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12。帮孩子理财从打理压岁钱开始
宗学哲
都说如今过年是大人愁,孩子乐,因为春节之际大人难免要有一笔不菲的花费,但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好吃好穿以外,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还会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压岁钱的“价码”也水涨船高,过个年孩子收上千元已非常普通,上万元也已算不上新闻。过去收的钱少,给孩子当零花钱就是,现在钱多了,如果再放手不管,不但会造成浪费,而且还能助长孩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所以,在这种新情况之下,打理压岁钱要有新思路。以下是理财专家的理财建议,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予以参考。
理财师建议:
1。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三岁不早,六十不老”是一句形容理财无长幼的老话。人对钱产生概念性的认识大约是在三四岁左右,孩子知道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能换取糖果和玩具,这时家长应当借收到压岁钱之际,让孩子区分各种面额的钞票,并灌输一些钱的概念;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可以将压岁钱以孩子的名义存成银行定期储蓄,并让孩子懂得定期利率比活期高、什么是年利率、月利率等理财常识;如果一年后存款到期取得了利息,这时可引导孩子连本带利,加上来年的压岁钱继续像滚雪球一样存下去。这种引导和鼓励式的理财方式,能帮助孩子形成勤俭节约、积累财富的良好习惯,从而有益于孩子成人后的家庭理财。
2。选择增值快的理财方式
如果压岁钱数额较大,除了存成定期储蓄以外,还可以精打细算,选择增值快的理财方式。打理压岁钱最合适的当属教育储蓄,许多人认为教育储蓄存储太麻烦,是“中看不中用”。实际上,这是对教育储蓄的一些细节缺乏了解。现在的教育储蓄改变了试行时储户在存期内每月约定存储金额的限制,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确定的存款总额,可以与银行约定两次或数次就可存足规定额度,而不必像过去那样,每月必须跑银行。另外,教育储蓄与其他储种相比,还有一些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利率优惠,一年期、三年期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按开户日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可以说是零存整取的存法,却享受整存整取利率;二是免征利息所得税,单此一项,其收益较同档次储种就高20%以上。
2003年年末财政部推出了非常少见的一年期、两年期短期凭证式国债,用压岁钱购买这种国债能够达到收益较高、变现灵活的理财效果。此外,也可用“压岁钱”给孩子购买邮票、纪念币、字画等兼具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物品。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对人文艺术的良好兴趣,到孩子长大成人、因上大学用钱的时候,其变现的收益也会高于普通投资。
3。让孩子成为会科学消费的“小大人”
如果孩子已经上学,你可以“放权”,将部分压岁钱交给他(她)自己打理,同时引导其制定简单的开销计划。建立消费小账本,明白货比三家等消费常识,鼓励其根据自己的需求添置学习用品、购买课外读物;或者和孩子商量用压岁钱交学费书费,让他(她)从“自食其力”中受到鼓舞,并且能相对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于有购买电脑等正当大额消费愿望的孩子,可以利用压岁钱,家长再适当补贴,帮孩子实现梦想,让他们明白“把钱花在刀刃上”的道理。这样时间长了,您就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没有了,俨然一个会科学消费的“小大人”。
另外,也可以教育孩子利用压岁钱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购买节日礼物或生日礼物,花钱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增加亲情,培养孩子的孝心。
4。用压岁钱给孩子支起“保险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今,人们的财富积累速度加快,但家人一场大病往往就会让人倾家荡产,所以家长们应当有未雨绸缪的意识。从压岁钱的金额和孩子各种保障欠缺的特点来说,利用压岁钱给孩子买上一份保险,从而为孩子的健康、升学、就业以及养老提供一定保障无疑是明智之举。春节前后是各家保险公司少儿险的销售旺季,有些保险公司还会推出一些营销优惠活动,可选择的保险品种相当丰富,比如“升学保险”、“少儿意外伤害险”、“医疗附加险”、“子女婚嫁险”等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压岁钱应当算是一笔小钱,但如果用来购买保险,就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选择合适的险种还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13。存钱不是投资,节俭不是理财
宗学哲
13。存钱不是投资,节俭不是理财
———“金色”晚年:重在理财规划
个案背景:
赵老师今年65岁,五年前从一所市级中学退休。其主要家庭资产包括:5万元市值的深沪股市股票,4万元即将到期的银行定期储蓄,1万元五年期凭证式国债。现在,赵老师每月领取1500元的养老保险金,儿女们均已成家立业,不用负担,所以他的最大愿望是实现家庭资产的增值,为他和一直没有工作的老伴提供生活保障,最终提高老两口的晚年生活质量。
理财师点评:
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多数老年人和赵老师一样,经过一生的积累,手中会有一笔积蓄,并且有一定的养老保险金保障。对一些相对高文化、有技术的老年人来说,退休后还有一份额外劳动收入。所以,步入老年更是进入了人生理财的重要阶段,安排得好,会令晚年增色生辉,安排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晚年幸福。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许多老年人在理财的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有的老年人认为理财就是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有的认为理财就是存钱、吃利息;还有的老年人一味追求收益最大化,过多涉入风险性投资,影响了家庭理财的稳定性。
从赵老师家庭资产的结构来看,他和多数老年人一样,有良好的理财愿望,但在理财资源的配置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当前储蓄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占家庭总资产40%的4万元银行储蓄会影响理财的整体收益;其股票的占比也偏高,不符合老年人稳健投资的原则;同时,赵老师的投资方式过于单一,近年新出现的投资品种他没有充分利用。赵老师享受单位的退休公费医疗,但老伴没有工作,家庭总的抗风险能力不高,将来老伴万一生个大病就有可能把积蓄全部搭进去。因此,赵老师需要综合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状况进行整体规划,以达到稳妥、高效增值的理财目标。
理财师建议:
1。积极利用新的投资工具
目前许多银行推出了“钱生钱”、“薪加薪”、“保利理财”等新的理财业务,这种业务一般是银行与证券公司联合推出,客户在银行开立理财账户,然后受托方将客户资金用于国债回购、购买记账式国债、炒汇、申购新股等运作,赚钱之后向客户分红。对于客户来说可以和存钱一样省心,又能获取高于一年定期存款的收益。赵先生可以用到期后的4万元存款,按照收益性和稳妥性的原则,综合衡量,择优介入各银行的理财业务。同时,赵老师可以在继续持有1万元凭证式国债的同时,利用银行新推出的“银证通”业务购买记账式国债,目前记账式国债到期年收益多数在3%以上,其投资价值一般高于储蓄和凭证式国债。另外,赵老师也可以适当购买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基金。
2。减少风险性较大的股市投资
相对应变能力强、会进行技术分析的年轻股民来说,老年人在炒股上应当说是处于劣势的,有些老年股民天天泡在营业厅里,盯着潮起潮落的大盘,听着虚虚实实的小道消息,这样“被套”的可能性也就相应增大。不知赵老师是哪一年进入的股市,如果是在2000年前后进入的话,当时的成本绝对要高于5万元,也就是说炒股可能让其家庭资产严重缩水。因此建议赵老师趁股市回暖之际,有选择地卖出一些成长性差的股票,将股票的总市值减少一半,控制在2万元左右。并且要改变炒股的思路,学学巴菲特的“投资不投机”的炒股法,将手中持有的股票调整为能源、交通等稳健型的潜力股,以享受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升值收益。
3。增强晚年生活的保障能力
因为老年人是疾病多发群体,所以过去各保险公司对老年人均敬而远之,但2003年以来,外资友邦保险公司在我国推出了75岁以下老年人保险,老龄保险的沉寂被打破,国内许多保险公司开始逐步提高投保年龄。太平洋保险公司新推出的《医疗住院补贴险》首次将参保年龄放宽到70岁;新华人寿还在全国推出了投保年龄高达80岁的“美满人生”保险,这种储蓄返还与保障兼顾的寿险产品,采用定期返还、终生享受的保障方式,直至保险人身故。所以,赵老师可以抓住时机,重点为老伴购买适量的医疗住院补贴险,或为两人购买带有返还性质的寿险,从而提高家庭抵御疾病等意外风险的能力。另外,作为老年人来说,在加强保障的同时,也有必要尽量早立好遗嘱,这样既可防止去世后出现遗产纠纷,又可避免部分积蓄流失于法律官司之中。
4。加大改善生活和健康类的消费
进入老年阶段,要改变节衣缩食的传统观念,节俭消费看似省钱,但造成了营养不良,反而会增加医药费支出。所以赵老师要注意加大调剂生活的开支,或适量购买老年用补品,把自己和老伴的身体调养好。还可适当加大用于外出旅游、购买健身器械、接受健康培训以及文化娱乐类的投入,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有病及时治不如提前买健康”,这些科学有度的健康、文化类消费,提高了晚年生活质量,减少了老两口生病住院的机会,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理财。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1.家庭理财:一慢二看三通过
宗学哲
“一慢二看三通过”本是一句交通安全用语,其实,在如今百姓投资渠道日趋增多、风险控制难度相对增大的情况下,个人的投资失误如同车祸一般,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因此,将这一交通安全理论引用到经济生活中,为家庭投资设上三道关口,便能有效避免个人投资理财的“车祸”,确保家庭财产的安全。
一慢:投资之前保持冷静
如今,许多人在投资过程中存在“随大流”的心理,有的甚至毫无安全和防范意识,对各种投资信息不加分析,偏听偏信,盲目从众。现在投资机构和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在推出一项投资品种时往往会精心策划,发动强大的宣传攻势,有的避重就轻,不谈风险,有的夸大其词,以“一本万利、一次投资终生受益”等广告语将投资方式说得天花乱坠。比如,分红保险夸大预测收益,房产商一味渲染升值前景,各种单位集资、民间借贷、私募基金等以高息相诱惑……对于这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投资者一定不要盲目相信。我们工薪族的家庭积蓄都是血汗钱,千万不要被所谓的“高收益”冲昏了头脑,必须客观、冷静地分析投资风险。
二看:综合衡量选好品种
过去百姓投资渠道少,我们只能选择储蓄、国债等单一投资方式,现在投资渠道多了,根据个人实际,对众多投资方式综合衡量、优中选优是非常重要的。储蓄收益低但相对稳妥,股市收益高风险却大,这时如果选择一只运作稳健、效益较好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或债券基金,便能将储蓄、股市的风险性、收益性进行中和,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增加收益。“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理财忠告很有道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储蓄、国债、股市、投资基金等三个以上的投资渠道来平衡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另外,如今许多银行成立了个人理财中心和金融超市,也可以让银行理财师帮助设计适合的存款组合和家庭投资组合。
三通过:注意防范在途风险
有了一慢、二看,大家或许以为万事大吉了,可这和过马路一样,行进途中也存在意料之外的风险。就拿经过衡量而选准的开放式基金来说,多数人买上后就束之高阁,不去管它。结果,这只基金的运作水平有问题,基金净值不断萎缩,等你想起来去关注或打算赎回的时候,它已经跌得很惨了。利率调整对百姓来说有时也是一种投资风险,不去关注利率变化、根据利率情况及时调整存款组合会造成存款的利息收益风险。购买股票后“捂股”的办法现在也落伍了,一家上市公司今年效益很好,明年没准儿就成了亏损,甚至会连续出现多个跌停板,等你发现时为时已晚。所以,投资者应关注投资品种的年报、季报、收益、利率等变化情况,及时做出正确选择,以避免投资途中被“绊倒”或出现更大的“车祸”。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2.个人也须防“破产”
宗学哲
在西方国家,如果因个人财务管理不善导致负债太多,没有能力偿还,便可以申请破产。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破产已不是什么新闻,但个人破产似乎还有点陌生。其实,如果个人负债太多、因担保等原因间接负上债务或出现重大投资失误,导致家庭资产为零或负数的时候,事实上这个人已经“破产”了。并且目前达到这一标准的人绝非少数,只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个人破产的法律,而无法形成名义上的破产罢了。
小张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员工,年初,一个老同学因办贷记卡提出让他提供担保。小张当时认为,卡是同学自己办的,即使出现透支,银行也会先找办卡人要账,担保只不过是银行规定的手续而已,于是便在办卡协议上签了字。此后,这位同学恶意透支,最后携款不知去向。无奈之下,银行将作为担保人的他起诉到法院,并冻结他的存款和房产,用于偿还透支款。他顿时从令人羡慕的国企员工成了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不当担保,我已经彻底破产了!”由此可见,盲目理财、轻易负债、不当担保都有可能造成个人的“破产”。
过度负债累及家庭生活
前几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贷款消费曾一度流行,许多人便抱着“不贷白不贷”的心理而“先花了再说”,结果一些贷款数额较大、盲目超前消费的贷款者,贷款花得差不多以后,还款的巨大压力日渐显现,全家只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同时,如果因意外造成家庭收入骤然减少,而无力偿还贷款本息,弄不好还会被银行告上法庭。因此,消费贷款应量力而行,还款能力差、对自己的未来收入不乐观的人不应选择贷款消费。如果因购房等正当需求,贷款额度也应注意每月还款额不超过月稳定收入的40%,负债总额不要超过个人净资产。
盲目炒股使得血本无归
如今股票市场日趋规范,但是在规范过程中不时会暴露出一些“地雷”,如果盲目炒股,弄不好就会被地雷“炸伤”。在某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小李非常痴迷炒股,但他既不懂技术指标,也不看公司业绩,而是整天跟着各种“利空”、“利好”消息搏杀。他听说一只叫世纪**的股票长庄入住,估计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于是他掏出全部积蓄,又从朋友处借了10万元,全部买成了这只股票。谁知后来这只股票出了问题,突然连续11个跌停,面对巨量的卖盘他根本无法止损。这不,23块钱买的股票,跌得还剩5块多。到了这种地步,就是砸锅卖铁也还不起账,朋友为此反目成仇,他也只能东躲西藏、四处游荡。
不当担保造成债务缠身
近年来,人们在办理信用卡、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货物赊销等经济活动中,往往需要找担保人,但是和前文所说的小张那样,如果对担保所承担的责任不了解,或碍于情面盲目担保的话,将有可能给个人或家庭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广大居民对各种担保应慎之又慎。如果他人请你提供经济担保,应首先考虑担保的责任和后果,详细阅读担保责任说明,同时要对被担保人的偿债能力、信用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切不可盲目从事。像小张这样,自己一分钱也没有花却当了“替罪羊”,造成倾家荡产实在太不值得。
民间借贷成为吃人老虎
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加上利息税的开征,使储蓄存款的收益越来越小,所以民间借贷在一些地区日渐活跃。某事业单位一位职员,平时省吃俭用,加上双方父母的帮助,终于攒够了一笔买房的积蓄。这时一位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