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解析日本情色风俗及性文化)-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醋味酸,性收敛,可散瘀解毒,下气消食。雪梨味甘性寒,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香蕉味甘性寒,有润肺肠、通血脉、填精髓之效。萝卜能消胀顺气;芹菜可健神止嗽。赤小豆可消肿解毒、清热止泻;红薯可补虚强肾,健脾强身。《隋书·经籍志》载有《神仙服食经》、《杂仙饵方》、《服食诸杂方》、《老子禁食经》、《四时御食经》、《食馔次第法》(梁有《黄帝杂饮食忌》)及多种《食经》,说明食疗著作自古多入道书,为道教医药学所采用。隋代还有谢讽作《淮南玉食经》,其中有发明豆腐的记载。

第三部分 8。服饵、美容和食疗(4)

    此外,道教服食派还用药草作酒,称为仙酒,《太上灵宝五符序》载有多种神仙酒方。如地黄酒、术酒、胡麻酒、松脂酒、天门冬酒、五加皮酒、枸杞酒等,皆有滋补疗疾之功。如松脂酒方:以秫米、小麦曲酿之,取白松脂、天门冬、茯苓纳酒酿之,泥封三十日,即成。以药草配方作饮料,亦有健身之效。另有将药草和肉菜烹饪,成道菜、药膳,不但美食,亦可疗病健身。例如以冬虫夏草煲鸭肉,力可代参汤,为滋补性药膳。以动物肝脏配食可明目,一些兽肉及其阴茎食之可壮阳,骨髓、核桃肉等食之可健脑,鱼骨、牛骨等煲汤可壮腰补钙等,皆可烹饪为药膳。《食宪鸿秘》和《老老恒言》还载有大量药粥做法,其中如胡麻粥、莲子粥、羊肉粥、芡实粥、薏苡粥、山药粥等,皆有补益之功。总之,道教文化中这些营养学的宝藏,凝聚着神仙家数千年服食摄生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最后,再谈一下道医和仙方。〃哲学〃一词,乃日本学者所译,近世胡适、冯友兰等著中国哲学史,乃是以西人的哲学观念格义中国传统文化,于是将中国哲人的思想活剥肢解,削足适履,将中国哲学搞得精华尽失。其实中国的哲学本质上是〃道学〃,因之将〃Philosophy〃对译为〃道学〃更为确切。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命运亦复如是,近百年来被〃中医科学化〃的利斧将真正的中国医学阉割殆尽,丧失了中医之魂,成了西医化的中医。其实中医的真实灵魂也是〃道医〃,中医就是〃道医学〃,道教医药学是中医的母体。扁鹊和华陀没有读过什么〃医科大学〃,更没得过博士学位,他们皆是因修道而成大医。道医本质上是道家术数学在人体医疗养生领域的应用,因之南京名医邹伟俊大夫称中医为驺衍之学。我在26年的内丹学调研活动中,收集到四百余个仙方,包括养生、却老、避瘟、驻颜、补气、壮阳及治疗各类恶疾奇症的仙方和丹药,希望机缘到时将其开发出来,使这份无形的宝贵遗产为国人服务。

第三部分 9。衣食起居和摄生(1)

    第三节衣食起居和摄生

    丹家之目的并非为延年,而是为了得道成仙。道之原意为道路,是通达无碍之义,故能〃道通为一〃、〃道通为虚〃、〃天人交通〃、〃上下交通〃、〃内外交通〃、〃虚实交通〃,能交通即得道也。孔子行年五十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王重阳和李涵虚皆年不过六十,然皆是得道的仙人,故彭祖不为老,颜回不为夭,关键看其是否得道而已。丹家之延年术,重在摄生,人而能摄生,即能活到112岁。丹道是〃龙肉〃,摄生是〃猪肉〃,人欲长生吃不到龙肉不妨以猪肉果腹,先求长寿也好。这就是说,长寿之人并不一定真正修习了丹道,但却必然是懂得摄生。

    东汉以来,黄老之术和养生术融合为一,故后世养生学之书多入于道家和道教。据《养生延命录》卷上第九,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已往,义可略焉。〃以上十项,便是道教养生学的梗概。养生学的要害,在于不伤不损。葛洪说:〃养生以不伤为本,此要言也。〃〃禁忌之急,在不伤不损而已。〃(《抱朴子内篇·微旨》)其基本方法,则要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段活,汇集了古代养生理论的精华,可以作为养生学的大纲。得养生之理,便是得道;与道相合,就是养生的根本原则。后世养生学著作甚多,明高濂《遵生八笺》,清曹庭栋《老老恒言》等书搜罗进不少衣食起居的养生法,其基本思想仍然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持满葆真,谨避风邪,精神内守,恬淡虚无,志闲少欲,乐天从俗,形劳不倦,心安不惧,生道合一这些内容。现综合诸家养生学著作的内容,举其大要,分而述之。

第三部分 10。衣食起居和摄生(2)

    养生精要,首在慎动知戒。戒就是养生禁忌,其要害在于不伤不损。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极言》中列举了许多伤身损寿之事,认为这类事初不易觉,但积累日久,便要伤生。其中包括: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及久;卧不至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等。这些衣、食、住、行的禁忌,关键在于慎动。《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人的生命在于运动,但合乎自然规律的运动便长寿,悖逆医学、养生学的经验,违背人体的客观条件而妄动则凶。总起来说,衣要随天气寒暖及时更换,大汗湿衣不可久着。饮食要先吃暖物,后吃冷物,朝不可空腹,夜不可醉饱。且饮食不宜过饥过饱,不要偏嗜五味,不多食肥腻,更不可速食急饮,狼吞虎咽。食后不可即读书作文,不可饱食即睡。要摩腹步行,以助消化。居处要避风,大汗后不能冷水洗头,冷风吹头,入睡后更戒冷风袭体。睡宜护肩暖腹,不可裸体冒寒湿之气。居处宜土厚水深,阴阳适中,防止地气卑湿,闭塞阴暗等。因之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难,晨起戒嗔怒,少餐申后饭〃之说,确为养生家经验之谈。

    养生之要,又在于守中知节。知节就要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凡事不可超过限度。守中则是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云:〃夫安乐之道,在乎保养;保养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欤!盖不适其性而强。故养生者既无过耗之弊,又能保守真元,何患乎外邪所中也。〃又说:〃善摄生者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言语,轻得失,破忧沮,除妄想,远好恶,收视听,勒内固,不劳神,不劳形,形神既安,病患何由而致也。故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也特别强调凡事超过限度则伤身。他列举有: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力所不胜,而强举之;悲哀憔悴;喜乐过差;汲汲所欲;久谈言笑;寝息失时;挽弓引弩;沉醉呕吐;饮食即卧;跳走喘乏;欢呼哭泣;阴阳不交等。医学家认为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视、卧、坐、立、行,谓之五劳。喜、怒、忧、思、悲、惊、恐,谓之七情。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悲伤神,惊伤气。七情动而伤人,谓之七伤。五劳七伤之病,皆由不知节制,失中过度而来。明代万全《养生四要》云:〃视过损明,语过损气,思过损神,欲过损精,谓之四损。人有耳目口鼻之欲,行住坐卧之劳,虽有所伤,犹可治也。惟五志之发,其烈如火;七情之发,无能解于其怀。此神思之病,非自己乐天知命者成败利钝置之度外,不可治也。〃因而守中之要,重在七情;知节之要,寡欲为先。《颜氏家训》云:〃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是真能节制七情者。抱朴子《养生论》云:〃所以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夫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腑脏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膀胱容风,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鬓焦枯,多好则志气倾溢,多恶则精气奔腾,多事则筋脉干急,多机则智虑沉迷。〃〃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冬朝勿空心,夏夜无饱食。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寡欲之重者,在于节欲,节烟,节酒。食色乃欲之大者,纵欲取乐,必然成灾。褚人获《坚瓠三集》载有《多少箴》,其词云:〃少饮酒,多啜粥;多茹菜,少食肉;少开口,多闭目;多梳头,少洗浴;少群居,多独宿;多收书,少积玉;少取名,多忍辱;多行善,少干禄。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没。〃梁章钜《退庵随笔》引《千金方》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快了。〃这些都是寡欲知节的养生格言。

第三部分 11。衣食起居和摄生(3)

    养生之要,还在于调养法时。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它的内在节律是和整个宇宙的节律相互协调的。善养生者,必须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不至失调,并使人体节律适应日月运转的自然节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因而对人体的调养,也要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日月运行时间规律进行。春时木旺阳气升,又乍寒乍暖易引动宿疾。故当春之时,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放意远眺,以畅生气。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可食麦与羊,用升阳宣散之药以却病。勤换衣服,以防风邪及反常之天气。治病之法宜汗吐,利针灸。高楼之上,贼风突袭背后及头部,为春时大忌,内丹家故有〃神仙也怕脑后风〃之说。多梳头,多洗脚,进行足部按摩。夏月天地气交,万物花实,宜夜卧早起,使气得泄,以应养长之道。夏日心火盛,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天气炎热,阴气内伏,暑毒外蒸,不可大汗后冷水洗头,新沐发忌着冷风。〃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此为贼风,中人暴毒〃(《寿亲养老新书))。夏日食宜暖,不凉腹,慎食肥腻,多食蔬菜,可食菽(豆类)与鸡,不吃夜食。用药宜培补肾水,宜发汗,不宜针灸。夏日外出不可坐热石上,不可多食生冷之物,夜间不可露卧星月之下,不可头枕冷石。秋气肃杀,金旺木弱,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以应收养之道。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秋气燥,宜食芝麻与犬肉,以润其燥,少食烧、烤、油炸之物,禁寒饮并穿寒湿内衣。秋气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宜和平将摄,以缓秋刑。秋三月为旧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治病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惟宜针灸下利,进汤散以助阳气。冬气闭藏,天寒地冻,莫扰阳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皮肤。劳动不可使汗出背冷,棉衣稍宜晚着,逐渐加厚。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可食黍及猪肉,以其热性抗寒,但不可多食葱。冬令宜用补药,可服食药酒,治病宜吐,特忌发汗,恐泄阳气。针灸、按摩、火罐,亦当慎用,莫扰阳气。酒食后渴,莫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入肾,易得腰脚重坠之疾。冬时沐浴以通血脉,但不可汗出过多,裸体受风。如果四季气候异常,亦应随机应变,以适应天地之气。

    养生之法,疗病知术亦是关键一着。忽思慧《饮膳正要》云:〃故善服药者,不若善保养;不善保养,不若善服药。〃如果人们能既善于怡养性情,摄生有术,又善于服药却疾,自知医术,治在未病之前,则真是善养生者。《东坡志林》云:〃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服药在已病之后。〃养生术除导引、行气、站桩、按摩等法外,以陶冶情性的安乐法门为最优。明代石天基《却病歌》云:〃人或生长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便是长生不老药。〃道书中安乐法还多,如〃少欲为不伐之家;知足为安乐之国〃。〃粗茶淡饭饱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陈直《寿亲养老新书》)安乐四药有〃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东坡志林》)。总之食取称意,衣取适体,题诗、作画、弹琴、书法、种植花木、养鸟养鱼,皆是赏心乐事,可为养生之法。万全《养生四要》云:〃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发者血之余也,发宜常栉,栉则不结。齿者骨之标也,齿宜数叩,叩则不龋。津者心之液也,津宜常咽,咽则不燥。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胃者,谷之仓廪也,腹欲常摩,摩则谷不盈。头者清阳之会,行住坐卧,风雨不可犯也,犯则清邪中上窍,而头顶之疾作矣。足者浊阴之聚,行住坐卧,水湿不可犯也,犯则浊邪中下窍而腰足之疾作矣。养生者,宜致思焉。〃《养生四要》以〃却疾〃为一要,制定多种药方,一年四季据身体疾病可选方服用,但无病切莫用药,以免无事生事。人至中年以后,多脾泄之病,方以健脾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莲肉、薏苡仁、芡实、白扁豆)治之。又中年后多痰,有十病九痰之说。痰为水谷所化,治痰以通气为主。肥人之痰从湿,瘦人之痰从火。前者以补脾益气为主,以益气化痰丸(南星、半夏,加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苍术、香附、枳实、苏子、白芥子、神曲、桔梗)治之。后者以补肾降火为主,用滋阴降火丸(熟地、天冬、茯苓、知母、黄柏、贝母、陈皮、苏子、桔蒌霜)治之。老年人补养用药,据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每日晨朝,宜以醇酒先进平补下元药一服,女人则平补血海药一服。无燥热者药后仍食羊膂粟米粥一杯压之,五味葱薤鹑膂等粥皆可。至辰时服人参平胃散一服,然后次第以顺四时软熟饮食进之。食后行一二百步,令运动消散。临卧时,进化痰利膈人参半夏丸一服。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消化,谷气长存。〃以上食药兼用,甚得养生之旨。

第三部分 12。睡方与睡功

    第四节睡方与睡功

    人之一生,半在寝卧中度过,更有道家隐士,视〃黑甜乡〃为隐身之处,故不能不得睡中三昧。半山翁诗云:〃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可见睡亦有方。据道家养生学著作,卧处不可以首近火,不可当风,不可露天而睡。睡前必作轻微运动,揉眼、擦面、摩腹、刷牙、漱口、濯足、梳发、静心,令食物消化,再入寝。不可醉饱入睡,不可烛灯而睡,不可悬足,不可张口,不可覆首,要将一切计虑营谋消释,清心入睡。睡宜暖腹(丹家多穿兜肚护脐)、护肩颈,温足冻脑,食后右侧而卧,食远则左右皆宜。老年人要睡午觉,青年人寝不过午。因老年人气弱,故寝以养之,少壮阳气盛,昼寝反阳亢而致目昏头重之疾。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记载:〃《千金方》,云'半醉酒,独自宿,软枕头,暖益足,能息心,自冥目'。〃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云:〃愚谓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应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操或纵,皆通睡乡之路。〃又说:〃坐而假寐,醒时弥觉神清气爽,较之就枕而卧,更为受益。然有坐不能寐者,但使缄其口,闭其目,收摄其心神,休息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