页。
  737参见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175…176页
  738参见袁阳著《生死事大》,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81…82页。
  739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转引自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185页。
  740参见舒乙主编《老舍之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95页。
  741参见舒乙主编《老舍之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95页。
  742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352页。
  743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744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61页。
  745参见邓友梅《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姚振生主编《百年老舍》,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746参见汪曾祺《老舍先生》,转引自张桂兴编《老舍评说七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72页。
  747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03页。
  748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749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
  750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73…274页。
  751《蜕》,《老舍全集》,第8卷第299页。
  752《文武双全》,《老舍全集》,第14卷第173页。
  753《壁报诗》,《老舍全集》,第13卷第563…564页。
  754《猫城记》,《老舍全集》,第2卷第296页。
  755《艺术家也要杀上前去》,《老舍全集》第16卷第665页。
  756《悼赵玉三司机师》,《老舍全集》第14卷第292页。
  757《大智若愚》,《老舍全集》第15卷第485页。
  758《致女友××》,《老舍全集》第15卷第581页。
  759《保民杀寇》,《老舍全集》,第13卷第546页。
  760《保我河山》,《老舍全集》,第13卷第547页。
  761《丈夫去当兵》,《老舍全集》,第13卷第549页。
  762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39页。
  763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50页。
  7641970年,《大河彼岸》再版时,斯诺在《民主政治》这章的此段话下面加了脚注:“就是这位老舍,1966年被红卫兵攻击为修正主义者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时,他自杀了。”参见《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6页。
  765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50…151页。
  766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页。
  767此处参见杨守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478…479页。
  768参见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197页。
  769参见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198页。
  770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卷第333…334页。
  771鲁迅《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卷第482页。
  772参见章罗生著《老舍与中国新文学》,文学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216…221页。
  773参见迪尔凯姆《自杀论》第二编《社会原因和社会类型》,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转引自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下),《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9期,第55页。
  774颜翔林著《死亡美学》,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188页。
  775参见颜翔林著《死亡美学》,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189…190页。
  776'德'康德著《实用人类学》,邓晓芒译,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159…160页。
  777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62页。
  778参见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56页。
  779参见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0…55页。
  780参见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0…55页。
  781参见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4页。
  782参见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9…18页。
  783参见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3…54页。
  784参见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785参见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60页。
  786参见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60页。

  注释(17)

  787《〈樱海集〉序》,《老舍全集》,第7卷第152页。
  788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下),《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9期,第55页。
  789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9期,第58…59页。
  790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9期,第58…59页。
  791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9期,第57页。
  792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下),《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9期,第57页。
  793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下),《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9期,第57页。
  794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下),《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9期,第56页。
  795'法'加缪著《西西弗斯神话》,杜小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转引自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60页。
  796参见迪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转引自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60页。
  797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62页。
  798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下),《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57页。
  799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下),《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59页。
  800参见并转引自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上),《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8期,第63页。
  801'意'卡尔维诺著《看不见的城市》,张宓译,吕同六、张洁主编《卡尔维诺文集》,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47页。
  802李辉《挖掘记忆》,转引自舒乙、傅光明主编《在文学馆听讲座·历史的圈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页。
  803参见李润新《是“驼峰”而非“滑坡”——评〈我论老舍〉》,李润新、周思源主编《老舍研究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8页。
  804参见李润新《是“驼峰”而非“滑坡”——评〈我论老舍〉》,李润新、周思源主编《老舍研究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37…438页。
  805参见王行之《我论老舍》,1989年1月21日《文艺报》。
  806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367页。
  807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367…368页。
  808参见《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人有病,天知否》,陈徒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页。
  809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368…369页。
  810参见郑万鹏《〈四世同堂〉:中国现代文学的总结——与〈战争与和平〉比较谈》,李润新、周思源主编《老舍研究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