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4-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担任“剿匪”司令部参谋长、军警执法处长、清乡督办、京奉铁路局长、 

交通部代部长、三、四方面军团政务处处长、交通司令、东三省交通委员会 

副委员长、黑龙江省主席、省长等职务。 

     张作霖被炸后,杨宇霆认为实现野心的机会到来了,大有“当今天下舍 

我其谁”的感觉。的确,当时摆在张学良面前可与之伦比的人物只有二个: 

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张作相,再一个就是杨宇霆。 

     张学良和杨宇霆的矛盾由来已久。第三、四方面军团联合军团是奉军中 

势力最雄厚、装备最精良的部队,除拥有50万正规部队外,还管辖三四十个 

县和京奉、京汉、京绥三条铁路干线的交通,确实具有“登高一呼,地动山 

摇”之力。 

     军团中设二位军团长,一是张学良,一是杨宇霆。在军团的许多事情上, 

杨宇霆都同张学良发生矛盾和冲突。 

     张作霖死后,杨宇霆就以“辅弼幼主”的元老重臣自居,对张学良常常 

直呼其名,背后还称之为“阿斗”,并说什么:“他每天注射毒针甚多,将 

来必会自毙。”张学良当时吸食鸦片的恶习确实很重,开会时需要经常离席 

 “过瘾”,这样,就由杨宇霆担任大会主席主持会议继续开会。当张学良有 

时下楼询问会议情况或提出什么主张建议时,杨宇霆总是粗暴地予以禁止, 

并当着众人的面说:“你不知道,你不用管。” 

     白崇禧派往奉天的代表何千里,在他的《桂系李、白对张学良的争取》 

一文中回忆了他亲自听到的张学良和杨宇霆的一次对话。当时。张学良抱怨 


… Page 11…

地对杨宇霆说:“我说我干不了,老杨,还是你来干的好!”杨宇霆轻松地 

笑着对张学良说:“唉!甭说那个,不要焦心,你现在身体不好,少烦神, 

多保养,有事大家商量,我代你张罗张罗。”言外之意,颇有一番力挽狂澜 

之意。 

     当时,日本人在奉天办的《满洲报》举办一个东北民意测验。报纸将张 

学良、杨宇霆、张作相等数十人列成表,下面印有选票,要求读者进行测评。 

利用这一机会,杨四处收购该报,在选票中填上杨的名字,每日竟多达数千 

份。后来。因为杨府出卖数千斤废报纸,此事才沸沸扬扬地传开了。杨的这 

一作法,无异刺激了张学良的感情。 

     张学良和杨宇霆的矛盾激化,应该说是在杨为其父大张旗鼓地祝寿的那 

天。 

     那一天,杨府门前宾客如云,热闹异常,其规模和盛况在沈阳真是前所 

未有。张学良的亲信高纪毅、刘鸣九都参加了这次祝寿。高纪毅当时是警务 

处长。他回忆说当时“蒋介石、白崇禧、阎锡山以及广东、四川等地方实力 

派都派有代表来沈祝贺。日本政界要人亦派有代表前来。东北地方官吏更不 

消说了。庆寿那天,张学良前往祝寿,杨竟以普通礼节相待,与一般宾客无 

异。不仅杨之一举一动傲然以东北第一领袖自居,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客,对 

杨亦恭维备至,谀杨是东北众望所归的人物。张目睹这些情景,岂所能堪? 

当日观剧席上,张始终以手支颐,若有所思,其心情之苦闷,可想而知。” 

     刘鸣九当时是秘书处长。他回忆说,当时他们在杨府正喝茶聊天,突然 

听到杨的副官高喊:“督办来啦。”“杨入室后,围桌赌钱的人们,不约而 

同地肃然起立,直到杨与来客一一周旋后,人们才就坐。不久,杨的副官又 

在门外高喊: ‘总司令到。’还是那些围桌赌钱的人,只有少数离座起立, 

多数是半起半坐,有的略一欠身。” 

     为了和杨宇霆联络感情,张学良曾命夫人于凤至同杨宇霆的三姨太太结 

拜为干姐妹。张学良亲自书写了于凤至的兰谱,还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谁 

知送到杨府后,竟然被退了回来,借口是行辈不同。很显然,这是杨宇霆以 

前辈自居,是对张学良的公然蔑视。 

     白崇禧曾经向蒋介石建议,用杨宇霆取代张学良。蒋介石把白崇禧的建 

议如实地告诉了张学良,并叫张学良先下手为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 

张学良的决心。 

     东北“易帜”那天,张学良和各界代表合影,杨宇霆却拒绝参加,挟起 

皮包愤愤离去,这一镜头,被当时的新闻记者拍下。这无疑是出张学良的丑, 

是对张学良的公然蔑视。 

     对于杨宇霆该如何处理,张学良是很伤了一番脑筋的。最初,他曾派秘 

书处长刘鸣九劝杨宇霆出国考察,遭到了杨的拒绝。在决定用武力解决以前, 

他还曾用一块银元作赌,先是许诺连掷三次如银元的袁头都在上面就开杀 

戒,结果三次全在上面;接着又许诺若连掷三次有字的全在上面就杀,结果 

一连三次袁头向下。 

     导致这场流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强逼张学良签字。 

     1929年1月10日下午,杨、常二人一起来见张学良,要求成立东北铁 

路督办公署,任命常荫槐为督办。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便条,要张学良立 

刻签字。张被逼无奈,只好借口已到吃晚饭时间,待吃过饭后再作决定,并 

留二人吃饭。杨宇霆说已经告诉家人回去吃,表示吃完饭后再来,于是二人 


… Page 12…

一起离去。 

     杨、常走后,张学良立即打电话给警务处长高纪毅,命他火速来府。高 

到后,张学良向高下达了枪杀杨、常的命令,说:“杨宇霆、常荫槐欺我太 

甚,他们想尽办法,阻挠全国统一,今天又来强迫我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 

并要求发表常荫槐为铁路督办,说是为的能够管理中东铁路。事关同苏联的 

外交问题,这事要办也应请示南京,但他们要我立刻签字发表,这简直太不 

成话了。现在他们正在回去吃饭,少刻就会回来。我给你命令,立刻将他二 

人处死,你率领卫士去执行好了。”并指示就在老虎厅内执行。 

     杨、常二人来到老虎厅时,一切已准备妥当。等他们坐定后,高纪毅就 

率领6名卫士冲进老虎厅,宣布:“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挠国家统一, 

着将二人处死,即刻执行。”杨、常闻言面色惨白,惊慌木然,不知所措。 

卫兵冲上前去,不容二人说话,便开枪将二人击毙。 

     在除掉杨、常二人后,便彻底扫清了东北“易帜”的内部障碍,此后, 

东北同国民党南京中央政府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日 

本人利用杨宇霆控制东北的企图。 

     东北“易帜”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它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 Page 13…

                                “五四”运动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由于近代中国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俄国十月 

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它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惨重失 

败。 

     5月1日、2日,报纸上披露了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 

北京大学学生得知这一消息后,于5月2日,邀集一些学校的学生代表在西 

斋饭厅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办法。会上,一位学生当场破指写下了血书, 

代表们义愤填膺,立即发出通知,决定5月3日晚在北河沿北大法科大礼堂 

召开学生大会,并邀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的代表参加会议。 

     5月3日,本应是周末休息的时候,但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却是一片沸 

腾。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使学生们再也无法读书和娱乐,他们怀着一 

颗颗年轻赤诚的心,讨论如何拯救自己的祖国。第二天,即5月4日,数千 

名学生从古城北京的四面八方汇集于天安门广场,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赋予他 

们的重任,掀起“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 

利,这就使中国人民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中国民主革命要 

取得胜利,必须有新的阶级力量来领导。 

     辛亥革命后的二三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复苏的景象,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 

国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出现了一个很短的所谓“黄金 

时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和壮 

大。1913年,中国产业工人只有65万人,到1919年“五四”前夕,就已经 

增加到200万人左右。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工 

人罢工次数剧增,斗争规模扩大,罢工斗争的政冶性也日益明显,开始由自 

发的、分散的斗争,发展到联合的、有组织的斗争。中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 

显示了自己是反帝反封建最坚决的力量。它正逐步由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 

级转变,并预示着它作为一支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的政治舞 

台。 

     随着新的经济、新的阶级力量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兴起了一场反 

对旧文化、旧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失败后,一批激进的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认识到,辛亥革命所以失败,是因为在发动武装革命前,没有唤起 

 “多数国民的自觉”。所以,他们认为,要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中国真正 

实现,必须以思想革命作为政治革命的先导,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启蒙思想 

运动,把广大国民从封建专制主义的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就在此时,袁世 

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反动的复古逆流。为了回击 

这股反动逆流,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自二卷起改名为《新 

青年》)为标志。它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当时的民主,是指资产 

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是指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以 

及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观念。反对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是新 

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还喊出了“文学革 


… Page 14…

命”的口号,要求以资产阶级新文学代替封建主义的旧文学,不仅在形式上 

且要在内容上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而它对 

封建主义旧文化、旧礼教的激烈批判猛烈进攻,又是辛亥革命所缺少的。这 

一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唤起了民众对国家、 

民族命运的关切,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已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但是他们并不懂马克思主义,当然更谈不上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十月革命 

的胜利,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巨 

大力量,并加深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 

钊从1918年开始写了一系列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 

开始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 

     革命的新曙光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升起。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是紧紧围绕着日本侵占中国山东及其权益问题发 

生的。运动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就是解决“山东问题”,即争回山东主权, 

争回被德国攫取的青岛、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等主权。 

     胶州湾位于黄海、渤海的要冲,地势十分重要,又是一个天然良港。德 

国对这个军事及通商要地觊觎已久,1897年11月,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 

军舰攻占了胶州湾。1898年3月,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使整个山东省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青岛和胶州湾成为德国的租界。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先后卷入这场大战的有33个国家, 

战争双方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奥、匈、德组成的同盟国和英、法、俄组成 

的协约国。日本乘着德忙于欧战无暇东顾的机会,对德宣战,派军队夺取了 

德国在胶州湾和山东的各项权益。 

     日本帝国主义野心勃勃,它不只要夺取山东,而且还想进一步独占全中 

国。1915年它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北京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 

一条”。此时袁正急于称帝,为了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表示完全承认 

日本要求,并命令外交总长陆宗舆在条约上签字。这样,陆和直接负责办理 

 “二十一条”交涉的外交次长曹汝霖和驻日公使章宗祥成了中国人民最痛恨 

的卖国贼。日本下最后通牒的5月7日和袁答应日本无理要求的5月9日, 

就成了中国人民的国耻纪念日。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但是不到半年,他就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唾 

骂讨伐声中死去。袁死后,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段祺瑞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实权。 

1917年8月,段在日本授意下对德宣战,并向法国派出了15万名华工进行 

战地服务,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1月11日,打了4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匈等同 

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当协约国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当 

时广大人民之所以热烈庆祝协约国胜利,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能乘此机会争 

取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尤其是收回山东主权。大家普遍认为:德国武 

力霸占山东主权,是强权政治,协约国在大战中取胜是公理战胜强权;既然 

公理战胜了,且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因而理所当然应由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因而,“公理战胜强权”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中国人民怀着“公理战胜”的 

渴望,关注着巴黎召开的战后“和平会议”,并对这一会议寄予很大期望。 


… Page 15…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参加和会的国家有 

20多个,实际上操纵着会议的是美、英、法三国。中国人民没有认识到一战 

是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巴黎和会也只能是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 

会议,因而广大国民对和会充满了幻想。 

     巴黎和会一开始,中国代表团就向和会提出了六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 

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归还租借 

地;归还租界、关税自由权。不久,在中国留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又向和会 

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 

     中国代表的两项提案一提出,就被和会的最高会议——美、英、法、意 

四国首脑组成的“四人会议”挡了回来,理由是:这两项提案不在和会权限 

之内。于是,唯一的希望就是解决山东问题了。然而,英、法、意因和日本 

有密约而支持日本,美国为其自身利益,提出德国在中国的各项权益由和会 

暂收或交五国共管,将来有条件地交还中国,遭到日本代表的拒绝。这时, 

日本以退出和会和不参加即将成立的国际联盟相威胁,最后,是在美国的妥 

协下,把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全部让给日本,满足了日本的侵略要求。 

     中国外交彻底失败了,中国人民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也随之彻底破灭, 

从而开始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早在4月下旬,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不断传来时,全国人 

民就异常愤慨,尤其是广大山东人民,更是怒火中烧。4月20日,山东人民 

10余万人在济南召开国民请愿大会。消息传出,鼓舞了全国各界人民的斗 

志,推动了各地反帝爱国斗争的发展,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声。 

     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在5月1日、2日披露于报端。5月3日,北京各 

界纷纷举行集会,讨论如何抗议山东问题的无理解决,下午,由政界人士组 

成的国民外交协会召开,决定5月7日在中央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商讨办法。 

     可是,广大学生们已经不能等到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