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是仙缘难得,让他不由得放下颜面,但此事却也可以看得出来,此人却也并非放不下颜面的,对于事情倒是看得分明。
对此,秦先羽较为满意,他总觉得,这个陆宣的未来,若不夭折,必然也是一位出色的人物,只怕是能与仙宗弟子一较高下的天之骄子。
……
中州燕地。
秦瑞麟与诸位师兄师姐一齐等候,看着那前方。
前方天穹上,蓝天白云之间,扭曲了一阵,然后就倒映着一幕景色。
树荫笼罩下的秦府,诸多人物,俱是神色凝重。
中间一个,正是燕地第十脉的祖师,羽化仙君。
秦瑞麟对自家的景色,自是颇为熟悉,暗暗也感叹了两声,不免有思乡之情。但他收敛了一下,便又偷看众人的脸色。
这里是第十脉暂居之处,在座的除却明途和玄冲等人外,就是第十脉的弟子。
但暗地里,却也不乏各宗长老弟子,乃至于首座人物,观看这位自家老爹的讲道。
其实秦瑞麟对这里倒是不甚满意,因为这里的气氛太过刺人,好像每一人都是带着锋芒的刺,而且他这大德圣龙第一天才,在此似乎变得不怎么出众了。
好在凭借自家老爹的身份,如今掌教待自己还好,甚至五脉首座那大美人还常送些小物件,至于身旁的师兄师姐们,更是不必多说,面对首座亲子,自是关照得无以复加。这般想想,倒也不甚令人难受了。
但他对于自家老爹的**,还是较为关注的,这算是他第一次听老爹讲述修道上的事情。当然,实际上他与自家老爹也并没有太多相处的时候。
细想之下,自己出生到成长,老爹在外游手好闲地浪荡,好听些是游历,不好听就是四处勾搭。好不容易回家了,又把自己打发出来,真是令人厌恶。
但不论如何,也是父亲大人,他收敛了一些小心思,也随着诸位师兄师姐盘膝坐下。
……
秦先羽抬头看了看大道之树,树身上有一片光华,照映着自身。
这是自己传讯燕地,通知掌教,自己有意**,然后燕地火速加急,送来此物。
这宝物跨越两界,从中州到幽州,又从上界运送至下界。
如今宝物在此,而另一个宝物则在燕地,两者相通,可以传声,也可以互相照映,见到另一方宝物映照的景色。
自从柳若音得了此物,便爱不释手,用它和身在燕地的秦瑞麟交谈,嘘寒问暖,千叮咛万嘱咐。
然而随着这件宝物而来的,还有一本书册,乃是剑阵。
秦先羽把剑阵翻过一眼,然后不再理会,但他心中隐约有些猜测。
燕地此行,运送宝物还是其次,或许剑阵才是主要。只不过如今各方大人物,偶尔会把视线投向秦先羽这边,故而才有暗度陈仓之举。
摒弃散乱念头,秦先羽微微闭眼,方自开口。
当年在燕地,也曾为弟子**,也曾为弟子解惑。
但这一回,他所要讲的,有些异处。
与其说是**,不如说是梳理自身的道路。
ps:坑爹的宽带缴费啊……停了几个小时的网,最后还是要去营业厅……下一章很快
七百二十六章仙君讲法【下】
修行者,以意念引导,使得体内产生虚幻的气感,实则乃是错觉。但到了最后,使得自身有所反应,血肉运动,推出一缕真气来。
在医书中有句称,人若认为自己死了,那么即便没有受伤,也会认为自身当真是死了,于是也就真的死了。
在场之人,不乏习得幻术者,深有同感,他们时常迷惑对手,使得对方在幻境之中死去。而一旦在幻境之中死去,本身也会死去。
对此,各修道人俱都明白,但也认为是玄妙之处,却无人知晓缘由。
有人认为修行之道,顺着功法运行,自然而然便有真气孕生,法力孕育。但他们不曾想过,真气如何会孕生出来。
而秦先羽乃是从当年观虚老道笔记中的思路,剖析根本,讲述修道二字。
“意念引导,认为自身怀有真气,坚定不移,久而久之,也便真的有了真气。”
秦先羽沉默片刻,然后说道:“天地之间,有许多生灵,比如一种名为虾姑的大虾,钳子可收可放,下方一个又一个孔洞,如同天生的刀鞘;又比如一种海中的大鱼,原是陆上行走之物,后来在海边捕猎,千年万年,历代繁衍,最终也化作了一种名为海中鲸的大鱼。”
“我等修行,便是类似于它们。”
“它们是为了生存,适应周边变化,故而一代又一代传承,逐渐改变。”
“而我等,则是运用自身意念,主动变化,使得自己这血肉之躯,孕生真气。然后才从这一缕真气,逐渐变化出无数的变化。”
他所说的是观虚老道的想法,而陆庭封道传之中,也有类似的言论。
随着天地变化,练气士化为方士,最终方士又发展出道门羽士。
如此。不也跟这些生灵类似么?
这想法听得众人惊疑不定,哪怕是仙人所述,也不乏有人感到荒唐。
……
然而在燕地那边,则有许多人开始沉思。
但暗地里,不乏有些道行高深的长老,骂了声胡说八道,荒唐不羁。
只是不可否认,接下来,便有更多人细听了。
尽管秦先羽是从练气级数开始讲述。但他与其说是**,还不如说是解法。解说修行的本质,剖析修道的根本。
玄机默然不语。
虽是练气级数,但落在那些高深地仙的耳中,都不乏道理。其中,玄机这位九转地仙,因为与秦先羽共患难过,更为确信一些。细思之下,竟然颇有道理。
……
讲罢了练气级数。就是罡煞。
天罡,地煞。
其中地煞这一关,颇为受人非议。
有人问道:“倘如世间地煞断绝,天地会是如何?”
还不待秦先羽答话,已经有人说道:“荒唐!地煞如何会断绝?”
适才问话那人,顿时沉默不语。自觉也是闻得可笑。
然而在这时,便听仙君开口。
“倘如地煞断绝,那么修行之人,或许止步于练气级数,难以踏足上面的境界。”
秦先羽默然片刻。竟是想起了观虚老道,他叹息说道:“因练气级数的真气,比之于武学内劲威力还稍弱,或许修道人的地位,远不如武者。”
他想了想,说道:“世人或许会觉得神仙之事,虚无缥缈,乃是我等前人杜撰,不可确信,全是一番胡言乱语。哪怕是修道之人,也会觉得,前路已绝。”
遥想当年,观虚老道便是如此想法,甚至不知练气之上,是否还有境界,所谓神仙诸事,是否虚无缥缈。
连一位修道人都是如此想法,那么俗世凡人又是如何?
“但是,正如天地生灵随着变化而变化,正如当年修道人从练气士化为方士,又从方士脱胎为道士。”
秦先羽说道:“倘如真有那一日,必然会有一种全新的修行之法,取代如今的修行之法。”
适才那人问道:“真是如此么?”
又有人答道:“地煞如何断绝?若真有那一日再说罢……”
那人想了想,倒也是如此。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问道:“倘如没有人创出新的修行之法呢?”
秦先羽想了想,说道:“那么世间当以习武为重,修道次之,从此世间再无仙人之说,或许……还有神魔之法……也或许,天上地下,再无神仙。”
众人沉默。
周主簿闻言,低语道:“那么天地之中,神仙只是传说,世人认为,也只是较为厉害的习武之人,经传言杜撰而成。至于我等,时过久远,哪怕有典籍传世,也是后人眼中的虚幻人物,凭空杜撰出来。”
他有感而发,隐约有些感叹。
他不知为何会有这些感叹,可终究觉得不安。
尤其是看见问话的那人,似乎与袁守风一脉相承,便更是觉得不对。
袁守风乃是能够预知天机的人物,此人的授业恩师,还是袁守风的师弟。
“哪怕天塌了,也还有仙人在上,乃至于圣人当头,我又胡思乱想什么?”
……
讲过罡煞,又谈龙虎。
移炉换鼎,复返先天。
人之五脏六腑,实是五行八卦,只是心属火,在上头,如此卦象,属于后天八卦。但这一步并非是要把人内脏转换,而是把气息交替,故而才是移炉换鼎。
此外,又是伏虎,又是降龙,又是龙虎交汇。
在场之人,多为龙虎真人,大多是识得的。
但经过秦先羽一番言谈讲述,竟有许多迷茫之处,豁然开朗。
直到最后,谈到大道金丹,谈到仙凡壁障。
这是在场之人最为重视的。
“金者,坚固不坏也。丹者,圆满不亏也。”
秦先羽先是讲述修行金丹的许多经验,又讲述了仙凡壁障,最终才道:“修得大道金丹者,经九转七返,温养火候充足,得以金丹大成,便是九转地仙。”
他温养金丹的法门,得自于《海中玉蟾炼丹十九诀要》,此乃燕地秘传,他不会擅自外传,更何况,头上还有许多来自于中州燕地的目光。
但就是如此,也让众人受益良多。
“仙君如今修行至何等境地了?”
忽然有人开口。
然后场中一静。
擅自询问仙君的修为,此乃大忌。
那人也知错处,连忙低头,不免惊慌。
秦先羽平静道:“金丹大成,地仙九转。”
场中哗然,他们经秦先羽之前讲述,已知金丹大成如何难得。据说羽化仙君未足百岁,怎么可能?
场中惊疑之人颇多,不信之人亦有少许。
……
燕地之内,秦瑞麟露出鄙夷之色,咕哝一声显摆。
明途听见,转头说道:“小师叔祖天生清净境,非是言过其实之人,他无意隐瞒,故而如实说来罢了。”
秦瑞麟撇了撇嘴,显然不信。
……
这时,又有人意犹未尽,问道:“大道金丹往上,地仙之上,又是何等境界?”
秦先羽答道:“元胎化道,自是道境,从此即为真仙,世人称之道祖。”
然而在他言语落下,立时便有人出声请教真仙道祖这等境界的诸般事宜。
这让燕地那边的秦瑞麟极为不屑,未足地仙,就想知晓真仙?
真是还未学步,便想学飞。
那人问过之后,便见仙君沉思片刻,然后说道:“祖师人物,高深莫测,我亦不知。”
……
明途若有若无地看了秦瑞麟一眼,悠悠道:“小师叔祖乃是谦虚实诚之人,言语不虚,俱都如实相告。其实他老人家已经逼近此境,必然极为了解,但未有踏足,故而才如此谦虚。”
秦瑞麟嗤笑道:“敝扫自珍,还藏拙?”
明途面无表情,淡淡道:“戒律阁,十天。”
秦瑞麟脸色惨白:“我爹可是你师叔祖来着……真正的辈分,我还是你师叔……”
明途翻起手掌,有一道光芒在其中涌动,放在秦瑞麟耳边。
秦瑞麟脸色更白。
明途平静道:“先前的话,我已经都截了下来,以后你再用身份压我,这道法术就会出现在小师叔祖的眼前。”
秦瑞麟连忙道:“明途师叔……不,师叔,我再也不敢了……”
明途说道:“那就去戒律阁走一趟,以后再犯事,也休想用身份压我了。”
秦瑞麟张了张口,一时无言,心想:“儿子骂老子,报应当头?”
七百二十七章金丹破碎
大道之树下,树叶摇曳。
秦先羽讲述道书之言,对于龙虎到金丹,此中细细讲述,讲到尾声,竟有意犹未尽之感,脑海之中仿佛有什么想法,意欲喷薄而出。
但他心中总觉不好在此将心中诸多想法呈现出来。
于是便示意**结束,遣散众人。
众人俱是获益良多,临走之前,均是施礼告退。此外还有性情耿直者,开口询问下一次**又在何时。
待得众人散去,秦先羽伸手定住了柳若音以及柳珺夫妇,清凝,周主簿等熟悉之人。
而原本将要关闭的燕地宝物景象,也被他一齐定住。
燕地那方,俱都疑惑,为何祖师有此举动。
但看那方,均是祖师亲近之人。
莫非有玄妙之处,不传他人之秘?
……
秦先羽微微闭目,摒弃杂念,忽然口述道言,玄之又玄。
刹那之间,金光浮现。
在大道之树上,有无数白光,继而分化五行,呈五色霞光。每一片树叶均是光芒浮现,然后大树摇动,叶片微摇,抖落万千光芒,祥瑞纷呈。
地上,大道之树的树根上,泛起一道又一道金光,光芒闪现,竟是一个又一个的花苞。
花苞开了又放,放了凋谢,凋了再生,循环反复。
“天降祥瑞?”
“地涌金莲?”
不论是秦府之内留步的众人,还是中州燕地的那边,均是难以置信。惊讶得无以复加。
传闻道祖人物讲道。会有飞禽走兽匍匐听讲。会有顽石开悟,会有野兽成灵。言至深处,会有天降祥瑞,会有地涌金莲。
这等道祖讲道才有的景象,竟然出现在秦先羽的身上?
但凡见者,不论是谁,都觉难以置信。
就是燕地那边的许多长老,都极为惊讶。乃至于太上长老都为之惊动。
……
然而在秦先羽脑海之中,已经再无他意。
体内先天混元祖气不断闪动。
他的意念之中,再无其他想法,只剩下一株树木。
只见他把手一翻,先天混元祖气从掌中窍穴而出,凝成一道白色气团,宛如迷雾。
“混沌……本源……”
秦先羽低语两声,便见上面分化,变作两色。
一黑一白,一阴一阳。
两色再分。顿成五色。
先天混元祖气乃是本源之气,实为混沌本源。分化阴阳五行。
但见五色光华,各化一方。
这方化作火焰,青红交加,初时凡火,渐成仙火,远胜地火,几乎让虚空扭曲。
那方化作一团水流,时而是水球,时而是水流,时而纯净,时而浑浊,时而几乎化作灵液,时而是毒液,诸般变化,又成一片迷雾水汽。
那方是一个金铁之物,色泽变化,时黑时紫,时金时银,正是金银铜铁等物,均是金铁之流。
而另一方,又是尘灰,凝作泥土,化作砂砾,终成岩石。
再看这方,生机勃勃,有一株青草,上面开了花苞,一收一放,正是莲花,然后又作牡丹寒梅等等。诸般变化,最终凝成果实,而果实多变。似是一株草木,但却无定性,可以是花,可以是树,可以是梨花果树,可以是青松绿柏。
……
“道胎真玄悟真篇?”
“道德仙宗的那一部功法?”
燕地那边,有大神通者暗自揣度。
以金丹的级数,能够把道胎真玄悟真篇领悟到如此地步,已是匪夷所思。哪怕是道德仙宗之内的太上长老,也未必能领悟到这等程度。
正当有人要赞扬一声时,忽然便见秦先羽手中五行之物,重归阴阳,阴阳再归混沌,重新幻化为一道先天混元祖气。
然后又见秦先羽把这道先天混元祖气往外一抛,立时分化,形成三魂七魄。
先天混元祖气乃是人身本源之气,魂魄之根本,一旦化为三魂七魄,实则便是一道新的灵魂。
但这一步,几近于创造生灵,许多道境祖师,都未能有此造诣。
道德仙宗之内,虚极太上长老可以算得是一位。
“可惜,还未能将先天混元祖气,凝成天地万物。否则……”
“能造血肉之躯,能识灵魂至妙,便可凭空创造诸般生灵。”
“莫说是他,就是道德仙宗诸位太上长老,又有几人能有这般造诣?”
诸位燕地长老,在议论之余,以赞叹居多。
然而就在这时,便见秦先羽口中吐气,顿成一道清气,落地化人,然后一分为三。
三具化身,乃是道德仙宗一气化三清之术,虽是化身,然而有血有肉,亦有经脉内脏等,体内又有秦先羽本身一半的法力。
“去!”
秦先羽把手一点,手中这三魂七魄,顿时落入中间一具化身之内。
那化身目光闪烁,几乎成就本体,与秦先羽本身难辨主次。
未有成仙的倒还不甚清楚,但是已经成仙的,却能窥得其中少许妙处,而燕地太上长老,更是一眼看出内中玄妙之处。
“好悟性……”
燕地之中有感慨之声,颇为满意。
……
在秦先羽体内,已然是翻江倒海。
金丹不断转动,滴溜溜旋转。
先天混元祖气不断内收。
一道又一道的气息,竟然从下丹田开始升至中丹田,然后便要升至上丹田。
气息流转反复,一身三百六十五个窍穴,尽数打开,与天空三百六十五个星辰,交相辉映,宛如星河灿烂。
“他这是要破碎金丹,成就道胎?”
“元胎化道,这一步可不容易。”
“未足百岁,虽有九转地仙之修为,然而底蕴太浅,据说金丹大成的火候还是得了天仙遗蜕之气而成。只怕不能成就……”
“百年成就道境……古往今来,典籍之中也未有记载几人。怕要落空……”
“落空会是什么下场?”
“身死道消……”
“可怜……可叹……”
“莫非任由他去?若一朝身死道消,便一切的栽培,都尽数灭去了……”
那边有太上长老在谈论,以他们千百年的道行,无数阅历,虽是不敢把话说满,但既然开口,自然是有把握,言语多半是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