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塔塔尔部后,先帝封您‘北方都招讨’,授命您号令漠北百姓?先帝待您不薄,而今您跃马长城,无异于以下犯上。我大金虽称不上固若金汤,然据潼关、黄河之险,也非擅长原野作战的蒙军所能遽破。何况您孤军深入,两边军队又众寡悬殊,随着战事的深入,您遇到的抵抗势必日趋激烈,一旦有所闪失,只怕大汗您难以全身而退,务请大汗三思。”
成吉思汗沉思地望着明安,什么也没说。明安抬头,正遇上成吉思汗犀利的目光。在短暂的对视中,明安只觉脊背与汗湿的内衣粘在了一起。
寂静悠长。
明安的神经开始承受不住成吉思汗的沉默给他造成的压力。“大汗……”他试着叫了一声,结果被自己的声音吓了一跳。
“将军不必说下去,朕知道将军要说什么,而且知道,”成吉思汗平静地打断了明安的话头,“将军忠勇令人敬佩。”
明安内心一阵酸楚。“忠勇?”他喃喃重复道,苦笑不迭,“大汗何出此言?”
“前者,将军不避刀俎来下那样的战书,朕已尽知将军为人。说句心里话,朕十分欣赏你的胆气才智,非常希望你能留在朕的身边。”
明安不可思议地注视着成吉思汗,想说什么,嗓子却似被堵住一般,半晌发不出声来。
“石抹将军,朕久闻你的大名,知你禀性忠直,文武兼才。你两进蒙营,与朕也算有缘。只是朕与你相识至今,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别人要你说的。现在,你能不能对朕说一句你自己心里的话:你对朕究竟如何看?”
明安一震,回答几乎涌到嘴边:你是草原的英雄!你的天资英识,你的伟略雄才,你的识人之能,你的光明磊落,无不令人钦敬。
“末将不敢妄言,请大汗不要难为末将。”明安言不由衷地说。
“朕绝非要难为你,朕只不过想让你留下来——假如你认为值得。”
“大汗是要末将投降?”明安感到心中有一样东西崩溃了、坍塌了。
“也可以这么说吧。将军即便回去,术虎高琪也不会放过你。金帝昏庸暴虐,朕素有耳闻,朕为复蒙金世仇而来,决不会半途而废。宣平不过一座弹丸小城,指日可下。朕只担心将军连与城池共存亡的机会都没有。”
明安此时心扉洞开。他抬起头,久久直视着成吉思汗的眼睛。这是一双能够洞悉他的内心,使他无法抗拒其诱惑力的眼睛。
成吉思汗继续说道:“如果将军只是担忧家人,朕即刻派人暗去沧州,一定将你的家眷完好无损地交还给你。”成吉思汗自信地微笑着,他的自信也感染了明安。
“是。”明安恭敬地应道。
术虎高琪、完颜鄂诺勒还在城中眼巴巴地盼望着明安的消息,不料等到的却是蒙军的强攻。金军抵挡不住,弃城而逃,只留下遍地横尸和一座残破的城池。
高琪回到中都向皇上请罪,将所有失败的责任都推到了明安身上,总算得到了皇上的宽恕。皇上咬牙切齿,要拿明安的家眷泄愤,令到沧州,明安已在蒙营与家人团聚了。
随后,成吉思汗封明安为千户长,待哲别攻取居庸关后,又将他升至万户长。君臣相互信任,直到成吉思汗生命终结。
蒙军在野狐岭大败金军精锐。但总的来说,由于蒙军缺少有效的攻城器械,又缺乏攻城经验,进展并非很大,即便像宣平这样设防较差的弹丸小城也需花费相当的气力才能攻取。然而成吉思汗毫不气馁。他顽强地、不屈不挠地战斗,一步步逼向中都。
维吾尔国王巴尔术带着厚礼前往蒙古迎娶华歆公主,孛儿帖夫人亲自主持了女儿的婚礼。听到女儿出嫁的消息时,成吉思汗正在马背上。除了默默祝福女儿一声,他来不及有更多的表示。对他来说,头等重要的是下一个军事目标。
蒙古军顽强不屈的战斗,换来了1212年的决定性的胜利。7月,蒙军攻克金国军事重镇宣化。与此同时,成吉思汗分兵拖雷攻取位于宣化东南的保安城。拖雷率军强攻,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浸血的城头。三日后,拖雷与父汗会合,众将为拖雷请功,成吉思汗却说:“勇猛固然可贵,但勇猛不等于莽撞,既能战胜敌人又能保全自己的将领才是一名合格的将领。”
接下来的另一个军事目标是怀来。
守城金兵士气低落,贪生怕死,蒙军尚未杀到怀来城下,金军已弃城而走。至此,金帝国赖以维持的只剩下最后一道屏障:居庸关。
居庸关不单设有重兵把守,还布有百里铁蒺藜。成吉思汗率大军驻扎在居庸关外,接连十数日按兵不动,只派出几支探马侦察周围地形,其中一支就由金降将耶律阿海率领。
耶律阿海正式降于蒙军攻克乌沙堡后。当年,允济皇帝继位时曾向成吉思汗派出一个使臣团,耶律阿海恰在其中。那一次短短的接触,使耶律阿海不由自主地倾倒于成吉思汗的姿貌谈吐和气度风采。回国后不久,他便首次暗访蒙古,向成吉思汗袒露了归降诚意。成吉思汗欣赏他的胆识才华,当即欣然允纳。
耶律阿海未带家眷,还需返回山西大同。行前,成吉思汗亲自设宴款待耶律阿海。席间,他故意问阿海:“朕曾听人说:不带家眷,必是诈降。将军有何凭证令朕相信你是真心归附?”
耶律阿海认真地回答:“臣子年幼,尚在襁褓之中。臣愿以弟为质。”
成吉思汗大笑:“阿海,朕如何会怀疑你的诚意呢?方才不过一句戏言耳。”
耶律阿海却是个办事认真、恪守信义之人。回去后不久,果然带着弟弟图华再访蒙古。成吉思汗感于阿海至诚天性,将图华留做宿卫。宿卫在蒙军中地位最高,享有种种特权,通常只有那些武艺高强的功臣宿将子弟才能入选。成吉思汗将图华置于身边,本身表明了他对耶律阿海的信任。只有一点成吉思汗很纳闷:“阿海,你为何不将家眷都带来,就此留在朕的身边?”
阿海回答:“臣不愿无功受禄。臣暂且留在金营,或对大汗更为有利。反正臣已是大汗之臣,不在这一日两日。”
成吉思汗大举攻金伊始,耶律阿海随胡沙虎驻守乌沙堡。木华黎、哲别能够很快袭破这座军事要塞,与耶律阿海暗中派人送出乌沙堡的地形图有很大的关系。之后,阿海便正式归附蒙古了。阿海、图华两兄弟相会于蒙营,阿海听图华给他讲了一件事。原来,阿海初以兄弟为质,确有不少蒙古将领对他的归降诚意表示怀疑,担心阿海兄弟别有所图,更担心将图华留做宿卫太过冒险。成吉思汗丝毫不为所动,对图华坚信不疑……
作为金军旧将,阿海对居庸关的地形十分熟稔,深知急切间要攻下它并非易事。鉴于关前布下的百里铁蒺藜阵,蒙古骑兵根本施展不开,阿海忽然想起他驻守居庸关时无意发现的一条直通关内的山路,便主动向成吉思汗请缨:“臣曾在此关驻守,知道一条可直入关内的山路,臣请求带3000人徒步从此山路接近关隘。臣凌晨出发,入夜即可至关下埋伏起来。待大汗从正面发起进攻,臣即从后面杀出,打他个措手不及。”
成吉思汗闻奏大喜。他叮嘱阿海:“你在关外埋伏起来,千万不可轻举妄动。什么时候金军出关,你才可从后面杀入关中。切记。” 君臣商议完毕,各自依计行事。
蒙军在关外整整半月按兵不动。金军不明蒙军意图,依仗关固隘险,骄意日滋。
十余天后的一个清晨,哲别首度引军前来攻关。关上金兵从高处看去,只见蒙军因不明关前阵法布置,竟纷纷误入铁蒺藜阵中,立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哲别眼见约束不住,只好鸣金收兵。
关内守将见蒙军不战自溃,心中大喜,当即引兵出关追杀。金军利用地形熟悉,很快追上蒙军,两军厮杀一场,蒙军不敌,返身再逃,沿途丢下许多牙帐兵器、瘦马盔缨。金军益发追得兴起。
大约追出50余里,哲别不退了。只见他勒马回枪,英姿飒爽,与方才判若两人。在他身后,刚刚还丢盔卸甲、慌慌张张的蒙军也眨眼间变了一副模样。金兵尚未醒悟过来,蒙军已如虎狼般奔腾而至,勇猛异常。而成吉思汗率领的大军也在这时掩杀过来。
金军情知中计,掉头就逃,因慌不择路,不少金兵误入自家的铁蒺藜阵中,人马相踏,死伤无数。
余下的金兵逃至居庸关下,惊魂稍定,却见关上遍插蒙古战旗,原来已被耶律阿海抢先夺得。此时,关上箭下如雨,身后追兵迫近,金兵正自慌乱处,忽听蒙军阵中一片“投降者生,抵抗者死”的喊声,眼见进退无路,遂停止抵抗,弃械归降。
居庸关之战是蒙古攻金以来对敌策略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此前蒙军一直奉行斩尽杀绝的政策,致使金兵将士除以死力拼外别无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蒙军胜利的步伐。而自居庸关大战开始,由于蒙军对降敌采取了优抚不杀的政策,许多身陷绝境的敌军亦不再进行殊死的抵抗,这反而大大加快了蒙军的进军速度。
攻下居庸关,蒙军便进入广袤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了。成吉思汗将营帐设在龙虎台,而距龙虎台60里处,便屹立着金帝国的首都中都城——童年时即在他脑中刻下深深印记的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已近在眼前……
在中路军斩将搴旗、大获全胜的同时,另两支蒙古大军也是捷报频传:皇弟合撒尔所率左路军顺利攻下了中都东北方向的要塞古北口;三位太子所率右路军则攻克了西京大同。
正在这时,金国宫廷发生了一场血腥政变——允济皇帝被权臣胡沙虎逼宫毒死。随后,胡沙虎另立章宗之弟完颜‘为帝,史称宣宗,改元贞祐。胡沙虎自封为监国大元帅,总揽军政大权,宣宗只不过是他的傀儡而已。
至此,内忧外患不断的金帝国已日薄西山、国势衰微,士兵无心作战,将领唯求自保,破碎的江山如同惊涛骇浪中的孤舟,已掌握不住自己的航向了。
成吉思汗于是加紧了攻金的步伐。
从1213年秋到1214春,蒙军相继攻陷了金国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城池,只有中都、真定等11城未下。
8月,蒙军再次逼近中都城。胡沙虎试图凭借永定河阻挡住蒙古大军的进攻。他命人拆除了永定河上的一切桥梁,并征调中都城内所有火炮封住岸口,另命术虎高琪为后援,准备随时从侧翼截杀可能败退的蒙军。
胡沙虎的计划是周详的。
成吉思汗的大军来到永定河边。见无舟桥可用,蒙军便骑马强行渡河。胡沙虎看准时机,下令放炮。遭到炮击的蒙军,马匹惊散,士兵落水。在弥漫的硝烟中,殷红的鲜血染红了清澈幽明的永定河。
蒙军遭此沉重打击,被迫撤退。胡沙虎眼睁睁地看着蒙军有秩序地退出了火力范围,担负截杀任务的术虎高琪却仍迟迟不见动静。高琪的贻误战机,使蒙军在中都会战失利后保证了主力部队的完好无损。
术虎高琪为何按兵不动呢?原来他是想等胡沙虎与成吉思汗拼个两败俱伤。
胡沙虎大权独揽,早引起了术虎高琪的强烈不满。他巴不得胡沙虎多出点差错,当然最好死在蒙军马蹄之下。他既抱定了这个态度,焉肯对胡沙虎唯命是从?再说,他也未料到胡沙虎的计划会如此顺利。他直磨到第二天凌晨才领兵出城,行不多远,却发现蒙军大队人马正向他这个方向奔来,当即又吓得缩回城内。
无论胡沙虎还是术虎高琪都未料到,成吉思汗在第一次强渡永定河失败后,与博尔术定下了绕道夜渡的计划。胡沙虎将火炮都集中在河浅水缓之处,蒙军要想渡河,就必须避开这里。为避免打草惊蛇,成吉思汗令哲别率精骑一支,乘夜色从另一侧水流湍急处接近了永定河。
在胡沙虎对面,蒙军仍做出强渡的假象。他们隔段时间就向河边发起一轮冲击,待金兵放炮阻击,他们便即刻撤回。夜幕降临后,胡沙虎担心蒙军乘夜过河,隔不多久,便向对岸和河心狂轰一番。
成吉思汗稳坐中军大帐,和博尔术一边下棋,一边侧耳倾听着流矢飞啸的声音,十分惬意:“这声音比术赤吹的笛子声还要好听。”
博尔术忍俊不禁:“哪里能比!”
“博尔术,陪朕个通宵如何?我们和胡沙虎一起熬夜。”
“只怕胡沙虎早就睡了。”博尔术小声提醒他的大汗,一脸笑容。
胡沙虎果然睡得十分安稳。殊不料就在他睡梦之中,蒙军的另一部已于黎明前到达永定河的另一侧,在湍急的河面上强行搭起浮桥,直向他杀来。
当胡沙虎从睡梦中惊醒时,他的永定河防线已被冲得四分五裂。他侥幸杀出重围,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中都。
回到京城,胡沙虎直闯金銮宝殿,看见术虎高琪,二话不说,挥剑便砍。术虎高琪吓得慌忙躲到宣宗身后。
宣宗连忙拉住胡沙虎:“元帅息怒,元帅息怒!二位爱卿乃朕之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无论术虎高琪有何过错,都望元帅看在朕的分儿上,饶过他这一次吧。”
宣宗苦苦哀求,胡沙虎手中的宝剑终于垂了下来。他强压怒火,冷冷地盯着术虎高琪:“蒙军已至城下,明日你出城迎战,胜可赎罪,败了嘛,我杀你个二罪归一!”说完便怒气冲冲地扬长而去,根本不将宣宗放在眼里。
术虎高琪自觉理亏,直到胡沙虎离去才敢从宣宗身后出来。他回头偷觑皇上,只见宣宗脸色苍白地斜坐龙椅,呆若木鸡。
“皇上……”
“爱卿明日务要奋力杀敌,败了恐朕不好再保你。”
“是。”术虎高琪躬身退出。
宣宗力保术虎高琪,也有他难言的苦衷。他在霸州为王时,并未奢望过自己会与皇位有份,及至真的做了皇上,不料又仅仅是个傀儡而已。自登基以来,胡沙虎对他呼来唤去,全没将他看在眼里,个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综观满朝文武,只有这个术虎高琪与胡沙虎还有得一比,倘若他再死了,自己的处境可想而知,所以他必须力保术虎高琪。
术虎高琪不敢违抗帅令,第二天率禁军出城,与蒙军激战于桑干河畔。成吉思汗不听部下劝阻,亲身冲杀于敌阵之中。看着他跃马驰骋、英勇绝伦的身影,高琪两眼发直:怪道蒙军百战百胜,皇上身先士卒,士气焉能不盛?倘若大金国主有他一半,不,哪怕只是站在城头督督战,我军也不致衰败如斯。
这一阵,术虎高琪很快就败回城中。想起胡沙虎昨天的话语,术虎高琪回城后也不去见皇上,径直引兵包围了元帅府。胡沙虎惊闻变故,知道来者不善,慌忙欲走,却不料在翻墙时被松枝挂住衣襟,加上伤腿不便,让术虎高琪的士兵追上乱剑斩杀,割下头隆�
第二天一早,术虎高琪带胡沙虎的人头上殿叩见皇上,累数胡沙虎罪状,并称自己是为社稷而杀逆贼。宣宗开始还吓得心惊胆战,面色如土,及至明白胡沙虎已死,始才面露喜色。胡沙虎始终是宣宗的心腹之患,何况也确有弑君之罪,术虎高琪杀他,也算他罪有应得。宣宗当即在金殿之上宣布了胡沙虎的罪状,并张榜天下,同时任命术虎高琪为元帅,固守中都。
胡沙虎被杀的消息不出午时便传遍蒙营。各军主要将领齐集成吉思汗的大帐,商议下一步行动。
大部分将领主张乘胜攻下中都城,但成吉思汗不为所动。他耐心分析了眼下攻打中都的利弊优劣,最后决定:继续挥师南进。
于是,蒙军依然兵分三路,挥戈南下,沿途势若破竹,所过城郭皆攻掠而下。
次年春天,三路蒙古大军再次陈兵中都城下。
一连数日,成吉思汗对中都城都围而不打,除每日派出数十骑绕城转上几圈外,再无其他动静。
宣宗摸不透成吉思汗的真实意图,整日里愁眉不展,茶饭不思。早朝议事时,大元帅术虎高琪认为蒙军南下刚返,必定人困马乏,如今屯兵城外按兵不动,定是养精蓄锐,趁此时机,不如引军杀出,与蒙军决一胜负。
宣宗哪敢同意!他生怕中了成吉思汗的调虎离山之计,坚持固守城池,静观其变。
正当中都城内君臣惶恐不安时,蒙古使臣带来了成吉思汗的劝降诏书。诏书由成吉思汗口述,内容只有几句话:汝之国土,黄河以北尽归朕所有,汝所据唯中都耳。天意亡汝,然朕念故旧,不忍过分迫汝。汝当作何表示以消弭我军将士之心头仇恨?
宣宗不敢立刻答复,他将使臣送下去休息后,着群臣商议为之谋策。群臣立即分成战和两派,围绕成吉思汗的劝降诏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主战派以术虎高琪为首。他说:“蒙军春季马瘦,将士自南而返,多不服水土,据传军中正在流行瘟疫。如今,成吉思汗突然主动议和,想来传言非虚。蒙军不堪再战,我军却以逸待劳,纵无十分把握,亦有十分士气。不如与其决战,倘或一战成功,也可一劳永�