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霁云回睢阳路上;从真源和宁陵守将处各得马一百多匹;军士三千人;趁黑夜冒围而入。叛军惊起;众兵层围;南霁云率军且战且进;到城下
时身边兵士剩下不到一千。当时大雾弥漫;张巡听见城外厮杀声起;叹息说:〃这是南霁云回来了。〃城门开启;南霁云与士兵又把刚刚夺取的贼军数
百头牛赶进城中。守城将士见外面并无唐军救援大部队;知道待援无望;纷纷相持而泣。
贼军得知周围唐兵不救睢阳;攻城愈急。众将中有人主张弃城东奔以图将来;张巡、许远坚持不可;认为如果丢掉睢阳;江淮必被叛军一鼓而
下。而且饥兵行远;半路就会被消灭干净。在最后的日子里;为了困守孤城;睢阳城内妇女老弱三万余人战死或将死之际都为守军吞泪而食。〃人知
将死;莫有畔者。〃可谓是一城忠义;千秋难匹。张巡在他生前最后一首诗《守睢阳作》中;表述了他自己的心境:〃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
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一月;贼兵又聚众猛攻;守城将士皆伤病不能再战;大多数人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张巡西向拜跪天子:〃为臣力
竭不支;生不能报答陛下;死当为厉鬼击贼!〃士兵痛哭呜咽;不能仰视。城陷。
已成〃独眼龙〃的贼将尹子奇按捺住一腔的邪火;迎面看见昂头挺胸、被缚而来的张巡;阴阳怪气地问:〃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
;何至于此?〃张巡答道:〃吾欲气吞逆贼!〃尹子奇大怒;用刀刃剔割张巡嘴唇;撬开之后;果然见将军嘴里只剩下三下颗牙齿。张巡怒骂:〃我为君父
死节。你依附叛贼;猪狗不如!〃尹子奇以刀刃抵张巡喉头要他投降;张巡大笑。
见张巡不屈;尹子奇又踱到南霁云面前说降。南霁云低头不吭声。张巡大呼道:〃南八(南霁云大排行第八);男儿死则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南霁云笑答:〃欲将有为也(意思是本来想假装投降趁机再找机会杀贼);公即有言;敢不致死!〃摇头不降。
于是;张巡、南霁云、雷万春、姚訚等三十六将同时被杀。张巡时年四十九。太守许远被贼军俘送洛阳;大骂不屈;至偃师被杀。事后;人们因
为许远未受惨刑而俘送洛阳一事议论纷纷;张巡的儿子张去疾成人后也追翻旧案;上诉朝廷说当时许远有贰心。直至元和年间;大儒韩愈才予以定
论:〃许远是睢阳太守;一般屠陷城池以生擒主将为功;所以许远稍后死节只不过是徇节先后的问题;不存在许远畏死而变节的事情。(许远是唐高
宗时大奸臣许敬宗的曾孙;或许因此人们对他的人品有疑。其实;忠臣之后未必忠;如岳飞之孙岳珂;奸臣的后未必奸;如许远。)睢阳城被围时内
有军民六万;城破后;仅存四百人。古来忠节惨烈者;莫若此城!
睢阳城陷三日后;代替贺兰进明的河南节度史张镐援军大至;十日后;广平王李俶(后来为唐代宗;攻名李豫)收复东京洛阳。张镐知道张巡
事迹后感动异常;上表朝廷请求赠谥。当时;朝中有好几个腐儒还对张巡守军在睢阳食人为粮一事大为抵毁;〃与夫食人;宁若全人?〃意即还不如或
走或降;保全一城性命。朝廷犹疑之际;张翰、李纾等诸多当代名士纷纷抗表;极言张巡睢阳之守的显赫大功;认为他沮遏贼势;保全江淮;致使天
下不亡;功劳莫匹。由此;天下再无异言。 陋儒矜以小节;贬善扬恶;倘若睢阳数万人得命(还不一定能活);江淮乃至天下百千万人会惨遭残暴的
安史叛军杀戮;而且;牵制住几十万叛军攻围一城;唐廷有足够时间重新布署;反败为胜。因此;以此保全天下之奇功;瑕不掩瑜。若以迂腐俗儒求什
么〃人道主义〃眼光看问题;只要有敌军压境;大家一起投降算了;俯首泥中称妇称臣作顺民以免死翘翘;如此;天理良心何在!忠孝节义何在!
皇帝下诏;赠张巡扬州大都督;许远荆州大都督、南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再赠扬州大都督;立庙祭祠;并重用这些忠臣的子孙。
自雍丘守战以来;不到两年时间;张巡等人率兵抵御叛军;大小四百余战;斩敌将三百;杀伤敌卒十余万。张巡进士为将;指挥若定;义薄云天;
人皆尽死。正是依赖这些仁臣义士;唐朝才能亡而复存。时至今日;仍不禁感叹汉、唐时代中国人的勃勃血性;宁死不屈;宁互食而不投降;真是勇
烈大丈夫;比至弱宋、晚明;数十万人解甲匍伏而降;仍难逃残戮。古人之义;渐已远矣!
〃安史之乱〃起;唐朝的华夷大将;文臣士人;争赴国难;忠心为主;颜真卿、戴履谦、程千里、段秀实、李嗣业、马燧、李抱玉、李抱真、路
嗣恭、王思礼、鲁炅、王难得、辛云京、冯河清、白孝德、浑王咸等等;或中华茂族;或出身行伍;或高丽铁勒;或突厥杂胡;智勇守节;心如铁石
;忘身许国;构著了中华民族信义忠勇的道德基石;千载之下;凛凛犹生!
善始无终 反噬国家——〃安史之乱〃中的另类大将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家族本是铁勒九大姓之一仆骨部;因音讹为仆固;以部落为姓。历史上;仆固部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是〃时叛时降〃;其祖先最早为
匈奴别部;后又成为过突厥的臣属。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包括仆固部落在内的铁勒九姓附唐;几世为金微都督;到仆固怀恩这辈;已历四世。
由于世袭武职;仆固怀恩对征伐战斗非常内行;〃晓识戎情;部分谨严〃;虽然是个高度汉化而又通晓边陲各少数民族内情的唐朝边将。
安禄山造反;仆固怀恩就跟随朔云节度使郭子仪在云中(今山西大同)大破贼兵;在马邑斩杀七千多叛军;配合李光弼部在常山、赵郡、
沙河等地苦战;击走史思明叛军。唐肃宗即位后;马上与郭子仪赴灵武勤王。由于安禄山引诱同罗部落叛变;仆固怀恩在郭子仪指挥下率军迎击。由
于先战不利;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玢兵败投降。小伙子机灵;后来乘人不备又只身逃回唐营。仆固怀恩大义灭亲;〃叱而斩之〃。见到将军连亲儿子都
不饶贷;唐军将士无不以一当百;殊死拼斗;大破同罗部落;收缴器械、驼马无数。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仆固怀恩又跟从郭子仪攻克冯翊、河东两郡;袭破潼关。不久;贼将安守忠等人率大部叛军进攻唐军;双
方苦战两天;唐军不支溃败;仆固怀恩退至渭水;由于没有舟船可渡;仆固怀恩抱着所骑战马的脖子渡河;幸免一死。五月;贼将李归仁率劲骑五千
邀击郭子仪于三原北;〃子仪窘急〃;幸亏仆固怀恩等五将伏兵于路;打得李归仁大败而去。
唐肃宗以广平王李豫(后来的唐代宗)为元师;郭子仪为副元师;意图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仆固怀恩带领回纥六千多骑兵;与唐军协同作战
;屡立殊功。两京收复后;因功获授开府、丰国公、同节度副使。
长安一战;唐将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安史叛军十多万人与唐军对阵。贼将李归仁挑战;唐军前进逼逐;叛军突然起步
直冲;出乎意料;唐军后却;军中惊乱;贼兵趁势乱抢唐军器械辎重。胡人出身的大将李嗣业见形势危急;对郭子仪说:〃今天如果我不以身饵贼;我
军无孑遗矣!〃于是;李嗣业脱光膀子;手执陌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唐)阵乃稍定〃。紧接着;李嗣业身后唐军
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大将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安史叛军皆是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见唐军气盛;就埋伏精兵于阵侧;准备等唐军前军过后跃出偷袭。还未举旗发兵;仆固怀恩从间谍口中知
晓实情;率回纥骑兵蜂拥而上;把埋伏的贼兵〃剪灭殆尽〃;〃贼由是气索〃;一下子泄气反走。唐军前后夹击;斩首六万多级;被践踏至死或摔死于沟
堑的也有万余;〃贼遂大溃〃。如果没有仆固怀恩截杀埋伏贼兵;双方胜负还真难以预料。
唐肃宗乾元元年至乾元二年(公元759至760年);仆固怀恩跟随郭子仪把安禄山的儿子安庆诸包围于相州。在五个多月时间里;他常为先锋;〃
坚敌大阵;必经其战;勇冠三军。〃李光弼代郭子仪为主师后;仆固怀恩为副;仍旧摧锋陷敌;多次获胜。乾元二年;他被唐廷封为大宁郡王。其子仆固
瑒也随父出身入死;军中号为〃斗将〃。
唐代宗继位后;仍以仆固怀恩为郭子仪的副手;为朔方行营节度。当时;史思明与回纥新登位的登里可汗搭上线;回纥派兵近十万入塞;有侵扰
进袭之意。登里可汗不是外人;他爸爸毗伽阙可汗的皇后(可敦)是唐肃宗亲女;他自己的皇后是仆固怀恩的亲女;因此;这位率大军进塞的登里
可汗实际上仆固怀恩的女婿。登里可汗上表;要与老丈人仆固怀恩和老奶奶(怀恩之母)见面;唐代宗下诏答应(此时他不能不答应)。仆固怀恩
闻讯心中暗惊;怕有通敌嫌疑;不敢去和登里可汗见面。唐氏宗又下手诏;赐铁券;明白表示朝廷无嫌猜之 心。
仆固怀恩与登里可汗在太原相见;叙翁婿之礼;〃可汗大悦;遂许助唐廷讨史朝义〃。这句话也真应了〃虏性反复〃那句话;有奶就是娘;谁给好处
就帮谁。于是;数万回纥大军在陕州扎营;随时准备上战场(到时帮谁还不一定)。
洛阳一战;仆固怀恩、李抱玉、马璘等大将(包括大公公鱼朝恩也亲率一帮劲弩手加入)拼死斗战;大败史朝义十万多贼军;收复东京及河
阳城。仆固怀恩一鼓作气;乘胜逐北;压贼而进;下郑州、降汴州、拨滑州;追破史朝义于卫州。贼军睢阳节度使田承嗣等人率四万多兵马来援;皆
大败;〃贼徒骇散〃;于是相、卫、洛、邢、赵、深、恒、定、易数州皆复降于唐军。
博县一战;贼军背水决战;又一败涂地;积尸拥流而下。史朝义逃至归义县;又被追及的唐军打得落花流水。穷蹙之下;史朝义逃入林中自缢身
死。不久;田承嗣又向仆固怀恩投降。至此;〃安史之乱〃平。
由于居功至伟;仆固怀恩被唐廷封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由于皇帝在先前有诏命;平叛后惟取史朝义一
族;其余叛将皆赦免。因此;田承嗣、李怀仙、张忠志、薛蒿等人见仆固怀恩时都叩头装孙子;希望效力帐下。仆固怀恩自恃功高;认为自己〃贼平
则势轻;不能固宠〃;私心顿萌;就上书请朝廷分授这几个力竭才降的叛将以〃河北大镇〃;并大市私恩;〃潜结其心以为助〃;为后来这几个人的割据
一方埋下祸根。
同时;唐廷下诏令仆固怀恩引登里可汗一班回纥兵马回其原属地。起先;仆固怀恩初到太原;太原尹、金城郡王辛云京(也是唐朝干城之将)
一直怀疑登里可汗入塞是仆固怀恩这个丈人招来的;闭城不出;不敢稿军;怕回纥军趁机攻下太原。仆固怀恩送登里可汗回去;又路经太原;辛云京
仍旧闭门不纳;也不出城〃热情招待〃。
自以为功高震天地的仆固怀恩大怒;上表弹劾辛云京;并屯军汾州;很想让朝廷为自己出口恶气;派诏使斩了辛云京后;自己再和登里可汗出
塞。
也是合该有事。大太监骆奉先先到太原辛云京处办事;两个人非常投机。辛云京就讲仆固怀恩与回纥登里可汗暗中密约要造反;要骆奉先回京
后把此事密禀皇上。
从太原城出来;骆奉先路过仆固怀恩大营;依情依理也要去看视。家宴之上;仆固怀恩的老妈很不高兴;责备骆奉先说:〃你与我儿结为兄弟;现
在又和辛云京这么热乎;作人怎能两面三刀呢……过去的事就算了;从今以后我们母子兄弟如初。〃酒酣耳热之际;仆固怀恩起舞娱客;骆奉先也大
赠金帛以作回礼。有来有往;加上骆奉仙又是皇宫红人;仆固怀恩想转天回赠大公公一份厚礼。
骆奉先心中小鼓一直打个不停;自称有急事;固辞要走。仆固怀恩说:〃明天就是端午节;今晚在此休息;过了大节再走不迟。〃苦苦相留不住;仆
固怀恩就派人把大太监的马藏了起来。其实;这本是一片好心;就好象现在为了留住好朋友多住几天;藏起对方车钥匙一样。
骆奉仙惶急于心;半夜惊起;对手下说:〃酒宴上老太太骂我两面派;现在仆固怀恩又藏起我的马不让走;不是要杀我吧。〃越想越怕;骆奉仙爬
墙逃走。早晨起来;仆固怀恩到客馆;见大太监已经无影无踪;心中也暗暗叫苦;连忙派人带着一大包金银连同马匹一起〃追赶〃骆奉先;在半路上把
东西还给这位公公。
虽如此;惊魂未定的骆奉先一回朝就上奏仆固怀恩要造反。知此讯后;仆固怀恩也上表请诛辛云京、骆奉仙。唐代宗充当和事佬;手诏和解三
人怨隙。仆固怀恩心甚不平;怏怏不快。愤懑之下;上书皇帝自叙功劳;怨恨之意;谥于言表(此表肯定是其帐下文士之杰作;情深意切;文彩不俗;
特录于下):
广德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朔方节度副大使、河北副元帅、上柱国、大宁郡王臣怀恩;刺肝沥血;谨
顿首顿首上书宝应圣文神武皇帝陛下:臣家本蕃夷;代居边塞;爰自祖父;早沐国恩。臣年未弱冠;即蒙上皇驱策;出入死生;竭力疆场;叨承先帝报
功;时年已授特进。洎乎禄山作乱;大振王师;臣累任偏裨;决死靖难;上以安社稷;下以拯生灵;仗皇天之威神;灭狂胡之丑类。无何;思明继逆;又据
东周;宸极不安;海内腾沸。臣谬承大行皇帝委任;授以兵权;誓雪国仇;以匡时难。阖门忠烈;咸愿杀身;野战攻城;皆先士卒。兄弟死于阵敌;子侄没
于军前;九族之亲;十不存一;纵有在者;疮痍遍身。况陛下潜龙之时;亲统师旅;臣忝事麾下;陛下悉臣愚诚。大行皇帝未捐宫馆之时;臣频立微效;
累沾官赏;遂被辅国等谗害;几至破家;便夺兵权;逾年宿卫。臣虽内省无疚;终惧谗佞倾危;以日继时;命悬秋叶;至将归骨泉壤永谢明时。幸遇陛下
龙跃天衢;继缵鸿业;知臣负谤;察臣丹心;遂开独见之明;杜绝众多之口;特拔臣于汧、陇;再任臣于朔方。诚谓游魂返骸;枯骨再肉;使臣得竭驽蹇
之力;效锥刀之功;上答陛下再造之恩;下展微臣犬马之志。
去年秋末;回纥伏义而来;士庶不知;悉皆惊骇。陛下以臣与其姻娅;令至太原祗迎;一切事宜;许臣逐便处置。遂与可汗计议;分道用兵;克复洛
阳;平荡幽、蓟;惟有神策兵马;顿军独住陈留。可汗时在洛阳;即被朝恩猜阻;要为流议;已失蕃情。臣自平贼却回;天恩又令饯送;臣遂罄竭家产;
为国周旋;发遣外蕃;贵图上道。行至山北;被奉先、云京共生异见;妄作加诸;闭城不出祗迎;仍令潜行窃盗。蕃夷怨怒;早欲相仇;臣遂弥缝;方得
出界。及其祖饯事了;回至太原;臣忝迹鼎司;又承重寄;奉先、云京曾无礼数;闭关不 出相看。臣遂过汾州;休息士马;凡经数日;不遣一介知闻。自
以行事乘疏;恐臣先有论奏;遂乃构其谤黩;妄起异端;扇动军城;以为设备。又臣从潞府过日;见抱玉只迎回纥;庶事用心;恳称家资罄于公用;又与
臣马兼银器四事;臣于回纥处得绢;便与抱玉二千匹以充答赠。今被抱玉共相组织;将此往来之贶;便为结托之私;贵在厚诬;务相倾夺。陛下不垂明
察;采听流言;欲令忠直之臣;枉陷谗邪之党。
臣实不欺天地;不负神明;夙夜三思;臣罪有六:往年同罗背叛;河曲骚然;经略数军;兵围不解。臣不顾老母;走投灵州;先帝嘉臣忠诚;遂遣征
兵讨叛;使得河曲清泰;贼徒奔亡。是臣不忠于国;其罪一也。臣男玢尝被同罗虏将;盖亦制不由己;旋即弃逆归顺;却来投臣;臣斩之以令士众。且臣
不爱骨肉之重;而徇忠义之诚;是臣不忠于国;其罪二也。臣有二女;俱聘远蕃;为国和亲;合从讨难;致使贼徒殄灭。寰宇清平。是臣不忠于国;其罪
三也。臣及男瑒;不顾危亡;身先行阵;父子效命;志宁邦家。是臣不忠于国;其罪四也。陛下委臣副元帅之权;令臣指麾河北。其新附节度使;皆握强
兵;臣之抚绥;悉安反侧;州县既定;赋税以时。是臣不忠于国;其罪五也。臣叶和回纥;戡定凶徒;天下削平;蕃夷归国;使其永为邻好。义著急难;万
姓安宁;干戈止息;二圣山陵事毕;陛下忠孝两全。是臣不忠于国;其罪六也。臣既负六罪;诚合万诛;延颈辕门;以待斧钅质。过此以往;更无他违。陛
下若以此诛臣;何异伍子胥存吴;卒浮尸于江上;大夫种霸越;终赐剑于稽山。唯当吞恨九泉;衔冤千古;复何诉哉!复何诉哉!
且葵藿尚解仰阳;犬马犹能恋主;臣忝恩至重;委任非轻;夙夜思奉天颜;岂暂心离魏阙;诚恐以忠获罪;龟镜不遥。顷者来瑱受诛;朝廷不示其
罪;天下忠义;从此生疑。况来瑱功业素高;人多所忌;不审圣衷独断;复为奸臣弄权?臣欲入朝;恐罹斯祸;诸道节度使皆惧;非臣独敢如此。近闻追
诏数人;并皆不至;实畏中官谗口;又惧陛下损伤;岂唯是臣不忠;只为回邪在侧。且臣前后所奏骆奉先词情;非不摭实;陛下竟无处置;宠用弥深。皆
由同类相从;致蒙蔽圣聪;人皆惧死;谁复敢言!臣义切君臣;志忧社稷;若无极谏;有负圣朝;敢肆愚忠;以干鼎镬。况今西有犬戎背乱;东有吴、越
不庭;均、房群盗纵横;鄜、坊稽胡草扰。陛下不思外御;而乃内忌忠良;何以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