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弗雷德里克·波尔中短篇科幻小说集-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生产武器的地下工厂同时也生产这种武器使用说明书。很显然他们必须这样做,而且他们这说明书也印得很好;指示图越是复杂,他们用的照片就越多。关于车辆的指示图那就简直叫人没法儿看了。

几分钟之后:“他们似乎呆在那里什么也没干,”安迪·格拉米斯含含糊糊地说,仍然站在高塔上观望着。

“是的,他们什么也没干,安迪。那么,我们也不能永远就在这里坐下去。走,咱们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安迪·格拉米斯实在不愿意走,可是杰克·太伊的意见又不大好驳回,所以他们爬下钟楼上的旋转铁梯,把彭家角的一共十四个志愿兵叫到一块儿,沿大街走去,一直走过了那个垒球场。

二十六辆人员运输车的电子仪表自动活动起来,炮塔上的一○五毫米大炮也转过头来向那些独立志愿军瞄准。

四十六个步枪手,嘴里骂骂咧咧的,试图让他们的阿克一A。C蓝线瞄准带越过地平线蓝色真景段在他们的封闭式雷达屏幕上显现出来。

那个康梅恩少校,发疯一样地叫喊着,在他的副官的眼前晃动着一个文件。“这是他妈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他问道,因为一个军人总归是一个军人,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在敌人正向我们开过来的时候,我不能把我的人从火线上撤下来!”

“是军部的命令,长官,”那副官不动声色地说。他曾在哈佛军事法律系得到军事法典的博士学位,他知道什么人的命令对什么人具有什么样的力量。“轮换计划当然不是我的主意,长官。你为什么不和五角大楼联系一下?”

“可是,莱弗茨,你这个笨蛋,我没法儿和五角大楼联系!那些什么记者们已经把所有的电讯通道全给挤满了!你现在却要我把前线的每一个士兵都撤下来,让他们到休息营地去休息三个礼拜——”

“不,长官,”那副官改正他的话,指着命令上的一行说。“只是二十天,长官,包括来回路上的时间。可是你最好马上照着执行吧,长官,我看只能这样。这命令上写着‘急件’的字样。”

啊,康梅恩少校可不是个傻瓜。不管他们事后会怎么说。他曾经研究过冯·波勒斯在斯大林格勒的悲惨下场,也研究过李是如何托天之福才从葛底斯堡逃出来的,他也知道一个进入敌人地区的远征军,如果遇到了麻烦,会发生什么可怕的情况。甚至一支很大的远征军也一样。而你得知道,他现在的这支远征军是很小的。

他知道一旦你失去了一切依据,那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你的敌人;纳粹第六军团死于寒冷和痢疾的人比被俄国人杀死的还要多;”李撤退时颠簸的车辆使伤病人员所遭受的损失比米德的大炮还要大。所以他只能按照他不得不如此的办法去做。

“下令撤退!”他大叫着说。“我们得马上撤回到仓房里去。”

撤退回去重新整编;这有什么不好?可是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

运兵的车辆往后退,象一支船队似的来一个大迂回。这些车队的司机过去所受的训练就是这样的。可是有一辆运兵车和特别服务处的电影银幕裹在一块儿了,由于撞上了另一辆车,另外又有三辆车发现自已被野战医院到处堆放的预构件挡住了出路。还有五辆车本来正担任额外的任务,用他们的后轴在带动几台发电机,在整整十五分钟里无法开行,因而也就被圈在中间了。

最后的情况是,二十六辆车中只有四辆可以马上开出去。但很显然那是不够的,所以这简直不是什么撤退;这简直是一次灾难。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康梅恩少校在一片混乱中思索着,脸上淌着英雄的眼泪,“可是我多么希望我没有想方设法使自己由上尉变成少校!”

就这样,杰克·太伊接受了康梅恩的投降。杰克·太伊的神态丝毫没有吃惊的样于。可是对于独立志愿军中其它的人我就不能这样说了。

“不要这样,少校,你可以留着你的宝剑,”杰克·太伊温和地说,“其它所有的军官也可以保留他们的精确乎射无跳力随身武器。”

“谢谢你,先生,”少校哭泣着说,踉踉跄跄走进连部总部还一直没停在修建着的军官俱乐部里去。

杰克·太伊带着一种特殊的沉思着的神情看着他的背影。

拉发吉手里挥舞着一根三十英寸长的胡桃木手杖——这是他当时能够找到的唯一的武器了——喃喃地说:“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现在我猜他们大概不会再来招惹我们了!”

杰克·太伊什么话也没有说。

“你不这样认为吗,杰克?他们现在不是再也不敢到这里来了吗?”

杰克·太伊温和地望着他,似乎准备回答他的问题,可是忽然又转向查理·弗林克。“查理,听我说。你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藏着一支手枪?”

“是的,太伊先生。还有一支零点二二毫米的枪。要我去把它们拿来吗?”

“啊,是的,我想是这样。”杰克·太伊看着那个青年人跑开了。他用手挡着自己的眼睛。然后他说:“安迪,请英我们办一点事。让那位少校给我们派一位知道去五角大楼的路的战俘司机来。”

几分钟之后,查理拿着那支手枪和那支零点二二毫米的枪回来了;至于以后的事,那自然属于历史的范围了。

海底城谜案

正在海底军官学校学习海底地震的准尉吉姆·伊甸赶到司令部,见到伯父的朋友、也是他的上司、火山学和地震学专家泰锋中校。

“我带来了一些东西,请你不要难过,吉姆。”泰锋中校边说边把皮包里的东西一一摆在桌上:一枚镶着珍珠的指环,一只不锈钢外壳的精密手表,零散的钞票和一个破旧的信封。

伊甸一看就知道那全是他伯父的东西,那封信正是他不久前写给伯父的。

“伯父出了什么事?这些东西是在哪里找到的?”伊甸尽量镇定地问,但心里却排山倒海般地翻腾起来。伊甸父母早亡,慈爱的伯父是他唯一的亲人。泰锋中校告诉他,两个星期前,印度洋海底突然发生了地震。他坐上潜水车——专门用于探测海底地震的装置——飞快地赶到地震发生的地点。

那里也停着一辆潜水车,一半已被泥土和岩石埋住,车门裂开一个口子,一部分外壳也熔化了,车内唯一能找到的就是现在伊甸看到的那些东西。

“伯父不会死的,一定不会。”伊甸准尉坚定地说。

“我也祈求斯图亚特·伊甸平安。”泰锋中校长叹一声,目光转向窗外变幻莫测的海面。他犹豫了片刻,终于透露出此番召来伊甸的目的,“这次发生的印度洋海底地震,不能不让人怀疑是有人在秘密试验人工地震。而你伯父目前正在喀拉喀托海底城致力于海底矿区的开发和海底农场的建造,他去印度洋做什么呢?”

“你是说,我伯父”伊甸惊讶不已,他简直难以想象,自己的伯父会是制造人工地震的罪魁祸首。吉姆·伊甸的伯父斯图亚特·伊如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探险家和发明家,他发明了理想物质薄膜,在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5000米深的海沟里,建造了喀拉喀托海底城。

“伊甸准尉,现在司令部决定调你去喀拉喀托海底城工作,并协助我调查这件事情。”泰锋中校说。“啪”,伊甸准尉敬了一个军礼,接过调令,他发誓要把这件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为伯父恢复名誉。

喷气式飞机器稳地降落在飘浮在海面上的机场上,吉姆·伊甸走下飞机,登上直达海底城的电梯。海底城是个半球体,城市划分为8个区域。一旦地震造成海水入侵,各区的闸门会自动关闭。电梯到达海底城后,伊甸又踏上环城自动传送带,直奔伯父的住所。一路上,车来人往十分热闹,远处的海底农场草木茂盛、牛羊成群。

他来到第七区88号,走进大门,登上楼梯,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写着“伊甸企业”的金属门前,推门走了进去。

“噢,吉姆,你怎么来了?”基特安·巴古,这位斯图亚特的忠实助手正在打字,一看到吉姆,立刻把打了一半的文件藏起来。

“我伯父呢?”伊甸问道。他发现房间里多了一个铁制的大保险柜,靠墙立着,样子很笨重。

“我们在印度洋海底碰到地震,潜水车坏了,只好躲在维持生命的装置中,60小时以后,才被收到紧急求救信号的潜水艇救回。这次事故使伊甸先生的身体受到损伤,他正在卧室休息呢。”

这时,卧室的门开了,有人喊了一声:“吉姆!”他回头一看,正是伯父斯图亚特·伊甸。亲人重逢的喜悦暂时冲淡了吉姆心中的阴影。过了一会儿,伯父对基特安·巴古说:“基特安,把我的股票都抛了吧。”他又转过头对吉姆说:“吉姆,今天你在家里好好休息,哪儿也别去。”伯父捉摸不透的神情使吉姆·伊甸心中疑云又起。

晚上,他躺在床上,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他悄悄爬起来,打开通往客厅的门,从门缝里看到基特安背着一个大包袱轻轻地走了出去。伊甸关上房门,悄悄跟了上去。他看到基特安和另一个穿潜水服的人乘电梯下到更低一层的污水槽——海底城的污水都集中在这里,然后用强力水泵将污水排放出去。伊甸在潺潺水声的掩护下,尾随基特安和穿潜水服的人走进隧道。隧道的尽头是一个圆形广场,广场的中央有个巨大的污水槽,从周围6条管子流出的污水,像巨龙一样发出喧嚣汇入水槽。在污水槽里,有一个蓝白色闪闪发亮的东西浮在水面上。它很像一艘潜水艇,粗矮的瞭望塔突出水面,一个矮个子男人走进瞭望塔,看上去像是个中国人。

这时,污水池的水面冒出一个潜水员,他向甲板上的基特安打了个手势,接着托起一件重重的东西。基特安和另外两个人小心翼翼地把那东西放到甲板上。伊甸朝甲板上望去,那是一个直径15厘米左右的金属球,周围缠着不锈钢箍带,底下有轮子,被绳子捆绑得结结实实。

一枚氢弹!伊甸清清楚楚地看见,基特安一共搬运了8枚氢弹。

不一会儿,潜水艇的马达发出呜呜的响声,伊甸恍然大悟,这条船并不是潜水艇,而是装备有原子能钻头的地底钻洞车,它能够在坚硬的岩层里自由穿行。天啊,地底钻洞车全世界目前只有6台,伯父竟然已经拥有1台了!

这一切,都像梦一般令人难以置信,伊甸无法解释这里的秘密。

伊甸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出隧道,回到伯父的住所的。只知道他刚回房间不久,突然整个海底城发出令人肝胆俱裂的声音,脚下的地面急剧摇晃起来。“呜呜呜——”地震警报拉响了,海底地震发生了!伊甸一看身边的地震探测表,震级为4级。

难道真的是伯父搞的人工地震?

第二天,伊甸向泰锋中校汇报了昨天在污水槽见到的一切。泰锋中校沉默了半晌,然后告诉伊甸,斯图亚特因为昨天地震,股票狂跌而大赚了一笔。

难道伯父真的是为了谋取暴利而故意进行破坏吗?伊甸心中矛盾极了。

这时,一个地震探测员送来报告,根据探测器观测到的数据分析,海底城12个小时以后将发生12级大地震,这将威胁到75万人的生命安全!

泰锋中校紧紧抿着嘴唇,在屋里走来走去,终于下定决心似地说:“走,我们去搜查你伯父的办公室。”

在办公室里,斯图亚特支着一只胳膊,睁着似未睡醒的眼睛看着泰锋中校和吉姆,平静地问:“有什么事吗?”那只铁制的保险箱就靠在他背后。

“我们怀疑你制造人工地震,现在进行调查,请你打开保险箱。”泰锋中校面无表情地说,“昨天,你的助手在污水槽里藏匿地底钻洞车,并把氢弹装了进去,这件事我们已经知道,目击人是吉姆·伊甸准尉。”

吉姆难过地回过头去,极力避开伯父投来的目光。

斯图亚特知道已无法隐瞒真相,他有气无力地说:“中校,你赢了,我给你开保险箱。”

“卡嗒”一声,保险箱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几个闪光的金属球,那是氢弹。

就在这时,伊甸感到脚底下晃动起来。每个人都东倒西歪站立不稳,脸上充满惊恐的神色。

“地震!”伊甸准尉惊叫起来,“比预测时间提前了。”

“吉姆,快出去避一避,这样的地震还有7次”吉姆听到伯父用尽力气喊了一声,立即冲出了房子。又一次猛烈的震动袭来,临街的房檐突然倒塌,坠下的石灰墙把吉姆、泰锋中校和平他奔出屋子的人都压在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伊甸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没受伤,只是被砸昏过去了。他急忙把泰锋中校和平他人也救了出[4020电子书·JAR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来,幸好他们都安然无恙。但是伯父和他的助手基特安都不见了。

“7次!他怎么知道还要震7次?”泰锋中校咄咄逼人的目光盯着伊甸。

伊甸垂下了头,他已无力为伯父辩解了。

地震刚刚平息,泰锋中校连忙让探测员分析探测器上显示的数据,他想搞清楚,刚才的4级地震究竟是人工地震还是原先预测的大地震。

就在这段时间内,地震又接连发生了3次,而且都是不大不小的4级地震。

探测员的分析结果是,在未来的12小时至24小时内,会再次发生大地震。

这一切都说明,不断发生的4级地震是人工地震,而且很可能是斯图亚特和他的助手搞的。他们现在在哪儿呢?

这时,泰锋中校发现震动记录图上有一个黑点在向他的基地缓缓移动随着高速引擎发出的一声巨响,一艘长方形的地底钻洞车破墙而入。伊甸一眼认出,那正是伯父的地底钻洞车。钻头渐渐地停了下来,斯图亚特从舱口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泰锋中校拔出手枪对准斯图亚特:“不许动!”

斯图亚特似乎没看到中校手中的枪,平静地说:“你的老朋友正在车上呢,让他下来好吗?”

“我的朋友?”泰锋中校扬了扬眉毛。

斯图亚特伸手从舱口拉出了一个矮个男人,正是吉姆在污水槽瞭望塔看到的那个很像中国人的人。

“科兹博士!”泰锋中校大惊失色地叫了起来,“博士,你来这里干什么?”

伊甸一听也大吃一惊,原来这个瘦削的老头竟是大名鼎鼎的地震学权威科兹博士,这位日本著名的地震学家的著作在世界各地的学术书店中随处可见。

科兹博士微笑着,脸上却掩饰不住深深的倦意。他说:“你们预测所发生的混乱,是我一手造成的。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防止地震的方法,这就是利用人工地震,在大地震爆发之前,搞几次破坏力较小的地震,把危险的地震能量释放出去,化整为零,这样大地震就可以避免了。”

斯图亚特接着说:“这个计划,是一年前博士到喀拉喀托拜访我时开始的。他非常注意海底城的断层,预计它迟早要发生10级以上的大地震。为了拯救75万市民的生命,我们秘密进行了人工地震的试验。”

“那么,你们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的氢弹?”泰锋中校继续问。

斯图亚特说:“那是我们在印度洋海底的一条沉船上找到的。”

“还有,你上次利用人工地震搞股票投机又怎么解释呢?”

泰锋中校又问。

“制造一台地底钻洞车,要一千万美元,所以,只得买卖股票,筹集经费。”斯图亚特说。

一切真相大白,误会已消除了。泰锋中校和斯图亚特·伊甸先生及科兹博士紧紧握手。

科兹博士这才说出来此的目的:“根据计划要搞8次地震才能释放大地震的能量,我们已分别从4个角度击中大地震的震源了,现在想从基地直接发射氢弹,这个位置也正好可以击中震源,希望泰锋中校给予支持。”

泰锋中校说:“你尽管干吧,撞坏几间房子可以救75万人,值得。”

地底钻洞车高速向地层深处前进,随着一声声闷雷似的氢弹爆炸,海底发出地动山摇般的震动,积蓄在喀拉喀托断层的地震能量终于释放出来,一场足以毁灭海底城的大地震被人工地震消除了。

斯图亚特·伊甸、科兹博士和泰锋中校相互拥抱,祝贺人类又一次战胜了自然。

人口调查员

第一个星期还没过完,这个地方就已经快变成疯人院了。谢天谢地,此种事务我们每年只搞一次。不然的话,有谁受得了!一年365天,有6个星期忙乱,46个星期闲散——人们大多认为,这段时间倒可以逍遥自在。但又有谁会明白,那6个星期是什么情形。

进行实地调查的人已受够了,像我这样做地区头目的人简直要变成疯子。好不容易费尽艰辛得到某个职位,而那时他们便会给你一个属于自己管辖的调查区。你必须面面俱到,把一切安排妥当。有53个调查员走出去,覆盖整个调查区;有150个进行实地工作,另外有20或30个得在调查指挥部——你要统帅这么多人。一切都似乎随人心愿的。但一旦调查开始,6个星期却似乎那么漫长,叫人简直承受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